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帖最后由 loveangel1025 于 2020-7-17 15:32 编辑
《长方形的面积》 第一课时 终 稿教学设计
辽源市龙山实验小学 杨红妍
2020 年 6 月 30 日
【教学内容】
北师大版小学数学三年级下册第五单元面积第 3 课《长方形的面积》53、54、55 页。
【教材分析】
从单元编写上,教材设计《长方形的面积》一课,是在学生认识了面积、学习了面积单位,才开始进行长方形和正方形面积计算的学习的。同时,在后面还要学习面积单位的换算,可以说本节课起到了承上启下的作用。
从教材安排上,本单元内容既联系前面学过的长度单位厘米、米、分米、毫米、千米和认识周长、计算长方形和正方形的周长的内容,同时也能为后续学习其他平面图形的面积打下基础。如:平行四边形和三角形面积,组合图形面积和不规则图形面积等。
从 “度量” 角度上,“度量” 包含 “度” 和 “量” 两个方面。“度” 指度量单位,在本课中指用于测量长方形面积的小正方形;“量” 是利用这些度量单位进行面积的测量。而测量得到的数,就是数量。面积就是用面积单位测量出的一个数量。《长方形的面积》一课的教学,其核心就是计算所要度量的长方形或正方形包含多少个度量单位,并在填表、观察、发现、类比推导过程中发现长方形、正方形的面积计算公式。
从思维层面上,可以看出这是从感知(体会表面大小)—— 体会(用面积单位测量物体表面或图形大小)—— 理解(长方形面积 = 长 × 宽)—— 会用(用公式计算长方形面积,解决问题)。
【学情分析】
学生在学习这节课之前已经在二年级认识了五个长度单位,并且在三年级上学期学习了长方形、正方形的周长计算方法。在本单元第一课认识了面积,第二课学习了面积单位平方米、平方分米、平方厘米。通过调查,授课班级三年级 6 班学生在课前对计算长方形面积的水平大致分为 3 个不同的水平:
水平 1:知道长方形面积要用长 × 宽计算,但不知道为什么用长 × 宽,对公式的实际意义不理解。
水平 2:能运用长方形、正方形面积公式进行计算,解决简单的问题,但对解决较复杂的问题存在一定困难。
水平 3:对面积(长与宽)和面积单位之间的联系存在迷思,有待解决。
从调查结果上我们发现:学生在假期的线上学习中,已对《长方形的面积》一课有了一定的学习基础,这和我们以往教学前学生没有基础或有零星认知是不同的,学生大多已经会机械性使用面积公式来解决习题,长 × 宽 = 长方形面积在孩子心里有了烙印,但对长 × 宽如何产生和实际意义并不理解。而学习知识,不光要知其然,更应该知其所以然。因此,在了解了学生实际情况之后,我将学习重点调整为 “建立起面积与面积单位累加之间的联系和面积单位与长、宽之间的联系”,从度量角度帮助学生理清是什么和为什么,这也与本次大赛的 “度量” 的主题相契合。三年级学生处于学段目标第一学段,是一个重要的转折时期,这个阶段是连接小学数学学习低年级和高年级的桥梁和纽带。他们思维活跃,对探索未知事物充满好奇心,且具备了一定的动手操作能力,也能用较为简单的语言描述事物。但这个年龄阶层的孩子一般是 9-10 岁,个性开始占重要地位,活泼好动,但易受影响。因此,需要执教者在动手活动的设计上多花心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