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帖最后由 131 于 2020-4-19 10:48 编辑
度量视角下的《古人计数》教学设计 长春吉大附中力旺实验小学 王宇
一、设计背景
度量是数学的本质,是人创造出来的认识数学、进而认识现实世界的工具,《古人计数》一课就是通过石头、小棒和计数器来度量羊群的数量。
二、教材分析
《古人计数》是北师大版小学数学第一学段一年级上册第七单元第 1 课时的内容。本节是学生建立数位概念的起始课,是在逐一计数的基础上,积累十进制概念活动经验。 1、用小棒代替羊,摆一摆,数一数。 回溯古人计数的历史,运用丰富的学习情境,模仿古人计数的方法在进行一一对应计数活动下,体会 “实物图片 - 小棒模型 - 用数字计数” 的抽象过程。在产生 “比 10 多 1 的数,如何计数” 的过程中,体会 11-20 各数产生的必要性。 2、捆一捆,认一认。 在捆小棒的活动中,把 10 根小棒捆成一捆,体会 “10 个一就是 1 个十”。并结合计数器,初步认识十位和个位,能在计数器上拨出相应的数字。 3、做一做,说一说。 直观体会 “满十进一”。
三、学情分析
1、已有知识储备分析。 认识 10 以内的数及其意义,掌握 10 以内数的加减法及其应用。对 11-20 各数的读写有一定的了解,但并不了解其意义。对于 “满十进一” 和位值制是模糊的。
2、现有认知特点分析。 具体形象思维
四、学习目标
在具体的数数活动中,体会 20 以内数的意义,能认、读、写 11-20 各数。
结合数小棒、拨计数器等活动,掌握 11-20 个数的顺序和大小。
初步认识个位和十位,感受以 “十” 为单位的计数方法。
积极参与数学活动,对数学有好奇和求知欲,初步了解古人发明十进位值制计数方法的价值。
五、教学重难点 教学重点:理解 20 以内数的意义,满十进一。 教学难点:十进位值制计数方法。
六、教学过程
一、学习准备
(一)追溯历史,感受 “度量” 的产生。 小导入(短视频导入) 师:同学们,我们都学习了哪些数?你们知道这些数是怎么创造出来的吗?那么就让我们穿越到几万年前,看看那时候的古人是怎么计数的?(观看短片) 师:短片中古人都是如何计数的呢? 生:结绳计数、石头计数....(鼓励评价) 设计意图:通过短视频回溯古人计数的方法,知道勤劳的先人们运用智慧创造了很多计数方法,并且渗透了一一对应的方法,将已有知识和新知识进行同化顺应,激活学生对于度量产生的必要性分认识。
(二)动手操作,体会 “度量” 的价值 活动一:用手指记录羊群数量 师:牧羊人放羊时在记录羊的数量上遇到了一些问题,你们能帮帮他吗?如果你是牧羊人你会怎样计数呢?可以尝试用手指来记录。 有的同学发现手指不够了,所以他想出了这样的办法来表示 11。 我们发现当数量大于 10 的时候我们手指就不够用了,就需要产生新的度量方式。 设计意图:运用手指计数是最容易的办法,但是当我们的手指数量不够时,就产生了认知冲突,学生通过创造,初步产生位值制的雏形。 活动二:摆一摆,捆 10 做十。 师:到了傍晚,牧羊人将羊群赶了回来,这时候我们换一种新的计数方法,用小棒来表示羊群的数量。每放回一只羊,我们就在桌子上摆一根小棒。 师:现在你们的桌子上放着 11 根小棒,想一想怎么摆能够使别人很清楚的看到就是 11 根呢?老师给大家一些提示,牧羊人起初也 11 块石头表示羊群的数量,但是他发祥这有一些麻烦,聪明的他就 1 块大石头代替 10 块小石头,一块小石头表示 1 只羊。 教师巡视.... 找一名同学汇报左边摆 10 根,右边摆了 1 根。(鼓励评价) 【预设有 2 个 2 个摆的,5 个 5 个摆的,最后确认呈现 10 个一块的更容易一眼看出是 11】 师:我们将 10 根捆在一起,你们发现,这一捆由 10 个 1 变成了 1 个十,那小棒的根数变了吗?(没变) 板书:10 个 1 就是 1 个十。 师 :现在大家把十根小棒用橡皮筋捆在一起(注意安全),表示:1 个十,那剩下的一根就是? 生:1 个一 师:1 个十和 1 个一合起来就是 11 列式表示:10+1=11 设计意图:在具体的小棒操作操作过程中,在逐一计数的基础上,经历将 10 根小棒捆成 1 捆的动手操作过程中,强化捆十的必要性,初步体会十进制的优点。 活动三:认识计数器 现在老师给大家介绍一位新朋友,它叫 “计数器”。我们看,老师带大家一块来认识认识计数器,从右边起第一位是个位,第二位是十位。想在计数器上表示 11,我们该怎么做呢? 生:十位 1 个珠子,个位 1 个珠子 师:这两颗珠子分别代表什么呢? 生:十位的珠子代表 1 个十,个位的珠子代表 1 个 1. 师:真奇怪,这一颗珠子怎么一会表示一个十,一会表示 1 个一呢? 生:因为他们的位置不同 师:请你们同桌之间相互配合,一个人用小棒另一个人相应用计数器分别表示出 12-20 各数。 设计意图:认识计数器和学会拨数是本节课的难点,因此本环节主要以教师示范,学生模仿的教学形式,尊重学生的年龄特征,学会正确使用计数器。 活动四:认一认,拨一拨(大屏幕展示) 大屏幕展示 19 的摆放,并和同学核对答案。 师:同学们,你们会用计数器和小棒表示出 19 吗?19 是由 1 个十和 9 个一组成,10+9=19,如果再添一呢? 生:20 师:大屏幕,右边是 10 根小棒,我们又可以捆起来就变成了 20(10+10=20) 师:计数器上(此时已经拨出 19)我们再拨一颗珠子,个位上就有(10 颗珠子) 那我们可以把这个 10 用十位上的一颗珠子代替,十位就有两颗珠子,变成了 20. 设计意图:学生在 19 的基础上,添一变成十,巩固满十进一,帮助学生经历由数小棒到捆小棒再到拨计数器的逐步抽象过程。
(三)总结与升华 师:我们认识了 11-20,请你挑一个你喜欢的数,说一说在生活中它能表示什么? 小结:其实数在生活中的用处还很大,能表示日期,可以表示楼层,表示钱数等等,相信同学们都能做个有心的孩子,在生活中发现更多的数。 师:今天我们对数的认识,从 10 拓展到了 20,认识的数多了十个,但是我们表示数的符号还是 10 个,没有增加,这是为什么呢? 就是因为呀,同一个数字在不同的数位上表示不同的数,所以我们看,我们可以用这么少的数字符号可以表示很多很多的数,数学家们研究出来的数学上位值制的智慧与优越性就在这里!老师相信你们不断的开动小脑瓜,说不定以后还能研发出更便捷的表示数字的方法呢!感兴趣同学们回家查一查资料,说不定你就是下一个数学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