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什么是面积》学情分析:
前测,立起点
对学生进行研究是确定教学起点和制定教学设计的重要依据。因此,课堂教学除了要对教材深入了解的基础上,还需要对学生的现实起点进行分析。为了更好制定教学设计,我们团队设计了 4 个问题对湖北省宜昌市伍家岗小学三年级 2 班共计 55 名学生进行了课堂前测,情况如下:
第一题:
此题是考察学生对 “面积” 的原始认知,以及对面积内涵的了解。课堂前测之前,我认为此题以学生已有的生活经验,以为大部分学生会做对。结果是:班上 80%的学生画的是树叶的周长,只有 20%的学生画的是面积。由此可见,绝大多数学生听说过面积一词,对物体的大小能初步的感知和判断,结合生活经验会直观比较某些物体表面的大小,但是对面积的内涵没有清晰的认识。 第二题: 此环节是帮助学生判断什么图形有面积?此题完成的情况较好,88.5%的同学做对,这些同学都知道面积应是封闭的,有边界线,不开口,面积应是封闭的,有边界线,不开口。
第三题:
此题,引入了本课的两个核心概念 “周长” 和 “面积”。我们是想了解学生知识的原点,让学生自然体验由 “线” 到 “面” 的空间飞跃,学生也初步感知了 “周长与面积” 的区别及联系,比如 “周长一样,面积不一定一样。” 从检测情况来看,有 48%的学生做全对,40%的同学错的比较周长,有 12%的同学比较面积出错。由此可见,此题难的是比较周长,面积容易比较。分析发现,周长和面积共存于物体表面或平面图形中,是刻画图形既有联系又有区别的两个维度,学生容易产生混淆。我们团队的伙伴说这不仅仅表现在学习这部分内容前,也在学过这部分内容后,遇到解决实际问题时还经常混淆。问题的关键是有部分学生对面积的含义认识不到位没有深刻体会到 “面积” 是一个 “刻画图形大小的数量概念”。
第四题:
此题有 78%的学生是求的周长,比较的周长。他们发现周长是一样大的都是 16 厘米,都认为面积是相等的。通过课堂前测,呈现出了孩子们的已有经验,也暴露出孩子对面积认知是模糊的,学生对周长与面积混淆的。我们团队围绕概念属性出发,设计直观的、可感的操作和体悟活动,让学生多一些感受和经验的积累。
从以上前测结果可见,三年级部分学生对于面积已经有所接触,但是所占比例不大。对于怎样的图形有大小,学生都能排除不是封闭的图形,说明他们对于 “面” 的感知还是非常准确的。对于面积所在的区域,学生头脑中的感知还是比较零散的,需要加以系统的梳理和引导。对于 “面” 是比较大小的认知,以及运用观察法和重叠法比较是学生所熟知的。因此,比较方法中,“观察法” 和 “重叠法” 如何 “取舍” 也是值得我们考虑的问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