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们常说 “量是数、形的桥梁”。数学家认为,直接可数而得到的数量,它们之间没有中间数量链接,比如 1 只羊,2 只羊,3 只羊…… 叫作离散量。离散量可以是排成一排的,也可以是圈在一起的,还可能是放在地上和树上的,等等。但只要还是羊,无论走到哪里,都可以数出它们的头数。
但是一杯水有多少?一条路有多长?一头牛有多重?这就不好数了。
聪明的人类发明了尺子、量杯、台释,约定一定的长度、一定的容量、一定的重量为标准。看其他同类型事物比它多还是比它少。比它多,量了又量,标准累加;比它少,分成小块,再量了累加:如果还有比 “第二个它” 少的,又分成更小块……
这样,几杯水和半杯水可以量,有数据了;几头牛、大牛、小牛、小小牛可以量,有数据了;再通过位置赋值,比如 10,10,10,10,10,10,10,10, 将计量标准不断累加和细分,使若干标准系列建立起来,满足了记数的需要。
看,原来不可数的,经过我们的思考,创造出了新标准,再经过分与合,把原来不可数的变成可数的,而且可以无限地做下去。这样,两个标准之间就能无限地链接起来,无限地度量下去。于是,数学家把这样测量出来的量叫作连续量。
这样,“数” 和 “形” 通过 “量” 的刻画,就和谐地处起来了。这就是创造度量标准和度量方法的意义和价值。
因此,记录数数的结果通常是用语言、文字、符号。于是有人说,只要你熟悉了,数数、写数都不再需要真实地一个个去比、去量、去称,只需要眼睛看看、脑筋动动就办到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