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世纪小学数学论坛
探索、发现数学的乐趣
现在注册
已注册用户请  登录
主题样式选择
默认主题样式 ✅
知乎主题样式 
tanhongyu
新世纪小学数学论坛  ›  展示大赛-2020

【2020春】农安教师进修学校基地谭红玉二下《铅笔有多长》

  •  
  •  
    tanhongyu · 5年前 · 7468 次点击 
    这是一个创建于 1700 天前的主题,其中的信息可能已经有所发展或是发生改变。

    本帖最后由 tanhongyu 于 2020-7-31 21:59 编辑


    bg8.png

    尊敬的各位专家、同仁:

    大家好!我是来自吉林农安的谭红玉,很荣幸有机会代表农安县教师进修学校基地参与这次 2020 春季基地教学设计与展示大赛,此次我基地报名的课题是北师大版小学数学二年级下册《铅笔有多长》一课,希望能与各位专家、同仁共同交流学习,让自己在这次活动中得到锻炼与提升,我将同我的三位小伙伴:王吉跃、徐朋、侯莹莹一起,深入研究 “度量”,紧密结合 “度量” 主题与数学课程标准,参照新世纪小学数学教材、教参,结合学生实际学情,认真设计并实施本课的教学设计,恳请各位专家、同仁批评指正。

    最后预祝大赛圆满成功!预祝各位参赛同仁取得优异成绩!



    https://bbs.xsj21.com/static/image/hrline/2.gifhttps://bbs.xsj21.com/static/image/hrline/2.gif



    导读:(点击链接,跳转到指定页)



    [教材及教参图片・・・・・・・・・・・・・・・・沙发](https://bbs.xsj21.com/forum.php?mod=redirect&goto=findpost&ptid=125974&pid=180960)

    “度量”——专家这样说・・・・・・・・・・・・板凳

    <fontface="宋体">《铅笔有多长》教学之我见・・・・・・・・・・・地板

    <fontface="宋体">关于长度单位理解和掌握情况访谈问卷・・・・・・・5#

    <fontface="宋体">关于长度单位理解和掌握情况调查问卷・・・・・・・6#

    <fontface="新宋体">《铅笔有多长》教学设计一稿・・・・・・・・・・7#8#

    寻根溯源,浅析度量・・・・・・・・・・・・・・159#


    [不同版本教材对比](https://bbs.xsj21.com/forum.php?mod=redirect&goto=findpost&ptid=125974&pid=210058)・・・・・・・・・・160# 161# 162#

    [关于长度单位理解和掌握情况调查问卷(终稿)](https://bbs.xsj21.com/forum.php?mod=redirect&goto=findpost&ptid=125974&pid=210068)・・163#

    [网络远程研讨活动纪实・・・・・・・・・・・・・164#](https://bbs.xsj21.com/forum.php?mod=redirect&goto=findpost&ptid=125974&pid=210078)

    [《铅笔有多长》教学设计二稿・・・・・・・・165#166#](https://bbs.xsj21.com/forum.php?mod=redirect&goto=findpost&ptid=125974&pid=210080)

    [前测分析报告・・・・・・・・・・・・・・・167#168#](https://bbs.xsj21.com/forum.php?mod=redirect&goto=findpost&ptid=125974&pid=210085)

    [《铅笔有多长》学习单(初稿)・・・・・・・・・169#](https://bbs.xsj21.com/forum.php?mod=redirect&goto=findpost&ptid=125974&pid=211912)

    [第一次试讲及研讨纪实・・・・・・・・・・・・・170#](https://bbs.xsj21.com/forum.php?mod=redirect&goto=findpost&ptid=125974&pid=211920)

    [用心筑梦想用情育栋梁——第一次试讲反思・・・・171#](https://bbs.xsj21.com/forum.php?mod=redirect&goto=findpost&ptid=125974&pid=211927)

    [《铅笔有多长》后测练习(初稿)・・・・・・・・172#](https://bbs.xsj21.com/forum.php?mod=redirect&goto=findpost&ptid=125974&pid=211928)

    [《铅笔有多长》教学设计三稿・・・・・・・・173#174#](https://bbs.xsj21.com/forum.php?mod=redirect&goto=findpost&ptid=125974&pid=211954)

    [第二次试讲及研讨纪实・・・・・・・・・・・・・175#](https://bbs.xsj21.com/forum.php?mod=redirect&goto=findpost&ptid=125974&pid=212259)

    [独一无二的课堂遗憾的艺术——第二次试讲反思・・176#](https://bbs.xsj21.com/forum.php?mod=redirect&goto=findpost&ptid=125974&pid=212262)

    [《铅笔有多长》学习单(终稿)・・・・・・・・・177#](https://bbs.xsj21.com/forum.php?mod=redirect&goto=findpost&ptid=125974&pid=212264)

    [《铅笔有多长》后测练习(终稿)・・・・・・・・178#](https://bbs.xsj21.com/forum.php?mod=redirect&goto=findpost&ptid=125974&pid=212267)

    [《铅笔有多长》教学设计终稿・・・・・・・・179#180#](https://bbs.xsj21.com/forum.php?mod=redirect&goto=findpost&ptid=125974&pid=212272)

    [后测分析报告・・・・・・・・・・・・・・・・・181#](https://bbs.xsj21.com/forum.php?mod=redirect&goto=findpost&ptid=125974&pid=217902)

    [预设问题及回答整理・・・・・・・・・・・・・・182#](https://bbs.xsj21.com/forum.php?mod=redirect&goto=findpost&ptid=125974&pid=217903)

    [回答预设问题用PPT・・・・・・・・・・・・・・・183#](https://bbs.xsj21.com/forum.php?mod=redirect&goto=findpost&ptid=125974&pid=217905)

    [追问问题及回答整理・・・・・・・・・・・・・・184#](https://bbs.xsj21.com/forum.php?mod=redirect&goto=findpost&ptid=125974&pid=217909)

    [活动综述・・・・・・・・・・・・・・・・・185#186#](https://bbs.xsj21.com/forum.php?mod=redirect&goto=findpost&ptid=125974&pid=217912)




    7468 次点击  ∙  1 人收藏  
      Tweet Weibo 忽略主题 
    185 条回复   2020-07-31 21:58:22 +08:00
    tanhongyu
    tanhongyu5年前

    本帖最后由 tanhongyu 于 2020-3-3 20:18 编辑


    bg8.png 铅笔有多长 教材及教参图片



    10462 1046310797


    107981079910796


    图片:

    铅笔有多长1.png 铅笔有多长2.png 4.png 1.png 2.png 3.png

    tanhongyu
    tanhongyu5年前

    本帖最后由 tanhongyu 于 2020-3-3 20:18 编辑


    bg8.png

    “度量”—— 专家这样说

    探度量之根本 寻思维之灵动

    史宁中在 《度量单位的本质及小学数学教学》 中说到:度量是数学的本质,是人创造出来的数学语言,是人们认识数学,进而认识现实世界的工具,正如庞加莱所论述的那样:“如果没有测量空间的工具,我们便不能构造空间。”

    度量的本质在于表示事物某些指标的顺序,人之所以能够进行度量,在并且能够对度量单位得到广泛共识,是基于人的两个先天本能,这就是对数量多少的感知和对距离远近的感知。人还具有两个特殊的能力,这就是抽象能力和想象能力。因此对于人而言,能够基于两个特殊的能力,把两个先天本能延伸到对事物的某些指标进行量化和对量化顺序的感知。

    度量主要包括两类:一类是通过抽象得到的,是人思维的结果,另一类是借助工具得到的,是人实践的结果。形成过程的不同必然蕴含着思维形式的不同。

    度量单位是计量事物标准量的名称。几乎所有的度量单位的产生和发展都经历了漫长的时间。承载了度量单位由多元到统一,由粗略到精细的过程。

    郑毓信在 《全局观念指导下的 “度量问题” 教学》 中指出:就 “度量问题” 而言,所有的相关活动都体现了这样一个思想:我们必须由简单的定性描述(长短、轻重、大小等)过渡到精确的定量刻画。

    无论从哪儿开始度量,无论是正向还是反向度量,都不是最重要的,关键还在于,度量的对象里究竟包含了多少个度量单位,这才是度量的本质。

    《中小学数学科教材教法》 中指出:技术上来说,测量是一个数,用以表明测量物体属性,以及测量给定单位的相同属性之间的比较。我们一般用测量的小单位实测,用以决定被测量物体和单位之间的数字关系(即是测量)。

    对学校课程中测量中的属性而言,我们可以说测量的意思是属性被相同属性的测量单位填满了或者覆盖了或者相匹配。

    为了测量某物,必须完成三步:1. 决定测量的属性。2. 选择该属性的单位。3. 比较这些单位,透过填满、覆盖、相匹配或者一些其他的方法,测量物体的属性。

    《小学数学中度量性概念的教学思考》 中指岀:“度量概念教学始于学生活动,是学生从活动到活动经验提取、感知、形成表象过程,因而数学活动在度量概念学习中难舍难分。”

    张丹教授在 《小学数学教学策略》 一书中指出:“重视建立测量单位的必要性,注意单位的实际意义,重视估测及其在现实生活中的作用,鼓励学生在测量过程中,根据实际问题选择合适的测量方法和工具。”

    《度量 — 一首献给数学的情歌 中指出在度量某个物体的时候,其实我们在进行比较,比较我们正在度量的物体和用来度量的物体,换句话说,度量是相对的。我们所做的任何度量都必然取决于我们所选定的计量单位,我们可以选择任何我们想要的计量单位,但我们真正度量的只是一个比例。



    tanhongyu
    tanhongyu5年前

    本帖最后由 tanhongyu 于 2020-3-3 20:19 编辑


    bg8.png《铅笔有多长》教学之我见

    调研学生认知起点 —— 设计有 “度” 激活学生最近发展区 —— 教学有 “量”



    史宁中说:在小学数学相关内容的教学中,应当利用与发展学生的先天本能和特殊能力,分清两类度量的本质特征,构建合适的教学方法,包括设计合适的教学情境和提出合适的数学问题,使得学生在掌握知识技能的同时,感悟度量单位所蕴含的数学思想,培养学生的符号意识和数感,形成数学抽象和直观想象的数学素养.

    《铅笔有多长》一课主要是让学生认识两个基本度量单位 —— 分米和毫米。显然,这一课属于史宁中教授所说的借助工具的度量。对于认识度量单位,这是学生第二次接触,第一次学习是在二年级上册分别认识了厘米和米。基于对文献的解读和对本课内容的思考,我在教学中会着重于以下几点:

    一、基于学生认知起点进行教学

    杜威认为:“教育即生活”、“教育即生长”、“教育即经验的改造”。学生在走进课堂之前并不是一无所知的,那么对于《铅笔有多长》这一课,学生的认知起点如何?学生对之前学过的度量单位掌握的如何?是否已经很好的理解掌握并能熟练运用了?学生在生活中是否接触过分米和毫米两个单位?学生能否意识到我们需要学习新的单位?基于以上思考,我设计了 “关于长度单位理解和掌握情况访谈问卷”(详见5#) 和 “关于长度单位理解和掌握情况调查问卷”(详见6#)。其主要目的是调研学生认知起点,并以此为参照进行本课的教学设计,做到设计有 “度”。


    二、创设有效教学情境,遵循学生最近发展区。

       <font face="宋体">《标准》指出,教学应结合具体的数学内容采用 “问题情境一建立模型一解释一应用与拓展” 的模式展开,让学生经历知识的形成与应用过程。</font>

    格式塔心理学将情境主要界定为问题情境,即学生觉察到了一定目的而又不知道如何利用已有知识达到这一目的时所形成的一种心理状态。这种问题情境有助于完成教学任务,其创设就是.在教材内容和学生已有知识及求知心理之间制造 “不协调”,通过立障设疑、创设 “不平衡”,使学生产生认知失调,把他们引入与问题有关的情境的过程,使学生在高涨的情绪推动下思考和体验。

    周南翔、戴海勇将数学情境定义为从事数学活动的环境和产生数学行为的条件,认为学生可以通过反思情境所提供的信息,发现数量关系与空间形式的内在联系,进而提出问题、研究问题并找出解决问题的策略和方法。同时,也会形成积极的情感体验,如产生对新知识的渴求、对客观世界探索的欲望等。可以说,数学情境是需要解决的问题的载体,是为学生架设的 “脚手架”,能为学生提供足够的探索空间。

    数学情境的设计应适合学生的发展,根据教学需要和学生的接受水平进行自然延伸,以在后续所学知识的 “生长” 迁移方面起到持续的促进作用。另外,创设的生活情境不宜过于复杂,否则易偏离学生的最近发展区,还有可能使学生对教学目标的理解产生偏差。

    所以在教学过程中,我会尤其注意教学情境的创设,遵循学生最近发展区,做到教学有 “量”。

    三、合理有效的运用估测,培养度量意识

    《中小学数学科教材教法》中指出:无论使用非正式单位或标准单位,在学生完成测量之前,估测是很重要的事。把估测包括在测量活动里的三个理由:1. 估测帮助学生集中于属性之测量及其过程。2、估测对于测量活动提供内在动机。3、当标准的单位使用时,估测帮助发展单位的熟悉程度。

    估测既是一种意识的体现,也是一种能力的体现:不仅具有现实的意义,而且有助于学生感受度量单位的大小。

    估测与精准测量之间有着密切的关系。生活中精确测量的结果有时需要用估测的方法来感受,对事物进行估测时则需要对度量单位很好的认识与把握、对图形度量知识的掌握,以及需要具有一定的空间观念。

    在《铅笔有多长》这一课中,估测的价值有着非常重要的体现:人们最初度量距离的参照物就是人体自身的器官,在现如今的日常生活中,这样的度量仍然广泛使用。儿童的一拃大约就是 1 分米。有了这样的参照,学生就可以利用自己的手指估测生活中的物体长度。而对于 1 毫米的感知,估测同样重要:1 毫米之短,利用 1 毫米进行精准测量很难,而且现实生活中长度正好为 1 毫米的事物少之又少,这种情况下,教师要合理利用估测让学生感受 1 毫米。

    在本节课,我会合理有效的运用估测,培养学生度量的意识。“如果没有尺子怎么办?”“让我来估一估吧!” 如果上完这节课后,我和学生之间有了这样的对话,无疑,我就是成功的。



    tanhongyu
    tanhongyu5年前

    本帖最后由 tanhongyu 于 2020-3-3 20:50 编辑


    bg8.png

    关于长度单位理解和掌握情况访谈问卷

    10940


    10938




    图片:

    问卷11.png

    tanhongyu
    tanhongyu5年前

    本帖最后由 tanhongyu 于 2020-3-3 20:48 编辑


    bg8.png

    关于长度单位理解和掌握情况调查问卷

    10942 10941


    10943



    图片:

    调查问卷2.png 调查问卷1.png

    tanhongyu
    tanhongyu5年前

    本帖最后由 tanhongyu 于 2020-2-28 18:00 编辑


    bg8.png

    《铅笔有多长》教学设计(一稿)

    巴吉垒镇中心小学 谭红玉

    一、教材分析

    本节课是北师大版义务教育教科书《小学数学》二年级下册,第四单元测量中的第一节课《铅笔有多长》,是在学习了厘米和米的基础上,认识分米和毫米,属于工具度量中的长度度量。教科书充分利用学生已有的知识基础,通过测量活动,借助长度单位之间的关系,引入对新的长度单位 “分米” 和 “毫米” 的认识,让学生感知1分米、1毫米的实际长度,发展学生的空间观念。此外,随着对长度单位认识的增多,教科书还关注对长度单位之间关系的学习,让学生知道米、分米、厘米、毫米之间的关系,能根据具体的情境选择合适的长度单位,培养学生的应用意识。同时,教科书将估测活动贯穿在整个长度单位的认识之中,通过活动让学生积累估测活动的经验,让学生体会长度单位,了解估测方法,发展学生的度量意识。

    二、 学情分析

    学生已经在二年级上册学习了长度单位(米、厘米),体会到统一长度单位的必要性以及厘米和米的实际意义,并会进行简单的测量和估测,初步形成长度概念,这为本节课的学习奠定了坚实的知识基础。

    但小学生空间观念的形成首先在知觉水平上,小学二年级学生的思维方式主要是直观形象思维占主导地位,对于空间特性的认知是需要具体实物和具体模型的感知、操作等来认识的。基于学生几何发展的最近发展区,在教学中,教师要引导学生利用实物或模型等,通过观察、测量、比较等实践活动,逐步发展学生的空间观念,培养度量意识。

    三、学习目标

    (一)通过测量铅笔长度的活动,经历实际测量的过程,认识 1 分米和 1 毫米有多长,掌握米、分米、厘米和毫米之间的关系,能进行简单的单位换算,感受分米、毫米的实际意义,积累测量经验,初步发展空间观念。

    (二)通过估计与测量活动初步发展估测意识,并激发学生对测量学习的好奇心和参与测量活动的主动性,进一步体会单位的实际意义,培养学生度量意识。

    (三)通过寻找生活中 “1 分米”“1 毫米” 的事物,加强对分米和毫米实际意义的体会,并感受数学与现实生活的联系, 充分的让学生感知生活中处处有数学。

    四、教学重难点

    (一)教学重点:实际感受 1 分米和 1 毫米的长度,掌握米、分米、厘米和毫米之间的关系。

    (二)教学难点:建立 1 分米和 1 毫米有多长的表象,根据具体的情景选择合适的长度单位。





    tanhongyu
    tanhongyu5年前

    本帖最后由 tanhongyu 于 2020-2-28 18:02 编辑


    bg8.png 五、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境,导入新课

    师:同学们,今天老师收到一封小淘气写给你们的信,你们想听吗?

    (读信的内容)

    小朋友,你们好!

    我写了一篇数学日记,拿去给智慧老爷爷看,没想到他看后笑个不停。我想让你们帮我看看,他在笑什么,好吗?

    (出示课件)

    今天早晨,我从 2 厘米长的床上爬起来,来到了卫生间,拿起 60 米长的毛巾急急忙忙地洗脸。洗完脸,吃完早饭,我就去上学了。我跑步赶到学校,看到老师已经在教室里讲课了,我赶紧坐到 5 米高的凳子上,开始认真地听课。

    让学生意识到日记的可笑之处,当改到 “5 米高” 的凳子时,引发争议,从而引出新的长度单位 ­—— 分米。

    设计意图 活用教材课后习题,通过小淘气日记这一有趣又贴近学生生活的情景,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在遇到到原有知识解决不了的问题时,新知与旧知发生碰撞,引入新知,激发了学生学习的兴趣与求知的欲望。


    (二)探究发现,建立模型

    1、认知和感受 1 分米

    师:到底 1 分米有多长呢?看,老师为大家准备的较长的这根铅笔就是 1 分米长(注意手势)。为了更好地记住 1 分米,请同学们像老师这样,用拇指和中指夹住这根铅笔不要动,然后把铅笔抽出来,同学们,看看,拇指与中指之间的长度大约是 1 分米,这也是一拃长。如果在生活中,我们在没有尺子的情况下,我们就可以利用这一拃长来估一估物体的长度。

    师生共同将铅笔放回去,抽出来几次,感受一分米的实际长度。

    师:你们有什么办法知道这支铅笔的长度有几厘米?

    生:用尺子量。

    生拿出直尺测量,通过测量活动认识到 1 分米实际就是 10cm,进而厘清分米与厘米之间的关系:1 分米 =( 10)厘米,1dm=10cm。

    设计意图 学生借助铅笔的长度,通过比一比,量一量的活动在头脑中构建了 1 分米的表象,发展了学生的空间观念。】

    2、认知和感受 1 毫米

    (1)师:同学们。老师还给大家准备了另一支铅笔,大家先估测一下这支铅笔大约有多长?(学生估测小于 10CM 给予肯定)谁的估测结果更接近真实值呢?让我们一起用直尺测量一下吧!

    生用直尺测量,发现铅笔的长度为 6cm 多 3 个小格,师追问如何表示这三个小格呢?引出毫米。师生共同学习 1 毫米 —— 直尺上从 0 到 1 之间有一些小格,每一个小格的长度就是 1 毫米。学生用手的拇指和食指比一比直尺上的 1 毫米,感受 1 毫米的实际长度,再借助硬币的厚度感受 1 毫米的长度。

    (2)师:那么直尺上由 0 到 1 这 1 厘米的距离有几个这样的 1 毫米呢?

    a 学生用铅笔笔尖在尺子上数一数。

    b 师生共同借助 PPT 动画数一数。

    通过两次数一数的活动明确 1 厘米 = 10 毫米(1cm=10mm)

    c 表示铅笔的长度为 6 厘米 3 毫米或 63 毫米。

    3、认一认,找一找

    (1)找一找生活中的 1 分米和 1 毫米。

    (2)请同学们拿出直尺,找一找尺子上的 1 分米和 1 厘米和 1 毫米,探究几个度量单位之间的关系。

    (3)思考 1 米里面包含了几个 1 分米?

    4、填一填,说一说

    3 分米 =( )厘米 40 毫米 =( )厘米

    5、阶段小结

    师:今天我们学习了两个新的长度单位:毫米和分米。现在我们一共认识了 4 个长度单位,今后我们在测量物体的长度时,可以用米、分米、厘米、毫米作单位。智慧老爷爷给我们总结了一首手指歌:

    五指兄弟亲又亲,食指二哥代表米,排行老三是分米,四哥名字叫厘米,我是小指叫毫米,手指叉开是进率,相等空间就是 10,米到毫米要牢记,要牢记。

    设计意图 先估一估,再量一量,借助测量第二支铅笔的长度让学生在头脑中构 1 毫米的表象,发展学生的估测意识和度量意识。让学生在我们身边找一找的 1 分米和 1 毫米,学生在找的过程中,其实也是培养了孩子的估测能力与空间观念。最后利用儿歌帮助学生记忆,借助手指强化学生的体验,加深学生对知识的理解。】

    (三)理解应用,强化体验

    1、填一填

    7 米 =( )分米 60 厘米 =( )分米 90 分米 =( )米

    3 厘米 =( )毫米 5 分米 = ( )厘米 70 毫米 =( )厘米

    2、找一找

    早晨,我从 2 分米长的床上起来,拿起 13 分米长的牙刷刷牙,然后洗脸吃饭。学校离我家很近,只有 90 毫米。在上学的路上,我看见一棵 3 分米高的树倒了,我拿出 1 厘米长的绳子把小树绑好。到了学校,我坐在 5 米高的凳子上,开始读 7 厘米厚的语文书。

    (四)总结归纳,提升经验

    这节课你学会了哪些内容呢?

    (五)板书设计:

    铅笔有多长 --- 分米和毫米的认识

    1 米 = 100 厘米 1m=100cm

    1 米 = 10 分米 1m=10dm

    1 分米 = 10 厘米 1dm=10cm

    1 厘米 = 10 毫米 1cm=10mm


    yj191029
    yj1910295年前
    [tanhongyu发表于2020-2-2613:47](forum.php?mod=redirect&goto=findpost&pid=181005&ptid=125974)
    
    本帖最后由 tanhongyu 于 2020-2-28 18:02 编辑 
    
    五、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境,导入新课师:同学们,今 ...

    导入部分设计巧妙,充分调动了学生学习的积极性,给学生创造了一种神秘的感觉,引起学生强烈的学习欲望。

    yj191029
    yj1910295年前
    [tanhongyu发表于2020-2-2613:47](forum.php?mod=redirect&goto=findpost&pid=181005&ptid=125974)
    
    本帖最后由 tanhongyu 于 2020-2-28 18:02 编辑 
    
    五、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境,导入新课师:同学们,今 ...

    探究环节的设计环环相扣,充分让学生感受认知分米和毫米,充分体现了度量的本质。让学生经历由模糊到建立长度单位概念的过程。

    yj191029
    yj1910295年前
    [tanhongyu发表于2020-2-2613:47](forum.php?mod=redirect&goto=findpost&pid=181005&ptid=125974)
    
    本帖最后由 tanhongyu 于 2020-2-28 18:02 编辑 
    
    五、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境,导入新课师:同学们,今 ...

    练习题第二道题目设计趣味性强, 充分考虑了学生的年龄特点,不枯燥富有趣味性,学生解决问题的兴趣被大大的提高了。这道题目也很好的考察了学生对度量单位的掌握情况,是否能够灵活运用所学知识解决问题。

    wx_xh28GhUa
    wx_xh28GhUa5年前
    [yj191029发表于2020-3-218:07](forum.php?mod=redirect&goto=findpost&pid=181442&ptid=125974)
    
    练习题第二道题目设计趣味性强,  充分考虑了学生的年龄特点,不枯燥富有趣味性,学生解决问题的兴趣被大 ...

    谭老师在备学生方面下了很大的功夫,设计的问卷题目也很合理适用,这样统计后对学生的学情就有了更进一步的了解,设计出来的教学环节也是最贴近学生的,这样才是考虑了学生的认知起点,在设计上也充分挖掘了学生的最近发展区,在学生思维障碍点也巧妙的设计了动手实践、合作交流等活动来让学生充分感知度量。

    小丹
    小丹5年前

    我们都是带着度量的眼光看世界,<fontface="Tahoma">广东快乐十分 看到 多少 人?怎样的人?看到多少房子?<fontface="Tahoma">江苏快3 什么形状的房子?我们在度量背景下教给娃娃知识,<fontface="Tahoma">体彩七星彩 让孩子有着准确或者有用到度量观。<fontface="Tahoma">幸运飞艇 教师要对脚下进行分析。


    tanhongyu
    tanhongyu5年前
    [yj191029发表于2020-3-217:50](forum.php?mod=redirect&goto=findpost&pid=181437&ptid=125974)
    
    导入部分设计巧妙,充分调动了学生学习的积极性,给学生创造了一种神秘的感觉,引起学生强烈的学习欲望。 ...

    感谢您的肯定,导入部分我经过审慎的思考,活用了教材练习第 4 题,学生会对此很感兴趣。

    tanhongyu
    tanhongyu5年前
    [yj191029发表于2020-3-217:54](forum.php?mod=redirect&goto=findpost&pid=181440&ptid=125974)
    
    探究环节的设计环环相扣,充分让学生感受认知分米和毫米,充分体现了度量的本质。让学生经历由模糊到建立 ...

    感谢您的肯定,度量意识的培养是一个过程,长度单位的建立更需要让学生感受统一度量单位的必要性以及学习新的长度单位的必要性,并充分感知标准单位的长度,建立表象。

    tanhongyu
    tanhongyu5年前
    [yj191029发表于2020-3-218:07](forum.php?mod=redirect&goto=findpost&pid=181442&ptid=125974)
    
    练习题第二道题目设计趣味性强,  充分考虑了学生的年龄特点,不枯燥富有趣味性,学生解决问题的兴趣被大 ...

    感谢您的点评,本练习题是课本第四题,本题的设计确实能引起学生探究和解决问题的兴趣,学生解决问题的热情高涨。

    刘圆圆
    刘圆圆5年前

    本课的设计值得我去学习

    度量某个物体的时候,其实我们在进行比较,比较我们正在度量的物体和用来度量的物体,换句话说,度量是相对的。我们所做的任何度量都必然取决于我们所选定的计量单位,我们可以选择任何我们想要的计量单位,但我们真正度量的只是一个比例。本课借助铅笔的长度,通过比一比,量一量的活动在头脑中构建了 1 分米的表象,再估一估,再量一量,借助测量第二支铅笔的长度让学生在头脑中构 1 毫米的表象,发展了学生的估测意识和度量意识。学生在身边找的 1 分米和 1 毫米,学生在找的过程中,其实也是培养了孩子的估测能力与空间观念。最后利用儿歌帮助学生记忆,借助手指强化学生的体验,加深学生对知识的理解。

    wx_i6dF3e8q
    wx_i6dF3e8q5年前

    通过估计与测量活动初步发展估测意识,并激发学生对测量学习的好奇心和参与测量活动的主动性,进一步体会单位的实际意义,培养学生度量意识。课堂中的学生交流,增强学生对于度量的认知。

    A追梦
    A追梦4年前

    谭老师的教学设计从调研学生认知起点 —— 设计有 “度” 激活学生最近发展区 —— 教学有 “量”,探究环节的设计环环相扣,充分让学生感受认知分米和毫米,充分体现了度量的本质。让学生经历由模糊到建立长度单位概念的过程。

    馨香
    馨香4年前

    度量概念教学始于学生活动,是学生从活动到活动经验提取、感知、形成表象过程,重视学生的活动

    馨香
    馨香4年前

    如何让学生在具体的情景中建构度量意识?我觉得本课老师做得很好让学生能够更好的明确度量的本质 —— 在比较中形成。

    馨香
    馨香4年前

    用了转化的数学思想学习,是一种重要的解决问题的思想方法。它引导学生将未学习的知识转化为已学的知识,从而解决实际的数学问题。

    记忆........
    记忆........4年前

    整个新知探索的过程中,教师并不是单纯地教授学生 1 分米等于 10 厘米、1 厘米等于 10 毫米,而是通过让学生自己去探索、体验、发现这个知识。教师引领学生认识和感受 1 分米的长度,然后再让学生去测量发现 1 分米就是 10 厘米,既自然又深刻的使学生建立起了两者之间的关系,整个教学设计教师比较好地体现了自主探索的这一新课程理念。

    馨香
    馨香4年前
    [tanhongyu发表于2020-2-2613:06](forum.php?mod=redirect&goto=findpost&pid=180964&ptid=125974)
    
    本帖最后由 tanhongyu 于 2020-3-3 20:18 编辑 
    
    “度量”—— 专家这样说     探度量之根本  寻思维之灵动 ...


    一切知识都源于经验,只有通过学生的多重活动操作、观察、想象,学生的学习才能积累起丰富的活动经验.

    馨香
    馨香4年前
    [tanhongyu发表于2020-2-2613:06](forum.php?mod=redirect&goto=findpost&pid=180964&ptid=125974)
    
    本帖最后由 tanhongyu 于 2020-3-3 20:18 编辑 
    
    “度量”—— 专家这样说     探度量之根本  寻思维之灵动 ...


    培养了学生动手操作的能力,让学生体验获取数学知识的过程,引导学生体验合作的快乐,进行合作学习的启蒙教育。

    馨香
    馨香4年前
    [tanhongyu发表于2020-2-2613:34](forum.php?mod=redirect&goto=findpost&pid=180993&ptid=125974)
    
    本帖最后由 tanhongyu 于 2020-2-28 18:00 编辑 
    
    <br />
    
    
    《铅笔有多长》教学设计(一稿)巴吉垒镇中心小学  谭红 ...

    只有学生亲身经历了,亲自体验了,才能更好地达到从直观动作思维、具体形象思维到抽象逻辑思维的过渡。

    馨香
    馨香4年前
    [tanhongyu发表于2020-2-2613:09](forum.php?mod=redirect&goto=findpost&pid=180967&ptid=125974)
    
    本帖最后由 tanhongyu 于 2020-3-3 20:19 编辑 
    
    《铅笔有多长》教学之我见
    
                  调研学生认知起 ...

    老师的教学设计从调研学生认知起点 —— 设计有 “度” 激活学生最近发展区 —— 教学有 “量”,探究环节的设计环环相扣,充分让学生感受认知分米和毫米,充分体现了度量的本质。让学生经历由模糊到建立长度单位概念的过程。

    馨香
    馨香4年前
    [tanhongyu发表于2020-2-2613:47](forum.php?mod=redirect&goto=findpost&pid=181005&ptid=125974)
    
    本帖最后由 tanhongyu 于 2020-2-28 18:02 编辑 
    
    五、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境,导入新课师:同学们,今 ...


    通过估计与测量活动初步发展估测意识,并激发学生对测量学习的好奇心和参与测量活动的主动性,进一步体会单位的实际意义,培养学生度量意识。课堂中的学生交流,增强学生对于度量的认知。

    馨香
    馨香4年前
    [tanhongyu发表于2020-2-2613:09](forum.php?mod=redirect&goto=findpost&pid=180967&ptid=125974)
    
    本帖最后由 tanhongyu 于 2020-3-3 20:19 编辑 
    
    《铅笔有多长》教学之我见
    
                  调研学生认知起 ...

    充分考虑了学生的年龄特点,不枯燥富有趣味性,学生解决问题的兴趣被大大的提高了,很好的考察了学生对度量单位的掌握情况,是否能够灵活运用所学知识解决问题。

    茗柠
    茗柠4年前

    谭老师的《铅笔有多长》这一课,我受益匪浅。《课程标准》指出:“有效的数学学习活动不能靠单纯的模仿和记忆,动手实践、自主探索与合作交流是学生学习数学的重要方式”。在数学教学过程中要 “重视从学生的生活经验和已有知识中学习数学和理解数学”。在教学《铅笔有多长》这一课时,谭老师为学生提供他们有趣的情境,把测量与学生的实践活动紧密联系在一起,让学生在做中学。充分利用学生现有的知识经验和他们所熟悉的事物组织教学,让生活实际成为数学知识的源头,使学习数学真正为学生生活中的需要;通过先估一估,再量一量,借助测量第二支铅笔的长度让学生在头脑中构 1 毫米的表象,发展学生的估测意识和度量意识同时拓宽应用数学知识的渠道,培养学生分析和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通过这节课,谭老师引导学生把所学知识联系、运用于生活实际,可以使所学知识得到继续、扩展和延伸,又可以促进学生的探索度量意识和发现问题意识,培养学生初步的实践能力和空间观念。学生在动手操作中获得了愉悦的情感体验,使学生真正地感受数学,体验数学。

    记忆........
    记忆........4年前

    在认识 1 分米的活动时,问学生怎么能知道这支铅笔有多长时,在让学生实际测量铅笔之前加一个估测的环节是否可行?让学生先估一估有多长,然后再动手实际测量。

    馨香
    馨香4年前

    教师善于发掘生活素材,巧妙整合课程资源,对教材内容进行选择、组合、再造,创造性地使用教材

    wx_hmEgV90A
    wx_hmEgV90A4年前

    首先,利用学生已有经验,通过有趣的数学日记让学生在情景中生疑引探。本课利用学生已掌握的米、厘米等有关知识,生活中对 1 分米、1 毫米长度的无意识感知,以及估计与测量的方法等已有经验,让学生在测量铅笔等活动中产生内需,萌发探究动机,从而诱导学生主动探索,体验成功。

    其次,遵循学生认知特点,让学生在活动中体验感悟。低年级小学生的认知还处于以具体形象思维为主阶段,认识事物注重整体感知规律出发。

    本节课从二年级学生认知规律出发,遵循学生认知特点,让学生在估一估、量一量、比一比、等具体操作活动中体验 1 分米、1 毫米的长度,初步建立长度观念。由于学生亲身经历长度单位的形成过程,有充分的感知基础,印象深刻。还让学生通过手指歌,对已学单位米、分米、厘米和毫米进行整理与排序,弄清它们之间的关系,从整体上认识这些长度单位。

    总之,谭老师的课让我的感受很多,收获也很多。

    馨香
    馨香4年前

    探究环节的设计环环相扣,充分让学生感受认知分米和毫米,充分体现了度量的本质。让学生经历由模糊到建立长度单位概念的过程。

    高佳
    高佳4年前

    谭老师的这节课通过多种活动让学生体会感受 1 分米有多长,通过比较分米和毫米的长度调动学生的各种感官丰富对 “分米” 的认识,让学生充分的感知 1 分米 = 10 厘米,1 厘米 = 10 毫米,通过比较让学生体会到不同长度单位每种有设么不同的感觉,体现了度量的本质是比较。

    wx_GqJEUvQ8
    wx_GqJEUvQ84年前

    数学要紧密联系学生的生活实际,谭老师通过前测从学生的经验和已有的知识出发,创设了有趣的情境。

    首先从淘气日记中的笑话认识分米。分米虽然在生活中与其他几个长度单位比应用并不广泛,但对于学生加深度量长度单位间的十进制关系是必不可少的。通过测量、手势、交流等活动比较容易建立 1 分米的长度概念。

    接着由认识毫米单位和测量硬币等实际操作活动,形象直观地感知了长度单位毫米,形成 1 毫米的表象,建立起 1 毫米的长度观念,也使学生对测量的重要性和在生活中的应用有一定的感性认识。

    本节课的一大亮点是估测意识的培养和训练一直贯穿于课堂教学始终,培养学生的估测意识与估测能力是新课标中明确提出的培养目标之一。在准确测量之前都让孩子估测,给他们修正的机会,使学生的估测意识和估测能力得到发展。

    建议:

    学习数学的目的之一是为了用于生活,解决实际问题的,可以让孩子们做一个小小测量员,在身边、家里找一找、量一量一些常见的物品,培养学生应用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弦动我昕
    弦动我昕4年前

    谭老师的导入部分让我眼前一亮,如果把日记放在后面的习题也是很有趣的,但是肯定没有把它放在导入部分更精彩的了,通过您的分享,让我豁然开朗,其实在课堂上,想学生更需要什么,哪种方式更适合学生,更能将学生带入到课堂上才是我们作为教师应该思考和追求的,有时候换个角度可能会想到不一样的答案,感谢您的分享,让我受益匪浅。

    wx_Y87fVYz6
    wx_Y87fVYz64年前

    我个人觉得,在认知和感受 1 分米这一教学环节中,对于学生的冲击力还不够充分,可以再添加一些比如看一看、想一想、说一说、画一画等活动加以充实。

    wx_Y87fVYz6
    wx_Y87fVYz64年前

    学生在脱离 1 分米的表象后可以加入一些估一估的活动,以此加深对 1 分米的认识,另外要去观察米尺,知道 1 米 = 10 分米。好像这个环节丢掉了:) 个人意见,仅供参考:lol

    xxgxf2020
    xxgxf20204年前

    理论依据充分而有高度,分析准确,从度量本质到发展到现代的度量都有较为准确解读, 为教学实践提供了充分准备与积淀。情境的冲突有极大的刺激性,既解决了温故知新的原有长度单位的复习,又利用矛盾进行引起学生的兴趣,利用笑话而让学生进行学习打下基础。

    王晶
    王晶4年前

    谭老师的设计新颖,用修改日记的形式引入,既能巩固已有知识,又能体验到已有度量单位不能满足生活的实际需要,不能准确刻画事物长度,激发学生学习新知的欲望,而在强化应用时又以日记形式出现,首尾呼应。

    建议:1. 课结束时的日记最后一空,也可以融入一个填千米的实例,留下悬念。

          2. 不知道谭老师用的是铅笔图片还是实物,个人认为可以考虑测量其他素材。
    王丹_bPe0P
    王丹_bPe0P4年前

    有效提高了学生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让学生感受测量与估计在现实生活中的应用,提高了学生度量意识和估计能力。

    王丹_bPe0P
    王丹_bPe0P4年前

    谭老师为学生提供了他们熟悉的教学场景,把测量与学生实践紧密的联系在一起,让学生在做中学。充分利用学生现有的知识经验和他们的熟悉的事物组织教学,是学习数学真正的成为生活中的需要。

    刘娟娟
    刘娟娟4年前

    很欣赏谭老师的导入环节的设计,由一封淘气的信引入,一方面能有效引导学生回顾已有的长度单位的知识,引发认知冲突,激起学生对新知的探究欲望,另一方面也能很好的地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蔷薇
    蔷薇4年前
    [tanhongyu发表于2020-2-2613:06](forum.php?mod=redirect&goto=findpost&pid=180964&ptid=125974)
    
    本帖最后由 tanhongyu 于 2020-3-3 20:18 编辑 
    
    “度量”—— 专家这样说     探度量之根本  寻思维之灵动 ...

    谭老师和团队的伙伴对度量进行了很详尽的背景内涵外延分析,我很受益,能够看到教育者的钻研精神。

    蔷薇
    蔷薇4年前
    [tanhongyu发表于2020-2-2613:47](forum.php?mod=redirect&goto=findpost&pid=181005&ptid=125974)
    
    本帖最后由 tanhongyu 于 2020-2-28 18:02 编辑 
    
    五、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境,导入新课师:同学们,今 ...

    情景的加入很吸引学生的关注,对后续学习有好的铺垫。

    夏沫烟雨
    夏沫烟雨4年前

    小学生学习数学是与具体实践活动分不开的,重视动手操作,是发展学生思维,培养学生数学能力有效的途径之一。谭老师以 “测量” 为主线,以教材文本为依托,链接学生的生活经验,组织学生开展活动,让学生在估一估、说一说、量一量、比一比等活动中获取关于 “毫米”、“分米” 的直观体验,建立表象,认识长度单位分米和毫米的认识。

    姚婷婷
    姚婷婷4年前

    感谢谭老师的精彩分享,谭老师的教学设计对度量的理解十分深入,有效的培养的学生的度量意识。其中导入环节,由一封信以及信里的内容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求知欲望。

    姚婷婷
    姚婷婷4年前

    谭老师在探究发现的环节,合理有效的运用估测,培养学生度量的意识。让学生借助铅笔的长度,通过比一比,量一量的活动在头脑中构建了 1 分米的表象,发展了学生的空间观念,发展学生的估测意识和度量意识。

    姚婷婷
    姚婷婷4年前

    最后练习题的第二题也十分贴近生活实际,让学生感受到数学源于生活的同时,体会到了学习数学的乐趣。有效培养了孩子的估测能力和空间观念。总之,这节课值得我们学习。

    孝义侯海燕
    孝义侯海燕4年前

    谭老师精心准备了课前的测试,只有通过实实在在的测试,才能在确切地掌握学生对测量以及度量单位的理解程度的基础上,设计符合学生认知水平的课题活动。通过一篇写错度量单位的日记导入新课,既引起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又顺利地引出本节的第一个问题:一分米有多长,接着谭老师设计两个教学活动,让学生认识并感受 1 分米和 1 毫米,再进行练习巩固。整节课中,多次渗透估计,培养学生的估测意识。

    成都张
    成都张4年前
    [tanhongyu发表于2020-2-2613:47](forum.php?mod=redirect&goto=findpost&pid=181005&ptid=125974)
    
    本帖最后由 tanhongyu 于 2020-2-28 18:02 编辑 
    
    五、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境,导入新课师:同学们,今 ...

    谭老师的这堂课令人耳目一新,由淘气的信引入课题,既尊重了学情,也调查了学情,初步了解了学生对于度量的感知;课尾以儿歌结束,帮助学生自然的巩固了知识,向您学习!

    刘公长女
    刘公长女4年前
    [tanhongyu发表于2020-2-2613:47](forum.php?mod=redirect&goto=findpost&pid=181005&ptid=125974)
    
    本帖最后由 tanhongyu 于 2020-2-28 18:02 编辑 
    
    五、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境,导入新课师:同学们,今 ...

    教学设计层次清晰,活动导入激发孩子们的学习兴趣,借助直观的铅笔帮助学生比一比,量一量,想一想,有利于建立 1 分米和 1 毫米的表象。借助直尺去数和量,帮助学生自主建构 1 分米 = 10 厘米,1 厘米 = 10 毫米的挂你,手指歌帮助学生直观记忆米、分米、厘米、毫米之间的十进关系。

    liutingting
    liutingting4年前
    [tanhongyu发表于2020-2-2613:06](forum.php?mod=redirect&goto=findpost&pid=180964&ptid=125974)
    
    本帖最后由 tanhongyu 于 2020-3-3 20:18 编辑 
    
    “度量”—— 专家这样说     探度量之根本  寻思维之灵动 ...

    度量是一种重要的数学思想,它是一条贯穿于义务教育数学课程的主线。谭老师选课思考全面到位,值得我们学习!

    liutingting
    liutingting4年前
    [tanhongyu发表于2020-2-2613:09](forum.php?mod=redirect&goto=findpost&pid=180967&ptid=125974)
    
    本帖最后由 tanhongyu 于 2020-3-3 20:19 编辑 
    
    《铅笔有多长》教学之我见
    
                  调研学生认知起 ...

    度量概念教学始于学生活动,是学生从活动到活动经验提取、感知、形成表象过程,因而数学活动在度量概念学习中难舍难分,而谭老师关于本节课的思考中合理利用估测,培养度量意识。

    廖金萍
    廖金萍4年前

    本节课首先创设有效学习环境,感知学生最近发展区。学生在一年级已经接触过度量,这是第二次接触,所以本节课首先让学生估一估,这是培养学生估量的意识,也是发展度量意识重要的一步,接下来,让学生认识毫米等活动,再让学生实际测量,有效的发展了学生的空间观念。

    liutingting
    liutingting4年前
    [tanhongyu发表于2020-2-2613:31](forum.php?mod=redirect&goto=findpost&pid=180988&ptid=125974)
    
    本帖最后由 tanhongyu 于 2020-3-3 20:48 编辑 
    
    关于长度单位理解和掌握情况调查问卷   
    
    <br />
    
    
    
    <br />

    谭老师做了大量的调查问卷,从实际情况出发,更好的服务于本课程,值得学习!

    liutingting
    liutingting4年前
    [tanhongyu发表于2020-2-2613:34](forum.php?mod=redirect&goto=findpost&pid=180993&ptid=125974)
    
    本帖最后由 tanhongyu 于 2020-2-28 18:00 编辑 
    
    <br />
    
    
    《铅笔有多长》教学设计(一稿)巴吉垒镇中心小学  谭红 ...

    在谭老师的目标设定和重难点中,深深的体会到:通过估计和测量活动,初步发展估测意识,并激发学生对测量学习的好奇心和参与测量活动的主动性。

    liutingting
    liutingting4年前
    [tanhongyu发表于2020-2-2613:47](forum.php?mod=redirect&goto=findpost&pid=181005&ptid=125974)
    
    本帖最后由 tanhongyu 于 2020-2-28 18:02 编辑 
    
    五、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境,导入新课师:同学们,今 ...

    环节二探究发现建立模型中,建立 1 毫米、1 分米的长度观念,是进行测量的基础,通过看、比、找,帮助学生在头脑中建立表象,展学生的空间观念,丰富多彩的活动使静态的 “1 毫米、1 分米” 在学生的心中逐渐变得 “生动”“鲜活” 起来,对度量单位就会有多方面的理解和体验。

    liutingting
    liutingting4年前

    本节课,谭老师从导入到探究,再到后面的练习,各个设计环节环环相扣,放手让学生从自己的实际出发,给学生充分的思考时间,扩大学生的探索空间,让学生对问题进行独立探索发现、讨论交流,充分展示自己的思维成果。

    繁星0727
    繁星07274年前

    谭老师通过调查问卷迅速地掌握了学生对度量单位的理解和掌握情况,更好地从学生出发把握课堂。开头以 “有趣的信” 引发学生思考:凳子用什么单位更合理呢?引出了分米。而后利用手、尺子来感知 1 分米;又用铅笔长比 6cm 多 3 小格引出了毫米。一环扣一环,挖掘出分米,厘米和毫米之间的关系。

    我的建议:在引出毫米时可以追问:你想怎么表示这支铅笔的长呢?用我们学过的长度单位可以表示吗?从而体会到毫米产生的必要性,也可以体会大度量单位可以细分为更小的度量单位。

    刘丽萍
    刘丽萍4年前

    谭老师探究环节的设计环环相扣,充分让学生感受认知分米和毫米,充分体现了度量的本质。让学生经历由模糊到建立长度单位概念的过程。两次设计了测量铅笔的情境。第一次引导学生测量 10 厘米的铅笔引出分米的学习。第二次测量不是整厘米长的铅笔,学习毫米。但教学时,没有限定学生的测量对象,而让他们自己选择一只铅笔测量,结果大多数学生量得的结果都不是整厘米的。通过观察、分析和交流,使学生认识到为了使测量结果更准确,测量中需要一个比厘米小的长度单位 “毫米” 来表示物体的长度。学生的探究建立在需要的基础上,因而他们的学习才更积极、更热.

    月已阑珊
    月已阑珊4年前

    本帖最后由 月已阑珊 于 2020-4-28 15:22 编辑


    谭老师的这堂课令人眼前一亮,导入部分活用教材课后习题,通过小淘气日记这一有趣又贴近学生生活的情景,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在遇到到原有知识解决不了的问题时,新知与旧知发生碰撞,引入新知,激发了学生学习的兴趣与求知的欲望,非常适合,贴切。

    我的一点浅见,分米是在什么情况下产生的?是当米不能够准确描述物体的长度、厚度等时,需要新的长度单位,将 1 米细分为更小的长度单位分米,这里是不是可以考虑和导入部分结合一下?

    发现铅笔的长度为 6cm 多 3 个小格,师追问如何表示这三个小格呢?引出毫米。这里是不是可以改为发现铅笔的长度为 6cm 多一些,不足 1cm,怎样表示更接近真实值呢?引出更小的长度单位毫米,从而让学生感受到毫米这一长度单位产生的必要性,体会大度量单位可以细分为更小的度量单位。

    一点点不成熟的思考

    郑郑_RC17S
    郑郑_RC17S4年前

    谭老师的设计有着丰富的层次,关注学生的最近发展区,重视学生的测量和想象活动,建立分米和毫米的长度观念。

    莹莹The_OQ7O6
    莹莹The_OQ7O64年前

    谭老师的这节《铅笔有多长》——“度量” 专家这样说,我让看到了一个团队的用心钻研,让我再一次对度量进行了深刻的学习和理解。也看到了谭老师对这节课的用心和真诚。在本节课的教学中,不仅重视了精确测量的教学,还培养了学生的估测意识。导入也巧妙地加入了贴近学生的生活情境,让学生有兴趣地解决问题。有的小小的建议,让学生拿出 1cm 长的吸管,自己去摆一摆 1 分米到底有多长。从想象回归真实,这也需要我们的实践。

    姗洁_dzOo1
    姗洁_dzOo14年前

    谭老师在教学中能从学生实际生活出发,让孩子们感受到学习分米的必要性,通过一系列操作活动建立分米和毫米的表象,并感知到实际意义。充分让孩子们理解了 1 分米就是 10 个 1 厘米的累加,体现了度量的本质。

    卿卿
    卿卿4年前

    《课程标准》指出:“有效的数学学习活动不能靠单纯的模仿和记忆,动手实践、自主探索与合作交流是学生学习数学的重要方式”。在数学教学过程中要 “重视从学生的生活经验和已有知识中学习数学和理解数学”。在教学《铅笔有多长》这一课时,谭老师为学生提供他们有趣的情境,把测量与学生的实践活动紧密联系在一起,让学生在做中学。充分利用学生现有的知识经验和他们所熟悉的事物组织教学,让生活实际成为数学知识的源头,使学习数学真正为学生生活中的需要。 引导学生把所学知识联系、运用于生活实际,可以使所学知识得到继续、扩展和延伸,又可以促进学生的探索度量意识和发现问题意识,培养学生初步的实践能力和空间观念。学生在动手操作中获得了愉悦的情感体验,使学生真正地感受数学,体验数学。

    王丹_bPe0P
    王丹_bPe0P4年前

    谭老师为学生提供他们所熟悉的情境,把测量与学生的实践活动紧密联系在一起,让学生在做中学。充分利用学生现有的知识经验和他们所熟悉的事物组织教学,让生活实际成为数学知识的源头,使学习数学真正为学生生活中的需要;同时拓宽应用数学知识的渠道,培养学生分析和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罗老师
    罗老师4年前
    [tanhongyu发表于2020-2-2613:06](forum.php?mod=redirect&goto=findpost&pid=180964&ptid=125974)
    
    本帖最后由 tanhongyu 于 2020-3-3 20:18 编辑 
    
    “度量”—— 专家这样说     探度量之根本  寻思维之灵动 ...

    谭老师及团队深研精究度量本质,阅读广泛而深入,真实地在 “悦读” 收获,并带领我们前行......

    15222319951230
    152223199512304年前
    [tanhongyu发表于2020-2-2613:06](forum.php?mod=redirect&goto=findpost&pid=180964&ptid=125974)
    
    本帖最后由 tanhongyu 于 2020-3-3 20:18 编辑 
    
    “度量”—— 专家这样说     探度量之根本  寻思维之灵动 ...

    毕金明:度量是数学的本质,是人创造出来的数学语言,是人认识、理解和表达现实世界的工具。度量单位的形成分成两类,一类抽象得到,是人思维的结果;一类借助工具得到,是人实践的结果,《铅笔有多长》属于后者。

    wx_rDtll39z
    wx_rDtll39z4年前

    谭老师针对本节课做了大量的工作,比如度量的解读、她的思考、学生的调查就有两份:访谈和问卷。追求完美、适合学生、敬业的精神特别值得我们学习。

    15222319951230
    152223199512304年前
    [tanhongyu发表于2020-2-2613:06](forum.php?mod=redirect&goto=findpost&pid=180964&ptid=125974)
    
    本帖最后由 tanhongyu 于 2020-3-3 20:18 编辑 
    
    “度量”—— 专家这样说     探度量之根本  寻思维之灵动 ...

    毕金明:从随心所欲到科学规范,人类计量的发展经历了如下几个历史时期:直观感知(用眼看、用手掂)→人体为法(亲民、随手可用)→假借器物(劳动工具、生活器皿)→制作专用器物(黄钟律管、铜方升)→约定科学定义(国际单位制)】,这是一个从多元到统一,粗略到精细的过程。

    15222319951230
    152223199512304年前
    [tanhongyu发表于2020-2-2613:09](forum.php?mod=redirect&goto=findpost&pid=180967&ptid=125974)
    
    本帖最后由 tanhongyu 于 2020-3-3 20:19 编辑 
    
    《铅笔有多长》教学之我见
    
                  调研学生认知起 ...

    毕金明:本节课它基于学生积累了直接比较长、短的活动经验,对长和短有了一定的认识,目的是通过用自选单位测量教室长度的活动,在 “量” 中体会到 “量”,并能够用一定的方式表达和交流测量的结果,积累测量活动经验】,在 “量” 中体会到 “量”,为后续学习奠定基础。

    王海丽
    王海丽4年前

    本节课通过一段有趣的日记内容导入,让学生意识到日记的可笑之处,又复习了旧知识,当改到 “5 米高” 的凳子时,引发争议,激发了学生学习的兴趣与求知的欲望,这是小学生最喜欢上的数学课。

    罗老师
    罗老师4年前
    [tanhongyu发表于2020-2-2613:24](forum.php?mod=redirect&goto=findpost&pid=180983&ptid=125974)
    
    本帖最后由 tanhongyu 于 2020-3-3 20:50 编辑 
    
    关于长度单位理解和掌握情况访谈问卷 
    
    <br />
    
    
    
    <br />

    谭老师心血倾注,精心巧设 “合适” 的课堂。关注 “合适的教学方法、合适的教学情境、合适的数学问题”,一切从学生出发,一切为了学生打造,教心之专业,用心之良苦。这样的课堂充分关注学生的认知水平,有效提高学生的估测能力,紧抓度量核心内涵。

    王海丽
    王海丽4年前

    在小学数学概念体系中,度量性概念是重要的组成部分,很多小学生在小学的学习过程中,往往不能够深刻地建构度量性概念。度量性概念一直是不曾引起我们太多关注的领域,但是度量性概念具有广泛的应用性,对度量性概念的优化教学进行探究具有重要的意义与作用,在谭老师的教学设计中,谭老师能够深刻认识到对学生渗透度量思想的重要性,通过一系列测量活动让学生感受 1 分米、1 毫米有多长,感知度量单位。非常棒的设计,值得借鉴!

    王海丽
    王海丽4年前

    谭老师首先通过度量冲突的创设,让学生进行真正意义上的自主探究,进而感受到已学度量单位的局限性,在学生已有认知的基础上让学生理解了长度单位的本质,掌握了长度单位之间的关系,让学生认识到学习长度单位的必要性。

    王海丽
    王海丽4年前

    谭老师能根据低年级的学生特点组织教学,把学生的情况和教材的内容完美的结合。教学设计面面俱到,写的很详细,设计意图更是清晰明了,让人一目了然,相信这是每个教师都应该学习的。

    霞光
    霞光4年前

    教师的教学设计以 “问题情境一建立模型一解释一应用与拓展” 的模式展开,让学生经历知识的形成与应用过程。 使课程内容的展开过程和学生的学习过程一致,教师的教学过程与课程目标的达成过程一致。让学生在夹住 1 分米长的铅笔,再抽出来,明确 1 分米的实际长度,建立 1 分米的表象,也为之后的估测确定标准, 在充分的活动中建立了分米和毫米长度单位概念,提升了学生空间观念。建议在认识分米和毫米后,联系之前学习的米和厘米,启发学生从大到小进行排列,梳理长度单位之间的关系,构建完整的知识网络。

    姚婷婷
    姚婷婷4年前

    重视建立测量单位的必要性,注意单位的实际意义,重视估测及其在现实生活中的作用,鼓励学生在测量过程中,根据实际问题选择合适的测量方法和工具。

    姚婷婷
    姚婷婷4年前

    谭老师的课设计巧妙,有可操作性。在课例中充分体现了度量的本质。让学生经历由模糊到建立长度单位概念的过程。充分让学生感受如何认知分米和毫米。

    姚婷婷
    姚婷婷4年前

    在谭老师的《铅笔有多长》这一课中,让学生用估测的方法,感知分米、毫米。儿童的一拃大约就是 1 分米,借助硬币的厚度感受 1 毫米的长度,这些都很好的发展了学生的估测意识和度量意识。

    姚婷婷
    姚婷婷4年前

    谭老师为学生提供观察和动手操作的机会,使每个学生都能参与知识的产生、发展的过程,从而得出结论。在本节课中,谭老师把课堂的主动权交给了学生,让学生自主观察,发现厘米、毫米、分米、米之间的关系,再通过讨论、交流,知道长度单位之间的进率关系。

    姚婷婷
    姚婷婷4年前

    谭老师提出探究问题:“直尺上由 0 到 1 这 1 厘米的距离有几个这样的 1 毫米呢?” 学生有多种经历数的过程,可能是用铅笔笔尖在尺子上数一数。也可能师生共同借助 PPT 动画数一数。通过两次数一数的活动明确 1 厘米 = 10 毫米(1cm=10mm)。让每一个学生都积极参与到学习新知识的活动中,使学生既获得了知识,体会了学习的乐趣,又培养了主动获取知识的能力。

    一凡_hXmN9
    一凡_hXmN94年前

    谭老师的铅笔有多长一课,充分的利用学生已有的知识基础,借助长度单位之间的关系,引入对新的长度单位 “分米” 和 “毫米” 的认识。通过测量活动引导学生感受测量与现实生活的联系,初步发展估测意识,激发学生对测量学习的好奇心和参与测量的活动的主动性。

    一凡_hXmN9
    一凡_hXmN94年前

    谭老师的铅笔有多长一课,充分的利用学生已有的知识基础,借助长度单位之间的关系,引入对新的长度单位 “分米” 和 “毫米” 的认识。通过测量活动引导学生感受测量与现实生活的联系,初步发展估测意识,激发学生对测量学习的好奇心和参与测量的活动的主动性。优秀的课例,让我收获颇丰。

    倔强的vivin
    倔强的vivin4年前

    阅读谭老师关于对度量的解读:“无论从哪儿开始度量,无论是正向还是反向度量,都不是最重要的,关键还在于,度量的对象里究竟包含了多少个度量单位,这才是度量的本质”,对度量有了新的认识。

    倔强的vivin
    倔强的vivin4年前

    开课的设计新颖有趣,看似不经意的 “一封信” 却牢牢的抓住了学生的好奇心。而信的内容设计的生活化,床、毛巾、凳子都是生活常见的物品,学生对这些物品已经形成了具体的表象,易判断出信里的错误点,让学生体会到成功,增加学习兴趣。

    15222319951230
    152223199512304年前
    [tanhongyu发表于2020-2-2613:06](forum.php?mod=redirect&goto=findpost&pid=180964&ptid=125974)
    
    本帖最后由 tanhongyu 于 2020-3-3 20:18 编辑 
    
    “度量”—— 专家这样说     探度量之根本  寻思维之灵动 ...

    毕金明:谭老师总能挖掘到度量的本质,无论从哪儿开始度量,无论是正向还是反向度量,都不是最重要的,关键还在于,度量的对象里究竟包含了多少个度量单位,这才是度量的本质。

    15222319951230
    152223199512304年前
    [yj191029发表于2020-3-217:54](forum.php?mod=redirect&goto=findpost&pid=181440&ptid=125974)
    
    探究环节的设计环环相扣,充分让学生感受认知分米和毫米,充分体现了度量的本质。让学生经历由模糊到建立 ...

    毕金明:度量某个物体的时候,其实我们在进行比较,比较我们正在度量的物体和用来度量的物体,换句话说,度量是相对的。我们所做的任何度量都必然取决于我们所选定的计量单位,我们可以选择任何我们想要的计量单位,但我们真正度量的只是一个比例。

    倔强的vivin
    倔强的vivin4年前

    探究环节,有很细心的挑选素材,准备 10 厘米以及 6 厘米 3 毫米的铅笔,通过估一估,量一量,认一认的步骤,认识分米、毫米。

    倔强的vivin
    倔强的vivin4年前

    理解运用环节,首先单位间的转换,设计知识全面,不仅有米分米之间的转换,还有厘米和分米,厘米和毫米,第二题找一找也与开课信相呼应。在填一填中,是否可增设分米与毫米单位间的转换?

    15222319951230
    152223199512304年前
    [yj191029发表于2020-3-217:54](forum.php?mod=redirect&goto=findpost&pid=181440&ptid=125974)
    
    探究环节的设计环环相扣,充分让学生感受认知分米和毫米,充分体现了度量的本质。让学生经历由模糊到建立 ...

    毕金明:度量单位是计量事物标准量的名称。几乎所有的度量单位的产生和发展都经历了漫长的时间。承载了度量单位由多元到统一,由粗略到精细的过程。

    15222319951230
    152223199512304年前
    [yj191029发表于2020-3-217:54](forum.php?mod=redirect&goto=findpost&pid=181440&ptid=125974)
    
    探究环节的设计环环相扣,充分让学生感受认知分米和毫米,充分体现了度量的本质。让学生经历由模糊到建立 ...

    毕金明:创设的生活情境确实不宜过于复杂,否则易偏离学生的最近发展区,还有可能使学生对教学目标的理解产生偏差。

    15222319951230
    152223199512304年前
    [15222319951230发表于2020-4-2910:52](forum.php?mod=redirect&goto=findpost&pid=196975&ptid=125974)
    
    毕金明:创设的生活情境确实不宜过于复杂,否则易偏离学生的最近发展区,还有可能使学生对教学目标的理解 ...

    毕金明:谭老师通过儿歌进行总结,五指兄弟亲又亲,食指二哥代表米,排行老三是分米,四哥名字叫厘米,我是小指叫毫米,手指叉开是进率,相等空间就是 10,米到毫米要牢记,要牢记,这样的活动加强了学生的记忆。

    15222319951230
    152223199512304年前
    [yj191029发表于2020-3-217:54](forum.php?mod=redirect&goto=findpost&pid=181440&ptid=125974)
    
    探究环节的设计环环相扣,充分让学生感受认知分米和毫米,充分体现了度量的本质。让学生经历由模糊到建立 ...

    毕金明:谭老师进行前测,真正从专家的角度去思考问题,贯彻了杜威的理念:“教育即生活”、“教育即生长”、“教育即经验的改造”。学生在走进课堂之前并不是一无所知的,那么对于《铅笔有多长》这一课,学生的认知起点如何?

    15222319951230
    152223199512304年前
    [15222319951230发表于2020-4-2910:59](forum.php?mod=redirect&goto=findpost&pid=196986&ptid=125974)
    
    毕金明:谭老师进行前测,真正从专家的角度去思考问题,贯彻了杜威的理念:“教育即生活”、“教育即生长 ...

    毕金明:谭老师在通过比一比活动体会 1 分米有多长,非常注重操作,但分米产生的必要性在于什么呢?

    15222319951230
    152223199512304年前
    [yj191029发表于2020-3-217:54](forum.php?mod=redirect&goto=findpost&pid=181440&ptid=125974)
    
    探究环节的设计环环相扣,充分让学生感受认知分米和毫米,充分体现了度量的本质。让学生经历由模糊到建立 ...

    毕金明:调查问卷不仅关注学生的动手测量能力还将数学和生活有效结合。在小学,所谓的度量意识就是理解统一单位的必要性,知道怎样规定单位,掌握怎样用单位量(或算)。谭老师就是关注度量的本质,继续深入研究。

    15222319951230
    152223199512304年前
    [yj191029发表于2020-3-217:54](forum.php?mod=redirect&goto=findpost&pid=181440&ptid=125974)
    
    探究环节的设计环环相扣,充分让学生感受认知分米和毫米,充分体现了度量的本质。让学生经历由模糊到建立 ...

    毕金明:谭老师的教学活动中体现了以下三点 1. 估测帮助学生集中于属性之测量及其过程。2、估测对于测量活动提供内在动机。3、当标准的单位使用时,估测帮助发展单位的熟悉程度。

    15222319951230
    152223199512304年前
    [yj191029发表于2020-3-217:50](forum.php?mod=redirect&goto=findpost&pid=181437&ptid=125974)
    
    导入部分设计巧妙,充分调动了学生学习的积极性,给学生创造了一种神秘的感觉,引起学生强烈的学习欲望。 ...

    毕金明: 估测既是一种意识的体现,也是一种能力的体现:不仅具有现实的意义,而且有助于学生感受度量单位的大小

    15222319951230
    152223199512304年前
    [馨香发表于2020-4-2715:01](forum.php?mod=redirect&goto=findpost&pid=195726&ptid=125974)
    
    度量概念教学始于学生活动,是学生从活动到活动经验提取、感知、形成表象过程,重视学生的活动 ...

    毕金明:谭老师设计的问卷题目也很合理,这样统计后对学生的学情就有了更进一步的了解,设计出来的教学环节也是最贴近学生的,这样才是考虑了学生的认知起点。

    15222319951230
    152223199512304年前
    [馨香发表于2020-4-2715:22](forum.php?mod=redirect&goto=findpost&pid=195737&ptid=125974)
    
    用了转化的数学思想学习,是一种重要的解决问题的思想方法。它引导学生将未学习的知识转化为已学的知识,从 ...

    毕金明:我们所做的任何度量都必然取决于我们所选定的计量单位,我们可以选择任何我们想要的计量单位,但我们真正度量的只是一个比例。本课借助铅笔的长度,通过比一比,量一量的活动在头脑中构建了 1 分米的表象,再估一估,再量一量,借助测量第二支铅笔的长度让学生在头脑中构 1 毫米的表象,发展了学生的估测意识和度量意识。

    15222319951230
    152223199512304年前
    [xxgxf2020发表于2020-4-2721:51](forum.php?mod=redirect&goto=findpost&pid=196016&ptid=125974)
    
    理论依据充分而有高度,分析准确,从度量本质到发展到现代的度量都有较为准确解读, 为教学实践提供了充分 ...

    毕金明:整个新知探索的过程中,教师并不是单纯地教授学生 1 分米等于 10 厘米、1 厘米等于 10 毫米,而是通过让学生自己去探索、体验、发现这个知识。教师引领学生认识和感受 1 分米的长度,然后再让学生去测量发现 1 分米就是 10 厘米,既自然又深刻的使学生建立起了两者之间的关系,整个教学设计教师比较好地体现了自主探索的这一新课程理念。

    15222319951230
    152223199512304年前
    [刘娟娟发表于2020-4-2809:59](forum.php?mod=redirect&goto=findpost&pid=196138&ptid=125974)
    
    很欣赏谭老师的导入环节的设计,由一封淘气的信引入,一方面能有效引导学生回顾已有的长度单位的知识, ...

    毕金明:低年级小学生的认知还处于以具体形象思维为主阶段,认识事物注重整体感知规律出发。

    本节课从二年级学生认知规律出发,遵循学生认知特点,让学生在估一估、量一量、比一比、等具体操作活动中体验 1 分米、1 毫米的长度,初步建立长度观念。

    15222319951230
    152223199512304年前
    [15222319951230发表于2020-4-2820:16](forum.php?mod=redirect&goto=findpost&pid=196731&ptid=125974)
    
    毕金明:度量是数学的本质,是人创造出来的数学语言,是人认识、理解和表达现实世界的工具。度量单位的形 ...

    毕金明:谭老师以 “测量” 为主线,以教材文本为依托,链接学生的生活经验,组织学生开展活动,让学生在估一估、说一说、量一量、比一比等活动中获取关于 “毫米”、“分米” 的直观体验,建立表象,认识长度单位分米和毫米的认识。

    弦动我昕
    弦动我昕4年前

    与现实生活练习联系紧密,课堂的气氛轻松愉快,使得学生有兴趣并乐于接受,最后智慧老爷爷给总结的一首手指歌也是在帮助学生将所学的长度单位进行梳理,很棒!

    15222319951230
    152223199512304年前
    [xxgxf2020发表于2020-4-2721:51](forum.php?mod=redirect&goto=findpost&pid=196016&ptid=125974)
    
    理论依据充分而有高度,分析准确,从度量本质到发展到现代的度量都有较为准确解读, 为教学实践提供了充分 ...

    毕金明:儿童的一拃大约就是 1 分米。有了这样的参照,学生就可以利用自己的手指估测生活中的物体长度。而对于 1 毫米的感知,估测同样重要:1 毫米之短,利用 1 毫米进行精准测量很难,而且现实生活中长度正好为 1 毫米的事物少之又少,这种情况下,教师要合理利用估测让学生感受 1 毫米。

    15222319951230
    152223199512304年前
    [茗柠发表于2020-4-2716:32](forum.php?mod=redirect&goto=findpost&pid=195779&ptid=125974)
    
    谭老师的《铅笔有多长》这一课,我受益匪浅。《课程标准》指出:“有效的数学学习活动不能靠单纯的模仿和记 ...

    毕金明:通过一篇写错度量单位的日记导入新课,既引起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又顺利地引出本节的第一个问题:一分米有多长,接着谭老师设计两个教学活动,让学生认识并感受 1 分米和 1 毫米,再进行练习巩固。整节课中,多次渗透估计,培养学生的估测意识。

    wx_Y87fVYz6
    wx_Y87fVYz64年前

    分米和毫米是学生在二年级上册学习厘米和米之后,继续认识的两个新的长度单位。根据以往的教学经验,不少学生学习这部分内容之后,在分米和毫米的长度表象建立、根据实际背景选择合适的长度单位等问题上仍然模糊不清。这种认知缺陷在一些学生身上甚至会持续到小学六年级依然不会改变。想和谭老师沟通,如何在教学中规避这样的问题。

    15222319951230
    152223199512304年前
    [wx_Y87fVYz6发表于2020-4-2911:58](forum.php?mod=redirect&goto=findpost&pid=197040&ptid=125974)
    
    分米和毫米是学生在二年级上册学习厘米和米之后,继续认识的两个新的长度单位。根据以往的教学经验,不少学 ...

    毕金明:本节课从二年级学生认知规律出发,遵循学生认知特点,让学生在估一估、量一量、比一比、等具体操作活动中体验 1 分米、1 毫米的长度,初步建立长度观念。由于学生亲身经历长度单位的形成过程,有充分的感知基础,印象深刻。还让学生通过手指歌,对已学单位米、分米、厘米和毫米进行整理与排序,弄清它们之间的关系,从整体上认识这些长度单位。

    wx_Y87fVYz6
    wx_Y87fVYz64年前

    学生意识到日记的可笑之处,当改到 “5 米高” 的凳子时,引发争议,从而引出新的长度单位 ­—— 分米。在学生产生争议的过程中实际就是培养学生初步的度量意识。同时在想象测量的过程中感受分米作为新的长度单位产生的必要性。

    wx_Y87fVYz6
    wx_Y87fVYz64年前

    估测一下这支铅笔大约有多长?这一环节的设计,通过估一估、量一量、想一想等活动打破传统教学中只注重长度单位表象建立的局限性,进一步提高学生的估测能力和推理能力。很赞:)

    15222319951230
    152223199512304年前
    [wx_Y87fVYz6发表于2020-4-2912:02](forum.php?mod=redirect&goto=findpost&pid=197043&ptid=125974)
    
    学生意识到日记的可笑之处,当改到 “5 米高” 的凳子时,引发争议,从而引出新的长度单位 ­—— 分米。在学生 ...

    毕金明:第二次测量不是整厘米长的铅笔,学习毫米。但教学时,没有限定学生的测量对象,而让他们自己选择一只铅笔测量,结果大多数学生量得的结果都不是整厘米的。通过观察、分析和交流,使学生认识到为了使测量结果更准确,测量中需要一个比厘米小的长度单位 “毫米” 来表示物体的长度。学生的探究建立在需要的基础上,因而他们的学习才更积极、更热.

    wx_Y87fVYz6
    wx_Y87fVYz64年前

    五指兄弟亲又亲,食指二哥代表米,排行老三是分米,四哥名字叫厘米,我是小指叫毫米,手指叉开是进率,相等空间就是 10,米到毫米要牢记,要牢记。这首而二儿歌设计的很符合二年级孩子的身份,个人比较喜欢,值得推通过创设这样一个小游戏,有针对性地帮助学生对知识点和知识点之间的关联进行回顾与梳理,形成了完整清晰的长度观念,感受到长度单位的整体结构,同时也帮助学生积累了数学活动经验,提升了学生的数学综合能力。

    15222319951230
    152223199512304年前
    [15222319951230发表于2020-4-2912:06](forum.php?mod=redirect&goto=findpost&pid=197047&ptid=125974)
    
    毕金明:第二次测量不是整厘米长的铅笔,学习毫米。但教学时,没有限定学生的测量对象,而让他们自己选择 ...

    毕金明:通过有趣的数学日记让学生在情景中生疑引探。本课利用学生已掌握的米、厘米等有关知识,生活中对 1 分米、1 毫米长度的无意识感知,以及估计与测量的方法等已有经验,让学生在测量铅笔等活动中产生内需,萌发探究动机,从而诱导学生主动探索,体验成功。

    wx_Y87fVYz6
    wx_Y87fVYz64年前

    因为毫米这一单位相对其它单位来说比较小,对于二年级的学生看起来不够直观,它的认识是教学中的一个难点所在,我觉得这一环节的活动设计可以再丰富一些。

    彩虹_CMSm9
    彩虹_CMSm94年前
    [tanhongyu发表于2020-2-2613:09](forum.php?mod=redirect&goto=findpost&pid=180967&ptid=125974)
    
    本帖最后由 tanhongyu 于 2020-3-3 20:19 编辑 
    
    《铅笔有多长》教学之我见
    
                  调研学生认知起 ...

    谭老师的阅读量很广,结合很多专家的解读融化成自己独特的想法,既关注学生的认知起点,又激活学生的发展能力,重在提高学生的估测能力,有助于学生感受度量单位的大小。看完您的解读和分析,受益匪浅,努力让自己爱上阅读,分享悦读。让自己更好地服务每一位学生。

    彩虹_CMSm9
    彩虹_CMSm94年前
    [tanhongyu发表于2020-2-2613:34](forum.php?mod=redirect&goto=findpost&pid=180993&ptid=125974)
    
    本帖最后由 tanhongyu 于 2020-2-28 18:00 编辑 
    
    <br />
    
    
    《铅笔有多长》教学设计(一稿)巴吉垒镇中心小学  谭红 ...

    谭老师阅读了大量的资料,对度量的理解很深刻。她在《铅笔有多长》这节课中对度量本质的把握也很精准,正如她所说,认识分米和毫米属于工具度量中的长度度量,定位很准确。同时针对这节课的内容她剖析的也很细致,沟通知识的脉络,调研学情,找准学生起点,激发学生学习欲望,提升学生的学习能力。从学生的角度出发,逐步感知度量单位的形成,建立 1 分米和 1 毫米的长度表象,进而发展学生的空间观念。

    彩虹_CMSm9
    彩虹_CMSm94年前

    针对谭老师的设计我想说说自己的看法:我觉得淘气的日记引入新课能激发学生兴趣,但感知长度单位的能力不是很清晰,所以我建议把淘气的日记调整到巩固应用环节,更好地理解和感知长度单位不合理性,加深学生对度量单位的准确把握。这仅仅是我的真实想法,如有不妥请多包涵!

    彩虹_CMSm9
    彩虹_CMSm94年前
    [tanhongyu发表于2020-2-2613:47](forum.php?mod=redirect&goto=findpost&pid=181005&ptid=125974)
    
    本帖最后由 tanhongyu 于 2020-2-28 18:02 编辑 
    
    五、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境,导入新课师:同学们,今 ...

    谭老师精心设计的教学过程很清晰,层次分明,重点突出,符合学生的认知规律。1 分米的认识借助 “拃” 很形象直观感知它的长度,帮助学生建立 1 分米的表象。借助尺子准确地量发现 10 厘米就是 1 分米,学生自主得出进率关系,提高了学生的学习能力。如果再增加一个 “画一画” 1 分米的环节,相信学生对 1 分米的表象建立会更加深刻。学生继续认识 1 毫米的过程水到渠成,谭老师在这里又一次突出度量的本质,1 厘米就是 10 个 1 毫米,从而得出进率的关系,通过 “填一填,说一说” 让学生更好地内化知识,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

    a悠闲
    a悠闲4年前
    [tanhongyu发表于2020-2-2613:47](forum.php?mod=redirect&goto=findpost&pid=181005&ptid=125974)
    
    本帖最后由 tanhongyu 于 2020-2-28 18:02 编辑 
    
    五、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境,导入新课师:同学们,今 ...

    利用工具是度量的核心技能。谭老师在认知感受 1 分米环节,给予学生机会经历自主发现度量单位之间关系的过程,深入体会分米与厘米之间的关系。

    a悠闲
    a悠闲4年前

    本帖最后由 a 悠闲 于 2020-4-29 14:10 编辑


    [tanhongyu发表于2020-2-2613:47](forum.php?mod=redirect&goto=findpost&pid=181005&ptid=125974)
    
    本帖最后由 tanhongyu 于 2020-2-28 18:02 编辑 
    
    五、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境,导入新课师:同学们,今 ...

    在导入环节谭老师活用教材课后习题,通过小淘气日记这一有趣又贴近学生生活的情景,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在遇到到原有知识解决不了的问题时,引入新知。个人认为也会有部分同学不按常规出牌,根据学生自己已有的经验,认为不仅是长度单位不合适,数值也不合适,只要改了数值和单位,那么用已有的经验可以解决。在练习中又出现了这一有趣的日记,真的是备学生备的深入全面。而且首尾呼应还可以优化学生的解决问题的能力。

    wx_whS50Hf7
    wx_whS50Hf74年前

    谭老师对教材解读到位,并做了充足的前测调查,充分了解孩子的学情,从实际出发设计本课,值得学习。谭老师从 “度量” 角度带领学生认识分米和毫米,在估一估、量一量、找一找中,逐步建立 1 厘米和 1 分米的表象,培养学生估测意识和度量意识。

    刘洁_R8678
    刘洁_R86784年前
    [tanhongyu发表于2020-2-2613:09](forum.php?mod=redirect&goto=findpost&pid=180967&ptid=125974)
    
    本帖最后由 tanhongyu 于 2020-3-3 20:19 编辑 
    
    《铅笔有多长》教学之我见
    
                  调研学生认知起 ...

    本节课的选题谭老师做了很充分的准备,阅读了很多有关度量的文献和书籍,获得了必要的有关度量的理论依据,然后对本节课的理解才有了很深入的思考,这种研究方式是非常值得我去借鉴的。

    针对学生的学习情况,为了解学情,谭老师还做的调研,找到学生的最近发展区,设计合理的教学情境和教学内容,发展学生的度量意识,落实核心素养。

    刘洁_R8678
    刘洁_R86784年前
    [刘洁_R8678发表于2020-4-2916:34](forum.php?mod=redirect&goto=findpost&pid=197229&ptid=125974)
    
    本节课的选题谭老师做了很充分的准备,阅读了很多有关度量的文献和书籍,获得了必要的有关度量的理论依据 ...

    估测与精准测量之间有着密切的关系。生活中精确测量的结果有时需要用估测的方法来感受,对事物进行估测时则需要对度量单位很好的认识与把握、对图形度量知识的掌握,以及需要具有一定的空间观念。本节课在新授课刚开始认识和感受 1 分米,通过用儿童的一拃大约就是 1 分米,有了这样的参照,学生就可以利用自己的手指估测生活中的物体长度。通过估算来培养学生对度量单位的理解,也是一个非常有效的教学方式。

    wx_Bz1W1Ter
    wx_Bz1W1Ter4年前

    拜读了谭老师的《铅笔有多长》的教学设计,启发很大,首先在前期进行了大量的理论学习和问卷调查,充分掌握了学生的认知水平和年段特征,所以开课时的数学日记引人深思。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产生了新旧知发生的碰撞,体现了度量是人认识、理解和表达现实世界的工具。新的长度单位的产生是顺应现实需要而产生的,体现数学与生活的联系。

    赵亚楠
    赵亚楠4年前

    度量主要包括两类:一类是通过抽象得到的,是人思维的结果,另一类是借助工具得到的,是人实践的结果。本节课谭老师设计了实践活动,让学生感受 1 分米有多长,同时发展学生的估测意识,有助于学生感受度量单位的大小。本节课是一节与生活密切联系的课程,要让学生感受到学习分米和毫米的必要性,是因为生活需要,原来的长度单位不合适,才要创造新的长度单位,这一部分在淘气的日记中有所体现,在课堂总结之前也可以加入一些拓展知识,分米与毫米的产生原因。

    幸福没有终点!
    幸福没有终点!4年前

    本节课谭老师精心设计教学环节,通过学生动手操作、动笔练习、动脑思考把所学知识联系、运用到生活实际,促进学生的探索意识,发现问题意识,培养学生初步的实践能力和空间观念。

    幸福没有终点!
    幸福没有终点!4年前

    谭老师的教学设计让学生在实践活动中学数学,做数学、用数学。教学中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调动学生主动参与教学的积极性。教学环节衔接紧凑环环相扣。用生活中的事例测量物体长度让学生感受 1 分米、1 厘米、1 米,效果很好。

    wx_O3r59Xj5
    wx_O3r59Xj54年前

    谭老师的教学设计有深度,有层次,整体把握有 “度”,教学实践有 “量”,教学过程有法,她对度量资料的收集整理广泛,阅读后让我受益匪浅。

    幸福没有终点!
    幸福没有终点!4年前

    谭老师设计的本课按照学生的认知规律遵循教师为主导,学生为主体、训练为主线的原则将学生带入生活情境,让学生在动手操作中积累测量的活动经验,发展度量意识和能力。

    汪彦婷
    汪彦婷4年前
    [tanhongyu发表于2020-2-2613:24](forum.php?mod=redirect&goto=findpost&pid=180983&ptid=125974)
    
    本帖最后由 tanhongyu 于 2020-3-3 20:50 编辑 
    
    关于长度单位理解和掌握情况访谈问卷 
    
    <br />
    
    
    
    <br />

    谭老师在进行教学设计时通过调查问卷了解学生对已经学过的米、厘米长度单位的理解情况,以便设计出更适合学生学习的学习过程

    幸福没有终点!
    幸福没有终点!4年前

    谭老师的教学设计巧妙,突出重点,突破难点。教学活动中学生通过测量活动体会到统一长度单位的必要性以及厘米和米的实际意义,本节课就是教会学生并会进行简单的测量和估测,初步形成长度概念,为后续的学习奠定基础。

    幸福没有终点!
    幸福没有终点!4年前

    同学欣赏谭老师的教学设计是我深深的感受到知识只有在能够运用的时候才具有生命力,才是活的知识。本节课的教学设计让学生通过观察、测量等活动使学生体会建立统一的长度单位厘米的必要性。在活动设计的过程中提高了学生的观察能力和实践操作能力,值得我学习。

    王玉勇
    王玉勇4年前

    探究环节的设计环环相扣,充分让学生感受认知分米和毫米,充分体现了度量的本质。让学生经历由模糊到建立长度单位概念的过程。

    jlj65933
    jlj659334年前

    通过在铅笔上比划、做手势,从借助测量工具到直接估测长度,逐渐加大了测量难度,使学生一步步加深对分米的认识,初步培养估计的能力和意识。虽然学生估计的 1 分米并不十分准确,但在这些活动中逐渐培养学生的估测意识。

    jlj65933
    jlj659334年前

    本节课谭老师能够灵活地去处理教材,创造性地使用教材,合理地去按排教学层次,设计教学过程。遵照教材所提供的课题,适当地调节教学内容的编排顺序,使教学环节衍接更合理、自然。

    岳银
    岳银4年前

    本节课谭老师团队研读了大量的有关度量的资料,对度量的解读尤为精确,这也给了我很多的启示,要学习谭老师这种严谨的精神。本节课谭老师课前也做了很多的调研,在充分了解学情的基础上进行设计,准确把握教材,关注学生发展,揭示度量本质。

    王宇宁
    王宇宁4年前

    本节课从数学日记导入,以学生的认知为起点,联系生活实际,激发学生对测量学习的好奇心,在教学过程中,借助铅笔的长度通过比一比,估一估,量一量,环环相扣,帮助学生在头脑中建构 1 分米的表象,再让学生通过测量发现分米和厘米之间的关系,将未知内容转化为已知内容,自然过渡,丰富学生对长度单位的感知,并且在教学设计中还注重学生估算能力的培养。

    王妮Icy
    王妮Icy4年前

    谭老师这节课先让学生借助铅笔的长度,通过比一比,量一量的活动在头脑中构建了 1 分米的表象,发展空间观念。再借助估一估,量一量等活动,借助测量第二支铅笔的长度让学生在头脑中构 1 毫米的表象,发展学生的估测意识和度量意识。让学生在我们身边找一找的 1 分米和 1 毫米,学生在找的过程中,其实也是培养了孩子的估测能力与空间观念。最后利用儿歌帮助学生记忆,借助手指强化学生的体验,加深学生对知识的理解。这节课给了我很多的启示,非常值得我学习。

    李梦杨
    李梦杨4年前
    [tanhongyu发表于2020-2-2613:06](forum.php?mod=redirect&goto=findpost&pid=180964&ptid=125974)
    
    本帖最后由 tanhongyu 于 2020-3-3 20:18 编辑 
    
    “度量”—— 专家这样说     探度量之根本  寻思维之灵动 ...

    谭老师的团队从研究的角度对度量这一概念进行详尽的综述,让我们看到了研究者的用心!

    tjr
    tjr4年前

    我认为谭老师这节课将问卷调查和访谈相结合的方式非常好,因为有访谈作为补充,可以弥补问卷的不足,使得到的数据更加精准、丰满。可是不知道这两个是属于前测还是后测,个人认为如果能有学生的数据分析呈现出来就更好了,方便大家进一步的学习。

    tjr
    tjr4年前

    我认为本节课将教材课后习题改成情境导入的设计非常巧妙,通过小淘气日记这一有趣又贴近学生生活的情景,不仅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兴趣,还引起了学生的认知冲突,感受到新的单位产生的必要性,激发了学生的求知欲望。

    肖海燕
    肖海燕4年前

    小学二年级学生的思维方式主要是直观形象思维占主导地位,对于空间特性的认知是需要具体实物和具体模型的感知、操作等来认识的。所以谭老师在教学中,注重引导学生利用实物或模型等,通过观察、测量、比较等实践活动,逐步发展学生的空间观念,培养学生的度量意识。

    杨宁
    杨宁4年前

    整节课的教学环节,学生的学习形式多样,练习设计很有层次,充满了趣味性,学生学习的气氛很浓厚。

    点石成金
    点石成金4年前

    谭老师的教学设计对度量的理解十分深入,有效的培养的学生的度量意识。教学中引导学生利用实物或模型等,通过观察、测量、比较等实践活动,逐步发展了学生的空间观念,培养了度量意识。

    wx_u3Ljd3tR
    wx_u3Ljd3tR4年前

    找一找

    早晨,我从 2 分米长的床上起来,拿起 13 分米长的牙刷刷牙,然后洗脸吃饭。学校离我家很近,只有 90 毫米。在上学的路上,我看见一棵 3 分米高的树倒了,我拿出 1 厘米长的绳子把小树绑好。到了学校,我坐在 5 米高的凳子上,开始读 7 厘米厚的语文书。

    此题的设计将度量抽象到脑海中,是对本节课学习效果的检测,设计得好,值得学习!
    郭喜发
    郭喜发4年前
    [tanhongyu发表于2020-2-2613:09](forum.php?mod=redirect&goto=findpost&pid=180967&ptid=125974)
    
    本帖最后由 tanhongyu 于 2020-3-3 20:19 编辑 
    
    《铅笔有多长》教学之我见
    
                  调研学生认知起 ...

    谭老师对本节课教学设计的思考体现了数学思维的培养,以学生为本,从学生的思维特点出发, 从度量的本质出发,教之有道,学之有方

    郭喜发
    郭喜发4年前
    [tanhongyu发表于2020-2-2613:24](forum.php?mod=redirect&goto=findpost&pid=180983&ptid=125974)
    
    本帖最后由 tanhongyu 于 2020-3-3 20:50 编辑 
    
    关于长度单位理解和掌握情况访谈问卷 
    
    <br />
    
    
    
    <br />

    一切教学设计的起点都是基于学生的学情,以学情为依据,因材施教,才会在数学课上让不同的学生得到不同的发展,谭老师的访谈问卷环环相扣,体现了度量主题,很好的结合了本课的内容,值得借鉴

    郭喜发
    郭喜发4年前
    [tanhongyu发表于2020-2-2613:34](forum.php?mod=redirect&goto=findpost&pid=180993&ptid=125974)
    
    本帖最后由 tanhongyu 于 2020-2-28 18:00 编辑 
    
    <br />
    
    
    《铅笔有多长》教学设计(一稿)巴吉垒镇中心小学  谭红 ...

    教材解读透彻,学情分析准确,目标设置合理,重难点把握适度,这是上好一节课的基础和前提,谭老师这方面做得很好,只有深入研究教材教参,把握学生认知起点,才会让学生更好的接受新的知识

    郭喜发
    郭喜发4年前
    [tanhongyu发表于2020-2-2613:47](forum.php?mod=redirect&goto=findpost&pid=181005&ptid=125974)
    
    本帖最后由 tanhongyu 于 2020-2-28 18:02 编辑 
    
    五、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境,导入新课师:同学们,今 ...

    导入部分创造性的使用教材,很好的调动起了学生学习的积极性,为后续学习新单位做了铺垫,最好在后面直接引出测量铅笔的长度,这样能更好的衔接本课知识

    郭喜发
    郭喜发4年前
    [tanhongyu发表于2020-2-2613:47](forum.php?mod=redirect&goto=findpost&pid=181005&ptid=125974)
    
    本帖最后由 tanhongyu 于 2020-2-28 18:02 编辑 
    
    五、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境,导入新课师:同学们,今 ...

    通过比一比,找一找等活动,帮助学生建立分米和毫米的表象,让学生看得见,摸得着,想得到,用得好,在实践中理解知识

    郭喜发
    郭喜发4年前
    [tanhongyu发表于2020-2-2613:47](forum.php?mod=redirect&goto=findpost&pid=181005&ptid=125974)
    
    本帖最后由 tanhongyu 于 2020-2-28 18:02 编辑 
    
    五、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境,导入新课师:同学们,今 ...

    开始以淘气日记导入,结尾以淘气日记结束,首位呼应,让学生从头到尾的思考问题,建议老师课后可以让学生写一篇这样的日记,巩固知识

    郭喜发
    郭喜发4年前
    [tanhongyu发表于2020-2-2613:47](forum.php?mod=redirect&goto=findpost&pid=181005&ptid=125974)
    
    本帖最后由 tanhongyu 于 2020-2-28 18:02 编辑 
    
    五、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境,导入新课师:同学们,今 ...

    用儿歌加强记忆,结合手指记忆长度单位,这是一个亮点,让学生很容易的记住长度单位及他们的关系,值得借鉴

    郭喜发
    郭喜发4年前

    在小学阶段,度量意识渗透到很多内容中,是一个长期的经验积累的过程。可以根据教学内容的特点,让教学素材的选择主要能体现承载发展度量意识 ——“属性被相同属性的测量单位填满了或者覆盖了或者相匹配。

    郭喜发
    郭喜发4年前

    度量单位的形成过程大体可以分成两类:一类是通过抽象得到的,是人思维的结果,另一类是借助工具得到的,是人实践的结果。铅笔有多长属于后者,所以必须借助工具,建议可以让学生自制尺子,体验毫米

    郭喜发
    郭喜发4年前

    度量单位作为空间与图形中重要的部分,与生活事实和图形密不可分,同时《小学数学中度量性概念的教学思考》中指岀:“度量概念教学始于学生活动,是学生从活动到活动经验提取、感知、形成表象过程,因而数学活动在度量概念学习中难舍难分。” 所以设计贴合学生实际的活动是必不可少的

    郭喜发
    郭喜发4年前

    《课标》指出在数学课程中,应当注重发展学生的空间观念;空间观念是义务教育阶段数学课程内容的核心之一。“度量” 是发展空间观念的重要组成部分。《课标》同时也指出,数学活动经验的积累是提高学生数学素养的重要标志。帮助学生积累数学活动经验是数学教学的重要目标,是学生不断经历、体验各种数学活动过程的结果。特别是低年级小学生,集中注意力的时间比较短,学生之间差异化比较大,就应该以活动为载体,为学生提供丰富的数学学习工具,让学生从 “黑板走入实践 “。

    tanhongyu
    tanhongyu4年前

    本帖最后由 tanhongyu 于 2020-6-23 18:13 编辑


    bg8.png

    寻根溯源,浅析度量



    本次教学设计大赛是以度量主题为背景进行的,自大赛开始以来,团队成员针对度量查阅了相关参考文献,深觉 “度量” 这一词汇背后有着深刻的内涵,通过解读专家文献,自觉摸到一点度量的根本,却也一直不敢轻易下笔进行 “度量” 的解读,怕我的解读不够精确,不能准确表达出度量的深刻本质,也怕表述不够严谨,不能全面展现度量在数学领域的重要地位。经过审慎思考,我仍然想把我对 “度量” 的粗浅认识诉诸笔尖,与各位专家同仁共同交流、学习、探讨,如果有表述不当之处,也请各位专家同仁批评指正。

    从度量的目的来看,度量是人为了认识数学进而认识现实世界所创造出来的工具,为了感知事物的属性,人们创造了工具,为了刻画事物量的多少,人们创造了数学语言,我们认为在一定范围内能够满足人们生产生活需要的度量就是有意义的度量。但随着人们交互性的提高,交互范围增大,为了表达和传播的需要,将度量工具和数学语言在一定范围内进行了统一,从小范围内流行,到大范围内认同,最终形成了我们所说的借助工具得到的度量和借助抽象得到的度量,归根结底,度量的最终目的是为人服务。

    从度量的表达形式来看,度量可以看成由度量单位和度量值两部分构成,工具度量的度量单位更加直观形象,有实际模型,比如长度单位 1m、1dm 等,面积单位 1m²、1dm² 等,还有体积单位、质量单位等等,最终的度量结果就是看有多少个个这样的 1m、1m²、1m³、1g、1kg・・・,而数量度量的度量单位更加抽象,数量度量是在表达事物数量多少的过程中逐渐抽象出来的,在去掉度量单位后面的称谓量词后,如何理解数的本身?根据不同的表达需要,我们规定了不同的数量单位,比如整数我们可以以 1、10、100・・・为单位,分数我们以分母分之一为单位等等,最终的数量就是看包含了多少个 1、10、100、1/2、1/3・・・,而无论是工具度量还是数据度量,其本质都是看度量的量包含了多少个度量单位,其表达形式都是度量单位和度量值。

    从度量的获取方式来看,度量的主要技术方法为测量,因为度量单位都是人为规定的,所以当我们选取了合适的度量单位后,测量的主要目的就是为了得到一个数,也就是我们所说的度量值。文献指出:对学校课程中测量中的属性而言,我们可以说测量的意思是属性被相同属性的测量单位 “填满了” 或者 “覆盖了” 或者 “相匹配”。对于工具度量,我们可以借助度量单位的具体模型(如直尺、正方形、正方体等)与被测物体进行比较进而得到数值,而对于数量度量,在没有达到高度抽象思维的小学阶段,它的理解主要还是依托直观模型的。

    从度量和度量单位在小学阶段的教学来看,应当注意到下面 3 个基本原则:

    1. 把握度量单位的数学功能和本质特征。度量单位的确立是为了人们能够对度量进行统一的表达和无歧义的交流,因此度量单位必须能够揭示度量的本质,能够得到人们的共识。度量的本质在于表现事物某些指标的顺序,比如:数量的多少以及抽象出来的数的大小;距离的远近;重量的轻重;速度的快慢。

    2. 把握度量单位的形成过程和表达形式。度量单位的形成大体都经历了从多元到统一,从粗糙到精细的过程,这是为了日常生活的表达和科学研究的需要。人们最初度量距离的参照物都是人体自身的器官。在现今的日常生活中,这样的度量仍然广泛使用。比如,在中国人们所说的 “拃” 就是古代中国的 “尺”, 指的是成年男人大拇指与中指之间的距离,如《孔子家语》中所说:“布手知尺,布指知寸。” 还有一个度量单位是 “咫”, 指的是成年女人大拇指与中指之间的距离等。

    3. 把握学生认知度量单位的先天本能和特殊能力。人之所以能够进行度量,并且能够对度量单位得到广泛共识,是基于人的两个先天本能,这就是对数量多少的感知和对距离远近的感知。这两个先天本能是学生学习数学、度量和度量单位的思维基础,又因为人具有抽象和想象这两种特殊能力,因此可以把两个先天本能延伸到对事物某些指标顺序的感知。在教学活动中,可以让学生根据情境和问题的需要,自己或小组决定用什么样的度量工具。在这个过程中让学生感知度量工具的不同,可能会影响度量的精确性,比如,度量课桌的长度,用铅笔的长度做度量单位与用橡皮的长度做度量单位,度量的精确性是不一样的。最终让学生感悟统一度量单位的必要性。

    以上是我们团队对 “度量” 的一些粗浅认识,纸上得来终觉浅,绝知此事要躬行,对于如何在教学中更好地培养度量意识,落实度量思维,我们仍会继续上下求索。


    tanhongyu
    tanhongyu4年前

    本帖最后由 tanhongyu 于 2020-6-23 14:37 编辑


    bg8.png

    不同版本教材对比

    青岛版(2 下)

    一年级上册认识长度单位厘米和米,本版教材在二年级下册通过 “甜甜的梦” 的情境,引出问题(毫米、分米有多长),以尺子为例子,直接说明 1 毫米和 1 分米在尺子上的长度,同时介绍毫米、分米与厘米的关系。先认识毫米,再认识分米。

    1166811667116691167011671

    北京版(3 上)

    本版教材在二年级上册安排了厘米和米的认识,三年级上册认识分米和毫米。教材直接引出生活中会使用到的两种长度单位分米和毫米,在尺子上找到 1 分米和 1 毫米的实际长度,同时介绍分米与厘米、米之间的关系以及毫米与厘米的关系。先认识分米,再认识毫米。

    11673116741167211675

    沪教版(1 下、3 上)

    本版教材在一年级下册安排了厘米、米、毫米的认识。同时,学习测量几厘米几毫米的线段,学习用直尺画出(以厘米为单位)规定长度的线段。三年级上册认识分米。教材以 “几何小实践” 的形式,学习上述几个长度单位以及单位之间的进制关系。先认识毫米,再认识分米。

    11677116761167811679116801168111682

    图片:

    2.png 1.png 3.png 4.png 5.png 8.png 6.png 7.png 9.png 11.png 10.png 12.png 13.png 14.png 15.png 16.png

    tanhongyu
    tanhongyu4年前

    本帖最后由 tanhongyu 于 2020-6-23 14:36 编辑


    bg8.png 人教版(2 上)

    本版教材在二年级上册先认识了长度单位 “厘米” 和 “米”,然后安排了毫米和分米的认识,同样在本册认识长度单位 “千米”。教材通过情境,直接引出新的长度单位 “毫米”,同时介绍毫米、厘米、分米这几个长度单位之间的关系。先认识毫米,再认识分米。

    11685116831168411686

    苏教版(2 下)

    本版教材在二年级上册先认识了长度单位 “厘米” 和 “米”,二年级下册安排了 “分米” 和 “毫米” 的认识。教材通过情境,直接引出新的长度单位 “分米” 和 “毫米”,同时学习米、分米、厘米、毫米间的换算,及(以分米、厘米、毫米为单位)实际测量。先认识分米,再认识毫米。

    1168911687116881169011691

    台湾康轩版教材(3 上)

    本版教材在二年级上册认识厘米,二年级下册认识米,三年级上册认识毫米,并学习毫米与厘米的关系 “10 毫米 = 1 厘米,1 毫米 = 1/10 厘米 = 0.1 厘米”,同时学习测量和画出规定长度的线段,并借助长度单位学习不进位(进位)加法、不退位(退位)减法。学习用小数表示相应的长度单位。

    116941169311692116951169611697116981169911700

    图片:

    18.png 19.png 17.png 20.png 22.png 23.png 21.png 24.png 25.png 28.png 27.png 26.png 29.png 30.png 31.png 32.png 33.png 34.png

    tanhongyu
    tanhongyu4年前

    本帖最后由 tanhongyu 于 2020-6-23 17:25 编辑


    bg8.png 浙教版(3 上)

    本版教材在一年级下册先认识了长度单位 “厘米” 和 “米”,三年级上册认识 “毫米” 和 “分米”。教材通过情境,直接引出以 “分米” 和 “毫米” 做单位的事物 —— 认识毫米与分米。同时学习分米、厘米、毫米间的换算。先认识毫米,再认识分米。

    11702117031170111704

    小结

    通过对以上几个不同版本教材(关于认识长度单位编排)的对比发现:教材编排上基本是先认识 “厘米” 和 “米”—— 主要集中在一年级下册至二年级上册,再认识 “毫米” 和 “分米”—— 主要集中在二年级上册至三年级上册。几版教材多以直接引出新的长度单位 “分米” 和 “毫米” 方式呈现,进而学习分米、厘米、毫米间的换算。

    北师大版教材是在学习了厘米和米的基础上,认识分米和毫米,将认识 “毫米” 和 “分米” 的活动安排在二年级下册,借助《铅笔有多长》的情境,教科书充分利用学生已有的知识基础,通过测量活动,借助长度单位之间的关系,引入对新的长度单位 “分米” 和 “毫米” 的认识,教材注重帮助学生感受新的长度单位 “毫米” 产生的必要性,让学生感知1分米、1毫米的实际长度,发展学生的空间观念。此外,随着对长度单位认识的增多,教科书还关注对长度单位之间关系的学习,让学生知道米、分米、厘米、毫米之间的关系,能根据具体的情境选择合适的长度单位,培养学生的应用意识。同时,教科书将估测活动贯穿在整个长度单位的认识之中,通过活动让学生积累估测活动的经验,让学生体会长度单位,了解估测方法,发展学生的度量意识。


    图片:

    37.png 35.png 36.png 38.png

    tanhongyu
    tanhongyu4年前

    本帖最后由 tanhongyu 于 2020-6-23 14:36 编辑


    bg8.png

    关于长度单位理解和掌握情况调查问卷(终稿)

    考虑到二年级学生的阅读理解能力、语言表达能力、专注力等实际学情,对调查问卷做了相应调整,最终问卷如下:

    117051170611707

    11708





    图片:

    1.png 2.png 3.png

    tanhongyu
    tanhongyu4年前

    本帖最后由 tanhongyu 于 2020-6-23 17:25 编辑


    bg8.png

    网络远程研讨活动纪实

    受疫情影响,小组成员们不能如愿聚在一起研讨,但这阻挡不了成员们学习的热忱和研讨的决心,我们特邀了农安县教师进修学校的王锋主任和原农安县巴吉垒镇中心小学郭喜发校长(现任农安县青山镇中心小学校长),借助微信平台,在网上对《铅笔有对长》这一课的教材编写意图、编写体例以及教学设计思路进行了研讨,同时对度量主题与本课的有机结合以及团队上传的教学设计一稿进行了有针对性的研讨,提出了具体的修改意见。以下是部分网络远程研讨活动纪实:

    117111170911710117121171311714117151171611717117181171911720117211172211723117241172611725117271172811729

    通过本次网络研讨,团队成员对 “度量” 有了更深刻的认识,对于《铅笔有多长》这一课的编写意图,设计思路等有了更深刻的理解,讨论过后,成员们根据具体的修改意见完善了本课的教学设计,完成了本课的教学设计二稿(详见 165#)。纸上得来终觉浅,绝知此事要躬行,我们会将教学设计付诸实践,在实践中探索、修正,力求找到最符合学生学情的,让学生易于接受的教学方法,让教学设计的价值在课堂中体现,让学习真正在课堂中发生。

    图片:

    2.jpg 3.jpg 1.jpg 4.jpg 5.jpg 6.jpg 7.jpg 8.jpg 9.jpg 10.jpg 11.jpg 12.jpg 13.jpg 14.jpg 15.jpg 16.jpg 17.jpg 18.jpg 19.jpg 20.jpg 21.jpg

    tanhongyu
    tanhongyu4年前

    本帖最后由 tanhongyu 于 2020-6-23 17:39 编辑


    bg8.png

    《铅笔有多长》教学设计二稿

    巴吉垒镇中心小学 谭红玉

    一、教材分析

    本节课是北师大版义务教育教科书《小学数学》二年级下册,第四单元测量中的第一节课《铅笔有多长》,是在学习了厘米和米的基础上,认识分米和毫米,属于工具度量中的长度度量。教科书充分利用学生已有的知识基础,通过测量活动,借助长度单位之间的关系,引入对新的长度单位 “分米” 和 “毫米” 的认识,让学生感知1分米、1毫米的实际长度,发展学生的空间观念。此外,随着对长度单位认识的增多,教科书还关注对长度单位之间关系的学习,让学生知道米、分米、厘米、毫米之间的关系,能根据具体的情境选择合适的长度单位,培养学生的应用意识。同时,教科书将估测活动贯穿在整个长度单位的认识之中,通过活动让学生积累估测活动的经验,让学生体会长度单位,了解估测方法,发展学生的度量意识。

    二、 学情分析

    学生已经在二年级上册学习了长度单位(米、厘米),体会到统一长度单位的必要性以及厘米和米的实际意义,并会进行简单的测量和估测,初步形成长度概念,这为本节课的学习奠定了坚实的知识基础。

    但小学生空间观念的形成首先在知觉水平上,小学二年级学生的思维方式主要是直观形象思维占主导地位,对于空间特性的认知是需要具体实物和具体模型的感知、操作等来认识的。基于学生几何发展的最近发展区,在教学中,教师要引导学生利用实物或模型等,通过观察、测量、比较等实践活动,逐步发展学生的空间观念,培养度量意识。

    三、学习目标

    (一)通过测量铅笔长度的活动,经历实际测量的过程,认识 1 分米和 1 毫米有多长,掌握米、分米、厘米和毫米之间的关系,能进行简单的单位换算,感受分米、毫米的实际意义,积累测量经验,初步发展空间观念。

    (二)通过估计与测量活动初步发展估测意识,并激发学生对测量学习的好奇心和参与测量活动的主动性,进一步体会单位的实际意义,培养学生度量意识。

    (三)通过寻找生活中 “1 分米”“1 毫米” 的事物,加强对分米和毫米实际意义的体会,并感受数学与现实生活的联系, 充分的让学生感知生活中处处有数学。

    四、教学重难点

    (一)教学重点:实际感受 1 分米和 1 毫米的长度,掌握米、分米、厘米和毫米之间的关系。

    (二)教学难点:建立 1 分米和 1 毫米有多长的表象,根据具体的情景选择合适的长度单位。

    五、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境,导入新课

    师:同学们,今天老师收到一封小淘气写给你们的信,你们想听吗?

    (读信的内容)

    小朋友,你们好!

    我写了一篇数学日记,拿去给智慧老爷爷看,没想到他看后笑个不停。我想让你们帮我看看,他在笑什么,好吗?

    (出示课件)

    今天早晨,我从 2 厘米长的床上爬起来,来到了卫生间,拿起 60 米长的毛巾急急忙忙地洗脸。洗完脸,吃完早饭,我就去上学了。我跑步赶到学校,看到老师已经在教室里讲课了,我赶紧坐到 5 米高的凳子上,开始认真地听课。

    让学生意识到日记的可笑之处,当改到 “5 米高” 的凳子时,引发争议,从而引出新的长度单位 ­—— 分米。

    设计意图 】:

    通过小淘气日记这一有趣又贴近学生生活的情景,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在遇到到原有知识解决不了的问题时,新知与旧知发生碰撞,引入新知,激发了学生学习的兴趣与求知的欲望。

    二、探究发现,建立模型

    1、认知和感受 1 分米

    师:同学们想一想,再用手比一比,我们可以用五个多长来表示凳子的高度呢?

    (学生想一想,用手比一比)

    师:老师准备了一根铅笔,看看是不是和你们比划的差不多长呢?

    (走到学生身边验证)

    师:看来我们可以用 5 个这支铅笔这么长来表示椅子的高度。那么如何知道这支铅笔具体有多长呢?

    生:用尺子量。

    师:那么用尺子量铅笔的长应该注意哪些呢?

    (生回忆)

    师:这支铅笔的长度和我们学习单上的第一支铅笔一样长,同学们拿出学习单用尺子量一量吧!

    生拿出直尺测量,通过测量活动认识到 1 分米实际就是 10cm,也就是 10 个 1cm,进而厘清分米与厘米之间的关系:1 分米 =( 10)厘米,1dm=10cm。

    师:那么椅子的高度大约是 5 个铅笔那么长,也就是 5 个 10 厘米,就是 5(分米)。




    设计意图 】:

    学生借助量铅笔的长度,通过比一比,量一量的活动在头脑中构建了 1 分米的表象,发展了学生的空间观念。


    tanhongyu
    tanhongyu4年前

    本帖最后由 tanhongyu 于 2020-6-23 17:25 编辑


    bg8.png

    (接上贴)

    2、认知和感受 1 毫米

    (1)师:师:同学们老师早上带了两支铅笔,这支铅笔的长度我们已经知道了,那剩下这支铅笔多长呢?谁能帮老师解决这个问题?大家先估测一下这支铅笔大约有多长?(学生估测小于 10CM 给予肯定)谁的估测结果更接近真实值呢?让我们一起用直尺测量一下吧!

    生用直尺测量,发现铅笔的长度为 6cm 多 3 个小格,师追问如何表示这三个小格呢?引出毫米。师生共同学习 1 毫米 —— 直尺上从 0 到 1 之间有一些小格,每一个小格的长度就是 1 毫米。学生用手的拇指和食指比一比直尺上的 1 毫米,感受 1 毫米的实际长度,再借助硬币的厚度感受 1 毫米的长度。

    (2)师:那么直尺上由 0 到 1 这 1 厘米的距离有几个这样的 1 毫米呢?

    a 学生用铅笔笔尖在尺子上数一数。

    b 师生共同借助 PPT 动画数一数。

    通过两次数一数的活动明确 1 厘米 = 10 毫米(1cm=10mm)

    c 表示铅笔的长度为 6 厘米 3 毫米或 63 毫米。

    3、认一认,找一找

    (1)找一找生活中的 1 分米和 1 毫米。

    (2)请同学们拿出直尺,找一找尺子上的 1 分米和 1 厘米和 1 毫米,探究几个度量单位之间的关系。进而明确 10 个 1 毫米是 1 厘米,10 个 1 厘米是 1 分米,10 个 1 分米是 1 米。

    (3)思考 1 米里面包含了几个 1 分米?

    4、填一填,说一说

    3 分米 =( )厘米 40 毫米 =( )厘米

     

    5、阶段小结

    师:今天我们学习了两个新的长度单位:毫米和分米。现在我们一共认识了 4 个长度单位,今后我们在测量物体的长度时,可以用米、分米、厘米、毫米作单位。智慧老爷爷给我们总结了一首手指歌:

    五指兄弟亲又亲,食指二哥代表米,排行老三是分米,四哥名字叫厘米,我是小指叫毫米,手指叉开是进率,相等空间就是 10,米到毫米要牢记,要牢记。

    设计意图 】:

    先估一估,再量一量,借助测量第二支铅笔的长度让学生在头脑中构 1 毫米的表象,发展学生的估测意识和度量意识。让学生在我们身边找一找的 1 分米和 1 毫米,学生在找的过程中,其实也是培养了孩子的估测能力与空间观念。最后利用儿歌帮助学生记忆,借助手指强化学生的体验,加深学生对知识的理解。

    三、理解应用,强化体验

    1、填一填

    7 米 =( )分米 60 厘米 =( )分米 90 分米 =( )米

    3 厘米 =( )毫米 5 分米 = ( )厘米 70 毫米 =( )厘米

    2、找一找

    早晨,我从 2 分米长的床上起来,拿起 13 分米长的牙刷刷牙,然后洗脸吃饭。学校离我家很近,只有 90 毫米。在上学的路上,我看见一棵 3 分米高的树倒了,我拿出 1 厘米长的绳子把小树绑好。到了学校,我坐在 5 米高的凳子上,开始读 7 厘米厚的语文书。

    四、总结归纳,提升经验

    这节课你学会了哪些内容呢?

    五、板书设计:

    铅笔有多长 --- 分米和毫米的认识

    1 米 = 100 厘米 1m=100cm

    1 米 = 10 分米 1 m=10dm

    1 分米 = 10 厘米 1dm=10cm

    1 厘米 = 10 毫米 1cm=10mm

    tanhongyu
    tanhongyu4年前

    本帖最后由 tanhongyu 于 2020-7-4 17:32 编辑


    bg8.png

    前测分析报告

    为了解二年级学生对长度单位的理解和掌握情况,小组成员对我校一个班 38 位学生进行了前测问卷调查,并对学生进行了访谈。由于二年级学生的识字量及理解能力限制,进行前测问卷调查时,由班主任老师读题。前测统计结果如下:

    1. 你学过的长度单位有哪些?如何用字母表示?它们之间有什么关系?

    所有学生能够写出米和厘米,并能正确运用字母表示,关于 “它们之间有什么关系” 这一问题的表述,学生不太理解,经老师引导后,学生能够写出 1 米 = 100 厘米。

    2. 请你分别举出一个生活中长度约为 1 厘米和 1 米的实例。

    12007

    不正确的同学多为表述不清晰,不够准确,后经访谈发现,问卷上表示不清晰的同学,经过追问,能够进行补充说明,并且所说物品比较接近 1 厘米和 1 米。

    3. 教室的高度约为 3( )

    12006

    4. 铅笔盒的长度约为 22( )

    12008

    5. 椅子的高度约为 5( )

    12009

    6. 你觉得是否需要学习新的长度单位,如果需要,需要什么样的长度单位?(可多选)

    1 需要学习比 1 厘米更短的长度单位

    2 需要学习比 1 厘米长比 1 米短的长度单位

    3 需要学习比 1 米更长的长度单位

    4 不需要,现在学习的长度单位可以满足我的生活需要

    12010

    从数据中可以看成,大部分学生能够感知到还需要其他的单位来表示身边的物体,通过访谈,学生在体育运动中接触过千米,可以描述出千米很大,也能说出如果有更小的物品可能需要更小的单位,个别同学能说出选项对应的单位是分米和毫米,不排除这部分提前预习的可能。

    图片:

    2.png 1.png 3.png 4.png 5.png

    tanhongyu
    tanhongyu4年前

    本帖最后由 tanhongyu 于 2020-7-4 17:36 编辑


    bg8.png

    7. 你知道分米吗?

    1 知道,我在生活中经常使用

    2 知道,我在生活中偶 (ǒu) 尔 (ěr) 使用

    3 知道,但从没在生活中使用过

    4 不知道

    12012

    8. 你觉得下面几个选项中,哪一个的长度约为 1 分米?

    12013

    9,你知道毫米吗?

    1 知道,我在生活中经常使用

    2 知道,我在生活中偶 (ǒu) 尔 (ěr) 使用

    3 知道,但从没在生活中使用过

    4 不知道

    12011

    10. 你觉得下面几个选项中,哪一个的长度约为 1 毫米?

    12014

    11. 请你分别举出一个生活中 1 分米长和 1 毫米长的例子。

    在回答这个问题时,大部分同学都积极寻求正确答案,一部分同学借助了上面问题中的答案,个别同学能找对生活中其他的例子,也有 2 名同学没写答案。

    从上面的数据中可以看出,学生对于学习新的长度单位的必要性有一定感知,学生对分米和毫米这两个长度单位不是完全没有基础的,有少部分同学已经认识并在生活中尝试应用,但是对于分米和毫米这两个单位的具体感知不那么准确,教师应掌握好这一学情,因势利导,在本节课上让不同的学生有不同的发展。



    图片:

    8.png 6.png 7.png 9.png

    tanhongyu
    tanhongyu4年前

    本帖最后由 tanhongyu 于 2020-7-4 17:48 编辑


    bg8.png

    铅笔有多长学习单(初稿)

    12015

    图片:

    1.png

    tanhongyu
    tanhongyu4年前

    本帖最后由 tanhongyu 于 2020-7-4 17:51 编辑


    bg8.png

    第一次试讲及研讨纪实

    经过前期的网络研讨,我们对《铅笔有多长》这一课的一稿进行了有针对性的修改,形成了教学设计二稿,为了检验二稿是否符合学生实际,以及教学环节设置是否能够有效帮助学生更好地接受分米和毫米这两个分数单位进而厘清米、分米、厘米、毫米之间的关系,小组成员于 7 月 1 日在巴吉垒镇中心小学进行了第一次试讲。

    12016120171201812019120201202112022120231202412025

    试讲结束后,小组成员就本次试讲的亮点和不足展开了讨论。

    12026120271202912030

    具体研讨结论总结如下:

    优点:1. 环节设计基本清晰,

    2. 突发状况能够因势利导,如有学生说出分米和毫米这两个单位时,老师能够顺势引导学生进行学习,没有强行制止,拉回教学流程。

    不足:1. 各环节之间的衔接不够自然流畅。

    2.儿歌部分学生接受程度不高,如果能结合动画演示学生会更易于接受,文字呈现学生不能很好地理解,在不能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和接受本节课的知识的情况下,不如去掉。

    3. 导入部分不如直接用测量铅笔引出课题,更加自然直接,也更简单明了。

    4. 时间掌控还需注意调整,由于前面部分环节浪费了时间,导致最后总结部分略显仓促。

    图片:

    1.png 3.png 2.png 4.png 5.png 7.png 6.png 8.png QQ截图20200704132840.png QQ截图20200704132933.png 微信图片_20200704092410.jpg 微信图片_20200704092423.jpg 微信图片_20200704092430.jpg 微信图片_20200704092437.jpg 微信图片_20200704092447.jpg

    tanhongyu
    tanhongyu4年前

    本帖最后由 tanhongyu 于 2020-7-4 18:17 编辑


    bg8.png

    用心筑梦想,用情育栋梁

    —— 第一次试讲反思

    农安县巴吉垒镇中心小学 谭红玉

    通过前期与王锋主任、郭喜发校长及团队成员王吉跃、徐朋、侯莹莹的讨论,我对本节课的设计有了更深一步的认识,经过一些精心准备,我于 7 月 1 日在巴吉垒镇中心小学进行了第一次试讲,这次试讲使我发现了自己的不足,为我后续的教学设计修改及上课指明了方向,下面简单谈一谈这次试讲给我的收获:

    一、 备好教材是上好课的基础。

    经过前期对教材编写及教参要求的研讨,我对本节课的教学内容烂熟于胸,对教材环节设置,问题串的意义都有了更深层次的理解,这让我在上课的时候不止是简单的按照教学流程照本宣科,而是及时的根据课堂情况调整授课进度,让知识的生成更加自然。

    二、 备好学生是上好课的前提。

    在讲授一节课之前,学生是有一定的前期经验的,教师应该以学生已有知识和经验为起点,因材施教。比如《铅笔有多长》这一课,在上课之前,已经有学生知道并会应用分米和毫米去描述物体,教师应尊重学生的学习起点,因势利导。得益于前测结果的分析,我对学生这一情况有所准备,所以在学生说出分米时,我顺势引导学生思考,用 1 分米对吗?到底 1 分米有多长?等等,让教学过程顺利的过渡到了分米的学习。我想,如果之前对这部分学生没有足够的预测,上课时出现这样的情况我一定会慌乱。这提醒我,以后讲授新课前一定要备好学生。

    三、 用学生的语言去表达,用学生的思维去思考。

    第一次试讲有一个问题就是我的一些表述学生理解起来稍显吃力,这使教学的推进遇到了困难,上完课后我也一直在思考,我发现,我的语言还是稍显成人化,我应该学会用学生的语言去表达,用学生的思维去思考,让学生更易于理解和接受。比如我会习惯的问学生 “为什么”,但对于学生而言,这是一个不容易回答的问题,指向性不够清晰,再比如总结部分出现的儿歌,对于成人来说这一儿歌可能很直观,容易理解,但对于学生来说以文字出现他们理解起来会有一定困难,或者现在他们的思维没有发展到这一阶段,可以在后面学生思维能力更加成熟后再出示给学生。

    第一次试讲收获良多,教师这份职业是平凡而伟大的,我们的学生将来可能会成为医生、护士、教师、警察、工程师・・・・・・他们都是未来国家的栋梁之才,现在学习的每一节课,都是他们通往未来的路不可或缺的基石,说责任也好,说情怀也罢,上好每一节课,责无旁贷!我想,想要上好一节课,秘诀无外乎用心、用情 —— 用心筑梦想,用情育栋梁!未来,我会努力上好每一节课,争取余生,不悔 !

    tanhongyu
    tanhongyu4年前

    本帖最后由 tanhongyu 于 2020-7-4 18:01 编辑


    bg8.png

    《铅笔有多长》后测练习(初稿)

    12031

    图片:

    后测初稿.png

    tanhongyu
    tanhongyu4年前

    本帖最后由 tanhongyu 于 2020-7-4 18:06 编辑


    bg8.png

    《铅笔有多长》教学设计三稿

    一、教材分析

    本节课是北师大版义务教育教科书《小学数学》二年级下册,第四单元测量中的第一节课《铅笔有多长》,是在学习了厘米和米的基础上,认识分米和毫米。教科书充分利用学生已有的知识基础,通过测量活动,借助长度单位之间的关系,引入对新的长度单位 “分米” 和 “毫米” 的认识,让学生感知1分米、1毫米的实际长度,发展学生的空间观念。此外,随着对长度单位认识的增多,教科书还关注对长度单位之间关系的学习,让学生知道米、分米、厘米、毫米之间的关系,能根据具体的情境选择合适的长度单位,培养学生的应用意识。同时,教科书将估测活动贯穿在整个长度单位的认识之中,通过活动让学生积累估测活动的经验,让学生体会长度单位,了解估测方法,发展学生的度量意识。

    二、学情分析

    知识技能:学生已经在二年级上册学习了长度单位(米、厘米),通过前测分析及访谈可以知道,学生对于米和厘米的知识掌握较好,知道厘米和米的实际意义,能够熟练运用刻度尺准确测量物体的长度,并能进行简单估测。这为本节课的学习奠定了坚实的知识基础。同时,部分同学听说过分米和毫米,并有少部分同学能够实际运用两个单位表示物体的长度,对于这部分同学,教师应根据实际情况安排合理的教学活动,让不同的学生有不同的收获。

    思维方式:《铅笔有多长》属于工具度量中的长度度量,依赖的是人对距离远近感知的本能,需要参照物。小学生空间观念的形成首先在知觉水平上,小学二年级学生的思维方式主要是直观形象思维占主导地位,对于空间特性的认知是需要具体实物和具体模型的感知、操作等来认识的。因此,在教学时,应当利用与发展学生的先天本能和特殊能力,引导学生借助实物或模型等,通过观察、测量、比较等实践活动,掌握知识技能的同时感悟度量单位蕴含的数学思想,逐步发展学生的空间观念,培养度量意识。

    三、学习目标

    (一)通过测量铅笔长度的活动,经历实际测量的过程,认识 1 分米和 1 毫米有多长,掌握米、分米、厘米和毫米之间的关系,能进行简单的单位换算,感受分米、毫米的实际意义,积累测量经验,初步发展空间观念。

    (二)通过估计与测量活动初步发展估测意识,并激发学生对测量学习的好奇心和参与测量活动的主动性,进一步体会单位的实际意义,培养学生度量意识。

    (三)通过寻找生活中 “1 分米”“1 毫米” 的事物,加强对分米和毫米实际意义的体会,并感受数学与现实生活的联系, 充分的让学生感知生活中处处有数学。

    四、教学重难点

    (一)教学重点:实际感受 1 分米和 1 毫米的长度,掌握米、分米、厘米和毫米之间的关系。

    (二)教学难点:建立 1 分米和 1 毫米有多长的表象,根据具体的情景选择合适的长度单位。

    五、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境,导入新课

    师:同学们,今天老师收到一封小淘气写给你们的信,你们想看吗?

    (读信的内容)

    小朋友,你们好!

    我写了一篇数学日记,拿去给智慧老爷爷看,没想到他看后笑个不停。我想让你们帮我看看,他在笑什么,好吗?

    (出示课件)

    今天早晨,我从 2 厘米长的床上爬起来,来到了卫生间,拿起 60 米长的毛巾急急忙忙地洗脸。洗完脸,吃完早饭,我就去上学了。我跑步赶到学校,看到老师已经在教室里讲课了,我赶紧坐到椅子上,拿出 1 厘米的铅笔开始认真地听课。

    让学生意识到日记的可笑之处,并结合之前学过的米和厘米的知识帮助小淘气改一改度量单位,当改到 “1 厘米” 的铅笔时,学生会发现用米和厘米都不合适,引发争议。

    【设计意图】:

    通过小淘气日记这一有趣又贴近学生生活的情景,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在遇到到原有知识解决不了的问题时,新知与旧知发生碰撞,引入新知,激发了学生学习的兴趣与求知的欲望。

    (二)探究发现,建立模型

    1
    、认知和感受 1 分米

    师:同学们,今天老师把淘气文具盒里的两支铅笔拿到了我们的课堂上,他当时拿出的就是这根铅笔(10cm 长),如何知道这根铅笔有多长呢?

    生:用尺子量。

    师:那么用尺子量铅笔的长应该注意哪些呢?

    (生回忆)

    师:这支铅笔的长度和我们学习单上的第一支铅笔一样长,同学们拿出学习单用尺子量一量吧!

    生拿出直尺测量,通过测量活动认识到铅笔实际长就是 10cm,也就是 10 个 1cm。

    师:可是刚才小淘气的日记写的是铅笔的长度是 1 长度单位啊?那么 10 厘米和哪个长度单位是一样长的呢?

    师:智慧老爷爷告诉我们,10 厘米就是 1 分米。这个分米就是今天我们要学习的新的长度单位,字母表示为 dm。那么通过智慧老爷爷的介绍,你知道厘米和分米之间有怎样的关系呢?

    进而厘清分米与厘米之间的关系:1 分米 =( 10)厘米,1dm=10cm。

    2、认知和感受 1 毫米

    (1)师:同学们,这支铅笔的长度我们已经知道了,那淘气另外这支铅笔多长呢?谁能帮老师解决这个问题?大家先估测一下这支铅笔大约有多长?(学生估测小于 10CM 给予肯定)谁的估测结果更接近真实值呢?让我们一起用直尺测量一下吧!

    生用直尺测量,发现铅笔的长度为 6cm 多 3 个小格,师追问如何表示这三个小格呢?引出毫米。师生共同学习 1 毫米 —— 直尺上从 0 到 1 之间有一些小格,每一个小格的长度就是 1 毫米。

    (2)师:那么直尺上由 0 到 1 这 1 厘米的距离有几个这样的 1 毫米呢?

    a
    学生用铅笔笔尖在尺子上数一数。

    b
    师生共同借助 PPT 动画数一数。

    通过两次数一数的活动明确 1 厘米 = 10 毫米(1cm=10mm)

    c 表示铅笔的长度为 6 厘米 3 毫米或 63 毫米。

    【设计意图】:

    学生借助测量铅笔的长度这一活动在头脑中构建了 1 分米、1 毫米的表象,理清了分米和厘米、厘米和毫米的关系,借助估测活动培养学生的估测意识。这一环节注重引导学生动手、动脑、动口,发展了学生的空间观念和度量意识。

    tanhongyu
    tanhongyu4年前

    本帖最后由 tanhongyu 于 2020-7-4 18:05 编辑


    bg8.png

    3、找一找生活中的 1 分米和 1 毫米。

    (1)找一找生活中的 1 分米

    学生找一找生活中哪些物品大约是 1 分米,教师引导学生利用手的拇指和食指比一比 1 分米,介绍 1 拃长,明确如果在生活中,我们在没有尺子的情况下,我们就可以利用这一拃长来估一估物体的长度。再借助硬币的厚度感受 1 毫米的长度。

    (2)找一找生活中的 1 毫米

    学生找一找生活中哪些物品大约是 1 分米,明确 2 分硬币厚度大约 2 毫米,用拇指和食指夹住 2 分硬币再抽出,借助硬币的厚度感受 1 毫米的长度。

    (3)比一比

    学生再次用手比一比 1 毫米、1 厘米、1 分米、1 米的关系,初步感知四个长度单位的大小关系。

    【设计意图】:

    通过寻找生活中 “1 分米”“1 毫米” 的事物,加强对分米和毫米实际意义的体会,并感受数学与现实生活的联系, 充分的让学生感知生活中处处有数学。 学生在找的过程中,其实也是培养了孩子的空间观念与度量意识。 利用 1 拃、硬币的厚度、及用手比一比的活动,丰富学生对度量单位的感知,为以后学习和生活中的估测提供了参照,为更加准确的估测打下基础。

    4、找一找尺子上的 1 分米,1 厘米和 1 毫米。

    师:请同学们拿出米尺,找一找尺子上的 1 分米和 1 厘米和 1 毫米,并想一想他们之间有什么样的联系呢?

    学生在米尺上找一找,明确米尺上有很多个 1 毫米,1 厘米和 1 分米。探究几个度量单位之间的关系,进而明确 10 个 1 毫米是 1 厘米,10 个 1 厘米是 1 分米,10 个 1 分米是 1 米。

    5、填一填,说一说

    3 分米 =( )厘米 40 毫米 =( )厘米

    【设计意图】:

    利用米尺来找 1 分米,1 厘米和 1 毫米能够更加明确米尺上有很多个 1 毫米,1 厘米和 1 分米,为探究单位之间的关系做好铺垫,同时米尺上更容易看出各个度量单位间的关系,感知 10 个 1 毫米是 1 厘米,10 个 1 厘米是 1 分米,10 个 1 分米是 1 米,进而刚好的理解度量的本质就是度量单位的累加。

    (三)理解应用,强化体验

    1、填上合适的长度单位

    房高约 3( ) 1 元硬币的厚度约 2( )

    拇指宽度约 1( ) 文具盒的长度约 2( )

    2、填一填

    7=( )分米 60 厘米 =( )分米 90 分米 =( )米

    3 厘米 =( )毫米 5 分米 = ( )厘米 70 毫米 =( )厘米

    3、找一找

    今天早晨,我从 2 分米长的床上爬起来,拿起 1 毫米长的牙刷刷完牙后,洗了洗脸,用 70 米长的毛巾把脸擦干,吃过早饭去上学。学校离我家不远,大约有 900 毫米远。来到学校,我坐在 5 米高的凳子上,拿出 7 厘米厚的语文书,准备开始上语文课。

    (四)总结归纳,提升经验

    同学们,这节课我们学习了铅笔有多长这一课,你有哪些收获呢?请你与大家交流一下吧!

    (五)板书设计:

    铅笔有多长

    1 米 = 100 厘米 1m=100cm

    1 米 = 10 分米 1 m=10dm

    1 分米 = 10 厘米 1dm=10cm

    1 厘米 = 10 毫米 1cm=10mm

    tanhongyu
    tanhongyu4年前

    本帖最后由 tanhongyu 于 2020-7-4 18:11 编辑


    bg8.png

    第二次试讲及研讨纪实

    第一次试讲后,针对试讲中出现的问题,结合试讲后的研讨和反思,我们对《铅笔有多长》这一课的二稿进行了有针对性的修改,形成了教学设计三稿,并于 7 月 3 日在巴吉垒镇中心小学进行了第二次试讲。

    12032120331203412035120361203712038120391204012041

    试讲结束后,小组成员就本次试讲的亮点和不足展开了讨论。

    12042120431204412045

    具体研讨结论总结如下:

    优点:1. 各环节衔接比较流畅,自然,语言有亲和力。

    2. 教具学具准备充分,利用教具演示 1 米 = 10 分米直观清晰,学生接受程度高。

    3. 导入部分自然流畅,能很好的引起学生兴趣并直接进入主题。

    不足:1. 在寻找生活中的 1 分米和 1 毫米时,让学生同时找 1 分米和 1 毫米稍显凌乱,可以先找 1 分米,再找 1 毫米。

    2.找一找尺子上的 1 毫米、1 厘米和 1 分米,想一想,填一填,这一环节设置有割裂感,不应该分成两部分来教学,可以设置为一个小组活动,先找,再填,然后小组交流,最后全班交流。

    3. 关于几个长度单位之间的关系部分,前后重复,前面介绍分米和毫米时可以只介绍分数单位,不找关系,后续小组活动时再一起找关系。

    图片:

    QQ截图20200704133141.png QQ截图20200704133433.png QQ截图20200704133406.png QQ截图20200704135342.png QQ截图20200704135528.png QQ截图20200704135610.png QQ截图20200704135825.png QQ截图20200704135856.png QQ截图20200704135923.png 微信截图_20200704135938.png 微信图片_20200704092211.jpg 微信图片_20200704092202.jpg 微信图片_20200704092149.jpg 微信图片_20200704092223.jpg 微信图片_20200704092217.jpg

    tanhongyu
    tanhongyu4年前

    本帖最后由 tanhongyu 于 2020-7-4 18:18 编辑


    bg8.png

    独一无二的课堂 遗憾的艺术

    —— 第二次试讲反思

    巴吉垒镇中心小学 谭红玉

    在第一次试讲后,团队成员对《铅笔有多长》教学设计提出了有针对的修改意见,修改完成后,我于 7 月 3 日在巴吉垒镇中心小学进行了第二次试讲,这次试讲中,我们又发现了新的问题,让我不得不感慨:每节课堂都是独一无二的课堂,每节课都是遗憾的艺术!上完这节课后,我有以下几点思考:

    一、 重设计,更重生成

    上课伊始,导入环节,在讲到小淘气拿出 1 厘米的铅笔开始上课时,我的设计是让学生发现用以前学过的厘米和米这两个单位都不能放在 1 后面表示铅笔的长度,进而引出分米,但在第一次试讲过程中,有学生回答出了应该是 1 分米,我顺势引导其他学生思考,1 分米有多长?用 1 分米表示铅笔的长度到底正不正确,然后拿出淘气的铅笔让同学们量一量,发现是 10cm,进而告诉学生 10CM 就是 1 分米,所以用 1 分米表示这支铅笔是正确的,这样引发学生思考,进而借助测量体验,让知识自然而然生成。而在第二次试讲过程中,还是这个问题,这回有学生提出应该是 10 厘米的铅笔,我又顺势提问:可是小淘气的日记里写的是 1 长度单位啊?如果淘气的这支铅笔真的是 10 厘米,那么它和哪一个长度单位一样长呢?其实,10 厘米和我们接下来要学习的 1 分米是一样长的。这样自然而然引出分米。同样的问题,不同的学生会有不同的答案,每节课堂都是独一无二的课堂,我们要在注重教学设计的同时,结合不同情况顺势引导,帮助学生自然而然的感受知识的生成过程。

    二、 轻讲授,学会留白

    这两次试讲有一个共同的问题就是时间安排不合理,后面的总结阶段都显仓促,后面的时间不够一定是前面的某一环节浪费了时间,在课后我一直在反思这一问题,回忆这两节课,我发现,我的语言还不够凝练,同时我会不自觉的去多说一点,再多说一点,总怕自己引导的不够。比如在学习米、分米、厘米、毫米这几个长度单位的关系这一环节中,我总怕学生自己不能探究出关系,一直在引导学生,现在想来,即使我不过多的引导,学生也是完全有能力自主探究出他们的关系的,学生在课堂上的表现足以说明这一点。所以教师在这时要学会留白,要给学生足够的思考、活动、体验的时间和空间,让学生放手去体验,去感受,只有这样,才能真正锻炼学生的能力,培养学生的思维。

    每节课都会有不同的问题,每节课课后想来,当时可能会有更完美的处理方案,但每节课都不能够重来,这就是遗憾的艺术,而我们能做的就是继续充实自己,让我们的理论基础更加扎实,让我们的实践经验更加丰富,让我们课堂上的遗憾少一些,再少一些!

    tanhongyu
    tanhongyu4年前

    本帖最后由 tanhongyu 于 2020-7-4 18:21 编辑


    bg8.png

    《铅笔有多长》学习单(终稿)

    12051

    图片:

    学习单终稿.png

    tanhongyu
    tanhongyu4年前

    本帖最后由 tanhongyu 于 2020-7-4 18:27 编辑


    bg8.png

    《铅笔有多长》后测终稿

    12053

    12052

    图片:

    后测终稿2.png 后测终稿1.png

    tanhongyu
    tanhongyu4年前

    本帖最后由 tanhongyu 于 2020-7-5 09:28 编辑


    bg8.png

    《铅笔有多长》教学设计终稿

    一、教材分析

    本节课是北师大版义务教育教科书《小学数学》二年级下册,第四单元测量中的第一节课《铅笔有多长》,是在学习了厘米和米的基础上,认识分米和毫米。教科书充分利用学生已有的知识基础,通过测量活动,借助长度单位之间的关系,引入对新的长度单位 “分米” 和 “毫米” 的认识,让学生感知1分米、1毫米的实际长度,发展学生的空间观念。此外,随着对长度单位认识的增多,教科书还关注对长度单位之间关系的学习,让学生知道米、分米、厘米、毫米之间的关系,能根据具体的情境选择合适的长度单位,培养学生的应用意识。同时,教科书将估测活动贯穿在整个长度单位的认识之中,通过活动让学生积累估测活动的经验,让学生体会长度单位,了解估测方法,发展学生的度量意识。

    二、学情分析

    知识技能:学生已经在二年级上册学习了长度单位(米、厘米),通过前测分析及访谈可以知道,学生对于米和厘米的知识掌握较好,知道厘米和米的实际意义,能够熟练运用刻度尺准确测量物体的长度,并能进行简单估测。这为本节课的学习奠定了坚实的知识基础。同时,部分同学听说过分米和毫米,并有少部分同学能够实际运用两个单位表示物体的长度,对于这部分同学,教师应根据实际情况安排合理的教学活动,让不同的学生有不同的收获。

    思维方式:《铅笔有多长》属于工具度量中的长度度量,依赖的是人对距离远近感知的本能,需要参照物。小学生空间观念的形成首先在知觉水平上,小学二年级学生的思维方式主要是直观形象思维占主导地位,对于空间特性的认知是需要具体实物和具体模型的感知、操作等来认识的。因此,在教学时,应当利用与发展学生的先天本能和特殊能力,引导学生借助实物或模型等,通过观察、测量、比较等实践活动,掌握知识技能的同时感悟度量单位蕴含的数学思想,逐步发展学生的空间观念,培养度量意识。

    三、学习目标

    (一)通过测量铅笔长度的活动,经历实际测量的过程,认识 1 分米和 1 毫米有多长,掌握米、分米、厘米和毫米之间的关系,能进行简单的单位换算,感受分米、毫米的实际意义,积累测量经验,初步发展空间观念。

    (二)通过估计与测量活动初步发展估测意识,并激发学生对测量学习的好奇心和参与测量活动的主动性,进一步体会单位的实际意义,培养学生度量意识。

    (三)通过寻找生活中 “1 分米”“1 毫米” 的事物,加强对分米和毫米实际意义的体会,并感受数学与现实生活的联系, 充分的让学生感知生活中处处有数学。

    四、教学重难点

    (一)教学重点:实际感受 1 分米和 1 毫米的长度,掌握米、分米、厘米和毫米之间的关系。

    (二)教学难点:建立 1 分米和 1 毫米有多长的表象,根据具体的情景选择合适的长度单位。

    五、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境,导入新课

    师:同学们,今天老师收到一封小淘气写给你们的信,你们想看吗?

    (读信的内容)

    小朋友,你们好!

    我写了一篇数学日记,拿去给智慧老爷爷看,没想到他看后笑个不停。我想让你们帮我看看,他在笑什么,好吗?

    (出示课件)

    今天早晨,我从 2 厘米长的床上爬起来,来到了卫生间,拿起 60 米长的毛巾急急忙忙地洗脸。洗完脸,吃完早饭,我就去上学了。我跑步赶到学校,看到老师已经在教室里讲课了,我赶紧坐到椅子上,拿出 1 厘米的铅笔开始认真地听课。

    让学生意识到日记的可笑之处,并结合之前学过的米和厘米的知识帮助小淘气改一改度量单位,当改到 “1 厘米” 的铅笔时,学生会发现用米和厘米都不合适,引发争议。

    设计意图 】:

    通过小淘气日记这一有趣又贴近学生生活的情景,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在遇到到原有知识解决不了的问题时,新知与旧知发生碰撞,引入新知,激发了学生学习的兴趣与求知的欲望。

    (二)探究发现,建立模型

    1、认知 1 分米

    师:同学们,今天老师把淘气文具盒里的两支铅笔拿到了我们的课堂上,他当时拿出的就是这根铅笔(10cm 长),如何知道这根铅笔有多长呢?

    生:用尺子量。

    师:那么用尺子量铅笔的长应该注意哪些呢?

    (生回忆)

    师:这支铅笔的长度和我们学习单上的第一支铅笔一样长,同学们拿出学习单用尺子量一量吧!

    生拿出直尺测量,通过测量活动认识到铅笔实际长就是 10cm,也就是 10 个 1cm。

    师:可是刚才小淘气的日记写的是铅笔的长度是 1 长度单位啊?那么 10 厘米和哪个长度单位是一样长的呢?

    师:智慧老爷爷告诉我们,10 厘米就是 1 分米。这个分米就是今天我们要学习的新的长度单位,字母表示为 dm。

    师:所以小淘气日记中的 1 厘米应该改为什么呢?(1 分米)

    2、认知 1 毫米

    师:同学们,这支铅笔的长度我们已经知道了,那淘气另外这支铅笔多长呢?谁能帮老师解决这个问题?大家先估测一下这支铅笔大约有多长?(学生估测小于 10CM 给予肯定)谁的估测结果更接近真实值呢?让我们一起用直尺测量一下吧!

    生用直尺测量,发现铅笔的长度为 6cm 多 3 个小格,师追问如何表示这三个小格呢?引出毫米。师生共同学习 1 毫米 —— 直尺上从 0 到 1 之间有一些小格,每一个小格的长度就是 1 毫米。

    师:那么这支铅笔的长度应该如何表示呢?

    生:6 厘米 3 毫米

    设计意图 】:

    学生借助测量铅笔的长度这一活动在头脑中构建了 1 分米、1 毫米的表象,借助估测活动培养学生的估测意识。这一环节注重引导学生动手、动脑、动口,发展了学生的空间观念和度量意识。

    tanhongyu
    tanhongyu4年前

    本帖最后由 tanhongyu 于 2020-7-5 10:04 编辑


    bg8.png

    3、找一找生活中的 1 分米和 1 毫米。

    师:同学们,刚才我们又认识了两个新的长度单位 —— 分米和毫米,现在让我们再回忆一下 1 分米有多长?

    生 1:1 分米就是 10CM。

    生 2:像第一支铅笔那么长。

    师:那同学们就借助学习单上的第一支铅笔,利用自己的办法记住这个 1 分米吧!

    (学生记忆)

    师:那么一毫米有多长呢?

    生:一个小格就是 1 毫米

    师:你能说说 1 毫米给你的感觉吗?

    生:1 毫米很短。

    师:其实我们生活中也有很多 1 分米和 1 毫米,你们能找到他们吗?

    (1)找一找生活中的 1 分米

    学生找一找生活中哪些物品大约是 1 分米,教师引导学生利用手的拇指和食指比一比 1 分米,介绍 1 拃长,明确如果在生活中,我们在没有尺子的情况下,我们就可以利用这一拃长来估一估物体的长度。再借助硬币的厚度感受 1 毫米的长度。

    (2)找一找生活中的 1 毫米

    学生找一找生活中哪些物品大约是 1 分米,明确 2 分硬币厚度大约 2 毫米,用拇指和食指夹住 2 分硬币再抽出,借助硬币的厚度感受 1 毫米的长度。

    (3)比一比

    学生再次用手比一比 1 毫米、1 厘米、1 分米、1 米的关系,初步感知四个长度单位的大小关系。

    设计意图 】:

    通过寻找生活中 “1 分米”“1 毫米” 的事物,加强对分米和毫米实际意义的体会,并感受数学与现实生活的联系, 充分的让学生感知生活中处处有数学。 学生在找的过程中,其实也是培养了孩子的空间观念与度量意识。 利用 1 拃、硬币的厚度、及用手比一比的活动,丰富学生对度量单位的感知,为以后学习和生活中的估测提供了参照,为更加准确的估测打下基础。

    4、找一找尺子上的 1 分米,1 厘米和 1 毫米。

    师:生活中的 1 分米和 1 毫米我们找到了,如果老师再把他们请回到尺子上,你还能找到它们吗?

    师:下面请同学们拿出米尺,以小组为单位,找一找米尺上的 1 分米和 1 厘米和 1 毫米,并想一想他们之间有什么样的联系呢?看好活动要求。

    学生进行分组活动:

    (1)在米尺上找一找,并在学习单上填一填。

    (2)小组内交流。

    (3)小组汇报,明确米尺上有很多个 1 毫米,1 厘米和 1 分米。

    5、探究几个度量单位之间的关系。

    (1)1 分米 = 10 厘米

    引导学生明确 10 个 1 厘米是 1 分米。

    (2)1 厘米 = 10 毫米

    师生共同借助 PPT 动画数一数,明确 10 个 1 毫米是 1 厘米。

    (3)1 米 = 10 分米

    学生汇报,教师借助米尺和 1 分米的彩色磁条操作,明确 10 个 1 分米是 1 米。

    6、填一填,说一说

    3 分米 =( )厘米 40 毫米 =( )厘米

    设计意图 】:

    利用米尺来找 1 分米,1 厘米和 1 毫米能够更加明确米尺上有很多个 1 毫米,1 厘米和 1 分米,为探究单位之间的关系做好铺垫,同时米尺上更容易看出各个度量单位间的关系,感知 10 个 1 毫米是 1 厘米,10 个 1 厘米是 1 分米,10 个 1 分米是 1 米,进而刚好的理解度量的本质就是度量单位的累加。

    (三)理解应用,强化体验

    1、填上合适的长度单位

    房高约 3( ) 1 元硬币的厚度约 2( )

    拇指宽度约 1( ) 文具盒的长度约 2( )

    2、填一填

    7=( )分米 60 厘米 =( )分米 90 分米 =( )米

    3 厘米 =( )毫米 5 分米 = ( )厘米 70 毫米 =( )厘米

    3、找一找

    今天早晨,我从 2 分米长的床上爬起来,拿起 1 毫米长的牙刷刷完牙后,洗了洗脸,用 70 米长的毛巾把脸擦干,吃过早饭去上学。学校离我家不远,大约有 900 毫米远。来到学校,我坐在 5 米高的凳子上,拿出 7 厘米厚的语文书,准备开始上语文课。

    设计意图 】:

    第一题填上合适的单位是以实物图的形式出现,这样更加贴近学生生活,让学生感受生活中处处有数学,第二题进一步巩固四个长度单位之间的关系,第三题再次出现小淘气的日记,教给学生在不同的情境中应该选择合适的长度单位,否则就会引起笑话。首位呼应,借机教育学生养成认真的好习惯,不要学习小淘气的马虎大意。几个练习题由易到难,层层递进,逐步加强学生对长度单位的理解和应用能力。

    (四)总结归纳,提升经验

    同学们,这节课我们学习了铅笔有多长这一课,你有哪些收获呢?请你与大家交流一下吧!

    设计意图 】:

    回顾本节课的主要内容,帮助学生建立完整的知识体系,也帮助学生养成及时总结归纳的好习惯。

    (五)板书设计:

    铅笔有多长

    1 米 = 100 厘米 1m=100cm

    1 米 = 10 分米 1 m=10dm

    1 分米 = 10 厘米 1dm=10cm

    1 厘米 = 10 毫米 1cm=10mm

    tanhongyu
    tanhongyu4年前

    本帖最后由 tanhongyu 于 2020-7-30 15:17 编辑


    后测分析报告

    为了解学生学习 “铅笔有多长(认识分米、厘米)” 这节课的学习效果。学生对两个新认识的长度单位(分米、毫米)的理解、掌握情况,以及对目前认识的 4 个长度单位(米、厘米、分米、毫米)的综合应用能力,我们在上课当天的下午对 32 名学生进行了后测调查。并对部分学生进行了访谈。

    后测统计结果如下:

    1. 估一估,量一量,钢笔有多长。

      所有学生能够写出自己估计的长度,其中 90.63%的孩子估计数值相对合理,93.75%的学生实际测量趋近准确值。

    2. 填上合适的单位。

      12771

    填写不正确的同学经访谈发现,个别孩子对后测试卷上的图片理解不准(没有跟实物建立联系),或看不清。经过追问,能够进行补充说明,并且找到合适的长度单位。

    1. 填一填(单位转化,考察长度单位间进率)

    12772

    大部分学生对单位转化掌握很好,出现的问题主要集中在涉及长度单位计算和转化同步进行的问题上,如:1 分米 - 40 毫米 =( )


    1. 估计男孩和机灵狗分别有多高。

    约 78.12%的同学能够根据已有信息合理估计男孩和机灵狗的身高。 经访谈,在教师解释后,此前估计结果严重偏离的孩子也能合理估计。


    图片:

    1.png 2.png

    tanhongyu
    tanhongyu4年前

    本帖最后由 tanhongyu 于 2020-7-30 15:32 编辑


    黑龙江大庆基地(一)问题:

    对方团队的教学设计中的学习目标 2 与教材编排相比有 不同之处,删去了 “能根据具体情境恰当选择长度单位”,这一调整对于发展学生的度量意识有哪些影响呢?


    我们的回答如下:首先,我们并没有删除这一目标,而是在教学难点中阐明了 “根据具体情境选择合适的长度单位”,说明我们是将其作为学生应达到的目标,并会在这节课中将其作为难点之一着重突破。而对于这一目标的达成对学生度量意识的培养有何重要的意义,我们将从以下几方面阐述:

    12775

    1. 为什么将其作为教学难点。

    (1)根据我们以往教学的经验。

    学生认识的长度单位增加到四个,这增大了学生选择正确长度单位的难度。

    (2)根据访谈和前测的结果推断。

    假期,我们通过网络对一个班的学生做了前测,通过数据看,这三题的正确率为百分之百。学生在网上学习了这节课后,我们对另一班级学生进行了前测,同样的三个问题,学生却出现了 22.5%的错误率,说明学习了分米和毫米后,学生在选择单位时反而容易出现错误。

    (3)前期试讲发现学生的问题

    开学后,我们共进行了两次试讲,在处理填上合适的单位这一习题时,两次试讲均出现错误。这说明 “根据具体情境选择合适的长度单位” 对学生来说有一定的难度。基于以上学情的 分析,我们将其设置为教学难点。

    12773

    2. 我们是如何突破这一难点并相机培养学生度量意识和能力的。

    “根据具体情境选择合适的长度单位” 其实质是建立数学与生活的联系,将长度单位应用到具体的情境中去,想要突破这一难点,需要做到两点:(1)学生真正理解长度单位

    (2)学生真正读懂具体情境如何帮助学生真正理解度量单位?

    这就要让学生思考:为什么要学这些度量单位 =》这些度量单位有多长?=》他们之间有什么关系?=》如何应用这些度量单位?

    这就需要老师做到:设计合适的教学情境(帮助学生体会学习度量单位的必要性)=》 安排合适的教学活动(帮助学生感受这些度量单位有多长)=》 构建合适的教学方法(帮助学生掌握度量单位之间的关系)=》 提出合适的数学问题(帮助学生将度量单位应用到生活中去)

    所以:我们设计了小淘气日记的教学情境,让学生意识到日记的可笑之处,当说到 “1 厘米” 的铅笔时,学生会发现用米和厘米都不合适,引发争议。让学生体会到学习新的度量单位的必要性。 我们安排了量一量、找一找、感受 1 拃长和 2 分硬币的厚度、用手比一比 1 毫米、1 厘米、1 分米、1 米的教学活动,帮助学生认识及初步感知四个度量单位的长度关系。 我们设计了在米尺上找一找 1 分米,1 厘米和 1 毫米,并填一填,想一想的小组合作学习活动,让学生自主探究四个单位的关系。并借助 PPT、米尺及 1 分米长的磁条等共同数一数,明确 10 个 1 毫米是 1 厘米,10 个 1 厘米是 1 分米,10 个 1 分米是 1 米,进而更好的理解度量的本质就是度量单位的累加。就是看被测量的物体包含多少个度量单位。 最后我们安排了填上合适的长度单位、找一找淘气另一篇日记中的错误这样的习题,帮助学生建立度量单位与生活的联系。

    12774

    如何帮助学生真正读懂具体情境?

    我们要教会学生既要想象所描述事物的大小,又要看清度量单位前的数字,引导学生利用他们的两个先天本能 —— 对数量多少的感知和对距离远近的感知,以及他们的两个特殊的能力 —— 抽象能力和想象能力,去选取合适的单位。

    12776

    3. 课上的设计是否行之有效。在试讲后我们对该班 32 名同学进行了后测及回访,经过整理,后测中 “填上合适的单位” 的 12 道问题中,有 21 位同学能够答对 10 道以上的题目,10 位同学答对 7 道以上题目,经访谈,填写不正确的学生是由于没有将图片跟实物建立联系或看不清图片导致的,经过追问能够进行补充说明并找到合适的长度单位。

    12777

    以上数据说明我们的做法是行之有效的。

    4. 我们的思考黑龙江大庆基地给我们提出的这一问题也引发了我们的思考,我们的教学设计一定要与教材编排相同吗?其实教材只是为我们传授知识提供的载体,学情不同,设计就会不同,我们可以根据具体的学情进行适当的调整和取舍。

    图片:

    4.png 5.png 3.png 7.png 1.png

    tanhongyu
    tanhongyu4年前

    本帖最后由 tanhongyu 于 2020-7-30 17:02 编辑


    追问问题及回答整理

    答辩团队:农安县教师进修学校基地

    答辩教师:徐朋 王吉跃 侯莹莹 谭红玉

    黑龙江大庆基地(一)追问问题:

    您的课后习题设计与教材编排相比,将练一练的 1 题、2 题删掉了,这样的调整在培养学生估测能力和发展实际测量技能方面,用什么样的教学策略反馈这一学习目标达成情况?

    我方回答如下:

    我方做了如此调整主要基于以下几点原因:

    一、根据学生实际学情对习题进行了调整。(徐朋)

    大家知道,现在疫情下假期学生是在上网课的,这节课学生在上网课过程中已经学习过了,练习题中的 1 题和 2 题,在上网课过程中学生已经有过学习的经验,在上这节课之前,我们对学生进行了前测,发现学生已经具备了良好的测量技能以及估计的能力,第一次试讲的时候发现学生对于这两个问题能够很好的掌握,基于这些考虑,我们将这两个问题改成了填上合适的单位的练习,而不是删除了。这样的调整也是为了突破我们刚才提到的教学难点 —— 根据具体情境中选择合适的长度单位。

    二、这是我们本节课的关注点之一 —— 灵活的设计有梯度的练习题。(王吉跃)

    刚才提到了我们在上课之前做了前测,这里不再多说,接下来补充关于习题的设计,第一题我们设计了填上合适的单位这一练习,设计这一习题我们也是在培养学生的估测意识,也就是让学生在感知中去体会度量,也就是感知的度量,第二个习题时填一填,实际上是标准单位的一个累加,也是学生巩固提升的一个过程,这里实际上是抽象的度量的一个体现,第三个练习是和小淘气日记相匹配的另外一篇日记内容,这里也是练习学生生活实际,达到学以致用,实际上是在注重比较中的度量,我们整个练习题的设计就是按照这样的梯度进行的,即:由感知的度量,再到抽象的度量,最后到比较的度量。

    三、为了突破难点而设计的习题。(侯莹莹)

    我们通过前测发现这两道习题同学们做的都很好,掌握的也很好,通过我们上课情况可以反馈出我们后来加上的习题是很有作用的,学生对于单位的掌握和填写方面,我们在课堂上发现学生反馈出了一些问题,所以我们加上这一习题是很有必要的,同时我们将学习目标中的 “根据具体情境选择合适的长度单位” 作为了重难点。我们结合小淘气日记引入,第三个问题继续找一找小淘气日记中的错误,呼应引入的情境,这一问题情境来源于生活,在第三个问题中进行呼应,又回归到生活当中去,让这一问题变得更加完整,也让学生到生活中去感受单位的应用是十分必要的,同时如果学生对于长度单位的应用出现问题能够及时改正,让学生把这一知识学得更扎实。通过后测发现,学完这一问题后,学生对单位的填写掌握的很好。

    四、用图片出示更直观。(谭红玉)

    可以看到,我们加的这一习题 —— 填上合适的单位,是以图片的形式出现的,这样的形式更加的直观,学生看到后就会在脑海中形成印象,这样出示比文字出现具有很大的优势,同时,通过上课我们发现,这几个问题学生确实会出现错误,可能老师以为这几个问题很简单,但在试讲过程中,学生确确实实出现了错误,这说明我们设计的这一问题确实非常有必要,也说明我们确定的教学难点是符合学情的,符合学生实际的,这一问题对于突破难点起到了非常重要的作用。

    以上就是我们的回答,感谢对方辩友的提问。
    tanhongyu
    tanhongyu4年前

    本帖最后由 tanhongyu 于 2020-7-31 21:58 编辑


    同心育梦想,共做追梦人

    —— 第十五届基地教学设计与课堂展示大赛活动综述

    农安县教师进修学校团队

    2020,庚子鼠年,战 “疫” 来临。这个春节的喜庆氛围,被一场疫病冲淡。医生、警察、清洁工、消防员・・・・・・各行各业行动起来支援武汉。我们忧心于疫情的日日进展,感动于最美逆行者,也感动于抗击疫情的每一个你我他。

    在这样一批战 “疫” 名单中,也有这样一个名字 —— 教师。他们肩负着培育祖国未来的使命,不曾有一丝松懈,停课不停教,停课不停学,从班级授课走向网络授课,虽非本愿,但无怨言,从零学起,全力以赴!

    全国新世纪小学数学第十五届基地教学设计与课堂展示大赛就是在这样的背景下召开的,这样的形势注定了这一届大赛是不同寻常的一届。疫情的严峻,阻挡不了老师们学习的热情,网络学习的形式给老师们提供了充电的最佳平台,本次大赛共集合了 28 支基地,以北师大版教材为载体,以设计和课堂展示为手段,共同研究 “度量” 主题,培养度量意识,揣摩度量方法,探寻度量本质。而我们团队四人有幸代表农安县教师进修学校基地参与其中。

    回首此次大赛,曾经的一幕幕仿佛还在眼前:

    一、领导重视,专业引领。

    2020 年 2 月接到通知后,农安县教师进修学校基地的领导迅速组织了参赛团队,并由农安县教师进修学校王锋主任和青山中心小学郭喜发校长(原巴吉垒镇中心小学校长)担任指导老师。得知本次参赛的主题是 “度量” 后,王锋主任为团队成员搜集了关于度量的专家文献供团队成员学习,并在微信群内组织了解读 “度量” 主题的专门会议,会上王锋主任及郭喜发校长针对 “度量” 主题为团队成员做了专业的解读,团队成员也纷纷发表了自己对 “度量” 最初的看法及深入学习后的不同看法,会后,我们整理了专家的主要观点形成了《度量 —— 专家这样说》。

    其实团队成员们并非对 “度量” 一无所知,四位参赛队员也一直在关注着之前的悦读活动及基地教学设计与课堂展示大赛,知道上一届比赛也是 “度量” 主题,并一直在网上跟踪学习,但对度量的理解不够系统和深刻,经过了更全面的了解和王主任、郭校长的解读后,团员们对 “度量” 的看法有了更深刻的认识,会后,经过研讨我们达成了共识,完成了《寻根溯源,浅析度量》的解读报告,并深入分析了如何在《铅笔有多长》这节课的教学中培养度量意识,形成了《度量教学之我见》。这为我们后续的教学设计及课堂实践打下了坚实的基础。

    二、网上研讨,初见雏形

    在确定选题并对度量有了深入认识后,团队成员着手开始教学设计并第一时间完成了初稿,并第一时间上传了论坛,论坛内有很多老师给我们留言,针对初稿的优点及存在的问题给出了很多专业的意见和建议,团队成员认真研读了老师们的留言,认真吸取老师们给我们团队的意见。同时,王锋主任和郭喜发校长在微信群内组织了进一步的研讨,团队成员就论坛内老师们的意见、初稿中的问题及如何更深一步的体现度量意识的培养等进行了深入的交流和探讨,成员们达成共识:为了了解学生们对长度单位的掌握情况,我们应该对学生进行前测,会后根据讨论结果,我们设计了前测访谈问卷及调查问卷,依托网络对学生进行了前测,完成了前测分析报告,并形成了教学设计二稿。至此,我们的教学设计初见雏形,但具体在课堂教学中会遇到哪些问题,学生的接受程度如何都是未知数,我们准备好了米尺、硬币、铅笔、学习单、分米尺等一系列的教具和学具,就等待着开学后的课堂实操。

    三、课上练兵,越挫越勇。

    终于迎来开学,但距离提交终稿的日期已然很近,学生在假期已经上过这节课的网课,茫茫然去课堂上直接上课显然不行,于是,我们又对学生进行了访谈,做到对学生的情况了然于胸后,终于迎来了第一次的试讲。

    信心满满的走上讲台,却灰头土脸的走下台去。各环节之间的衔接不够自然流畅、儿歌部分学生接受程度不高、导入部分不自然、时间掌控还需注意调整、总结部分略显仓促・・・第一次试讲暴露了很多问题,果然,只有实践是检验真理的唯一标准,只有真正走向课堂才能真正发现问题,于是,针对第一次试讲的问题我们及时进行修改,完成了第三稿教学设计,同时为了检验学生课上学习效果,我们设计了后测试卷。

    带着三稿的设计,又一次站上讲台,之前的问题顺利解决了,但又有了新的问题,好在这次问题不大,通过后测发现学生的掌握情况较为良好,于是,稍作改动,教学设计终稿出炉了。

    四、线上答辩,自信满满。

    为了迎接此次答辩,我们做了充足的准备,理论方面:我们再次研读了史宁中教授、张丹教授、郑毓信教授・・・的文献,提炼了他们的主要观点, 结合我们的理解形成了自己的观点;设计方面:我们重新整理了我方团队的文本材料和对方团队的文本材料,做到心中有数,同时王锋主任特别召开了会议,针对预设问题的回答和追问问题的提出进行了着重研讨,并对对方可能提的追问问题进行了梳理,提前做好准备。成员们结合研讨结果整理出了答辩文本材料和 PPT;设备方面:我们提早对设备进行了调试,对于答辩问题团队成员进行分工合作,多次演练,做的流畅、自然,保证答辩顺利进行。

    有了以上的准备,在 7 月 20 日答辩当天,我方团队表现出色,逻辑清晰的回答了对方的预设问题,并流利顺畅的回答了对方的追问问题,为半年来的付出画上了一个完美的句号。

    五、收获与反思。

    从 2020 年 2 月接到通知开始到 2020 年 7 月活动结束,经历了半年的度量解读、研课、磨课等过程,过程也许是痛苦的,但如今带着满满的收获回头再看,最初的迷茫是真的,困惑是真的,但每天的充实是真的,突破一个一个问题后的笑容也是真的,我们从最初对度量的懵懂,到如今对度量的深刻认识,就是这半年的努力换来的果实;学生们从上课前的混沌,到上课后的恍悟就是对我们几多昼夜的辛劳最好的慰藉。

    tanhongyu
    tanhongyu4年前

    经历了大赛研课磨课的过程,成员们的成长是巨大的,具体表现在以下几方面:

    1. 对度量的理解更加深刻。

      史宁中在《度量单位的本质及小学数学教学》中说到:度量是数学的本质,是人创造出来的数学语言,是人们认识数学,进而认识现实世界的工具,正如庞加莱所论述的那样:“如果没有测量空间的工具,我们便不能构造空间。” 度量主要包括两类:一类是通过抽象得到的,是人思维的结果,另一类是借助工具得到的,是人实践的结果。形成过程的不同必然蕴含着思维形式的不同。通过对专家文献的深入研读,我们知道了:从度量的表达形式来看,度量可以看成由度量单位和度量值两部分构成,无论是工具度量还是数据度量,其本质都是看度量的量包含了多少个度量单位,其表达形式都是度量单位和度量值。从度量的获取方式来看,度量的主要技术方法为测量,因为度量单位都是人为规定的,所以当我们选取了合适的度量单位后,测量的主要目的就是为了得到一个数,也就是我们所说的度量值。



    1. 对教学设计更加得心应手。

      本次大赛对一节教学设计反复打磨的过程,让我们对一节课的设计有了更进一步的认识。教师要学会立足教材去设计教学内容,立足学生去设计合适的教学环节,提出合适的教学问题,要立足课堂去引导知识生成,重体验,轻讲解,以学生为本,将课堂真正还给学生。

    2. 对课堂把握更加成熟。

      在大赛过程中,我们进行了多次试讲,由于疫情原因,学生和老师经历了一个长长的假期重返学校,心态可能各不相同。从初上讲台的杂乱无章,到再上讲台的井然有序,到最后讲课的成竹在胸,这一研课磨课的过程让我对课堂的把握更加成熟了,让我在课上的语言方面,肢体方面,教具、学具运用方面都有了长足的进步。

    3. 对时间的把握更加灵活。

      教学设计虽然是固定的,但是课上学生的表现却是不同的,这次大赛使我意识到,能够根基学生课堂上的表现灵活的调整上课流程及时间才是老师们应该掌握的更高层次的技能,我会在今后的课堂教学中继续努力,争取做课堂上时间的主人。

      本次教学设计与课堂展示大赛虽然结束了,但是我们对度量的钻研还没有结束,对孩子们度量意识和能力的培养还没有结束,度量意识的培养显然不是一蹴而就的,需要千千万万个教育工作者在每一个平凡的日子里,每一个普通的将堂上去落实,去关注,去实践,为孩子们的梦想和未来保驾护航!

      以爱心为雨润心田 —— 我们为孩子的健康成长守护!

      以专业为桥育栋梁 —— 我们为学生的美好未来奠基!

      我们不断突破自己,只为了教书育人更有章法,为了使学生真正地热爱学习!我们呵护每个孩子的小小梦想,帮他们插上翅膀,以梦为马,逐梦芳华!

      吾生也有涯,而知也无涯,同心育梦想,共做追梦人。农安县教师进修学校团队,努力在当下,拼搏正发生!

    关于   ·   FAQ   ·   API   ·   我们的愿景   ·   广告投放   ·   感谢   ·   实用小工具   ·   186 人在线   最高记录 186   ·     选择语言  ·     选择编辑器
    创意教育工作者们的社区
    World is powered by education
    VERSION: 2c477f2 · 24ms · UTC 08:29 · PVG 16:29 · LAX 01:29 · JFK 04:29
    ♥ Do have faith in what you're doin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