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体积与容积》二稿
【选课思考】:“体积与容积” 是比较抽象的概念。五年级学生生活经验上对于体积有一定的模糊感知,科学课上他们学习了容积,但是体积和容积对于大部分同学只是模糊的感觉。我们想把体积和容积的联系从物体和空间出发,让学生从生活中感受,从活动中量化,发展学生量感,发展空间观念。
【教材分析】:体积与容积的学习是在学生认识了长方体和正方体的特点以及了解了长方体和正方体的表面积知识的基础上进行的。这一内容是进一步学习体积计算方法的基础,也是发展学生空间观念的重要载体。本课属于概念教学,教材设计的是通过具体的实验活动,让学生了解体积和容积的实际含义,并能够知道体积和容积之间的联系与区别。在操作、交流中,感受物体体积的大小,发展空间观念。
【学习目标】:
1、通过具体的实验活动,了解体积和容积的实际含义,初步理解体积和容积的概念。
2、在操作、交流中,感受物体体积的大小,进一步发展空间观念。
【教学重点】:通过具体的实验活动,理解体积与容积的含义。
【教学难点】:理解体积与容积之间的关系。
【教学资源】:新世纪 3.0 微课、量杯、水、红薯
【教学过程】:
1、模糊感知 “物体” 和 “空间” 这组相对的概念。
板书 “体积”。看到这个词,你有什么想说的,或者想问的。
(学生说对这个词语的理解,或者联想,或者问题。)也有可能学生直接出定义,或者我直接百度出定义:物体所占空间的大小,就是物体的体积。出黑板上贴条。咱们把这句话的词嚼烂来理解。(板书:物体 空间)哪些是物体?
生:举例
师:哪里有空间?
生说,师板书。(教室里,书包里,笔袋里……)
教室里容纳了桌子,那么桌子就占了教室的空间,整个桌子占的空间的大小就叫桌子的体积。(书和书包、笔和笔袋)
板书:桌子 教室
书 书包
笔 笔袋
如果空气是绿色的,并且凝固了,现在我把书包拿走,你会看到什么?
【设计意图】 让学生从自己已有的生活经验里抽出体积和容积这对概念的模糊感觉。
2、进一步感受体积。
师:其实咱们对体积早就有感受的,你一定听过这个故事。
播放《乌鸦喝水》
师:乌鸦怎么喝到水了?
生:石头丢进水里,挤占了水的位置,所以水面上升了。
师:你说的很好,石头占有一定的空间,它是有体积的。
同桌之间举例子说明什么是物体的体积,边指边说(生边指边说:长方体的体积就是整个这一块的大小。)
【设计意图】结合乌鸦喝水的故事,边指边说,说明生活中的物体的体积,进一步感受体积的意义。
3、实验操作,在活动经验中深刻感受体积。
师:那这块红薯的体积是多大呢?有办法可以测出来吗?
小组合作,做实验。
每组材料:1 个量杯、1 个红薯、1 支记号笔
你看到了什么?说明了什么?
生:红薯放进杯子里,水面上升了。说明红薯是有体积的,它把水挤高了。
师:上升的这一部分水的体积和红薯的体积有关系吗?
生:上升的水的体积等于红薯的体积。
【设计意图】学生做实验活动,测红薯的体积。从活动中发现红薯放入水中后占据了一定的空间,水面排出同样体积的水,量化出红薯所占空间的大小。
4、认识容积。
水在杯子里,水占了杯子里的空间,反过来说,杯子容纳了水。杯子能够容纳的水的体积就叫做这个杯子的容积。容器若能容纳物体的体积就叫这个容器的容积。(贴字条)
物体的体积有大有小,容器的容积也有大有小。我的这瓶矿泉水瓶子和教室饮水机上的矿泉水桶相比,谁的容积大?
生:饮水机上的大。
师:你是比的什么?
生:桶要大些,里面装的水要多些。
那这两个杯子谁的容积大呢?你有办法比出来吗?(学生回答)
播放新世纪 3.0 微课视频。
【设计意图】比较谁的容积大的过程中,感受容器的容积是所能容纳物体的大小,强化容积概念。
5、总结回顾
现在你对体积和容积还有什么问题?咱们同学一起来帮忙解决。
学生自己提问,全班解答。
【设计意图】实践活动后,抛出学生自己的问题,引发全班结合活动经验深入思考问题,更深刻明晰体积容积的概念。
练习提升
1. 一团橡皮泥,淘气第一次把它捏成长方体,第二次把它捏成球。捏成的两个物体哪一个体积大?为什么?
【设计意图】通过捏橡皮泥的活动,让学生体会到虽然是同一物体形状发生了变化,但体积保持不变。
2. 用相同数量的硬币分别垒成下面的形状,哪一个体积大?为什么?
【设计意图】硬币堆的方式不同,体积不变。强化对体积概念的认识。
3. 数一数,想一想,再与同伴说一说,右图中的长方体盒子能装多少个这样的小正方体?
【设计意图】初步感受长方体体积的大小,为后续长方体体积的计算做铺垫。
4. 用 12 个大小相同的小正方体,分别按下面的要求想一想,搭一搭。
⑴搭出两个物体,使它们的体积相同。
⑵搭出两个物体,使其中一个物体的体积是另一个的 2 倍。
【设计意图】通过搭小正方体的活动,进一步让学生感受长方体体积的大小,为后面学习计算长方体体积做铺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