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什么是面积》教学设计(终稿)
教学内容:
北师大版三年级下册第五单元第一课时《什么是面积》。
教学目标:
1、结合具体实例,认识并理解面积的含义。
2、经历比较两个图形面积大小的过程,探索比较图形大小的方法(割补法,摆方块等),积累比较图形面积的直接经验。
3、在比较图形面积大小的过程中养成独立思考,勇于探索的习惯。
教学重点:对面积意义的理解。
教学难点:在比较两个图形面积大小的活动中体会面积概念中 “量” 的本质,区分周长和面积。
一、生活情境中体验数学现象,构建数学模型,初识 “面积”
对话交流,辩中有思,初步感悟什么是面积
(1)辩一辩
课件出示课堂前测中树叶面积的不同画法,对话与交流中区别树叶的周长与面积,初步感悟什么是面积。
(2) 比一比
比较数学书与语文书封面、一元和一角硬币的币面、两片树叶表面的大小。
小结并板书:物体表面的大小,就是它们的面积。
涂色感悟,丰富感知,认识封闭图形的面积
(1)议一议
在课堂前测中,很多同学都认为右边两个图形没有面积,左边两个图形有面积。为什么?说说你的想法。
思考 :什么样的图形才有面积?
(2)涂一涂
根据学生回答,分别给上面的图形涂上颜色,再次直观感悟只有封闭图形才有面积。
完成板书: 物体的表面或封闭图形的大小就是它们的面积。
【设计意图:课堂前测暴露已有认知,发现孩子们对面积并非一无所知。通过课堂前测,呈现出了孩子的已有经验,也暴露出孩子对面积认知是模糊的,出示课堂前测中树叶面积的不同画法,对话与交流中区别树叶的周长与面积,初步感悟什么是面积。学生在比较书本的封面的大小,硬币的面大小,树叶的面大小的过程中,真正理解什么是面积,让量感的培养具象化。儿童在这里经历了对面积概念从具体到抽象的认识过程,学习在这里真正发生,抽象的图形要素 “面积” 变成了儿童触手可及的自然体验,面积这个概念顺理成章的被儿童接纳,进而理解。】
二、动手操作中聚焦概念本质,构建数学概念,发展学生量感
(1)在课堂前测中,同学们能一眼看出左图中红色面积比蓝色面积大,你是怎么看出来的?
(2)在比较右图长方形和正方形两个图形面积时,同学们遇到了困难。这两个图形究竟谁大谁小?如何比较?分组选择合适的工具进行测量,比较两个图形面积的大小。
汇报交流中,引导学生从选择的工具、度量的步骤与得到结论三个方面进行分享。
(1)画一画
在方格中画出不同的图形,使它们的面积都等于 7 个方格的面积。
(2)看一看
借助授课助手展示学生不同的画法。
(3)说一说
观察不同的画法,你发现了什么?
【设计意图:在比较长方形和正方形面积大小的过程中,通过用 “剪一剪,拼一拼,摆一摆” 等方法,初步感受 “度量” 思想。学生在摆一摆的过程中,体验 “以小测大、以面测面” 的测量方法,充分感受面积的 “有限可加性”。其次在活动中主动探索,获得比较图形面积的多种方法,积累度量的直接活动经验,发展学生独立思考、勇于探究的能力。通过画一画、看一看、说一说的活动,让学生体会图形的面积是一个数量概念,不同形状的图形可能具有相同的面积,同时认识方格纸是比较或度量图形面积的重要工具。加深学生对面积含义的理解,发展度量意识。】
三、巩固练习中对比延伸,探寻度量本质,积累度量经验
量一量
你还想测量身边哪个物体面的面积?选择合适的工具进行测量。
想一想
为什么测量的相同的物体面,但测量的结果却不一样呢?
四、课堂小结中激活思维,引发深度思考,提升数学素养
回想这节课的学习过程,你有什么收获?
【设计意图:课堂小结是教师 “教” 的回顾,是学生 “学” 的深化,能使学生将本节课所学知识系统化,概括化,是课堂教学的重要组成部分,更是引发学生深度思考、提高学生素养的不可忽视的环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