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年级上册《下课啦》教学设计
黑龙江省大庆市林甸县四合乡中心小学 李娜
设计理念:
本节课的教学内容是 “比较高矮和长短”,这部分内容与生活联系紧密,所以我以教材为基础,结合学生实际,用若干个数学活动贯穿整节课,让学生亲自去看一看、比一比、想一想、说一说,把纯粹的知识性学习,变成体验性的活动,让学生建构 “度量” 的知识体系,在应用中 “度” 数学之深,“量” 生活之美。
教材分析:
《下课啦》这节课是学生在学习了比较” 大小、多少” 的基础上学习的又一种比较,也就是说学生已经建立了” 比较” 的度量性概念,因此这节课难在比高矮、长短的方法,所以在教学时要注意从学生的生活经验出发,从而获得具体的数学活动经验。
学情分析:
学生对本节课的知识并不陌生,已经有一定的生活经验,但比较方法散乱,水平参差不齐,需要教师对知识进行梳理,以及在探究比较方法的过程中进行引导。学生只有亲身经历对实物的比较活动,才能从中可获得直观、具体的数学活动经验,获取比高矮、长短的比较方法。
学习目标:
让学生学会观察,在比一比的活动中,能够正确比较两个或三个物体间的高矮、长短。
知道在比较高矮时,需要在同一起点上进行。
经历与他人合作交流比一比的方法。
教学重点:
经历比较高矮、长短的过程,初步掌握比较的一般方法。
教学难点:比较的相对性。
教学资源:
多媒体课件、绳子。
教学方法:
1. 教法:
针对低年级学生年龄特点和心理特征,以及他们现在的知识水平。我将采用研讨式和体验式等教学方法学习新知。
在学习中采用让学生个人独立思考、小组合作学习、集体共学的方式进行。
教学过程:
现在我来重点说一说教学过程,在这一部分,我设计了五个活动。
活动一:铺垫引入:
活动二:探索新知
活动三:理解强化
活动四:总结所学
活动五:布置作业
活动一:铺垫导入
(播放《柯南》片段)你喜欢柯南吗?柯南抓坏人可能干呢,为什么呢?因为他的观察细致,今天我们就将他这种细致入微的观察精神带到数学课中。
师:下课啦,同学们来到操场上:有的跳绳,有的玩游戏,你能找到我们的好朋友淘气在干什么吗?
(设计意图:数学来源于生活,导入从学生的生活经验出发,以柯南和学生熟悉的课间活动为题。这样引出课题,即激发了孩子的求知欲,又给刚入学不久的小学生渗透了常规教育。)
活动二:探索新知
在这个活动中分设了三个小活动。
(1) 个别比较,得出方法。
师:你们想知道我们的好朋友淘气和笑笑谁高谁矮吗?我们一起去看看吧!师:啊!原来他们一样高啊!这时有的孩子有不同看法,师追问:为什么不能垫脚尖呢? 那怎么才能公平的比出谁高谁矮呢? 说说你的想法并比一比!
师小结:原来比谁高谁矮时,既要站在同一起点,还要脚放平,身体挺直才行。
师:现在我们再来看看淘气和笑笑谁高谁矮吧?(课件演示)
生:笑笑高,淘气矮。
(2) 同桌比身高。
师:大家都知道了比较高矮的正确方法,你想和你的同桌比一比谁高谁矮吗?出示活动要求:同桌 2 人一组,4 人一队,同时站起,一组同桌比高矮,另一组同桌观察并说出谁高谁矮,然后互换角色。 师抛出疑问:为什么原来高的孩子变矮了,而原来矮的孩子又变高了呢? 师小结:原来比较高矮时不但要注意比高矮的注意事项,还要看和谁比了,体现高矮的相对性。
师:看到你们这么棒,有两个同学想请大家帮忙比一比他们的跳绳谁长谁短?师:要想帮到他们,得找到比较跳绳长短的方法才行,那我们也参与进来一起比比你手中跳绳的长短。
活动要求: 用红绳子代替红色跳绳;用绿绳子代替绿色跳绳。同桌合作,比一比谁长谁短。
想一想:①你们用什么方法比的?
②比较的结果是什么?(红绳长)
学生分享比较方法。(缠绕法、对齐法等)
3.谁走的路长?
师:生活种不是所有的物品长短都能拉直后再比,比如小明和小亮谁走的路线长?
师:认真观察,你能指出他们走过的路线吗?谁上来指一指。
师:淘气说他们的花坛被分成了大小一样的格子,如果把图案去掉,看起来就更清楚了。既然路不能拉直,该怎么比呢?
学生反馈汇报,师演示课件。
师小结:看来,比较谁走的路长或短,我们还能用数格子和数弯的方法来解决。
(设计意图:这三个小活动的设计既达到了教学目的,又突破了教学重难点,让学生亲历比较的过程,对比较的差异进行量化,调动了学生的各种感官,从各个维度丰富对度量的认识,促进学生对度量的理解与建构。)
活动三:理解强化
学生独立完成,回答时要说清谁和谁比,谁高谁矮,注意学生的口语表达。
做完题后教师对小朋友们提出表扬,可是有时碰到像这样的情况该怎么比呢?
课件出示练一练 3 题
组织学生讨论,引导学生说出合理想象。
(设计不同层次的练习,由易到难,让学生在练习中体验到事物比长短或比高矮时必须一端对齐或在同一水平线上。)
活动四:总结所学
这节课你学到了什么?
活动五:布置作业
找一找:生活中有哪些比较高矮、长短的现象?
教学设计
下课啦
比长短 :物体的一端对齐
比高矮:站在同一水平线上
(这样的板书设计概括了本节知识点,突出了重点,力求做到简洁明了!)
我的思考:今后在数学教学中如何把握度量的本质,积累度量的活动经验将是我追求的不懈目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