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世纪小学数学论坛
探索、发现数学的乐趣
现在注册
已注册用户请  登录
主题样式选择
默认主题样式 ✅
知乎主题样式 
李德毅
李德毅

团队在教学设计初期,大量查阅 “量感” 文献资料进行学习,并结合教学实践,形成了以下理论基础:“量感” 顾名思义就是对量的感受,详细地说,就是对事物时间、速度、尺寸、重量等的感官认识。教师应带领学生主动构建对物体量的意义感受,进而在数学教学里贯穿 “量感” 教学,通过实际体验增强学生对量的感受,从而形成良好的 “量感”。   

一、联系生活实际,强化量感感知   

数学与生活联系紧密。通过与生活结合展开教学体验,有助于学生增强感受,以推动学生建立量感。教师在教学量的相关知识时,应鼓励学生结合个人生活经验进行对比学习,进而强化他们估测事物的能力。   

二、引导数学反思,推进量感提升   

量感其实是学生内心的感觉,它的形成需要学生借助实践操作和思维反思。以往对量感的关注,大多是从实践、感受的角度去重视,但却没有意识到学生的反思活动也有助于量感的形成。事实上,仅有体验和感知是不够的,还需在感性经验的基础上,结合思维反思活动,将其提炼为内心的评价标准,进而形成有效的量感。也只有通过反思活动,才能将已有量感进行拓展,进而强化学生对量的感受,实现更准确的量感。      

三、促进知识勾连,促进量感内化   

量感由于是一种感觉,所以不是一朝一夕就能培养形成的,需要教师在学生的学习和生活中进行渗透,以丰富学生形成量感的途径。为此,需要教师把握量与其他数学知识的相关性,进而在相互贯穿中推动学生把量感内化于心,自觉地发挥量感在学习与生活中的作用。

关于   ·   FAQ   ·   API   ·   我们的愿景   ·   广告投放   ·   感谢   ·   实用小工具   ·   139 人在线   最高记录 139   ·     选择语言  ·     选择编辑器
创意教育工作者们的社区
World is powered by education
VERSION: 2c477f2 · 10ms · UTC 01:53 · PVG 09:53 · LAX 18:53 · JFK 21:53
♥ Do have faith in what you're doin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