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材分析:
本课是北师大版数学三年级上册第七单元年月日第二课时的内容,属于数与代数领域 “常见的量” 中的内容,《24 时计时法》的教学是在学生学过时、分、秒知识后,掌握了时间单位的进率后进行的,时间方面的知识比较抽象,对三年级的孩子来说理解起来有一定的难度。本课主要内容是认识 24 时记时法,了解 24 时计时法与普通计时法所表示时刻之间的关系,能结合具体的生活情景计算出经过时间(不需要进位和退位的)。根据教材编写特点,在教学中要充分借助学生已有经验,在回顾、观察、整理活动中学习知识,鼓励学生借助实物和图形采用直观的方式帮助学生理解 12 时和 24 时两种不同的计时方法的区别和联系。重点呈现两种推算经过时间方法:一是将 24 时计时法转化为普通计时法,借助钟表一边画一边数;二是直接用 24 时记时法,按顺序 1 时 1 时地接着数。
学情分析:
关于年月日,12 时、24 时计时法这些知识具有常识性,早就融入到学生的日常学习和生活中,但是学生对这些知识的掌握又不够系统,甚至并不准确。学生在以前已经学习了年月日之间的关系,认识了钟表,时、分、秒,体验过时间的长短,后续还将利用作息时间表解决实际问题。根据三年级学生的年龄特点和认知水平,他们不易理解过于概念和抽象化的知识,更容易接受直观形象化的知识,所以实物和直观对学生学习知识更有帮助。 教学目标: 1. 结合现实情境,知道一天有 24 时,认识 24 时计时法,能够对 24 时计时法与 12 时计时法所表示的时刻进行相互转换,并能推算出从一个时刻到另一个时刻所经过的时间。 2. 在借助钟面解决问题的过程中,进一步体会同一问题有不同的解决方法。 3. 结合具体的生活情境,感受 24 时计时法在学习生活中的广泛应用。 教学重难点: 认识 24 时计时法与 12 时计时法所表示的时刻进行相互转换。
教学准备:
课件、钟面、计时纸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