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什么是周长》教学设计
执教教师:黑龙江省大庆市大庆一中奥林学校 安婉婷
执教年级:二年级
教学设计:
一、教学设计思路
(一)设计意图
学生核心素养的培养,离不开精心设计的教学环节、深度挖掘的教材内容、重点放大的感悟积累。“量感” 的覆盖面广,挖掘度深,贯穿学生学习的每个阶段,是发展学生核心素养的重要途径。所以在课上有目的引导学生建立 “量感”,积累经验是非常必要的。如果学生在具体的学习过程中,能自觉地选择并运用 “量” 的意识解决问题,自然就优化了思维品质,提高了学习的能力。观察是学生学习的重要工具,操作是激发学生学习思考的主要途径。“什么是周长” 这节课就是学生在观察蚂蚁运动等活动中,认识物体表面或图形的周长,通过看 —— 描 —— 量 —— 数等一系列操作活动让学生亲身经历体验和感悟周长的实际意义。学生在工具的合理选择以及估计周长的长短过程中,激活 “量感” 意识,形成 “量感” 认知。学生在小组合作中,获得测量物体表面或简单图形的周长的方法,在亲身体验中培养并发展 “量感”,提高估测能力并拓展思维。抽象的数学概念从无到有,由浅入深,学生在知识的形成过程中提高观察能力、分析能力、合作能力、手脑并用能力并感受周长与实际生活的密切联系。
(二)教材分析
“什么是周长” 是学习平面图形周长的起始课,是在已经认识了一些平面图形和度量单位的基础上展开的教学。本节课分为两课时,一课时主要是概念的形成和理解,重在体验感悟。二课时主要是解决生活中的周长问题,重在方法提升。本节课中教材中并没有给出严格的定义,而是从学生已有的生活经验和实际事例出发。为了防止学生后续对周长和面积概念的混淆,教材中提供了丰富的感受操作活动,通过看一看、描一描、认一认的活动感受认识图形一周的长度就是它的周长。再借助小组活动想一想、量一量、数一数,建立合理的 “量感”,加强学生对 “量感” 的敏感度,同时感受度量的意义并掌握度量的方法,提高学生解决问题的能力。
(三)学情分析
本课是对周长实际意义的理解,在前面的学习中学生已经认识了长方形、正方形、三角形等平面图形和一些基础的度量单位。通过之前的学习和积累,学生已经具备一定的初步逻辑思维,并且有一些生活经验、认知结构和思维水平,逐步形成了自己的学习特点。他们喜欢学习数学,喜欢在课上表达交流各自的想法。遇到困难时,能够借助知识的迁移和小组讨论等方法研究解决问题。同时,三年级也是发展思维能力的加速期,学生的思维会在观察、思考、操作等活动中迎来一次又一次的挑战,他们会在每次挑战中产生新的思考并梳理总结经验,逐步建立有条理、严谨、创新的思维能力。
(四)教学资源分析
树叶及部分测量工具、学习单、新世纪微课、课件、多媒体展台
(五)主要教学方式、方法
观察法、操作法、演示法、引导法、小组合作探究法
(六)主要学习方式、方法
观察、操作学习法、探究学习法、合作学习法
二、学习目标
1、结合具体事物或图形,通过观察、操作等活动,认识周长。
2、能够通过与他人合作估计测量物体表面或图形的周长。
3、渗透 “画曲为直” 的数学思想,发展 “量感”。
三、教学要点
教学重点:理解和认识周长的概念。
教学难点:建立相应的计量观念,会测量并计算简单图形的周长。
四、教学流程
五、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境、激趣导入
“观运动” 初步形成空间观念
师:秋天到了,一只小蚂蚁围着一片树叶运动了起来,请你仔细观察,独立思考看清它是怎样运动的?谁能说清小蚂蚁是怎样运动的?
学生描述蚂蚁的运动路线。
设计意图:利用学生感兴趣的情境,抓住学生的好奇心,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兴趣。初步形成空间观念,为学生感受周长的实际意义做铺垫。
观察交流、探究新知
(二)观察交流、探究新知
“描边线” 获得具体形象经验
初体会 —— 感知周长
1、描一描
师:小蚂蚁从一点出发,沿着边线运动最后又回到了起点,小蚂蚁走的路线就是树叶的边线。谁能指出数学封面的边线呢?你是怎样指的?
师:能不能把它们的边线描出来呢?别着急,一起看看学习要求。
师:比一比,怎样描的既准确又美观。准备好了吗?开始!
学生独立尝试描边线。
2、说一说
师:我看到一幅幅美丽的作品,请你分享一下你是怎样描的呢?
学生汇报描法。
师:和她描法一样的同学请举手。有什么疑问和补充吗?
师:看来你们都找到了正确描边线的方法,可是有几位小朋友遇到了问题?我们一起去看看。他们描的都对吗? 你发现什么问题了?(出示 3 种不规范的画法)
师:是呀,从一点出发,沿着边线连续的描出一周,最后又回到这一点,这才是描边线的正确描法。
3、摸一摸
师:其他物体的表面有没有边线呢?接下来,我们用手指代替彩笔,请同学们在身边找一个物体,指一指、摸一摸它们其中一个面的边线。听清了吗?开始吧!
师:同学们有发现了吗?谁来分享一下。
学生自由汇报。
“认概念” 理解明晰周长概念
再体会 —— 认识周长
1、看一看,说一说。
师:同学们你们很棒,让我们闭上眼睛结合刚才的操作活动回忆一下,小蚂蚁刚刚做了什么?小彩笔又做了什么呢?(抽出数学书)想清的同学请举手。
师:是呀,它们到底想告诉我们什么呢?让我们一起去看看。(插入微课 3 分 27 到 3 分 45 秒的内容)
师:确实是这样,我们今天这节课就在动手操作中认识理解 —— 什么是周长。
2、指一指,说一说。
师:你知道什么是周长吗?同桌之间在图上互相指一指,说一说什么是树叶的周长,什么是图形的周长呢?那谁能说说什么是钢笔盒表面的周长呢?什么是这个三角形的周长?看来你们已经和周长成为朋友 ,就是大家想的那样,物体的表面或图形一周的长度就是它们的周长。(出概念)
师:都清楚什么是周长了吗?现在让我们举起小手动一动,再次闭上眼睛想一想。
设计意图:通过描一描的活动,能够找到物体表面的边线。初步感知周长的含义。找和动手摸身边物体的边线,让学生们初步感知了周长的概念,并用自己的语言形象的表达了周长的含义。学生在感性体验后,通过树叶的边线和数学书表面的边线的突出概念,强调加深对周长的理解。每个环节都让学生在活动中观察、交流、思考、体验,经历从抽象到具体的过程,建立对周长的概念的 “量感”,在多次的思维积累中逐步深化对周长的认识。
(三)发展 “量感”、操作提升
“试方法” 合作中优化思维品质
一探度量的意义 —— 测量
1、看一看
师:小蚂蚁知道同学们认识了周长,它还想知道它到底爬了多少厘米?怎么办呢?请同学们独立思考:如何得到它们的周长呢?你有什么好办法?想清的同学请举手。
2、做一做
师:其实无论用什么方法想知道周长是多少都是要具体测量的。老师给同学们准备了一些测量工具,测量之前,看清学习要求。开始测量吧!
生:学生自主选择测量工具、测量树叶和数学书封面的周长,并在小组内交流自己的测量方法。
预测 1:选择软尺进行测量
预测 2:选择绳子、直尺进行测量
3、说一说
师:哪一组有信心说清你们的测量方法和过程?快来分享一下。(引导学生说清:1、你们用什么方法测量的?选择的测量工具有哪些?2、测量过程中需要注意什么?3、测量结果什么?)
生:我们小组…
师:分工明确有序,哪个小组也想像他们一样,勇敢展示一下。
生:我们小组…
师:同学们不仅思维敏捷动手能力也很强,表达非常清晰。
师:听了这么多方法我有一点疑问,这么多的工具中,为什么你们都没有选择和树叶形状差不多的绳子呢? 学生利用经验排除无效的工具。
师:原来如此,是你们的积累的经验帮了你们,为你们点赞。笑笑也想和大家分享一种方法,想看吗?(插入微课笑笑的方法)
师:一起去看看吧!看明白了吗?谁能说清他是怎样测量的呢?
4、比一比
师:在这么多的方法中,你喜欢哪个方法?理由是什么?
学生汇报自己想法,听清他人想法。
5、想一想
师:是啊,不同的方法它们有优势也有不足,我们要根据实际测量的对象选择适合的方法。那在测量中,你遇到了什么困难?怎样克服和解决的呢?
学生积极思考,全班补充交流。(问清并说清:在实践中遇到了一些困难,例如会有误差,学生们根据自己在操作中产生的问题及思考进行交流解决问题。)
师:(小结)看来同学们通过合作都解决了自己的困惑,小测量还有大智慧。真的很棒!为你们的智慧鼓鼓掌。 “拾方法” 应用中深化度量意义
二探度量的意义 —— 度量单位
1、说一说、估一估
师:还有信心迎接新的挑战吗?那我们思考继续,探索继续。请你们观察这三个不规则的图形,谁知道这些图形的周长是什么?想清后,请你到前面指一指。
师:感谢这位同学,非常有探索精神。我们再仔细观察一下,你觉得哪个图形的周长最长呢?就凭感觉,用手指比一比。
师:看来大家的想法比较一致呢,估计准不准确呢?是呀,所以淘气说估计是不准确的,但是我也有办法。我不用量,却知识它们的周长是多少厘米?你知道这是是为什么?
2、描一描、数一数
师:你们真聪明,一下就猜到了淘气的方法。那我们用他的方法试一试。数之前,你还有没有什么发现?
师:哪里的长度是 1cm 呢?每个方格的边长是 1cm。有了它帮忙,你们能数出它们的周长了吗?
师:请同学们先快速的描出每个图形的边线,然后标清楚,数清楚。
学生分享方法。(说清:学生有条理的汇报自己的方法。)
师:有什么质疑或者补充吗?
设计意图:“量感” 的产生是在大量的体验后达到经验的积累。所以教学中设计让学生观察、比较、归纳层层递进的环节,让学生在思考中体会量感的作用,培养学生建立有效的量感。通过对比不同的测量方法,也让学生明确要根据实际测量的对象和要求选择适合的工具和方法,再次发展 “量感”。通过数一数的活动,让学生再次明确不是只有规则的图形才能求周长并在数的过程中感受度量单位的重要性,同时通过交流总结出更有效的策略方法,获得新体验。发展了学生思维的灵活性、培养了学生有序思考的思维习惯。描路线的练习,让学生再次经历描边线的过程,进一步体会、理解周长的意义。“估计” 的亮相,让学生对实际结果有个对比,感受 “量感” 在数学学习中的作用。并通过数一数三幅图的周长巩固得出周长的方法,加深学生对度量的理解。
(四)交流互评、全课小结
师:时间过得很快,我们这节课就要结束了,请你回顾本节课,我们是如何学习探究周长的?你又有哪些问题和收获?想清后和同学们说清。
学生积极思考、总结反思、畅所欲言。(想清:如何学习 “周长” 的?说清:说清自己的收获与感悟。问清:又联想到了哪些数学问题?)
师:看来同学们都有自己的收获和思考,这节课我们通过看、描 、量 、数等一系列活动,认识了图形的周长,并掌握了一些度量周长的方法。这里老师给也你们留了一道思考题,希望课下同学们能继续发展合作精神,用学到的知识解决更多生活中的问题。这节课就上到这里,同学们再见!
思考题:
赛车比赛
观察图形,两位选手的比赛公平吗?
生:感受数学与生活的联系,把数学思维带到课下。
设计意图:课末让学生回顾本节课的过程,也梳理同学之间碰撞交流的感受,为后续的学习研究积累技能。最后借助一道有趣的思考题发展学生的数学思维,并让学生感受到数学与生活的紧密联系,也为第二课时的内容做铺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