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于学情的量感培养全过程 ——《什么是面积》研讨综述
一切教学活动都应该基于学生的学情和需求展开,这样才能真正凸显学习过程的本质。我们团队以《什么是面积》一课为载体,充分挖掘课堂前测数据,用数据说话,基于学情开展教学活动,在学习过程中培养和发展学生的量感。
在教学设计初稿形成之前,我们首先想到的是调查学情,于是我们的研究从前测题的设计开始起步。在团队辅导教师宜昌市伍家岗区教科院副院长周俊的指导下,我们紧紧围绕区分周长与面积、探讨实物有没有面积、图形有没有面积、面积有没有大小、度量图形面积大小等问题,设计针对性的前测题,并逐题反复推敲。问题指向性是否明确?图形是否具有代表性?能否借助方格纸等等问题,都在我们的思考范围内,并经过研讨逐一突破,形成了一套较为全面的前测题。
随着前测题的设计完成,我们的教学设计一稿也随之出炉,潘老师的试教也在同步进行。每一次听课,每一次议课,伍家岗小学的所有数学老师都全程参与,给出自己的中肯意见。学生量感的培养仅仅依靠课堂还不够,还要根据学生的认知水平,鼓励学生进行实践操作,通过估一估,量一量,比一比,画一画等方式,帮助学生形成量感。课堂小组合作探究活动应该是本堂课的重头戏,那合作效度又如何更好地达成?活动过程、活动记录、交流分享、质疑补充,这些都在我们不断试教不断修改教学设计的过程中得到完善。
本节课的教学设计是基于课堂前测展开的,那么前测的作用和价值能不能再继续挖掘?团队成员认为,既然做了前测,那有数据,分析数据,用数据说话,就能使课堂环节的实施更有针对性。每一题做对的同学是怎么想的?做错的同学又是怎么思考的?通过课堂学习之后,同学们是不是有了新的认识?识错,述错,议错,化错,设计并实施这样以核心素养发展导向的课堂实践,更能体现以学为中心的理念,也让学生量感的培养重内化提升,聚拓展升华。
在教学设计完善过程中,我们开始着手后测题的设计。经过讨论,我们团队决定利用一起作业平台进行课堂后测,学生上完课在机房完成后测题,可迅速生成统计数据供老师进行结果分析,使整个教学流程形成完整闭环。
短短几个月的学习研究,既艰辛又满足。我们团队在一轮又一轮的研讨中,经历了一次发展学生量感的学习方式探索之旅,这不仅是我们成长过程中的一次历练,也将会是我们教学生涯中的一笔宝贵财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