本帖最后由 侯瑞琦 于 2020-7-30 17:34 编辑
尊敬的各位专家、老师们:
大家好!
我是来自山西省运城市新绛县西街实验小学北校的侯瑞琦。非常荣幸能作为山西运城基地的教师代表参加 “第十五届基地教学设计与课堂展示活动”。非常感谢新世纪小学数学编委会和北京师范大学出版集团的各位专家,以及教育部北京师范大学基础教育课程研究中心数学课程工作室的各位领导,为我们一线教师搭建了这么好的展示、交流的平台,让我们这些一线普通教师与异地的老师、专家们一路同行,共同成长。
在接下来的时间里,我的团队将结合新世纪小学数学 三年级下册《分一分(一)》 一课,紧紧围绕本次大会主题 “核心素养发展导向的课堂教学 --- 度量”,研读《课标》、读透教材、读懂学生,设计并实施核心素养发展导向的课堂实践,引导学生理解与发展 “度量”。
能与大家一起研学思辨、笃志力行我们荣幸之至!衷心希望各位专家和老师们提出宝贵的意见和建议,参与就有收获,坚持就会成长,没有最好,只有更好。期待与您携手,期待与您对话,相信这场研讨活动将会是一场最美的相遇!
最后预祝本次大赛圆满成功!
祝各位专家、老师们身体健康!工作开心!
static/image/hrline/3.gif
目录分享:
研讨成果:
[教材图片](https://bbs.xsj21.com/forum.php?mod=redirect&goto=findpost&ptid=125975&pid=181171)
[结合“度量”对本堂课的思考](https://bbs.xsj21.com/forum.php?mod=redirect&goto=findpost&ptid=125975&pid=181174)
[教学设计一稿](https://bbs.xsj21.com/forum.php?mod=redirect&goto=findpost&ptid=125975&pid=181177)
[《分一分(一)》教学设计二稿](https://bbs.xsj21.com/forum.php?mod=redirect&goto=findpost&ptid=125975&pid=189730)
[《分一分(一)》教学设计三稿](https://bbs.xsj21.com/forum.php?mod=redirect&goto=findpost&ptid=125975&pid=211347)
[《分一分(一)》教学设计终稿](https://bbs.xsj21.com/forum.php?mod=redirect&goto=findpost&ptid=125975&pid=212116)
研讨历程及过程性资料:
[教学设计二稿实践及研讨资料](https://bbs.xsj21.com/forum.php?mod=redirect&goto=findpost&ptid=125975&pid=211185)
[教学设计三稿实践与课后两次研讨](https://bbs.xsj21.com/forum.php?mod=redirect&goto=findpost&ptid=125975&pid=211550)
[教学设计终稿研讨及试讲](https://bbs.xsj21.com/forum.php?mod=redirect&goto=findpost&ptid=125975&pid=212211)
[《分一分(一)》学生课堂学习单](https://bbs.xsj21.com/forum.php?mod=redirect&goto=findpost&ptid=125975&pid=213868)
研讨反思与总结:
[网络研讨一稿反思](https://bbs.xsj21.com/forum.php?mod=redirect&goto=findpost&ptid=125975&pid=189728)[教学设计二稿实践反思](https://bbs.xsj21.com/forum.php?mod=redirect&goto=findpost&ptid=125975&pid=211341)
[教学设计三稿实践反思](https://bbs.xsj21.com/forum.php?mod=redirect&goto=findpost&ptid=125975&pid=211545) [教学设计终稿实践反思](https://bbs.xsj21.com/forum.php?mod=redirect&goto=findpost&ptid=125975&pid=212197) [教学设计终稿教学视频](https://v.youku.com/v_show/id_XNDczODk0MjY2NA==.html)
https://v.youku.com/v_show/id_XNDczODk0MjY2NA==.html
网络答辩:
[预设问题的回答](https://bbs.xsj21.com/forum.php?mod=redirect&goto=findpost&ptid=125975&pid=217932) [追问问题及回答](https://bbs.xsj21.com/forum.php?mod=redirect&goto=findpost&ptid=125975&pid=217933)
答辩课件 12781
[研讨综述](https://bbs.xsj21.com/forum.php?mod=redirect&goto=findpost&ptid=125975&pid=217944)
本帖最后由 侯瑞琦 于 2020-2-27 12:59 编辑
【选课思考】
基于 “度量” 的浅显认识对本课的思考
【对度量的初步了解】 度量是数学的本质,是人创造出来的认识数学、进而认识现实世界的工具,度量主要包括两类,一类是通过抽象得到的,是人思维的结果;另一类是借助工具得到的,是人实践的结果。也正因此,小学数学中将度量分为 “数量度量” 和 “工具度量”。与 “度量” 有关的教学内容也分散在 “图形与几何” 与 “数与代数” 之中,但是很多教师尤其是新教师会误认为 “度量” 只与 “图形与几何” 相关。我想也正是基于这样的现状和考虑,我们才有机会在这个平台再次聚焦 “核心素养发展导向的课堂教学 -- 度量”,通过全国基地教学设计与课堂展示活动让更多的教师参与其中,更深层次地了解 “度量”,更好地应用于课堂教学,使得学生在掌握知识技能的同时,感悟度量单位所蕴含的数学思想,形成数学抽象和直观想象的数学素养。
【对本课的思考】 和很多新教师一样,我开始也认为 “度量” 只是通过实际操作与测量得到,所以在知道参加此项活动时,我就很明确地选择数量度量,我想通过我们的课堂设计和我们团队的每一次实践让更多的人认识这一误区,走出这一误区。而《分一分(一)》就是非常典型的一课,这是学生认识分数的第一步,我想通过我的教学,让孩子们知道分数引入的必要性和优越性,借助直观操作理解分数的意义,自然而然地融合在他们的知识框架中,增强抽象思维能力。
基于以上思考,我们团队选择了 《分一分(一)》 这一课题。
本帖最后由 侯瑞琦 于 2020-3-2 18:51 编辑
《分一分(一)》教学设计一稿
【教学内容】 北师大版数学三年级下册 67-68 页。
【教材分析】 本节内容是学生学习分数的第一课,分数的认识是学生关于数的认识的又一次扩展,学生建立起分数的概念需要一个较长的过程,而本节课又是学生后续学习分数的基础,所以让学生理解分数的意义尤为重要。
【学情分析】 学生在正式学习分数以前,已经会用 “一半” 这样的词来表达部分与整体的关系,只是还没有思考过用什么符号来表示,所以本堂课将从学生已有的生活经验引入,利用实物操作等手段帮助学生初步认识分数的意义。
【学习目标】
1. 结合具体情境和直观操作,初步理解分数的意义,体会学习分数的必要性。
2. 结合折纸、涂色的活动,利用面积模型表示简单的分数。
3. 能读、写分数,知道分数各部分的名称。
【学习重点】 初步理解分数的意义
【学习难点】 通过各种活动,利用面积模型表示分数
【学习用具】 长方形纸片、圆形纸片、正方形纸片、彩笔。
【教学过程】
一、情境导入,体会学习分数的必要性
师:孩子们,在智慧老人的数学课上,淘气和笑笑总是积极动脑,敢于发言,为了奖励他们,智慧老人给了 4 个苹果,你认为怎么分合适?
生:每人分 2 个。
师:你分给他们的一样多,在数学中这叫怎么分?
生:平均分。(你的数学语言掌握的真不错)
师:如果只有 2 个苹果呢?
生:每人分 1 个(你的反应真迅速,这也是平均分)
师:那如果只剩下 1 个苹果呢?你还会平均分吗?
生 1:一人一半。
生 2:每人分半个。
生 3:每人 1/2.
师:大家说每人分一半,分半个,还有的说分 1/2,都是从生活中体验到的,现在大家看我手中的圆形纸片,把它看成苹果的话,你怎么得到一半?
抽生上台:把圆形纸片对折,就平均分成了 2 份,一半就是其中的 1 份。
师:这位同学采用的对折就是平均分的一个重要方法我们再来看看他的过程:①对折平均分②分 2 份③取 1 份。
(设计意图:引用圆形纸片是给学生画一画提供直观道具,得到对折是为第三部分学生的折一折做铺垫,一举两得。)师:4 个苹果平均分成 2 份,每人可以分 2 个,用 <b>2</b> 来表示;2 个苹果平均分成 2 份,每人可以分 1 个,用 <b>1</b> 来表示;1 个苹果平均分成 2 份,大家说每人半个,还有的说 1/2,光说可不行,赶紧在本上画一画,写一写,看看怎么表示吧!<p align="left"><font face="宋体"> 展示生 1:我画了一个圆形表示这个苹果,平均分成 2 份,这一份就是一半。</font></p><p align="left"><font face="宋体"> 师:你的想法真好,把苹果抽象成了一个圆形,把一半用彩笔涂出来是不是更直观呢?</font></p><p align="left"><font face="宋体"> 展示生 2:我画了一个长方形,平均分成了 2 份,我涂色的部分就是一半。</font></p><p align="left"><font face="宋体"> 师:你的反应真快,老师刚提醒涂色,你就用上了,真不简单!</font></p><p align="left"><font face="宋体"> 生 3:我写了一个数:0.5</font></p><p align="left"><font face="宋体"> 师:对啊,我们之前学习过的小数 0.5 不就是一半吗?你的知识框架建构的真丰富。</font></p><p align="left"><font face="宋体"> 生 4:我也写了一个数,不过不是小数,是 1/2.</font></p><p align="left"><font face="宋体"> 师:你能具体说说你是怎么写出来的吗?</font></p><p align="left"><font face="宋体"> 生 4:我通过预习知道了一半就是 1/2.</font></p><p align="left"><font face="宋体"> 师:你预习的效果不错嘛,同学们,一半可以用 1/2 来表示,这就是我们今天通过平均分得到的数:分数。大家看,和画图表示比起来,分数 1/2 是不是更有优越性呢?请大家和我一起板书课题:分数。</font></p><p align="left"><font face="宋体"> 师:同学们,我们再来回顾一下 1/2 怎么来的,说的时候大家注意看老师对 1/2 的写法哦。把一个苹果平均分(写分数线)成了 2 份(分母写 2),取其中的一份(分子写 1),就是 1/2。大家看清楚老师是怎么写的了吗?中间的短横线表示平均分,下面的 2 表示平均分成了 2 份,上面的 1 表示取其中的一份。哇,这小小的 1/2 就代表了这么多的意思,这是我们大家通过分苹果得到的,这真是一个伟大的发现。快给你的同桌说说这个伟大的发现吧!边说边空写 1/2。</font></p><p align="left"><font face="宋体"> (设计意图:让学生在多种方式的对比中,体会用 1/2 表示一半的优越性,体会学习分数的必要性。)</font></p><p align="left"><font face="宋体"> 师:光说不练假把式,一起来看看课后第一题吧!</font></p><p align="left"><font face="宋体"> 生展示:第一幅图和第三幅图表示的是 1/2,第二幅图和第四幅图不是。</font></p><p align="left"><font face="宋体"> 师:你能具体说说吗?</font></p><p align="left"><font face="宋体"> 生:一、三都是把图形平均分成了 2 份,蓝色部分是 1 份,所以是图形的 1/2,二、四对图形没有平均分,蓝色表示的就不是 1/2。</font></p><p align="left"><font face="宋体"> 小结:看来大家对 1/2 理解的很到位!孩子们,牛顿从苹果落地得出了万有引力,今天我们从分苹果得出了分数 1/2,看!勤于思考就会有新的发现,带着这样的发现,我们看看下面这道题吧!</font></p>
本帖最后由 侯瑞琦 于 2020-3-6 13:11 编辑
二。逆向思维,更加理解 1/2 的意义
师:你能不能涂出下面图形的 1/2 呢?自己动手画一画。
10696
生 1 展示:
10697
师:说说你涂色的方法吧!
生 1:将每个图形平均分成 2 份,我涂一份,得到的就是 1/2。
师:大家还有其他的涂色方法吗?
生 2 展示:我觉得还可以向我这样涂色,得到的都是 1/2。
10695
师:孩子们,你们同意这两位同学的方法吗?和你想的一样吗?再看看你们的成果,实际上是把图形的什么平均分了呢?
生:面积。
师:孩子们,你们都通过平均分的方法涂出了 1/2,那谁来说说 1/2 在第一个图形中表示的是什么呢?(边说边指)
生:涂色部分就是整个图形的 1/2。
师:在其他三个图形中呢?
生:都表示涂色部分就是整个图形的 1/2。
师小结:对啊,孩子们,1/2 表示的就是涂色部分和整个图形之间的一个关系。其实,不仅是 1/2,分数就可以是表示图形的涂色部分与整个图形之间关系的一个数。
(设计意图:这是第一个问题的逆向问题,设计本环节主要是让学生更深入地理解分数的意义,通过面积模型明确分数是表示图形的涂色部分与整个图形之间关系的一个数。)
三。动手操作,进一步体会分数的意义。
师:孩子们,大家既然已经走进了分数王国,那就不可能只有 1/2 这一个数。借助老师给大家发的正方形、长方形、圆形纸片折一折,用你喜欢的颜色涂一涂,看看能 “创造” 出其他的分数吗?涂好后考考你的同桌。
展示并说说得到分数的过程。
生 1:我把长方形纸连续对折两次,平均分成了 4 份,涂出其中的 3 份,就得到了分数 3/4。
师:这位同学学以致用,从前面我们知道了折叠是平均分的一个重要方法,在这他就用到了两次折叠,太了不起了!还有想给大家展示的吗?
生 2:我用的长方形纸片,我用测量的方法把它平均分成了 5 份,涂出 4 份,就得到了 4/5。
师:对啊,还可以进行测量来平均分,好主意。现在在小组内交流交流,互相说说你得到的分数吧!
(设计意图:在学生通过正向思维和逆向思维理解分数的基础上,通过实物操作让学生自己 “创造” 更多的分数,在前面的基础上拓宽并加深对分数的理解。)
阶段小结:孩子们,我们通过折叠、测量等平均分得到了很多不同的分数,相信大家现在对分数又有了更深的理解,那分数到底该怎么写呢?我们又该怎么读呢?一起来看看智慧老人的回答。
四。由特殊到一般,更深入地认识分数。
师播放幻灯片:孩子们,我们刚刚得到的 1/2,3/4,4/5 等都是分数。以 3/4 为例,读作:四分之三。写作 3/4。中间的短横线是分数线,4 是分母,3 是分子。
师:孩子们,现在我们一起读一读其他的分数,并说出谁是分母,谁是分子。大家再根据你的折纸看看分母和分 子分别是什么?分别表示的又是什么?
生:分母表示的是平均分了多少份,分子表示的是涂色几份。
师:你们的发现太棒了,平均分,分几份,涂几份,不就得出分数了吗?所以大家再想想我们写分数的时候先写什么再写什么最后写什么?
生思考:先写分数线,再写分母,最后写分子比较合适。
师:看来大家对分数的意义理解的非常透彻,根据意义写分数对大家来说就是小菜一碟。现在在本上任意写一个分数,并读一读,再举例说说这个分数表示的意思吧!
抽生展示。
(设计意图:由特殊到一般,认识分数的写法、读法以及各部分的名称,并结合第三个活动得到的分数具体阐述,让学生再一次完善自己的知识体系。)
五、练习巩固,加深理解
师:完成课后第二题,用你喜欢的方式进行涂色。独立完成并相互交流。
抽生展示并说说涂色理由。
小结注意事项。
(设计意图:通过具体的涂色巩固学生对分数的理解。)
六、总结收获,完善知识框架。
孩子们,今天我们一起走进了分数王国,你有什么想跟大家分享的吗?
总结:孩子们,今天我们刚刚踏进分数王国的大门,它里面还有很多很多好玩的规律呢,下节课我们再会!
侯老师这篇教学设计非常值得借鉴学习,这堂课中侯老师通过问题,通过实际的操作体验(涂色、分物、折叠纸张等内容)让孩子们在动手中思考、理解抽象的数学概念,我的课堂中要多加入一些数学探究、动手操作的过程,数学本来就是探究、论证的过程,我们要给孩子多提供这样的体验,而不是直接的公式、符号输入与教授,侯老师加油,为你点赞。
侯老师这节课的导入非常精妙,问题层层递进,分 4 个,2 个学生很快得出答案,可是一个怎么分呢,勾起学生的好奇与求知欲,让他们用自己的生活经验说出或表示出一个苹果怎么分两份,还有用圆片表示苹果,可以画,可以折很直观
[侯瑞琦发表于2020-2-2713:49](forum.php?mod=redirect&goto=findpost&pid=181183&ptid=125975)
二。逆向思维,更加理解 1/2 的意义 师:你能不能涂出下面图形的 1/2 呢?自己动手画一画。 生 1 展示: ...
分数的初步认识是从整数到分数进行数的概念的第一次扩展,无论在意义,还是读、写方法以及各部分名称的认识上,分数和整数都有很大的差异,学生在学习分数时可能会出现一些困难。因此,让学生在学习的过程中通过折一折、涂一涂、说一说等形式,逐步体会分数的意义,同时培养了学生的合作交流与动手操作能力。要使学生真正理解和明确几分之一,就要把合作学习和动手实践相结合。
侯老师这节课的教学设计符合学生的特点,通过学生动手折一折,涂一涂感悟,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突破了难点,而且为学生理解分数做了铺垫。面向全体学生从始至终全班每个孩子都参与到动手实践中,充分让学生展示,让学生成为课堂的主人发展了每个学生的智慧和潜能。体现了课改的精神。数学教学活动是激发学生思维培养推理能力等方面的课程。在今后的教学中我要学习侯老师的优秀的教学方法。
从教学方式上比较的多样化 采用折纸 涂色 以及幻灯片的放映循序渐进的引导学生认识分数并把分数融入生活,做到从生活中来到生活中去 。同时再教学过程中也锻炼学生动手动脑的能力。
本节课是学生学习分数的开始,侯老师从生活经验入手,学生兴趣浓厚。通过折纸、涂色等活动操作,让学生在具体情境中理解分数的意义。特别是逆向思维那个环节通过让学生展示二分之一不同的画法,发展了学生的发散思维能力,提高学生的创新能力,让数学课不再单一、枯燥,很值得我思考和学习。
侯老师的这一篇帖子读完后,发现分析的及其透彻到位,如醍醐灌顶。其实在我的思维里也是简单的认为 “度量” 就是工具度量,而不知道数据度量这一概念。通过认真阅读侯老师《分一分》这课的教学设计,我才发现原来可以把度量里面的数据度量这一理念,用的如此深入浅出、潜移默化。总之读完这篇帖子,非常受教。
从候老师的教学设计来看,在学习新知识的过程中,呈现了有利于学生开展观察、操作、推理和交流等活动的问题,激活了学生已有的知识经验。希望在实际教学过程当中能贯彻好这一点,给学生提供充分的探索与交流的空间。
[侯瑞琦发表于2020-2-2713:49](forum.php?mod=redirect&goto=findpost&pid=181183&ptid=125975)
二。逆向思维,更加理解 1/2 的意义 师:你能不能涂出下面图形的 1/2 呢?自己动手画一画。 生 1 展示: ...
侯老师这节课,针对学生在已经掌握一些整数知识的基础上进行教学,让学生从整数到分数,数的概念得到了一次次扩展、飞跃,并利用折一折、涂一涂、写一写等方式让学生直观理解分数是怎样产生的,为什么要学习分数,逐步使学生理解分数的意义。
这节课从学生的生活经验出发 ——“分苹果” 游戏,引出分数,在各种活动练习交流中初步了解分数的意义,逐步懂得分数的读法、写法以及分数各部分的名称。这是一堂值得借鉴的优秀课。
[侯瑞琦发表于2020-2-2713:16](forum.php?mod=redirect&goto=findpost&pid=181177&ptid=125975)
《分一分(一)》教学设计一稿 【教学内容】北师大版数学三年级下册 67-68 页。【教材分析】本节内容是学生学 ...
侯老师的教学设计做到了过程清晰、重点突出、由浅入深、有讲有练、有理有据,另外还注意到了语言生动和重视学生的实践探究,很好!值得借鉴!
这节课老师从学生的生活经验 “分苹果” 引入,从实物抽象成纸片,在平均分的基础上引导学生 “创造分数”,学生有画、有涂、有用分数表示的,发挥了学生的想象力并从中体会到分数表示 “一半” 的简洁美,进而理解分数意义,再从典型到一般,让学生积累了数学活动经验,体验到学习一个新问题的思维过程。
本堂课的设计充分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兴趣,调动了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在课堂的设计中也注重培养学生的想象力和创造力,数学源于生活,我们注重从生活中寻找数学,并把数学应用于生活,这才是最重要的!
侯老师这节课,课前做了非常充分的准备,课堂上设计了说一说,折一折,涂一涂等不同的方式让学生理解分数的意义。先从学生熟悉的整数分一分入手,再到对一个苹果进行分,让学生说出生活中很熟悉的 “一半”,接着引出用分数如何来表示,可谓由浅入深,水到渠成,同时能结合孩子的思维特点,让孩子们在不知不觉中学会数学。
本节课从学生的生活实际和已有的知识经验出发,创设生活化的课堂,把数学学习与实际生活紧密结合,将抽象的数学知识融于富有情趣的学习活动中,帮助学生理解一些简单的分数的具体含义,让学生建立初步的分数概念。
[侯瑞琦发表于2020-2-2713:49](forum.php?mod=redirect&goto=findpost&pid=181183&ptid=125975)
二。逆向思维,更加理解 1/2 的意义 师:你能不能涂出下面图形的 1/2 呢?自己动手画一画。 生 1 展示: ...
侯老师这节课,从学生的生活实际出发,引出分数,让学生认识到分数产生的必要性。然后让学生动手操作,不仅让学生真正理解分数的意义,还培养学生的动手能力。教学设计新颖,重难点突出,练习有层次性,是一篇很好的教学设计。
本帖最后由 wx_P6Qy6okP 于 2020-3-4 19:03 编辑
这节课教学内容的呈现以 “问题情境 —— 建立模型 —— 解释、应用与拓展” 展开,注重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
侯老师这节课,从学生的生活实际出发,引出分数,让学生认识到分数产生的必要性。然后让学生动手操作,不仅让学生真正理解分数的意义,还培养学生的动手能力。教学设计新颖,重难点突出,练习有层次性,是一篇很好的教学设计。
侯瑞琦老师这堂课从学生已有的生活经验引入,利用实物操作等手段帮助学生初步认识分数的意义,体会学习分数的重要性,结合折纸、涂色等活动,利用面积模型表示简单的分数,让孩子们知道了分数引入的必要性,借助直观操作理解分数的意义,培养了学生的抽象思维能力。
看完侯老师的教学设计仿佛刚从她的课堂中出来,给人一种身临其境的感觉!本节课侯老师从学生生活经验出发创设分苹果情境导入,在分的过程中让学生体会到学习分数的必要性,水到渠成的引出本节课的课题,让学生体会到了分数的产生源于生活的需要,探索新知过程中采取 “画一画,说一说,折一折,涂一涂” 的活动让学生多种感官并用,逐步引导学生感受分数的形成过程,理解了分数的意义,学会了分数的读法,写法,及分数各部分的名称,较好的完成了本节课的教学任务。此外侯老师数学语言的合理运用,激励语言得体到位也让我学到了很多,给我很多反思!今后我要加强专业知识的学习,和同行多交流,研读课标、教材,挖掘生活素材,巧妙整合课程资源,上好数学课!
侯瑞琦老师设计的这堂课用谈话导入课堂,在智慧老人的数学课上,淘气和笑笑总是积极动脑,敢于发言,为了奖励他们,智慧老人给了 4 个苹果,你认为怎么分合适?孩子们根据生活经验自由回答,由能整个整个地分到不能整个整个地分,引出 “平均分”,为新知学习做好知识铺垫,然后提出 “一半” 可以用另一种数表示出来,自然而然地引出分数。通过说一说、折一折、涂一涂等方式对分数二分之一进行充分地认识和理解,在此过程中提出什么是分数,以及分数的读写以及各部分名称和含义。再由孩子自由创造出其他几分之一的分数,整个过程自然流畅。最后通过有层次的练习设计,辨析、填空、讲故事等,题型多样,层层递进,几分之一分数的大小比较也在这个过程中进行了渗透,孩子们在愉快轻松的氛围里巩固了新知,做到了寓教于乐。
侯瑞琦老师注重操作活动与语言描述相结合。学习二分之一是学习其他分数的重要基础,操作显得尤为重要。侯老师在导入新课的时候,通过平均分 “圆形纸片” 的动手操作,让孩子们演示了怎样平均分,这为后面孩子自己创造几分之一的操作活动做了铺垫。在动手操作的时候先让孩子自己说,提出要求后再动手,展示作品时给孩子充分的时间和空间表达自己的想法,把图形与含义描述结合起来,帮助孩子直观地理解分数,渗透了数形结合的数学思想。这样做等于是给了孩子们一个拐棍,一个支撑,一个提示,学生对着她的提示来进行表达,不会杂乱无序,整个过程操作井然有序,表达流畅,活动达到实效。
课堂活动中组织学生动手操作,让学生通过折一折,画一画,说一说的环节,给学生提供了一个展示自我的平台,学生通过操作,观察,从而感知分数的意义,活跃了学生的思维,培养了学生探索,求知的精神,充分调动了学生的积极性。把课堂真正的还给了学生,非常值得借鉴!
侯老师这节课通过各种活动,利用面积模型表示分数,使学生初步明白分数的意义,从学生实际情况出发进行教学引导学生进行学习,体会分数学习的必要性。注重学生的探究能力值得我们每个数学老师借鉴!
侯老师这节课尊重学生的知识体验,挖掘生活素材,巧妙整合课程资源,并注重开展自主学习,给学生提供充分的探索空间。整节课让学生动手操作分一分,讨论,充分体现以学生为主体,教师起主导的作用。
[侯瑞琦发表于2020-2-2713:16](forum.php?mod=redirect&goto=findpost&pid=181177&ptid=125975)
《分一分(一)》教学设计一稿 【教学内容】北师大版数学三年级下册 67-68 页。【教材分析】本节内容是学生学 ...
侯老师的教学设计通过具体的问题情境,利用实物操作,帮助学生直观初步认识分数的意义,符合学生认知特点,同时也渗透数量度量的含义,用数作为一个单位(标准)
侯老师这节课让我受益匪浅,教师注重教给学生思考的方法,重视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整节课,教师善于启发学生从多角度、多方面去挖掘其思路,鼓励他们大胆的讲出自己的不同看法,并及时给予肯定或鼓励,又不忘培养学生的发散思维和聚合思维。
[侯瑞琦发表于2020-2-2713:16](forum.php?mod=redirect&goto=findpost&pid=181177&ptid=125975)
《分一分(一)》教学设计一稿 【教学内容】北师大版数学三年级下册 67-68 页。【教材分析】本节内容是学生学 ...
侯老师的课注重学生的动手操作能力,让学生在实际操作中真正懂得了平均分的含义。
侯老师的设计可谓是大胆、开放,给了我们对分数初步认识教学方法上的一种全新的感受,真的是很震撼。第三环节组织、引导、放手让学生动手操作,让学生折一折,画一画,说一说,并让学生上台展示。尊重了学生的意见,发扬了学生的个性,给学生提供了一个展示自我的平台,学生通过操作、观察,找到了解决问题的方法,活跃了学生的思维,实现了由单一被动式接受学习向自主探究式学习的转变,从而培养了学生的探索精神,解决问题的能力,又充分调动了学生群体的积极性。
教师注重创设情境,努力使数学生活化、活动化。
在具体操作中引导学生自主探究、合作交流。本课以小组合作探究为主,引导学生在讨论操作中去发现,在多向交流中去完善,在媒体演示中去理解,在具体运用中去感悟。经历从具体情境中抽象出小数意义的过程,理解小数的意义。
建立新型、民主、平等、和谐的师生关系,以学生发展为本。
在教学中,充分发挥了学生的主体作用,注重引导学生在活动中独立思考、合作交流,并充分体验知识的形成过程,实现了知识的自主构建。
本节课的教学环节设计比较紧凑,教师角色定位较为合理,注意教师在同学中应充当组织者和引导者的角色。
[侯瑞琦发表于2020-2-2713:49](forum.php?mod=redirect&goto=findpost&pid=181183&ptid=125975)
二。逆向思维,更加理解 1/2 的意义 师:你能不能涂出下面图形的 1/2 呢?自己动手画一画。 生 1 展示: ...
学生可以通过侯老师的教学直观的认识知识,并体会到知识来源于生活并运用于生活。理解很深刻。
这节课老师从实际生活导入,尊重学生的知识体验,促使他们在已有知识的基础上自主思考,积极探究,让学生亲自动手通过折纸、涂色的活动,层层深入,发扬学生个性,充分体现了以学生为主体的教学理念,值得我们去学习。
侯老师得引入符合该年纪学生的认知特点,并根据有 “分苹果” 引发的思考,进而延伸到学生的动手,也就是逆向思维,加深着认识,并让学生更多的参与到课堂,成为课堂的主题,整个对分数的引入更加的平滑容易接受。
本节课设计大胆开放,给我们对分数初步认识教学方法上的一种全新的感受,尊重了学生的意见,发扬了学生的个性,给学生提供了一个展示自我的平台,活跃了学生的思维。实现了由单一被动接受学习向主动探究式学习的转变,培养学生解决问题的能力。整节课下来,只是目标落实得很到位。
候老师从学生已有的经验 “分苹果” 出发,再借助手中的纸折一折、涂一涂创造二分之一。在课堂中让学生动手操作、自已发现、掌握新知识,努力做到把课堂交给学生,让学生体验成功的快乐。
[wx_xHqG7UGj发表于2020-3-511:27](forum.php?mod=redirect&goto=findpost&pid=182054&ptid=125975)
侯老师的课,注重学生动手操作,学生在操作过程真正理解了平均分的含义。 ...
侯老师的课,注重学生动手操作,学生在操作过程中真正理解了平均分的含义。
[侯瑞琦发表于2020-2-2713:16](forum.php?mod=redirect&goto=findpost&pid=181177&ptid=125975)
《分一分(一)》教学设计一稿 【教学内容】北师大版数学三年级下册 67-68 页。【教材分析】本节内容是学生学 ...
侯老师本节课通过学生熟悉的 “一半” 入手引出分数,让学生认识到分数与生活的密切联系,从而让学生真正了解分数的意义。
[侯瑞琦发表于2020-2-2713:16](forum.php?mod=redirect&goto=findpost&pid=181177&ptid=125975)
《分一分(一)》教学设计一稿 【教学内容】北师大版数学三年级下册 67-68 页。【教材分析】本节内容是学生学 ...
侯老师这节课从学生的生活经验出发,引出分数,并让学生初步了解分数意义,让学生真正了解数学来源于生活,应用于生活。
这节课开始用直观学具让学生对分数的有了初步的认识,随后再结合分数的写法让学生明白分数是表示整体与部分的平均分的关系,最后让学生在创造分数的过程中,手脑并用,自己操作,自行思考,加深对分数的理解及运用能力,由浅入深,非常值得借鉴!
侯老师紧扣本节课的核心,激起学生的认识冲突,让学生多种感官并用,在折一折、涂一涂、说一说的过程中体验、感受分数的形成过程,给学生提供了一个展示自我的平台和机会。 学生不再是课堂上的 “听客 " 和”“看客”,而是让学生做回课堂的主人,亲身参与课堂的探索活动。
本堂课侯老师让学生深刻地体会到数学来源于生活,又服务于生活。让孩子们感受到分数也是数,分数也和我们的生活息息相关。同时,也让孩子们感受到学习分数的必要性和优越性。注重培养了学生的动手操作能力和思维创造能力,充分发挥了以学生为主体的作用,是一堂很成功的课。
侯老师紧扣本节课的核心,以 “平均分” 引入,激起学生的认识冲突,从而引入新课。同时让学生多种感官并用,在折一折、涂一涂、说一说的过程中体验,感受分数的形成过程,给学生提供了一个展示自我的平台和机会。
侯老师这节课从学生的生活经验出发,通过 “分苹果”,引出分数,让学生在活动交流中初步了解分数的意义。并在教学过程中通过折纸,让学生动手折一折,涂一涂,想一想涂色部分可以用哪个分数来表示畅述,来帮助学生巩固分数的意义,同时也培养了学生的动手操作能力。这是一堂值得借鉴的优秀课。
这节课侯老师是从孩子们熟悉的 “分苹果” 引入,引导学生经历表示一个苹果 “一半” 的过程,利用实物操作,折一折、画一画、涂一涂、写一写,让学生更深刻的理解平均分,帮助学生初步认识分数的意义,让学生在多种方式的对比中,体会用 1/2 表示一半的优越性,体会学习分数的必要性。
侯老师这课从孩子们熟悉的整数、小数开始着手,让孩子们感受到分数也是数,分数也和我们的生活息息相关。同时,也让孩子们感受到学习分数的必要性和优越性。本课从直观到抽象的过程很符合孩子们的认知思维,也进一步发展了学生的数学逻辑思维。
侯老师这课从孩子们熟悉的整数、小数开始着手,让孩子们感受到分数也是数,分数也和我们的生活息息相关。同时,也让孩子们感受到学习分数的必要性和优越性。本课从直观到抽象的过程很符合孩子们的认知思维,也进一步发展了学生的数学逻辑思维。
[侯瑞琦发表于2020-2-2713:16](forum.php?mod=redirect&goto=findpost&pid=181177&ptid=125975)
《分一分(一)》教学设计一稿 【教学内容】北师大版数学三年级下册 67-68 页。【教材分析】本节内容是学生学 ...
侯老师的课,用了多种方式让学生理解分数的意义。结构清晰,循序渐进,能够帮助学生轻而易举的突破难点。
侯老师这课从孩子们熟悉的整数、小数开始着手,让孩子们感受到分数也是数,分数也和我们的生活息息相关。同时,也让孩子们感受到学习分数的必要性和优越性。本课从直观到抽象的过程很符合孩子们的认知思维,也进一步发展了学生的数学逻辑思维。
在认识了整数和小数后,学生第一次接触分数,对分数的意义不易理解,教师在设计时运用具体的事物,形象生动地展现平均分,说明分数产生的原因;并通过举例,使学生进一步加深对分数的理解;之后通过操作活动,使学生把分数表示出来。在认识 1/2 的基础上,通过操作,再认识其他分数,对于分数的读、写法,采取学生直接介绍、教师补充的方式,充分调动学生的积极性。最后,拓展练习的设计给学有余力的学生以充分的拓展空间,同时渗透后继知识的学习。
[侯瑞琦发表于2020-2-2713:49](forum.php?mod=redirect&goto=findpost&pid=181183&ptid=125975)
二。逆向思维,更加理解 1/2 的意义 师:你能不能涂出下面图形的 1/2 呢?自己动手画一画。 生 1 展示: ...
《数学课程标准》指出:“要让学生在观察、操作、猜测、交流、反思等活动中逐步体会数学知识的产生、形成与发展的过程”。候瑞琦老师这节课的教学设计可谓是大胆、开放。给了我们对分数初步认识教学方法上的一种全新的感受,真的是很震撼。
[风吹麦浪雨霏霏发表于2020-3-215:35](forum.php?mod=redirect&goto=findpost&pid=181400&ptid=125975)
分数的认识是学生关于数的认识的又一次扩展,侯老师通过 “分苹果” 活动唤起学生已有的分数生活经验,引导学 ...
《数学课程标准》指出:“要让学生在观察、操作、猜测、交流、反思等活动中逐步体会数学知识的产生、形成与发展的过程”。候老师本节课设计可谓是大胆、开放,给了我们对分数初步认识教学方法上的一种全新的感受,真的是很震撼。
侯老师这节课,从学生熟悉的苹果入手,引出分数概念,让学生认识到分数。然后让学生动手操作,让学生理解分数的意义,再接着由特殊到一般,让学生认识分数的写法、读法以及各部分的名称,从而更加深了学生对分数的理解。教学设计新颖,重难点突出,练习有层次性。
[风吹麦浪雨霏霏发表于2020-3-215:35](forum.php?mod=redirect&goto=findpost&pid=181400&ptid=125975)
分数的认识是学生关于数的认识的又一次扩展,侯老师通过 “分苹果” 活动唤起学生已有的分数生活经验,引导学 ...
数学课程标准》指出:“要让学生在观察、操作、猜测、交流、反思等活动中逐步体会数学知识的产生、形成与发展的过程”。候老师本节课设计可谓是大胆、开放,给了我们对分数初步认识教学方法上的一种全新的感受。
这节课充分表现出侯老师对数学语言表述的重视,学生基本能够掌握并准确的表述几分之一的意义,知识目标落实到位,充分体现出新课标对教师的要求,体现出教师的主导性,学生的主体性。整体感觉本节课是很不错的一节课,值得学习!
侯老师针对小学生的特点,采用直观教学,让学生亲自折纸、涂色,通过这些实际操作,启发学生的思维,从而让自己去创造分数,认识分数 ,体现了数学的探究观。提高了学生的学习兴趣,我觉得效果很好
[侯瑞琦发表于2020-2-2713:16](forum.php?mod=redirect&goto=findpost&pid=181177&ptid=125975)
《分一分(一)》教学设计一稿 【教学内容】北师大版数学三年级下册 67-68 页。【教材分析】本节内容是学生学 ...
这节课课堂上充分表现出候老师对数学语言表述的重视,整节课下来基本上学生都能准确的表述几分之几的意义,知识目标落实的比较到位。在教学过程中,培养了学生的探索精神,解决问题的能力,又充分调动了学生群体的积极性。
本节课的设计给了我们对分数初步认识教学方法上的一种全新的感受。在 “动手操作” 中组织、引导、放手让学生动手操作,尊重了学生的意见,发扬了学生的个性,给学生一个展示自我的平台,活跃了学生的思维,从而培养了学生的探索精神、解决问题的能力。
本帖最后由 wx_q4Tt8r46 于 2020-3-5 19:47 编辑
教学活动的设计不仅为学生提供了广阔的操作实践的空间,也留给了他们足够的思考与交流的时间,让每个学生体悟到了知识的形成过程,活跃了学生的思维,从而培养了学生的探索精神,解决问题的能力,又充分调动了学生群体的积极性,有效地完成了对知识的构建。
1、老师讲课认真投入,内容纲举目分,而且特别善于举例,让同学理论联系实际,学习起来十分轻松,而且印象深刻,收到良好的效果。老师为人和蔼,课堂能与同学们互动,营造温馨的课堂气氛。
2、讲课重点突出,授课条理清晰,认真负责,严谨,耐心,内容丰富,涉及内容十分广泛。课堂气氛很好,总是能把授课内容和社会实际结合起来,授课内容通俗易懂。
3、讲课突出重点,内容详细,条理清晰,细致入微。
4、授课认真,细致,能充分利用时间,形象条理,对重点知识的讲解十分清晰易懂,使学生对知识易与理解,老师讲课时的激情会感染我们,课堂气氛很好。
5、老师组织习题课,使同学们在作业中的疑难问题在课堂上得以解决;老师理论联系实际,课上穿插实际问题,使同学们对自己所学专业有初步了解,为今后学习打下基。
6、教学认真,课堂效率高,授课内容详细,使学生都能跟着老师思路学习,气氛活跃,整节课学下来有收获、欣喜,使人对此门课程兴趣浓厚。
、教师通过三年级分数独到深入的讲解,达到了很好的教学效果,能结合多种教学手段,使学生对分数的掌握更深刻。教学内容重点突出,教学目的十分明确,教师具有极高的专业技能。 授课方式新颖别致,激起同学们的兴趣,教师很注重互动,课堂学习氛围轻松愉快,真正达到了教学的目的要求。
侯老师在组织课堂教学中,精心创设数学情境,用足用好数学情境,不仅传授了知识、技能,同时,还为学生创设了学习的情境,注重学生的动手操作,在具体情境中感受平均分的过程,让学生知道了数学与生活的联系,注重学生利用所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整堂课教师能激发学生的积极性,给学生提供充分的数学活动的机会,帮助学生在自主探究和合作交流的过程中理解了分数的意义,认识分数的作用,通过分、涂、说等手段经历知识的发生、发展过程,进而达到帮助学生获得广泛的教学活动经验!
侯老师这一课为学生提供动手操作时间和空间,独立思考与合作交流的素材,充分以活动为主线,以学生为主体,让学生在体验中主动构建新知。让学生自己动手操作,不仅激发了兴趣,更主要的是让学生在活动中有所体验,在体验中理解数学。将练习贯穿在每个环节中,讲练结合,注重每个知识点的充分理解。调动学生多种感官认识分数,遵循儿童认知规律。
为学生提供动手操作时间和空间,独立思考与合作交流的素材,充分以活动为主线,以学生为主体,让学生在体验中主动构建新知。如:“涂一涂”、“折一折”、“说一说”、“练一练”、“想一想” 等几个环节,让学生自己动手操作,不仅激发了兴趣,更主要的是让学生在活动中有所体验,在体验中理解数学。将练习贯穿在每个环节中,讲练结合,注重每个知识点的充分理解调动学生多种感官认识分数,遵循儿童认知规律。
侯老师能从学生熟悉的情景导入直观明了,引出学习分数的必要性。通过动手折一折、涂一涂、写一写让学生建立了对新知识的链接,通过比一比让学生明白学习分数的重要性,最后层层递进运用知识解决了生活问题。学生学起来轻松有趣。
在教学过程中侯老师能从孩子们熟悉生活中的实物来创设问题情境,化抽象为具体,予枯燥以趣味,使学生体会到知识来源于生活,激起学生回答问题的积极性和主动性。提供空间让学生展开讨论 “半个苹果怎么表示?”,这样学生人人能参与,发现,既能激发学生的表现力,又能发挥出学生的想象力,还能挖掘出学生的创造力。
学生建立分数这个概念需要一个过程,同时对意义的理解也是有一定的难度的,因此,学习时需要创设具体生动的问题情境,激活已有的生活经验;利用实验操作、观察、判断等直观手段,逐步使学生理解分数的意义。《分一分(一)》这节课,就是从学生的生活经验出发 ——“分苹果” 游戏,引出分数,在活动交流中初步了解分数的意义,逐步懂得分数的读法、写法以及分数各部分的名称。在本节课的教学实践过程中,我注重体现人人都能获得必要的数学,不同人在数学学习上得到不同的发展。
学生建立分数这个概念需要一个过程,同时对意义的理解也是有一定的难度的,因此,学习时需要创设具体生动的问题情境,激活已有的生活经验;利用实验操作、观察、判断等直观手段,逐步使学生理解分数的意义。《分一分(一)》这节课,就是从学生的生活经验出发 ——“分苹果” 游戏,引出分数,在活动交流中初步了解分数的意义,逐步懂得分数的读法、写法以及分数各部分的名称。在本节课的教学实践过程中,我注重体现人人都能获得必要的数学,不同人在数学学习上得到不同的发展。
这节课,侯老师非常关注学生,以学生为主,老师引导非常棒。侯老师这节课从学生熟悉的生活情境出发,以激发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与动机。吸引孩子们展开学习活动。充分体现了学生是学习的主人。让孩子正在成为学习的主人。
运用情景带入,使学生更容易理解分数的意义,让同学体会到分数的学会分数在实践的重要性,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使学生掌握知识技能的同时,感悟到其中所蕴含的数学思想,培养数学素养。侯老师通过折纸让学生认识分数,理解分数的意义,用这种直观的教学方法,让学生理解的更加透彻。
这节课体现现出侯老师对数学语言表述的精炼,知识目标落实到位,学生基本能够掌握并准确的表述几分之一的意义,充分体现出新课标对教师的要求,体现出教师的主导性,学生的主体性。整体感觉本节课是很不错的一节课,值得学习!
侯老师通过 “分苹果” 活动唤起学生已有的分数生活经验,引导学生经历表示一个苹果 “一半” 的过程,利用实物操作、画一画、写一写等活动,帮助学生初步认识分数的意义。在这一活动中可以把用文字表示 “一半”、用图形表示 “一半”、用符号表示 “一半” 结合起来观察,通过数形结合来理解分数的意义,体会学习分数的必要性。
本课是学生初次认识分数,侯老师通过 “分苹果” 活动唤起学生已有的分数生活经验,引导学生经历表示一个苹果 “一半” 的过程,利用实物操作、画一画、写一写等活动,帮助在观察、操作、交流中经历分数从图形抽象到数学符号的过程,逐步认识分数,理解分数的意义。在第一个环节中,把 1 个苹果平均分给 2 个人每人分到多少?同学们回答:一人一半、每人分半个、每人 1/2. 后老师用圆形纸片代替苹果,通过学生把圆形纸片对折,就平均分成了 2 份,一半就是其中的 1 份。进而总结出①对折平均分②分 2 份③取 1 份。我觉得在这一环节老师应该去放手大胆让学生用自己的方式表示一半,创造分数,让学生充分经历分数产生的发展过程,通过呈现学生的作品,从画图表示到数学符号的表示,进而发现他们具有的共同特征:平均分、分两份、取一份。数形结合理解分数的意义,再活动中加深对分数意义的体验。
张丹教授指出对分数意义的理解应关注四个具体方面即比、度量、运算和商。它们相辅相成共同承担着学生对分数意义丰富性认识的建构,我们在实际教学中最容易被忽视的就是度量。分数的度量可以理解为分数单位累积的结果,3/4 里面有 3 个 1/4,就是用 1/4 作为单位测量 3 次的结果。基于这样的理解我们在教学时可否思考我们怎样把这样的思想融入教学之中。有了这样的认知基础,学生在后续学习同分母分数的大小比较以及同分母分数的加减计算时更有助于理解他们的实际意义和计算道理。
[风吹麦浪雨霏霏发表于2020-3-1110:30](forum.php?mod=redirect&goto=findpost&pid=183095&ptid=125975)
本课是学生初次认识分数,侯老师通过 “分苹果” 活动唤起学生已有的分数生活经验,引导学生经历表示一 ...
感谢老师提出这么好的见解。您提出了两个思考:1. 展示圆片的对折环节其实对学生的思维有了一定的限制,我非常同意,在刚开始的设计中是为了第三部分学生创造更多的分数做铺垫,却没有考虑到用圆片代替苹果,在后续学生自己画图表示一半的过程中很可能全都是圆形了,无形中限制了孩子们的想象思维能力。2. 分数意义的四个具体方面其中一个就是度量,本次大赛以及课堂设计的主题也是 “度量”,我在教学设计一稿中涉及的比较少,一方面还是对度量理解的太浅,您的见解对我是一个很大的启发,分数的度量可以理解为分数单位累积的结果,这其实也是分一分(一)第二课时的学习目标之一,更为后续学习分数的运算打好基础,接下来我会更多地思考,把 “度量” 更好地渗透到教学中,希望您能多多关注,期待与您的下一次会话。
非常荣幸能作为山西运城基地的教师代表参加 “第十五届基地教学设计与课堂展示活动”。非常感谢新世纪小学数学编委会和北京师范大学出版集团的各位专家,以及教育部北京师范大学基础教育课程研究中心数学课程工作室的各位领导,为我们一线教师搭建了这么好的展示、交流的平台,让我们这些一线普通教师与异地的老师、专家们一路同行,共同成长。
本帖最后由 侯瑞琦 于 2020-4-10 12:33 编辑
对 “度量” 的深入理解与课堂渗透 ------ 网络研讨一稿反思 《分一分(一)》主要是让学生认识分数,感受数的又一次扩展,在一稿中我将 “度量” 思想着重放在了分数的 “创造” 过程,继而理解分数的意义,因为度量一方面就是把不同个体的度量方法标准化,从学生已有经验出发利用实物操作等手段帮助学生初步认识分数并理解分数的意义是自然而然、水到渠成的。在各位专家和老师的指点下,我们团队又对 “度量” 进行了深入地探究。
度量是数学的本质,是人创造出来的数学语言,是人认识、理解和表达现实世界的工具。史宁中教授对分数的意义理解为两个基本方面,其中一点是:作为有理数出现的一种数,参与运算。张丹教授从四个维度理解分数的意义,其中一点就是测量度量:可以将分数理解为分数单位累积的结果。结合两位教授的经验和老师们的意见,我们团队在本堂课中又渗透了分数单位的累积,对于抽象的分数度量不仅有了得出的过程和基本意义的理解,还加入了分数单位的累积,这对之后的分数运算做了很好的铺垫,也是将分数和整数联系起来的一种途径。让学生明白分数不是独立存在的,它和我们之前所学的数是有联系的,将新学习的分数很容易添加到学生已有的知识网络体系中。
根据史宁中教授提出的小学数学度量教学应遵循的三个基本原则和吴正宪老师对分数的独特教学,我们在教学环节上稍有些变化。期待各位专家、同行提出宝贵的意见,我们一路同行!
本帖最后由 侯瑞琦 于 2020-6-29 17:50 编辑
《分一分(一)》教学设计二稿(上)
【教学内容】 北师大版数学三年级下册 67-68 页。
【教材分析】 本节内容是学生学习分数的第一课,分数的认识是学生关于数的认识的又一次扩展,通过分实物感知数 “不够用了”,在此基础上将学生已有的经验与度量方法标准化,并感知分数的累积过程,将分数与整数从刚开始的 “分” 到后来累积的 “和”,初步感知整数与分数的联系,感悟度量所蕴含的数学思想,培养学生的符号意识和数感,形成数学抽象和直观想象的数学素养。
【学情分析】 学生在正式学习分数以前,已经会用 “一半” 这样的词来表达部分与整体的关系,只是还没有思考过用什么符号来表示,度量就是把不同个体的度量方法标准化,所以本堂课将从学生已有的生活经验引入,利用实物操作等手段帮助学生初步认识分数并理解分数的意义。
【学习目标】
1. 结合具体情境和直观操作,初步理解分数的意义,感知学习分数的必要性与优越性。
2. 结合折纸、涂色的活动,利用面积模型表示简单的分数,明确分数的累积过程,进而初步理解分数与整数的联系。
3. 能读、写分数,知道分数各部分的名称。
【学习重点】 初步理解分数的意义
【学习难点】 通过各种活动,利用面积模型表示分数
【学习用具】 长方形纸片、圆形纸片、正方形纸片、彩笔。
【教学过程】
一、 结合生活实际,理解分数引入的必要性和优越性。
师:孩子们,在智慧老人的数学课上,淘气和笑笑总是积极动脑,敢于发言,为了奖励他们,智慧老人给了 4 个苹果,你认为怎么分合适?
生:每人分 2 个。
师:你分给他们的一样多,在数学中这叫怎么分?
生:平均分。(你的数学语言掌握的真不错)
师:如果只有 2 个苹果呢?
生:每人分 1 个(你的反应真迅速,这也是平均分)
师:那如果只剩下 1 个苹果呢?你还会平均分吗?
生 1:一人一半。
生 2:每人分半个。
师:半个怎么来呢?谁来说说具体的得出步骤?
生:平均分成 2 份,每人一份,那一份就是半个。(板书 平均分 2 份 取 1 份)
师:那这 “半个” 可怎么表示啊?谁愿意在讲台上表示出你心中的 “一半”?写字画画都可以哦!
(设计意图:了解学生的想法,根据学生的度量方法进行整合与提取)
生 1:画了一个圆形表示这个苹果,平均分成 2 份,这一份就是一半。
师:你的想法真好,把苹果抽象成了一个圆形,把一半用彩笔涂出来是不是更直观呢?
生 2:画了一个长方形,平均分成了 2 份,把一份涂色,涂色的部分就是一半。
师:你的反应真快,老师刚提醒涂色,你就用上了,真不简单!
生 3:写了一个数:0.5
师:对啊,我们之前学习过的小数 0.5 不就是一半吗?你的知识框架建构的真丰富。
生 4:也写了一个数,不过不是小数,是 1/2。
师:你能具体说说你是怎么写出来的吗?
生 4:我通过预习知道了一半就是 1/2。
师:你预习的效果不错嘛,同学们,一半还可以用分数 1/2 来表示,读作:二分之一。注意看写法:先写一横,再写 2,最后写 1。大家看清楚了吗?中间的短横线表示平均分,下面的 2 表示平均分成了 2 份,上面的 1 表示取其中的一份。这小小的 1/2 就代表了这么多的意思,这是我们大家通过分苹果得到的,这真是一个伟大的发现。快给你的同桌说说这个伟大的发现吧!边说边空写 1/2。大家再比较这几种表示方法,分数 1/2 是不是更有优越性呢?1/2 也是一个数,是我们今天新添的朋友,从现在开始,分数就加入到数的大家庭了,请大家和我一起板书课题:分数。
(设计意图:直接介绍 1/2,明确读法、写法及意义,印象深刻。另外让学生在多种方式的对比中,体会用 1/2 表示一半的优越性,体会学习分数的必要性。)
本帖最后由 侯瑞琦 于 2020-4-10 12:32 编辑
《分一分(一)》教学设计二稿(中)
二。逆向思维, 多层次理解 1/2 的意义
师:孩子们,再看这个苹果,具体说说 1/2 表示什么?
生:把这个苹果平均分成 2 份,一份就是这个苹果的 1/2.
师:对,1/2 就表示这一份和整个苹果之间的关系。
师:再看看黑板上的涂色,你能具体再说说 1/2 表示什么吗?
生:把图形平均分成 2 份,涂了一份,这一份就是 1/2.
追问:把图形的什么平均分了呢?谁又是谁的 1/2 呢?
生:按面积平均分,涂色的一份就是整个图形的 1/2.
师小结:孩子们,1/2 在这表示的就是涂色部分和整个图形之间的一个关系。其实,不仅是 1/2,分数就可以是表示图形的涂色部分与整个图形之间关系的一个数。
(设计意图:引发学生逆向思考,从 1/2 再往回延伸,让学生明确 1/2 的得出过程,自然而然地引出分数是可以表示部分与整体关系的数)
师:孩子们仔细看看老师把这个图形怎么了?(把长方形的涂色部分擦掉一部分)现在涂色部分还是整个图形的 1/2 吗?
生:不是,因为这不是平均分的。
师:还是黑板上这个长方形,你还能怎样表示出 1/2?上台展示并引导说明 1/2 怎么来的?谁是谁的 1/2?
师手指黑板上圆形的 1/2 和长方形的 1/2,追问:这两个涂色部分不一样大啊,为什么都表示 1/2?
生:他们表示的是他们所在图形的 1/2,不能进行涂色部分大小的比较。
师:你理解的非常透彻,1/2 表示的是一个关系,不是涂色部分的大小。为你竖起大拇指!
(设计意图:在理解 1/2 的基础上,根据学生平时容易理解错误的两个方面具体直观剖析,深入理解这个统一的度量标准 -- 分数。)
三。动手操作, 从数量度量分数,初步理解分数与整数的联系 。
师:知道了分数可以表示这样的关系,你能借助下面这些纸片得出其他的几分之一吗?
生 1:我把长方形纸连续对折两次,平均分成了 4 份,涂出其中的 1 份,就得到了分数 1/4。
师:这位同学用到了折叠,这是平均分的一个重要方法,太了不起了!还有想给大家展示的吗?
生 2:我用的长方形纸片,我用测量的方法把它平均分成了 3 份,涂出 1 份,就得到了 1/3。
师:对啊,还可以进行测量来平均分,好主意。现在在小组内交流交流,互相说说你得到的分数吧!
(设计意图:在学生通过正向思维和逆向思维理解分数的基础上,通过实物操作让学生自己 “创造” 更多的分数,在前面的基础上拓宽并加深对分数的理解。)
师:孩子们,大家得到了 1/3,1/4,1/5 等等,现在老师在一位同学的作品上施点魔法,看看我这个魔法表示的是多少?(在 1/3 的作品上用其他颜色再涂一份)
生:还是 1/3。
师:现在一共有几个 1/3?生:2 个。
师:2 个 1/3 就是分数 2/3。可以说平均分成了 3 份,涂色 2 份,那涂色部分就是整个图形的 2/3.
师再涂一份,问:现在有几个 1/3?生:3 个。
追问:3 个 1/3 是多少?生:就是整个图形了。
师:涂色部分就是整个图形了,不就是 1 了吗?孩子们神奇吧!和整数 1 又联系起来了。你能在你得到的基础上也施点魔法得出更多的分数吗?试一试。
(设计意图:从几分之一到几分之几的游戏过渡让学生直观了解到分数的累积过程,直到出现 “1”,初步和整数联系起来,明确分数不是脱离其他数存在的。)
引导孩子们说明自己得出分数的过程,并说说它是由几个几分之一累积得来的。
强调学生分得的每部分是不是一样大小,注重平均分。
阶段小结:孩子们,我们通过折叠、测量等平均分得到了很多不同的分数,相信大家现在对分数又有了更深的理解,那分数到底该怎么写呢?我们又该怎么读呢?一起来看看智慧老人的点拨。本帖最后由 侯瑞琦 于 2020-4-10 12:33 编辑
<font face="宋体"><b>《分一分(一)》教学设计二稿(下)</b></font>
四。由特殊到一般,更深入地认识分数。
师播放幻灯片:孩子们,我们刚刚得到的 1/2,1/3,1/4,2/3,3/4,5/16 等都是分数。以 3/4 为例,读作:四分之三。写作 3/4。中间的短横线是分数线,4 是分母,3 是分子。写分数时先写分数线,再写分母,最后写分子。
师:孩子们,现在我们一起读一读其他的分数,并说出谁是分母,谁是分子。
(设计意图:由特殊到一般,认识分数的写法、读法以及各部分的名称,并结合第三个活动得到的分数具体阐述,让学生再一次完善自己的知识体系。)
五、 练习巩固,加深理解
1. 大胆地说一个分数。
2. 你所在的数学小组几个人?你占整个小组的几分之几?
3. 还能举例说说身边的分数吗?
(设计意图:从身边举例,从生活中提取,让学生感受到分数一直在我们身边,学以致用,活学活用)
六、 总结收获,完善知识框架。
孩子们,我们从分苹果认识了分数,一起来说说你心目中的分数吧!
总结:孩子们,跟汉字演变的过程类似,我们今天学到的分数也经历了很多的版本,课下查查资料看看它的演变过程吧,相信你会有更大的收获!
这里特别想强调的是,人之所以能够进行度量,并且能够对度量单位得到广泛共识,是基于人的两个先天本能,这就是对数量多少的感知和对距离远近的感知‘,这两个先天本能是人能够理解和研究数学的思维基础,而分数的度量是抽象度量中数量的度量,对于人而言,就可以借助两个特殊的能力把两个先天本能延伸到对事物的某些指标进行量化。
本节课侯老师通过涂一涂的活动使学生充分理解二分之一表示的含义,然后在此的情况下,进而创造和理解其它分数的意义,再由一份到多份去感受分数的不同与相同之处,设计环环相扣,步步深入。
侯老师在让学生充分认识 1/2 的基础上,再来认识几分之一,把几分之一的认知加以明确,目的是为了以后分数单位的学习打下基础,也为学生能够从度量的角度认知分数做好准备。从度量的角度让学生在初次接触分数时,感受分数单位的存在,并能够从度量的角度认识几分之几。
本节课最突出的特点就是为学生创造了主动参与的条件,并积极引导孩子通过折一折、画一画、想一想、说一说等大量的实践活动,让孩子亲历由动手操作做分数 —— 自主探索找分数 —— 合作交流说分数,将静态的知识改变为动态
侯老师的第二环节设计地特别恰当、合理,这是第一个问题的逆向问题,设计本环节能让学生更深入地理解分数的意义,通过面积模型明确分数是表示图形的涂色部分与整个图形之间关系的一个数,使学生的思维得到了发展,能体现发展学生的核心素养的理念!
本节课始终站在学生的角度去开展活动,尊重了学生的年龄特点和已有知识经验,课堂上给了学生充分的时间与空间进行动手实践操作,让学生通过折一折、涂一涂等动手活动亲身感知分一分的过程,引导学生感悟分数的本质特征,从基础到提升,巩固概念内涵,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
本节课从学生的生活实际和已有的知识经验出发,创设生活化的课堂,把数学学习与实际生活紧密结合,将抽象的数学知识融于富有情趣的学习活动中,帮助学生理解一些简单的分数的具体含义,让学生建立初步的分数概念。
本帖最后由 侯瑞琦 于 2020-6-30 17:28 编辑
教学设计二稿实践后的反思
5 月 25 日,我校三年级复课。复课后,我们团队积极研讨,很快进行了第一次课堂实践。县教研室卢主任、教研员胡俊芳老师、杨春老师亲临指导,我校三到六年级的数学学科组长也参与其中,在这次课堂实践后,我们通过研讨对二稿进行了一些讨论与反思。
本堂课的度量 — 分数是通过抽象思维得到的,是人思维的结果。二稿教师的预设承载了度量单位由多元到统一,由粗略到精细的过程,但是在实践中每一个教学环节的处理不是很精细,没有达到预期的效果。具体问题如下:
一、导入环节。
1. 二稿从课本中的人物引入,不能很强地激起学生的学习兴趣,达不到预期的课堂氛围。
2. 教师是直接从平均分引入,学生对于平均分没有一个直接的体验过程,所以在后续理解分数意义的时候,对于平均分的理解与表达有些困难。因此加入 “平均分” 与 “不平均分” 的对比很有必要。
二、探究活动
1. 每一个活动的目的与问题表达不是很明确,学生跟着老师走,整个探究活动学生有些被动,也显得有些乱。
2. 在学生用自己的方式表示出一半进而描述一半时,教师预设学生能说出三个关键词(平均分,分 2 份,取 1 份),所以很快展示在黑板上,但是在课堂上后续的表达过程中这三个关键词出现的非常困难,所以说教师不能直接给出这个规律,而应该让学生在理解的过程中自己说出来。
3. 逆向思维环节缺少了学生的动手操作能力。还是借助学生之前得到一半的图形,进而说得到的是图形的 1/2,其实还是对 1/2 的初步理解,逆向思维展现的不是很清楚。
4. 由于疫情的影响,学生在复课前已经学习了本堂课的内容,从几分之一到几分之几的过渡,学生非常容易理解,但是在折纸、反复涂色的过程中消耗的时间比较长,因此考虑放手让学生自己 “创造” 分数,不加限制。
5. 预测学生在得到分数的过程中,除了用折一折得到 1/4,1/8,1/16 等分数,还会用到测量的方法得到 1/3,但是在整堂课的过程中,没有学生用到测量的方法,只有个别学生在不断的尝试过程中折出了 1/3。
三、在学习分数各部分的名称及分数的读写教学环节中,教师直接用幻灯片展示,学生没有一个内化的过程,缺少学生自主学习的能力。应该让学生通过阅读自主学习,形成自己的知识体系。
四、没有很好的利用教材课后习题资源,学生缺乏练习与巩固。
综上,通过此次实践与研讨,发现二稿设计中教师的预设与课堂生成的有出入,学生的语言表达能力有欠缺,接下来我们会根据以上问题认真修改,望各位专家、老师们多提宝贵意见。
本帖最后由 侯瑞琦 于 2020-7-1 16:32 编辑
《分一分(一)》教学设计三稿
【教学内容】 北师大版数学三年级下册 67-68 页。
【教材分析】 本节内容是学生学习分数的第一课,分数的认识是学生关于数的认识的又一次扩展,通过分实物感知数 “不够用了”,在此基础上将学生已有的经验与度量方法标准化,并感知分数的累积过程,将分数与整数从刚开始的 “分” 到后来累积的 “和”,初步感知整数与分数的联系,感悟度量所蕴含的数学思想 , 培养学生的符号意识和数感 , 形成数学抽象和直观想象的数学素养。
【学情分析】 学生在正式学习分数以前,已经会用 “一半” 这样的词来表达部分与整体的关系,只是还没有思考过用什么符号来表示,度量就是把不同个体的度量方法标准化,所以本堂课将从学生已有的生活经验引入,利用实物操作等手段帮助学生初步认识分数并理解分数的意义。
【教学目标】
1. 结合具体情境和直观操作,初步理解分数的意义,感知学习分数的必要性与优越性。
2. 结合折纸、涂色的活动,利用面积模型表示简单的分数,明确分数的累积过程,进而初步理解分数与整数的联系。
3. 能读、写分数,知道分数各部分的名称。
【教学重点】 初步理解分数的意义
【教学难点】 通过各种活动感知分数的意义,利用面积模型表示分数。
【教学用具】 学习单、长方形纸片、圆形纸片、彩笔、铅笔、直尺。
【教学过程】
一、情境导入
孩子们,你们喜欢吃苹果吗?老师也爱吃。我们的好朋友淘气和笑笑在吃苹果之前遇到了问题,一起来看看吧。出示情景图,如果是你,你怎么分这些苹果?分别出示 4 个、2 个、1 个苹果。
「预设:平均分和不平均分两类。」
今天我们在平均分的基础上学习《分一分(一)》。
二、探究活动
本节课有三个关卡,你做好闯关的准备了吗?
活动一:
刚才在平均分的基础上,大家分别得到了每人分 2 个、每人分 1 个、每人分一半。你能用什么方式表示一半?在学习单上画一画、涂一涂,小宇宙动起来吧!
1.学生活动环节。「预设学生活动方式:画图」
2.学生展示。
(1)通过正确与错误的对比再次体会平均分。
(2)观察展示的结果得出共同点。
3. 有没有更简单的方式表示一半呢?结合图形试着说一说 1/2 中每个数字的意思。
(设计意图:让学生在多种方式的对比中,体会用 1/2 表示一半的优越性,体会学习分数的必要性。)
4.活动练习:蓝色部分都是图形的 1/2 吗?
(设计意图:在理解 1/2 的基础上,根据学生容易理解错误的方面具体直观剖析,深入理解这个统一的度量标准 -- 分数。)
活动二:
1.活动过程: 你能不能涂出下面图形的 1/2 呢 ?在学习单上画一画。
11776
file:///C:/Users/ADMINI~1/AppData/Local/Temp/msohtmlclip1/01/clip_image004.jpg
2.学生展示。
3.小结。
(设计意图:引发学生逆向思考,从 1/2 再往回延伸,让学生明确 1/2 的得出过程,自然而然地引出分数是可以表示部分与整体关系的数)
4.活动练习:分别涂出下面图形的 1/3。
活动三:
1.活动过程:你能借助手中的纸片 “创造” 出其他的分数吗?
(设计意图:在学生通过正向思维和逆向思维理解分数的基础上,通过实物操作让学生自己 “创造” 更多的分数,在前面的基础上拓宽并加深对分数的理解。)
2.学生展示并说说得出的过程。
3.你能在你得到几分之一基础上得出几分之几吗?试一试。
(设计意图:从几分之一到几分之几的过渡让学生直观了解到分数的累加过程。)
4.学生再次展示说明自己得出几分之几的过程,并说说它是由几个几分之一累加得来的。
5.活动小结。
活动四:
1.活动过程:认真阅读课本 67 页认一认,你又知道了分数的哪些信息?
2.学生展示
3.板书重复,强调重点。
练习:利用你得出的分数完成学习单第三题。同桌互相检查。
(设计意图:认识分数的写法、读法以及各部分的名称,并结合第三个活动得到的分数具体阐述,让学生再一次完善自己的知识体系。)
三、拓展练习
1. 指定一列学生起立,让学生发现其中隐藏的分数。
2. 还能举例说说身边的分数吗?
(设计意图:从身边举例,从生活中提取,让学生感受到分数一直在我们身边,学以致用,活学活用)
四、总结收获,完善知识框架。
孩子们,跟汉字演变的过程类似,我们今天学到的分数也经历了漫长的过程,我们一起来阅读课本 69 页分数的演变史,相信你会有更大的收获!
孩子们,我们一起来回顾一下这堂课,我们收获了哪些?
学生展示。
孩子们今天都收获满满,其实分数好玩的地方还有很多,课下也不要放弃探索哦!下课!
教学设计三稿实践反思
度量是因比较而存在的,没有比较就没有度量,因此度量性概念的产生大都来源于某种比较任务,在任务解决中感受建立比较标准 (度量) 的必要性。在适宜的任务情境下,通过认知冲突的激发,自然而然类比迁移、联想与 “创造” 浑然一体。因此,度量性概念的获得过程不是多种情境抽象概括的结果,而是人类在任务驱动下自主建构创造的过程。而在三稿教学设计的实践过程中,没有突出分数得出的必要性,因此学生的度量意识没有得以发展,一方面是由于疫情原因学生已经学过,另一方面由于课堂实践中教师的问题引导没有针对性。
在又一次课堂实践后,我们团队又发现了一些闪光点和不足之处,并继续进行了研讨。
改进比较成功的地方:
1. 导入环节引用了谈话导入,取消了课本中的人物导入,从课堂开始就和学生拉近了距离,更好地引入了课堂。
2. 从几分之一到几分之几的过渡过程中,充分让学生动手 “创造” 分数,利用学生生成的资源,从几分之一到几分之几,很好地实现了学生的认知过渡,更好地体验到分数的累加过程。
不足之处:
1. 闯关环节没有达到预期的课堂氛围的效果,而且在整个课堂上闯关环节的奖励不到位,所以这一环节相当于就是一个空架子。经过团队的讨论,将闯关环节这一部分的设置改为活动,每一个活动都有具体的目的与要求。
2. 在 1/2 的引出环节中,教师的引导语 “有没有更简单的方式表示一半” 表达不清楚,没有从数的度量入手,分数的必要性显得不是很明显,而且在学生得到 1/2 以后,数形结合不到位,所以导致学生在后续的表达过程中一直在说一半,而没有用 1/2 这个数来描述。
3. 在涂出下列图形 1/2 的这个活动中,预设的环节有两个,一是单独利用第三个图形得出一个结论,二是用五个图形进行比较,得出另一个结论。但是在这个环节讲解过程中,将这两个知识点合在了一起,学生的理解没有达到预设的效果。
4. 在活动二的练习过程中,1/3 是教师直接给出的,也就是引用了课后习题第二题,其实更好的可以让学生自己发现 1/3,实现知识的一个纵向迁移。
5. 经过深入思考,感觉拓展练习有些脱离本堂课 “初步认识分数” 这一教学目标,突然把本堂课的整体由一个变成了站起来的四个,或者是六个同学,由一个到多个的突然过渡不符合学生的认知规律和教材的安排意图。
由于疫情的原因,三年级学生在网课期间已经学过这堂课,虽然我们团队在二稿基础上改动不少,深度也有所增加,学生的实践效果也非常好,但是分数必要性的学习不突出,度量思想没有达到预期的发展水平,因此我们团队就 “如何在学生已有度量认知的基础上,更好地发展度量” 进入了更深层次的研讨,也希望各位专家同仁们提出宝贵的意见。
本帖最后由 侯瑞琦 于 2020-7-5 12:14 编辑
《分一分(一)》教学设计终稿(上)
山西省运城市新绛县西街实验小学北校 侯瑞琦
【教学内容】
北师大版数学三年级下册 67-68 页。
【教材分析】
《分数的初步认识》是北师大版数学三年级下册第六单元第一课时的内容,是在自然数认知的基础上关于数的认识的又一次扩展。教材结合 “分苹果” 这样的具体问题情境唤起学生已有的分数生活经验,让学生感知数 “不够用了”,在此基础上将学生已有的经验与度量方法标准化,再利用实物操作初步认识分数的意义,感知分数的累加过程,唤醒学生度量意识,帮助学生自觉运用单位进行度量,感悟度量所蕴含的数学思想,为进一步理解分数的意义、分数大小的比较及分数的加减等知识做铺垫,进而培养学生的符号意识和数感,形成数学抽象和直观想象的数学素养。
【学情分析】
本课是三年级下册第六单元第一课时的内容,由于目前学生已经完成了这一内容的学习,所以我们用二年级的学生进行授课。在此前,二年级学生已经会用 “一半” 这样的词来表达部分与整体的关系,也能够用画图的方式表示 “一半”,只是还没有思考过用什么符号来表示,学生虽然没有面积的概念,但有平均分与对折的认知,所以能够体会并比较出部分与部分,部分与整体的关系。因此从学生已有的生活经验引入,借助实物、动手操作等直观丰富的实践活动、让学生初步认识分数并理解分数的意。
【学习目标】
1. 结合具体情境和直观操作,初步理解分数的意义,体会学习分数的必要性和用分数表示的优越性。
2. 结合折纸、涂色的活动,利用面积模型表示简单的分数,经历分数单位累加的过程。
3. 能读、写分数,知道分数各部分的名称。
【学习重难点】
经历分数产生的过程,初步理解分数的意义,体会分数单位的累加过程,培养学生的度量意识。
【学习用具】
学习单、长方形纸片、圆形纸片、铅笔、直尺、彩笔。 【学习过程】
一、联系生活,感知分数的必要性
老师最近一直在思考一个问题,4 个苹果,平均分给两个小朋友每人分到 2 个,可以用数字 “2” 来表示; 2 个苹果,平均分给两个小朋友每人分到 1 个,可以用数字 “1” 来表示。问题来了,1 个苹果,平均分给两个小朋友每人分到多少?可以怎么表示?
预设:可以有多种不同的答案,只要合情合理均可。如:半个、一半、0.5、二分之一
【设计意图:在新课的引入环节,结合 “分苹果” 唤起学生已有的生活经验,让学生感知需要用一个新的方式来表示 “一半”,从而产生认知矛盾,激发学生探索欲望。】
二、动手操作,初识 1/2 感知分数意义
看来大家有很多不同的想法,请把你的想法在学习单上表示出来吧,可以画一画、涂一涂。
预设:会用不同的图形进行表示。有三角形的一半、长方形的一半、圆形的一半
谁来说一说你的 “一半” 是怎样画出来的?
预设:学生用自己的语言表达,可能会存在语言上的困难。
我们用不同的图形都可以表示 “一半”,只要我们把这个图形平均分成两份,其中的一份就是这个图形的 “一半”。
你能用一个数把 “一半” 表示出来吗?
预设:可能会出现困惑或者有个别能说出 1/2
一半可以用 1/2 来表示(板书 1/2)读作:二分之一
结合图形想一想:1/2 里面的 2 表示什么?1 又表示什么?
小结:把一个图形平均分成两份,其中的一份就是这个图形的 1/2。
【设计意图:以生活实践为依托,将生活经验数学化,找准学生的 “最近发展区”,用自己的方式表示一半,并交流各自的表示方法,再从数的维度出发让学生产生认知冲突,蕴育出学生的探究意识,感知数 “不够” 用了,初步体会一半可以用 1/2 来表示,感知 1/2 的意义。】三、数形结合,深入理解分数意义
(一)分别涂出下面图形的 1/2
11933
请拿出学习单,分别涂出下列图形的 1/2。
(展示第一个学生的作品)这是正方形的 1/2 吗?为什么?(说出意义)其余的这几个图形的涂色部分是所在图形的 1/2 吗?
(展示第二个学生的作品)这些涂色部分都是所在图形的 1/2 吗?老师有一个小发现,这个同学涂得和第一位同学涂得不一样,还是这个图形的 1/2 吗?为什么?
小结:只要把一个图形平均分成两份,其中的一份就是这个图形的 1/2。
【设计意图:这是第一个问题的逆向问题,因势利导,通过变换表征形式在数学符号与图形之间的转化活动,进一步理解分数的意义。在图形中涂出 1/2,通过对比得出涂出的形状不同,但都能表示这个图形的 1/2,通过数行结合,进行分析、比较,深入理解分数的本质。】
(二)巩固练习,内化意义
判断:蓝色部分都是图形的 1/2 吗?说一说。
11932
分别涂出下面图形的 1/3。
11934
请说说你这样涂的理由,涂色部分为什么是它的 1/3?
想想看,它里面有几个这样的 1/3?
小结:把一个图形平均分成 3 份,其中的一份就是这个图形的 1/3.
【设计意图:通过涂出三分之一,运用合情推理,将知识自然而然拓宽到几分之一的认识。即尊重学生的思维习惯,又在学生的 “无意” 之中加深对分数意义的理解。】
请继续往下看
本帖最后由 侯瑞琦 于 2020-7-4 10:59 编辑
《分一分(一)》教学设计终稿(下)
四、拓展创新,认识几分之几
从刚才的学习中我们发现,分数王国里还有很多很多的分数,用你手中的学具折一折,涂一涂,来 “创造” 更多的分数吧!
预设:学生作品有 1/4 1/8 1/16 2/4
(学生操作并贴图展示几分之一的作品,说说得出的过程。)
老师这还有一个与众不同的分数 (几分之几),你能看出涂色部分是哪个分数吗?你是怎么看出来的?
如果我再涂一份,这个分数就变成了几分之几了?
请在你刚才涂出的分数纸上再涂一份看你能得到几分之几。同桌互相交流。
刚才我们得到了 3/8,如果老师在它的基础上去掉一个 1/8,这个分数又变成了几分之几?
【设计意图:通过自主创造分数,以及用数学的语言描述过程和结果,让学生在活动中加深对分数意义的理解。通过 “再涂一份分数变成了几分之几” 这一个看似简单的活动,让分数 “活” 起来,“动” 起来。在过程中真正感受分数是分数单位累加的过程,充分体现 “度量” 这一本质。】
五、自主阅读,学习知识内化延伸
(一)认识分数各部分名称。
请打开课本 67 页,阅读 “认一认”。
(二)感知分数的优越性
现在我们不折了,也不涂了,你能再说一个分数吗?
预设:学生说出的分数分子、分母都是 10 以内的。
分子、分母还能更大一些吗?再用折一折、涂一涂来表示这个分数还方便吗?
现在大家对分数有了一定的了解,在分数里还有许多有趣的知识,快看这:这是一个长方形的 1/2 ,这是另一个长方形的 1/3,猜猜那个长方形更大。
11935
像这样有趣的分数知识还有很多,下节我们继续学习。
【设计意图:形成全科阅读意识,注重学生数学阅读能力的培养,改变学习方式,综合提升学习力。通过自主阅读认识分数各部分的名称,能读写分数,感知分数的优越性,并结合对分数意义的理解以及度量思想的内化,让学生再一次完善自己的知识体系。】
板书设计:
11936
【设计意图:直观形象的板书会给学生留下一目了然的视觉印象,能突出体现教学要点,强化记忆,达到事半功倍的目的。】
这节课老师从学生的生活经验 “分苹果” 引入,从实物抽象成纸片,学生动手分,充分理解 “平均分”,在平均分的基础上引导学生 “创造分数”,学生有画、有涂、有用分数表示的,发挥了学生的想象力并从中体会到分数表示 “一半” 的简洁美,进而理解分数意义,再从典型到一般,让学生积累了数学活动经验,体验到学习一个新问题的思维过程。
本帖最后由 侯瑞琦 于 2020-7-4 14:56 编辑
教学设计终稿实践反思
在经历了一次次实践与修改后,我们团队对发展学生的度量有了更深地理解与感悟。当下,课程改革稳步推进,教学理念不断革新,核心素养的培养已经成为教师教学的首要任务,度量作为核心素养导向下课程发展的一条主线,是数学学习的本质。度量的获得过程是学生在任务驱动下自主建构创造的过程,由于目前三年级学生已经完成了这一内容的学习,所以我们用二年级的学生进行授课。在此前,二年级学生已经会用 “一半” 这样的词来表达部分与整体的关系,也能够用画图的方式表示 “一半”,只是还没有思考过用什么符号来表示,学生虽然没有面积的概念,但有平均分与对折的认知,所以能够体会并比较出部分与部分,部分与整体的关系。因此从学生已有的生活经验引入,借助实物、动手操作等直观丰富的实践活动、让学生初步认识分数并理解分数的意义。
通过实践后,我们发现二年级的学生有能力初步理解分数的意义,经历分数单位的累加,对 “度量” 的体会也有一个层层递进的过程,具体体现在以下几方面:
1. 从故事中感知数 “不够” 用了,逐步体验数的度量思想。将谈话导入改为孩子们喜欢的讲故事导入,抛给学生一个容易解决的问题,调动其积极性,快速将学生的注意力集中到课堂中来,为更好地理解分数必要性提供内在基础。
2. 练习的设置有些变化。针对二年级学生的理解能力,我们决定在让学生认识了 1/2、逆向思维深入理解了 1/2 后再出现练习的设置,符合学生的认知规律,对于发展学生的度量思想有一定的推进作用。
3. 分数的度量包括理解分数单位的累加,这一环节让学生在明确分数累加得到几分之几的基础上动手操作,充分感知这一过程,再次结合分数累加的逆向思维,加深学生的理解。
4. 练习的改进提升学生的思维,这一环节让学生感知分数的趣味性,同时引导学生深度思考,将学生的分数度量思想再进一步拓展。
回顾整个活动历程,在一次次的研讨与反思过程中,针对课堂的各种生成性资源有了很好的掌控与引导,更好地发展了学生对度量本质的理解。同时整理所有的教学设计及专家教师意见等相关资料,结合每一次课堂实践中出现的问题,进行交流总结与反思。在此过程中,我们每个人都竭尽全力,得到了很大的提升。
候老师的这节课通过让学生动手分一分、涂一涂等活动,充分调动了学生的学习积极性,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兴趣。体现出了以学生为主体,教师作主导的新课标要求,是一堂成功的课,值得我们大家学习。
看完教学设计后,侯老师的设计思路清晰,教学目标明确,推理正确,能突出重点,内容安排合理,能够面向全体学生,把握课堂的能力很强,讲解的很细,学生能够在侯老师的引导中循序渐进的获得新知,学生能够在教师的引导下参与学习活动,思考,交流,合作等活动,课堂效果很好。
看完侯老师 教学设计后,很值得我学习,设计思路非常清晰,教学目标明确,推理正确,能突出重点,内容安排合理,能够面向全体学生,把握课堂的能力很强,讲解的很细,学生能够在老师的引导中循序渐进活动新知,学生能够在教师的引导下积极参与学习活动,思考,交流,合作的活动,课堂效果很好。
我要向侯老师学习她的课堂把控力,抛给学生的问题一定要符合学生的认知,同时也要尊重教材,充分利用好教材。我看过很多关于分数初步认识的视频课,每堂课时间都很长,老师也很忙,但侯老师的这节课感觉轻松,二年级学生也完成了学习目标。也可以感受到侯老师身后这个团队的力量。
本帖最后由 wx_AsjMO9tS 于 2020-7-4 16:48 编辑
侯老师整堂课思路清晰,环节紧凑,重难点突出,设计合理。在教学新知时循循善诱,让学生学习起来毫不费力,充分发挥了学生的主动性,教学设计很好,引导的也很到位,同时还让学生体会到学习与生活的联系。
这节课老师从学生的生活经验 “分苹果” 引入,从实物抽象成纸片,学生动手分,充分理解 “平均分”,在平均分的基础上引导学生 “创造分数”,学生有画、有涂、有用分数表示的,发挥了学生的想象力并从中体会到分数表示 “一半” 的简洁美,进而理解分数意义,再从典型到一般,让学生积累了数学活动经验,体验到学习一个新问题的思维过程。
侯老师整堂课的设计让人耳目一新。整堂课思路清晰,重难点突出,设计合理。老师在教学新知时循循善诱,让学生学习起来毫不费力,充分发挥了学生的主动性,教学设计很好,引导也很到位,同时还让学生体会到学习与生活的联系。
学生通过操作观察,找到了解决问题的方法,活跃了学生的思维,实现了由单一被动式接受学习向自主探究式学习的转变,从而培养了学生的探索精神,解决问题的能力,又充分调动了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候老师这节课整体感觉还是不错的,值得我们去学习。
侯老师这节课对我的感触很大,有几个亮点值得我学习:
能够尊重学生的知识体验,找准学生新知的 “最近发展区”。
能挖掘生活素材,巧妙整合课程资源。
注重开展自主学习,提供充分的探索空间。
侯老师联系生活很巧妙,先是 4 个苹果,2 个苹果平均分的表示方法,让学生有意识地对分到多少进行表示,然后一个苹果平均分,对每人分到的多少想办法去表示。又列举出很多图形的一半,让学生更加深入体会一半,并且画出来,引出一半用 ½ 来表示,着实让学生经历了分数产生的过程,突破了重点。
侯老师的《分一分(一)》的教学设计体现了以学生为主题,教师逐步引导学生去探索真正理解分数的意义。 1. 初步感知分数:从日常生活中分 1 个苹果入手,一半再把一半用数学中的数字表示出来二分之一。 2. 初步认识分数:用图形表示出二分之一,并理解二分之一的意义,图形和数字结合更直观,更能让学生理解分数的意义。 3. 深入理解二分之一:通过不同的图形都可以表示出二分之一。 4. 分数的拓展:由二分之一拓展三分之一四分之一,等等。让学生进一步的理解几分之一。 5. 分数的延伸:通过动手涂色、动手折纸、体会分数累加的过程,更深的理解分数本身的意义。 6. 在练习的过程中,我们可以通过实际生活中的分苹果分蛋糕,分西瓜等。这些具体的贴近生活的情境来让学生体会分数在生活中的重要意义以及分数的优越性。是不是会更好呢?
本帖最后由 wx_aniNwiiT 于 2020-7-4 20:25 编辑
在讲授新课这个环节时:为使学生真正理解分数是以平均分为基础这一重点,教师为学生提供了充分探索的空间与条件,引导学生从操作学具入手,使其通过操作和观察,把对知识的思考与学具的操作结合起来,促使学生在头脑中形成表象,初步建立 “分数” 这一概念。
[侯瑞琦发表于2020-7-410:56](forum.php?mod=redirect&goto=findpost&pid=212132&ptid=125975)
《分一分(一)》教学设计终稿(下)
四、拓展创新,认识几分之几
从刚才的学习中我们发现,分数王国里 ...
学生学完整数之后,就开始学分数,那么分数怎们学好就是一个至关重要的问题。对于教材的研读侯老师见解独到,教学设计符合学生的认知规律,具有很强的趣味性,值得学习!
这节课是对数的认识的扩充,学生开始学分数的认识。侯老师通过分苹果的具体情境,让学生体会到不够分怎么办?从而让学生体会学习分数的必要性,接着用学生生活中便于理解的二分之一作为分数的模型,画图、涂色、折纸等实际操作丰富了学生对分数的认识,加深了对分数意义的理解。这节课设计合理,充分体现了学生的主体性,为学生的终身发展奠定了基础。
侯老师的教学设计能够要引用学生所熟悉的苹果出发,初步感知分数的存在,又利用图形的方式阐述分数的意义,在认识分数的过程中,让学生自己动手五进行的操作,加深的学生的印象,达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这节课侯老师从学生的生活经验 “分苹果” 引入激趣导入,从实物抽象成纸片,学生动手分,充分理解 “平均分”,在平均分的基础上引导学生 “创造分数”,学生有画、有涂、有用分数表示的,发挥了学生的想象力并从中体会到分数表示 “一半” 的简洁美,进而理解分数意义.
[侯瑞琦发表于2020-7-117:07](forum.php?mod=redirect&goto=findpost&pid=211550&ptid=125975)
教学设计三稿课堂实践与课后两次研讨
结合 “分苹果” 这样的具体问题情境唤起学生已有的分数生活经验,让学生感知数 “不够用了”,在此基础上将学生已有的经验与度量方法标准化,再利用实物操作初步认识分数的意义,感知分数的累加过程,唤醒学生度量意识,帮助学生自觉运用单位进行度量,感悟度量所蕴含的数学思想,为进一步理解分数的意义、分数大小的比较及分数的加减等知识做铺垫,进而培养学生的符号意识和数感,形成数学抽象和直观想象的数学素养。
一、本课是三年级教学内容,考虑到三年级学生已经学习过此内容,大胆尝试创新性的让二年级学生参与实际教学,结合二年级学生对 “一半” 的理解,采用动手涂、画各种对称形状的图形,进一步认识 “一半” 在图形中的表现,在头脑中建立起具象构架。
二、用生活化的语言,学生生活中看到的多种图形去深入了解 “一半” 的深层次含义。
看完教学设计终稿后,让我感到惊讶,二年级的学生可以在老师的引导下很条理并轻松的完成分数的初步认识。让我思考平时我们的课堂,在备课环节要充分预设,抛给学生的问题一定要符合学生的认知,同时也要尊重教材,充分利用好教材。我看过很多关于分数初步认识的视频课,每堂课时间都很长,老师也很忙,但侯老师的这节课感觉轻松,二年级学生也完成了学习目标。也可以感受到侯老师身后这个团队的力量。
本节课紧扣核心,以 “平均分” 引入,激起学生的认知冲突,从而引入新课,接着让学生多种感官并用,在折一折、涂一涂、说一说的过程中体验、感受分数的形成过程,给学生提供了一个展示自我的平台和机会,课堂中学生不再是 “听客” 和 “看客”,而是让学生做回课堂的主人,亲身参与课堂的探索活动。
[侯瑞琦发表于2020-6-3017:54](forum.php?mod=redirect&goto=findpost&pid=211347&ptid=125975)
《分一分(一)》教学设计三稿【教学内容】北师大版数学三年级下册 67-68 页。【教材分析】本节内容是学生学 ...
该设计实现了将生活经验数学化的目标
侯老师的《分一分(一)》的教学设计体现了以学生为主题,教师逐步引导学生去探索真正理解分数的意义。 1. 初步感知分数:从日常生活中分 1 个苹果入手,一半再把一半用数学中的数字表示出来二分之一。 2. 初步认识分数:用图形表示出二分之一,并理解二分之一的意义,图形和数字结合更直观,更能让学生理解分数的意义。 3. 深入理解二分之一:通过不同的图形都可以表示出二分之一。 4. 分数的拓展:由二分之一拓展三分之一四分之一,等等。让学生进一步的理解几分之一。 5. 分数的延伸:通过动手涂色、动手折纸、体会分数累加的过程,更深的理解分数本身的意义。 6. 在练习的过程中,我们可以通过实际生活中的分苹果分蛋糕,分西瓜等。这些具体的贴近生活的情境来让学生体会分数在生活中的重要意义以及分数的优越性。
侯老师这节课从孩子们已有的生活经验入手,通过智慧老人分苹果,圆形纸片对折,涂色等动手操作,帮助学生理解分数的意义,感受分数也是数,分数和我们的生活息息相关,让学生明白了学习分数的必要性和优越性。
侯瑞琦老师的《分一分》这一课为学生提供了动手操作时间和空间,独立思考与合作交流的素材,充分以活动为主线,以学生为主体,让学生在体验中主动构建新知。如:“涂一涂”、“折一折”、“说一说”、“练一练”、“想一想” 等几个环节,让学生自己动手操作,不仅激发了兴趣,更主要的是让学生在活动中有所体验,在体验中理解数学。将练习贯穿在每个环节中,讲练结合,注重每个知识点的充分理解。
调动学生多种感官认识分数,遵循儿童认知规律。充分应用了直观教学,降低了认知的难度。
侯瑞琦老师在教材编排上比较有层次感,丰富形象具体,还带有一点小卡通的感觉 吸引小学生兴趣 让她们更容易理解掌握。
知识的内在联系也比较紧凑,有条理性,层层递进,步步深入,由易到难的过程
,分数的概念是学生初次接触的一个重要的基础知识,属于单元的起始内容,学生对分数意义把握透彻,直接有利于后续分数大小比较及同分母分数加减运算的教学。
[lhq123发表于2020-7-515:48](forum.php?mod=redirect&goto=findpost&pid=212556&ptid=125975)
读了侯老师的教学设计,我受益匪浅,这节课思路清晰,目标明确,调动了学生的积极性和主动性。 ...
读了侯老师的教学设计,我受益匪浅,这节课思路清晰,目标明确,调动了学生的积极性和主动性。
从实物抽象成纸片,学生动手分,充分理解 “平均分”,在平均分的基础上引导学生 “创造分数”,学生有画、有涂、有用分数表示的,发挥了学生的想象力并从中体会到分数表示 “一半” 的简洁美,进而理解分数意义,再从典型到一般,让学生积累了数学活动经验。
[1556284385发表于2020-7-514:44](forum.php?mod=redirect&goto=findpost&pid=212545&ptid=125975)
侯瑞琦老师在教材编排上比较有层次感,丰富形象具体,还带有一点小卡通的感觉 吸引小学生兴趣 让她们更容易 ...
侯老师用分苹果的例子来引入本节课,贴合实际生活,教学环节紧凑,锻炼了学生的动手能力值得我学习。
侯老师这堂课重点明确,有逻辑性,老师的应变和调控课堂能力强。体现培养学生学数学思维方式,培养学生思维能力反思能力。能够从学生实际出发,充分相信学生自己会学。关注学生已有的知识经验,学生在课堂上能够主动参与积极交流和谐互动。教学民主,师生关系平等和谐,尊重学生,对学生有耐心。课堂气氛好,使学生在获得必要的基础知识的同时,培养学生的实践能力。
这堂课在侯老师的实践中,突出的特点就是,让学生结合具体情境和自己的直观操作,初步理解分数的意义,另一方面结合折纸、涂色的活动,利用面积模型表示简单的分数,明确分数的累积过程,进而让学生理解了分数与整数之间的联系。课后的拓转设计也通过自主创造分数,以及用数学的语言描述过程和结果,让学生在活动中加深对分数意义的理解。通过 “再涂一份分数变成了几分之几” 这一个看似简单的活动,让分数 “活” 起来,“动” 起来。在过程中真正感受分数是分数单位累加的过程,充分体现 “度量” 这一本质。我觉得这样的设计堪称精品。
这节课侯老师结合 “分苹果” 唤起学生已有的生活经验,让学生感知需要用一个新的方式来表示 “一半”,从而激发了学生的探索欲望。学生通过动手操作,“画一画”、“涂一涂”,对 “一半” 这个词有了更深的理解,从而引出了分数 1/2 表示 “一半”。通过习题练习涂出下面图形的 1/3,将知识自然而然拓宽到几分之一的认识。之后侯老师让学生通过 “折一折”、“涂一涂” 活动,来经历 “几分之一” 到 “几分之几” 自主创造分数的过程,使学生加深了对分数意义的理解,真正感受分数是分数单位累加的过程。通过阅读侯老师的教学设计终稿,不禁让我思考平时我们的课堂,在备课环节上也要充分预设,抛给学生的问题一定要符合学生的认知,充分利用好教材。
侯老师的教学设计思路清晰 由浅入深 环环相扣,首先从学生的实际生活经验出发 用 “分苹果” 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然后讲授新知部分让学生思考并动手操作,在这个过程当中让学生体会分数的由来和意义,之后的环节学生才能更加深入的理解分数,达到我们的教学目标,值得我们借鉴和学习。
看完侯老师的设计,我深深的体会到了数学来源于生活,又应用于生活的理念。从学生熟悉的生活场景出发,从认知冲突中激发学生的学习欲望,让学生对所学的知识产生探究的欲望。尤其是让学生自己表示二分之一,充分遵循了学生的认知规律,保护了学生的创新能力和意识,教师没有简单粗暴的直接告知,而是让学生经历创造的过程,这一点是我们一线老师所欠缺的,值得我们去学习!
二年级的学生可以在老师的引导下很条理并轻松的完成分数的初步认识。让我思考平时我们的课堂,在备课环节要充分预设,抛给学生的问题一定要符合学生的认知,同时也要尊重教材,充分利用好教材。教学设计符合学生的认知规律,具有很强的趣味性,我受益匪浅。
老师在导入设计时运用具体的分苹果事例,形象生动地展现平均分,让学生体会分数产生的原因;在教学过程中有意识的让学生从逆向思维,可以让学生更完整的理解所学知识;在课堂中加入动手操作,可以让学生更加体会到分数的意义且印象深刻!整个教学过程设计完整且重点突出,值得我学习。
侯老师教学思路清晰,知识结构条理,学生在乐趣中学习,印象深刻,加深了对分数的认识和理解,是一堂成功的课,值得学习和借鉴.
本节课设计可谓是开放。给了我们对分数初步认识教学方法上的一种全新感受。课堂上的动手操作环节,发扬了学生的个性,给学生展示了一个自我的平台,活跃了学生的思维,实现了由单一被动式接受学习到自主探究是学习的转变。
老师在导入设计时运用具体的分苹果事例,形象生动地展现平均分,让学生体会分数产生的原因;在教学过程中有意识的让学生从逆向思维,可以让学生更完整的理解所学知识;在课堂中加入动手操作,可以让学生更加体会到分数的意义且印象深刻!整个教学过程设计完整且重点突出,值得我学习。
教学思路清晰,知识结构条理,学生在乐趣中学习,印象深刻,加深了对分数的认识和理解,是一堂成功的课,值得学习和借鉴.
本节课设计可谓是开放。给了我们对分数初步认识教学方法上的一种全新感受。课堂上的动手操作环节,发扬了学生的个性,给学生展示了一个自我的平台,活跃了学生的思维,实现了由单一被动式接受学习到自主探究是学习的转变。
[小水滴发表于2020-5-921:44](forum.php?mod=redirect&goto=findpost&pid=201020&ptid=125975)
1. 侯老师专门选择具有挑战性的课题来进行设计,值得大家学习。对于数量的度量也是在学习度量专题活动后才得 ...
数学教学是数学活动的教学,数学活动是一种激发学生思维的活动,数学知识是数学活动的结果。数学活动不仅是为了激发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更重要的是学生需要在自主的数学活动中理解数学,体验数学。本节课的教学活动中,从学生的生活经验出发 ——“分苹果” 游戏,以数学游戏活动 —— 拍手表示结果引入二分之一,引出分数,不仅激发了学生的兴趣,而且为学生在分数是建立在平均分基础上这一方面作了铺垫。
预设问题的回答
老师们好,我们来自山西运城基地,吉林长春基地提出的问题是:度量单位能揭示度量的本质;几分之几的教学价值在于揭示了分数单位累积成为分数的形成过程。请问在教学中如何让学生经历分数单位的产生及累加的过程,从而体现出 “度量” 的价值和意义?我们是这样思考的:
度量从概念上看,是用一个数值来表示物体的某一属性。从行为上看,度量就是将一个待测量和一个标准(单位)量进行比较,所以度量的本质也就是度量对象包含多少个分数单位。而分数度量就可以理解为分数单位的累加。从教材编排来看,分数意义的理解从三年级和五年级两个学段编排,本节是《分一分(一)》是三年级下册内容,是学生在掌握自然数基础上对数的概念的一次扩展,是学生第一次接触分数,但鉴于三年级学生已经学过,所以我们大胆启用二年级学生;接下来我们从认识分数单位和分数单位的累加两方面来谈。
一、认识分数单位
(一)唤醒学生的度量意识
在教学中我们遵循分数产生的历史,从二年级学生的认知基础出发,利用具体情境 “分苹果”,引发学习分数的需求,接着放手让学生自己 “创造” 一半,唤醒学生的度量意识。之后通过问题 “你能用一个数把一半表示出来吗?” 从数的维度出发,让学生产生认知冲突,进而抽象出数学符号 1/2,将不同个体的度量方法标准化,体会学习分数的必要性。
(二)感知分数单位的产生
利用学生表示一半的作品,数形结合,充分理解 1/2 的意义,通过提问 “有几个这样的 1/2?” 让学生感知每个图形中都有 2 个,初步感知分数单位的产生,再从判断 1/2 的练习中,问到 “涂色部分为什么不是图形的 1/2?” 引导学生从度量的角度(比较)理解分数单位的意义。在教材习题 “涂 1/3” 的活动中,用问题引领 “为什么是它的 1/3?”“它里面有几个这样的 1/3?” 在理解分数意义的基础上再次感知分数单位 1/3 的产生过程。这一过程不仅让学生感受到建立度量标准的重要性,还培养了学生的抽象思维、符号意识和数感。
二、分数单位的累加
先从设计思考来说:通常先教学几分之一,再教学几分之几,这样有利于学生先从分数单位的认识入手,再从度量的角度去累加而得到几分之几。这样教学循序渐进、由易到难,学习过程比较顺畅自然,仅仅是从知识体系出发,并没有和学生实际结合,放手不够,没有创新,甚至限制了学生的思维。在我们多次试讲中,发现 95%左右的学生都能涂出几分之一,总有 5%左右的学生还能够涂出几分之几。我们尊重学生认知水平,为他们创设适合的学习情境。《2011 版数学课程标准》也指出:1. 面向全体学生,关注学生的个体差异;2. 根据所教学生的实际情况,选择贴切的教学流程。而且所以我们尊重课标,尊重教材,顺势而教,依情而导。在教学中让学生动手操作,使隐性的意识显性化,直观看到几分之一和几分之几,我们分三个层次展开教学。
(一)教师引导,初步感知。通过展示学生不同几分之一的作品,理解分数单位的意义。再选择 2/8 和 1/8 对比,有针对性的引导 “涂了两份,也就是涂了 1 个 1/8,2 个 1/8 就得到了 2/8”“再涂一个 1/8 呢” 让学生看到分数单位是可以累加的,感知分数单位累加的过程。
(二)动手实践,内化理解。利用操作活动 “在你刚才的分数基础上再涂一份能得到几分之几?” 进行小组交流,这样呈现出多样化的分数,而这些分数都可以累加。通过手、眼、耳、口感知分数的丰富性、多样性,又可以看到他们的共同属性 --- 可加性。这样的有意设计直指度量的本质 --- 度量的对象包含多少个单位。
(三)逆向思维,巩固加深。提出问题 “在 3/8 的基础上去掉一个 1/8,这个分数又变成了几分之几?” 通过逆向思维打破了单调累加的过程,让学生充分经历分数单位累加、不断积累活动经验,加深对分数意义的理解,体现度量本质,渗透数学思想、促进核心素养的落地。
请问对方辩友还有问题吗?
本帖最后由 侯瑞琦 于 2020-7-30 17:16 编辑
追问问题及回答
对方辩友提出的问题是:看到贵团队对本课的思考中写到:开始认为 “度量” 只是通过实际操作与测量得到,所以明确地选择数量度量。在后来实践中认识这一误区,走出这一误区。请详细谈一谈对度量的再认识和教学中是如何走出误区的?
我们的回答:
马青艳
首先感谢新世纪教材编委会提供了这么好的平台。接到任务后,团队成员搜集并学习度量的相关知识,了解度量本质,进而认识到度量包括 “数量度量” 和 “工具度量”。张丹教授提出,对于分数意义的理解应关注四个具体方面,比率、度量、运算和商,在实际教学中,这四个方面最容易忽视的就是度量。另外,通过对一线教师的调研,我们发现有 60%的教师对度量这一概念并不了解,认识模糊;有 80%的教师特别是新教师认为度量只与测量有关,仅体现在图形与几何教学中;就本节课,有 90%的教师不能把三年级分数意义的教学从度量的角度来思考。基于老师们理论上的不足及实践中的不到位,我们明确选择了有关数量度量的一堂课 ---《分一分(一)》。
郭静
接下来我结合教学设计说一说吧!在一稿中,我们结合对度量的理解,将重点放在了分数单位的产生,也就是 1/2 的 “创造” 上,接着在疫情期间,全县数学教师通过论坛研讨,并结合史宁中教授和张丹教授的对分数度量的独到见解,我们在后续的教学设计中又渗透了分数单位的累加,在一次次地教学实践中,我们加深了对分数度量本质的认识。
所以在最终的设计中,我们将度量思想贯穿整堂课始终。首先利用生活情境唤醒学生的度量意识,将不同学生的度量方法标准化,抽象出表示一半的数学符号 1/2,再利用问题 “有几个这样的 1/2” 让学生认识到每一份都是一个 1/2,初步感知分数单位,渗透对度量单位的认识。
侯瑞琦
我具体说说分数单位累加的教学环节吧!在这个教学环节中我们有很多思考,最终充分尊重教材,尊重学生,打破传统的先教学几分之一,再教学几分之几的固定流程,放手让学生自主操作,不同的学生得到不同的几分之一或几分之几。接着利用两次对比:①不同几分之一的对比;②几分之一和几分之几的对比,深入理解分数单位的意义;让学生在这两次对比的过程中 “直观” 看到分数单位是可以累加的。在此基础上让学生再次动手:在原来分数的基础上再涂一份又能得到几分之几?此时学生思维非常活跃,在小组交流时,他们能清晰地表述出自己所得分数的累加过程。接着追问 “在 3/8 的基础上去掉一个 1/8 呢”,通过逆向思维打破了单调累加的过程,从不同角度让学生将分数度量的本质内化为自己的认知。
申慧红
针对对方辩友提出的问题,我来做一个总结吧!通过这次研讨活动,对本节《分一分(一)》的精雕细琢,让我们经历了从自然数的度量到分数的度量,再到数量度量,从模糊到清晰的过程,切实培养了学生的核心素养。在以后的教学中,我们也会将度量思想植入更多的课堂,并以此为契机以点带面,通过线上研讨、线下培训等活动让更多的教师走进度量,认识度量本质,将度量思想渗透到自己的课堂。再次感谢新世纪教材编委会提供这么好的研讨交流学习提升的平台,让更多的教师聚焦度量本质,共研共享共进!
以上是我们对追问问题的阐述,请问对方辩友还有问题吗?
本帖最后由 侯瑞琦 于 2020-7-30 17:21 编辑
深度聚焦度量 共研共享共进
--- 第 15 届基地教学设计与课堂展示活动综述
非常荣幸我们能作为山西运城基地的教师代表参加 “第十五届基地教学设计与课堂展示活动”,在这个锻炼与成长的平台上与各位专家及全国各基地校有了一场最美的相遇,我们非常珍惜和大家共研共享共进的美好历程!
当下,课程改革稳步推进,教学理念不断革新,核心素养的培养已经成为教师教学的首要任务,度量作为核心素养导向下课程发展的一条主线,是数学学习的本质。史宁中教授在《度量单位的本质及小学数学教学》中谈到:度量单位就是把不同个体的度量方法标准化,是为了对度量的结果进行传播和交流的需要。张丹教授曾指出:对分数意义的理解应关注两个基本维度和四个具体方面。在 “比的维度” 和 “数的维度” 两个基本维度之下,可以从四个方面来完成对分数丰富性的认识,比率、度量、运算和商,他们相辅相成,共同承担着学生对分数意义丰富性认识的建构。分数的度量即指可以将分数理解为分数单位的累积。本节从体现分数单位的价值及 “度量” 意义的角度出发,设计教学活动,进一步阐明了分数的意义。
一、活动过程
自从接到活动通知,运城基地的各位领导高度重视,第一时间组建团队。首先团队成员认真学习文件、领会文件精神。共同学习、交流、研讨 “度量” 本质,在此背景下选择有关 “数量度量” 的课题:《分一分(一)》,每一位成员都能积极研读课标、钻研教材。其次,由于疫情原因,我们此次活动也第一次拉开了长时间的战线。教学设计一稿和二稿的研讨过程全部都是通过微信、钉钉等平台进行的,从团队的内部研讨到全县小学数学教师的网络线上研讨,集中了大家的智慧与创意,实现了全员思考,这是很难得的。
接着,复课后快速进行课堂实践,思考度量的本质,又根据学生的学情调整内容的深度与广度, 通过一次次的试教和反思,最终决定用二年级学生来上本节课。 一方面二年级学生已经掌握了平均分的本质,另一方面学生虽然没有学过面积,但会根据生活经验与数学积累比较图形的大小。因此我们团队又再次研读课标与教材,从以下几方面处理教材:一是将教材内容更细化,活动二先从一个图形入手得到规律,让学生有成就感的基础上继续进行后面的四个图形。二是考虑到二年级学生的语言表达能力,将问题降低难度,层层递进引导学生。三是内容上和已经学过的三年级内容比,设计的简单易懂。从每一个环节渗透度量,真正让学生体验度量的本质。
最后,回顾整个活动历程,整理所有教学设计、专家教师意见等相关资料,结合每一次课堂实践中出现的问题,进行交流总结与反思。在此过程中,我们每个人都竭尽全力,得到了很大的提升。
二、活动收获
(一)对此次活动的主题 “度量” 有了更深入的理解
度量是因比较而存在的,没有比较就没有度量,因此度量性概念的产生大都来源于某种比较任务,在任务解决中感受建立比较标准 (度量) 的必要性。因此我们团队充分利用教材的问题情境,从生活经验入手,在这种任务情境下,通过认知冲突的激发,自然而然类比迁移、联想与 “创造” 浑然一体。因此,度量性概念的获得过程不是多种情境抽象概括的结果,而是人类在任务驱动下自主建构创造的过程。
因此,在学生通过自己的方式得出分数 1/2 后,又让学生对这一度量单位探究其最本质的来源,在后续过程中让学生交流表达,有意识地运用这一度量单位,实现了数形结合的数学思想和度量单位运用的过程。
(二)教学设计的不断实践与修改,团队每位成员的个人能力有了很大 的提升。
对教学设计的整体把控 。 我们团队最初在研讨教学设计时,着重关注的是教学内容的具体体现,在试讲过程中所有的知识点渗透的很好,学生的学习效果也不错,但是整个课堂的重点没有突出,教学环节的进行没有快慢之分,导致学生的知识框架构造起来有些费劲,在灵活运用知识上有欠缺。所以后续的研讨过程我们重新研读教材与度量的本质,从整体出发营造出环环相扣的教学环节,也为后续环节的快速进行打好了基础。一次次的修改与研讨让每一位成员都能更好地把握全局,这对以后的教学是一个非常大的帮助。
对教材的研读与处理。一方面,针对学情对教材的横向研读与思考。教学设计一稿和二稿都是在 “纸上谈兵”,复课后,我们团队进行了第一次课堂实践。而学生已经通过线上学习学过了本堂课的内容,所以我们又对教材进行了深度研读,在学生已经学过的基础上渗透了更多的知识,将教材内容有机结合起来,为学生的度量发展提供了更广阔的空间。另一方面,考虑到度量的本质又对教材进行了纵向处理。在教学设计三稿再次进行实践后,我们发现学生没有深入体会到度量的本质,我们认为,度量的获得过程是学生在任务驱动下自主建构创造的过程,而对于已经学过的学生来说很难再次体验这种过程,所以我们大胆决定用二年级学生上本堂课。
灵活运用课堂生成 。 在一次次地试讲过程中,生成的教学资源越来越丰富,有很多是超出我们的预设,刚开始执教过程中不会很好地利用这些资源,对学生度量思想的发展有了一定的限制。在一次次的研讨与反思过程中,针对课堂的各种生成性资源有了很好的掌控与引导,更好地发展了学生对度量本质的理解。
三、活动中存在的问题
本次对 “度量” 这一主题的研究只是一个开始,本节课,在分数认识教学中,关于 “度量” 活动设计的有效性还需要进一步提高,学生数学语言表达的完整与规范还需进一步强化。在小学阶段学生对于分数的理解历程又是怎么样的,怎样更好的发展学生的度量意识,需要更为精细的个案研究,这些都值得深入研究和实践下去……
四、改进措施:
在今后数学课堂教学中,关注学生数学语言的表达,培养学生完整表述思维过程的能力;关注 “度量” 思想的渗透,培养学生 “度量意识”。
感谢新世纪教材编委会、北京师范大学课程研究中心数学工作室举办了这次 “核心素养发展导向的课堂教学 — 度量” 教研活动。这次活动为我们一线教师提供了展示的机会,为全国各基地校之间相互交流、共同研讨创建了有效平台,营造了浓浓的教研氛围。同时,在这个过程中,我们团队成员相互协作,积极共享共研,都对 “度量” 及本堂课有了更深的思考和启发,使我们对自己的课堂有了更多的期待,也更加坚定了搞好小学数学教学的信心与决心!相信,这次活动的举办必将促使小学数学教育教学工作向前迈上一大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