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世纪小学数学论坛
探索、发现数学的乐趣
现在注册
已注册用户请  登录
主题样式选择
默认主题样式 ✅
知乎主题样式 
li qiu shuang
li qiu shuang

第二次研讨交流纪实

时间:2021 年 4 月 8 日

地点:巴吉垒中心小学

研究主题:《铅笔有多长》二稿的课堂时效性主题会诊

内容梗概:

本次研讨共分为三部分内容

1. 第二次试讲后存在的主要问题。

2. 根据本次内容确定前、后测内容。

3. 通过线上研讨初步确定三稿的修改思路以及做好答辩的相关事项。

研讨记录:

1. 主备人针对本次试课进行自诊。

主备人阐述各个环节的落实情况并提出了自己的几点疑问:

①分米的产生是借助学生生成来揭示的,这样的设计会不会太过突兀?

②在操作中感受一分米有多长的时候,教师的语言是不是不够简洁?

③学生对毫米的认识是通过累加的方法还是从 1 厘米中细分出来哪个效果会更好?

④习题的讲解有些太过细致,课上总是反复的问学生为什么这样做?你是怎样想的?换一个什么问法更好呢?

2. 团队成员针对本次试讲提出的主要观点:

董蕊:个人认为借助学生的测量结果引入分米很恰当,这样能突出学生的主题体地位以及明确单位产生的意义,但是我关注到一个细节,学生会测量不会表达如何测量,看来我们在课堂上要 有意识地唤醒 学生测量经验。

张淑红:我感觉李老师在课上能更多的关注到学生,随时抓住学生的课堂生成会更好,比如当学生提出一张纸的厚度是 1 毫米的时候,就可以借助这样的契机,亲自演示让孩子感受到 1 毫米的厚度。

王文静:在感受 1 分米有多长时应当适当学会放手,教师要注意扶放结合,而且语言要跟进操作,还要做到该强调的时候尽量要提高音量,给学生明确指示,加快课堂节奏。用一拃来估计的时候要关注不同的测量结果,指出学生测量的误差所在。

刘久春:对于毫米的揭示我觉得哪种方法都可以,只要讲清楚与 1 厘米的关系即可。

董蕊:习题在讲解的时候先让学生感受到习题的趣味性,然后再来让学生汇报,至于追问要适度,时间太长,会导致学生兴趣下降。

3. 达成共识,确定二稿的后测试题 。

关于   ·   FAQ   ·   API   ·   我们的愿景   ·   广告投放   ·   感谢   ·   实用小工具   ·   139 人在线   最高记录 139   ·     选择语言  ·     选择编辑器
创意教育工作者们的社区
World is powered by education
VERSION: 2c477f2 · 10ms · UTC 14:44 · PVG 22:44 · LAX 07:44 · JFK 10:44
♥ Do have faith in what you're doin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