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优化》教学设计终稿
黑龙江大兴安岭基地 奚红丽
【教学目标】 1. 知识目标:从简单的生活事例中,认识到解决问题策略的多样性,学会找最优方案解决实际问题,达到高效办事的目的。
能力目标:学会要完成几件事的先后顺序,哪些能同时进行,并能画出流程图。
情感目标:感受数学与生活的密切联系,培养学生的应用意识和合理安排时间的意识,使学生逐渐养成合理安排时间的良好习惯。
【教学重点】探究解决问题的最优方案,体会优化的思想。
【教学难点】梳理优化思路,提高学生解决问题的能力。
【教学准备】:多媒体课件、课前学习单。 【教学流程预设】:
一、课前准备,学生看微课,自主探索 + 亲子共学实践沏茶。
二、课中交流,基于学生的真问题进行分享式学习
(一)谈话导入,聚焦核心问题
同学们,昨天我们看了有关沏茶的微课,设计了能让爸爸喝茶的方案,(PPT 出示图片),同学们能自主探索问题,能看出大家很爱学习;而且有的同学亲自进行了沏茶实验,实践出真知,同学们很优秀。
(二)围绕核心问题,展开探究与分享
1、下面我们的任务是,我们以小组为单位,说一说,聊一聊,你是怎么给爸爸沏茶的, 你的方案都有哪些呢?
2、出示学习要求: 组长组织组员分别说一说每个人的方案,确定方案哪些是可行的,哪些是不可行的。
3、同学们充分交流,把不可行的沏茶方案找出来,并说理由。
【设计意图】整合线上学习与传统课堂学习的双重体验。让学生体验学习策略的混合、学习资源的混合、学习环境的混合,以及学习模式的混合。任务驱动,引导学生课前通过独立思考、课中小组讨论、全班交流、教师点拨等活动,发展学生能力。
(三)分享
1、刚才老师听到很多同学在交流自己的方案,还看到有的同学在自己的方案后面打个 ×,下面哪组同学愿意说一说,你们组设计了这么多的方案,哪些是可行的,哪些是不可行的。哪组同学愿意先来与大家分享?
2、根据同学的汇报,教师或追问,或总结,这些方案都能让爸爸顺利的喝上茶,既然能,就是可行的。
3、学生汇报后,教师总结,今天老师要表扬咱班同学,通过小组的讨论、交流,大家把不可行的方案去掉了,并且能说明理由。现在请你告诉老师,那些方案不可行是因为什么?
4、如果爸爸回家,想要尽快的喝上茶,同学们有什么好的方法吗?尽快是什么意思?
5、同学们说的不错,通过计算比较,的确是一个很好的的方式。
6、学生汇报。
比较出最优方案。怎么能让时间不浪费呢?
7、请同学们观察我们找出的最优方案,和自己的方案对比,想一想黑板上的最优方案有什么特点?小组内交流一下。
8、师:在日常生活中,我们做一件事会有多种方法,而我们常常会选择安排最合理,效率最高的一种方法,这就是优化。
9、记录方式比较,文字的、图形的、箭头的等,对比后,介绍流程图。让学生明白,流程图在众多记录方式中,它的特点也是显而易见的。
三、联系生活,拓展应用
1、用优化的思想想一下,如果爸爸回来还想让爸爸吃上水果,出示洗水果 6 分钟,哪几件事情可以同时做?
2、中午,妈妈煮饭,洗菜 5 分钟,切菜 4 分钟,炒菜 15 分钟,淘米 2 分钟,用电饭煲煮饭要 25 分钟,妈妈应该怎样安排这些顺序才能用最少的时间让全家人吃上饭?
3、煮鸡蛋,老师拿一个大锅要煮鸡蛋,我怎么煮,能体现优化的思想?煮一个鸡蛋要 5 分钟,那煮 7 个鸡蛋需要多少分钟?
4、数学文化阅读
这种合理安排时间提高效率的数学方法,就是优化。是我国著名的数学家华罗庚爷爷用全部精力推广和应用的。华罗庚爷爷他在研究泡茶烙饼问题中,最早在我国提出了数学中的 “优选法” 理论 --—— 宣传推广 “合理安排” 的思想和方法,为人们节约资源,提高效率作出了巨大贡献。现在这些思想已经形成了数学中的一门应用性很强的分支 ---- 运筹学。
5、同学们,生活中这样的例子还有很多,老师给同学们推荐几个故事,这几个例子也运用了优化的方法,为人们解决了很多的问题,这些也是经典的案例,相信同学们,读完后,一定能过会对运筹学有更一步的深的了解。
丁谓建宫、田忌赛马、沈括运粮、围魏救赵
四、提出倡议,引起共鸣
合理安排时间、就等于节约时间。—— 培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