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铅笔有多长》教学设计(三稿)
【教材分析】
《铅笔有多长》是北师大版小学数学二年级下册第四单元第一课时的内容。本节内容是在学习了厘米和米的基础上,认识分米和毫米。充分利用学生已有的知识基础,借助长度单位之间的关系,引入对新的长度单位 “分米” 和 “毫米” 的认识。教材安排了四个问题,第一个问题借助测量活动,结合对厘米的认识,认识分米和毫米。第二个问题借助对生活中熟悉物品的估测,体会分米和毫米的实际意义。第三个问题梳理米、分米、厘米、毫米四个长度单位之间的关系。第四个问题学习简单的长度单位之间的换算。
【学情分析】
学生已经在二年级上册学习了厘米和米,体会到统一长度单位的必要性,并能进行简单的测量和估测。学生对毫米和分米虽没有正式接触,但测量时也会有得不到整厘米的情况,对毫米有一定感性认识。分米在生活中不经常使用,估测物体长度以及换算单位进率也是学生的困难点。
【学习目标】
(1)结合动手操作,能准确量出铅笔的长度,认识分米和毫米,并能找出生活中长度大约是 1 毫米、1 分米的物体。
(2)借助尺子,能说出米、分米、厘米、毫米之间的关系,并能进行简单的单位换算。
(3)根据具体情境能选择恰当的长度单位,并能估计一些物体的长度。
【评价任务】
(1)通过测量活动,能准确测量两支铅笔的长度,并能用 1 分米和几厘米几毫米表述。
(2)通过找一找的活动,能找出生活中长度大约是 1 毫米、1 分米的物体,能用手比划 1 毫米和 1 分米的大概长度 ,并能估计画出长 1 毫米和 1 分米的线。
(3)借助尺子,找到 1 米和 1 分米、1 分米和 1 厘米、1 厘米和 1 毫米之间的关系,能按照一定的顺序排列这几个长度单位,并能适当拓展任意两个长度单位之间的关系。
(4)利用长度单位之间的关系能进行简单的单位换算,并能解释自己的思考过程。
(5)结合具体情境,能选择恰当的长度单位进行测量和表述,并能利用 1 毫米、1 厘米、1 分米、1 米的实际长度为标准进行估测物体的长度。
【学习重难点】建立 1 毫米、1 分米的长度表象,会进行简单的长度单位换算。
能根据具体情境恰当选择长度单位,估计一些物体的长度。
【教具学具】米尺、格尺、硬币、卡片,小棒
【学习过程】
一、复习旧知,引入新课
1、同学们我们已经学习了哪些长度单位?(板书:米 厘米)
2、你能用小手比划一下吗?师在米尺上检验,贴在黑板上。
3、出示铅笔的对话:你知道我有多长?
师:铅笔们也想知道它们的长度!快来帮帮它们!
【设计意图:借助米尺唤起对米、厘米的记忆,通过用手比划 1 厘米和 1 米的长度,与接下来要认识的 1 分米和 1 毫米建立联系,形成对比,为估算做准备。二年级孩子还是以形象思维为主,利用情境式对话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二、探究新知
(一)认识分米
1、认识分米
拿出学习单说说第一支绿色的铅笔有多长?你是怎么知道的?
老师把铅笔和尺子都放大了,结合这位同学回答,我们一起来看看。
生:第一支铅笔是 10 厘米,它的一端是 0 刻度,另一端是 10, 所以就是 10 厘米。
师:其实 10 厘米也可以用 1 分米表示。(全班齐读)
生齐读:1 分米。
板书:认识分米,用字母表示 dm(拿起小手跟老师一起写写)
那 1 分米是多长呢?在你的尺子上找 1 分米。哪儿还有 1 分米?(投影展示)
生 1:我认为 0~10 是 1 分米。
生 2:我认为 2~12 也是 1 分米。
你能在老师的米尺上找到 1 分米吗,边比划边说。
生 3:我认为 20—30cm 为 1 分米,……
看来无论是从几厘米出发,只要数出 10cm,那它的长度就是 1dm。
2. 比一比
像老师这样左手拿出格尺,用你的右手在格尺上找到 1 分米,比出的这是一扎,这一扎的长度大约是 1dm,再把格尺放下,感受 1dm 的长度,手放。接下来,我们看看谁比的最准,听老师指令:“1 分米。”(学生比划),老师的小棒正好是 1 分米,看看谁比的最准。用小棒验证,评价:你的 1 分米有点儿长,调整一下;你的 1 分米有点儿短,调整一下;你的 1 分米正正好,真厉害!
3. 找生活中的 1 分米
借助我们身体的小格尺,快来找找生活中那些物体是 1 分米吧!
生 1:这个玩具小人的高度大约是 1 分米。
生 2:这个药盒的高度大约是 1 分米。
生 3:这个药的高度大约是 1 分米。
生 4:这个东西的这条边长度大约是 1 分米。
师:同桌小伙伴快来分享分享生活中你找到的 1 分米吧!
4. 有了这把小尺子,咱们来估计一下数学书这条边的长度吧!(提示:一边比一边做记号)
生:大约是 2 分米。(边比划边说)
师书桌的宽度请你来估计一下。
生:大约是 4 分米。(边说边比划)
师:量哪些物体还用分米做单位呢?比如李老师想量教室的长,可以用分米量吗?
生:可以是可以,太麻烦了,用米来测量更合适。
师:看来我们在测量物体时需要用合适的单位。
(二)认识毫米。
1. 认识毫米。
(1) 师:红色的小铅笔也想知道它的长度,快来看看它有多长?
生 1:6 厘米多,不到 7 厘米。
生 2:估计成 7 厘米。
(2) 想要精确的知道这根铅笔的长度,那怎么办呀?(教师课件演示)
学生观察到把每个厘米里加了小细格。
(3) 师:在测量时不能用整厘米数表示,多出来的这一小段不够 1 厘米,我们就需要比厘米更小的单位。数学家们又把 1 厘米平均分成了 10 个小格,每一小格的长度都是 1 毫米。(课件演示)
(4) 板书:毫米 mm(拿出小手跟着老师一起来写)
(5) 小红铅笔到底有多长呢?快来告诉它吧!
生 1:通过测量,我发现这支铅笔是 6 厘米 3 毫米。
师:你是怎么想的?
生 1:有 6 厘米,多出 3 小格的长度也就是 3 毫米,所以是 6 厘米 3 毫米。
生 2:我觉得这支铅笔是 63 毫米。有 63 个小格的长度,所以是 63 毫米。
师:我们认识了 1 毫米,那你现在在你的直尺上找一找 1 毫米。(请几位同学上实物展台找 1 毫米。)
如果找的有问题可以放大让学生明确 1 毫米是小格的长度,再缩小感受。
2. 找一找。我们找找生活中的 1 毫米。
生 1:卡片的厚度大约是 1 毫米。
生 2:1 角的硬币厚度大约是 1 毫米。
师:请你把卡片放在拇指和食指指尖,抽掉卡片,看看 1 毫米,你想对 1 毫米说什么?
生:我觉得 1 毫米太短了,短到卡片抽出来,我眯着眼睛都看不到了。
师:我们认识了 1 毫米,老师说这块橡皮的厚度大约是 1 毫米,谁与我交流。
生:我觉得它的厚度应该比 1 毫米长。
师:拿着张纸的厚度大约是 1 毫米了吧!
生:我觉得这张纸的厚度应该比 1 毫米短。
【设计意图:通过两个测量铅笔的活动,复习测量知识,认识 1 分米和 1 毫米,积累测量的活动经验;通过找生活中的 1 分米和 1 厘米,加强对 1 分米和 1 毫米长度的实际体验,不断强化标准,感受测量与现实生活的联系,加强学生对测量学习的好奇心和参与测量活动的主动性。在看一看、找一找、手比划等多种表征的活动中初步发展估测意识和量感。】
(三)、整理提升
1. 刚才我们又认识了两个新的长度单位分米和毫米。你能给这四个长度单位排排队么?
生:我觉得分米应该排在米和厘米中间,毫米排在厘米后面。
板书:分米、毫米
2. 小组合作:
(1) 同桌两人在米尺上有序的找出 1 米、1 分米、1 厘米、1 毫米
(2)想一想,它们之间有什么关系?
填一填:1 分米 =( )厘米
1 厘米 =( )毫米
1 米 =( )分米
(3)你还有什么发现?
3、汇报展讲
(1)米尺上边比划边说,填一个讲一个。
① 1 分米就是 10 厘米,10 厘米也是 1 分米。边比划边说;
② 1 厘米里有 10 小格,就是 10 毫米,10 毫米也是 1 厘米;
③ 重点比划:借助黑板长度 1 分米去比划,1 米里有 10 分米,10 分米也是 1 米;
(2)发现相邻两个单位之间的关系是 10。
(3)回顾旧知:1 米 = 1000 毫米,拓展 1 米和 1 毫米之间的进率。
【设计意图:系统梳理所学过的长度单位之间的关系,建立知识体系进一步发展量感。】
四、当堂检测
第一关:我会填,说想法。如果你有困难,别忘了我们的好帮手 —— 米尺,去看一看。
第二关:有个天文爱好者画了一幅北斗星的示意图,我们一起来数一数。请你量出第一颗星和第二颗星,第六颗星和第七颗星的长度,填在括号里。全班核对。
强调:在我们测量的过程中,难免会产生误差,所以同学们的 7、8、9 毫米都是对的。
第三关:火眼金睛
1. 读淘气日记 (纠正错误) 有问题停下里举手说你的想法。
2. 拓展延伸:
①测量头发有多细需要比毫米更短的单位测量。
②测量学校到赛汉塔拉有多远需要比米还长的单位去测量。
看来在生活中我们也要根据物体长度来选择合适的单位来测量。看来每个长度单位各有所长,只有把他们放到合适的位置,小宇宙才能爆发出大能量!
【设计意图:选择合适的长度单位估计物体的长度,进一步发展量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