贴外话:金秋九月,对我们陆城一小全体数学老师来说是忙碌、充实而又幸运的一个月。因为我们的张老师非常荣幸的代表宜昌基地参加第七届教学设计与课堂展示网络大赛,学校每一个数学老师都加入到了网络研讨的队伍、参与了《分数再认识》一课教学的一次次打磨、分享着全市同行们传递的数学教学教学经验和信息。在此,感谢新世纪小学数学教材编委会为张老师、为我们一小数学研学团队提供了这次网络研讨的机会,更感谢全市同行们的积极跟帖和对我校数学教学教研工作的关注与指导!
作为研讨团队中的一员,我见证了张老师由初稿 —— 第一次试教 —— 二稿 —— 第二次试教 —— 三稿 —— 录像课的所有过程,在这个过程中,我感受到了张老师的踏实、执着、严谨,更感受到了张老师在磨课中的变化与成长,拟定每一稿教学设计,她都主动征求我们的意见,设计中的每一个环节、每一个问题的提出、甚至每一句过渡语,她都做到了字斟句酌。我们感慨她的认真和执着,她总是说:无论结果如何,我努力了,就没有遗憾了。下面我从张老师对教材的理解上谈谈肤浅的看法。
特级教师沈重予曾说过:“教材是执行课程标准与体现课改精神的载体,也是众多教育专家和一线教师智慧的结晶,粗线条的阅读肯定是不行的。教材上每个章节的每一道例题都有一定的教学目标,不仅如此,例题中的每一个要求、问题,其背后都蕴涵着特定的意图。同样,各道练习题也有不同层次的要求与目标。” 新课程使我们明白教材只是一种资源,并不需要我们照本宣科,但也不等于我们就可以天马行空,完全弃之不顾。张教师充分利用教材提供的资源,挖掘教材蕴涵的培养学生思维、能力等方面的因素,合理使用教材,使教材为学生服务。
一、读懂教材的内容
1、理解教材、体现教材的编写理念和意图,准确把握教学目标和学生基础。数学教学应该以学生的认知发展水平和已有的经验为基础,张老师以学生非常熟悉的分数 1/2 的认读和意义描述为切入点,唤醒学生对分数的认识,两个复习铺垫题,重在加深学生对 “平均分”、“整体” 的认识,为随后的拿一拿等数学活动以及整体与部分两个基本概念的理解提供帮助;以拿彩笔活动为载体,学生在 “猜测 —— 验证 —— 探究 —— 归纳” 学习过程中逐步体验整体与部分的关系,思维发展螺旋上升,新知构建逐渐明晰。
2、针对学生的基础和教学实际灵活地选择和处理教学内容。 张老师将教材中 “说一说” 活动情境略作改动,分两个层次进行,问题 1 是将学生放在一个开放的问题情境中思考整体与部分的关系。问题 2 是让学生根据部分想整体,从不同的思维角度体会整体与部分的关系,有助于教学重难点的突破。
3、在读懂教材、读懂学生的基础上创造性使用教材。张老师在 “画一画” 活动情境中,放手让学生根据图形的 1/4(部分)画出整幅图(整体),由部分想整体,让学生思维发展的空间更大,对整体与部分的体验也更充分。
二、读懂教材渗透的学习方式
《标准》明确指出:“有效的数学学习活动不能单纯地依赖模仿与记忆,动手实践、自主探索与合作交流是学生学习数学的重要方式。” 张老师在第一稿设计中只由三名学生拿笔,这样本来有利于矛盾的集中,但是大部分学生只是观众,并没有亲身参与到活动中,不能调动学习的积极性,在第三稿中调整为小组活动,全体参与,有的拿、有的观察思考,这样提高了学生学习的积极性与主动性,试教后的效果也非常好。
三、读懂教材蕴涵的思想方法
1、渗透了数形结合的思想。 在复习铺垫时,张老师设计了把一个正方形平均分成四份和把九个圆平均分成三份,用分数表示的情境,让学生以形思数,直观地唤起学生对旧知的记忆。在 “画一画” 中,设计了由一个图形的 1/4 画出整个图形的情境,让学生由数想形,借助表象发展空间观念,加深学生对 “部分” 与 “整体” 关系的理解。
2、对应的思想。整体 “1” 不同,相同的分数,所表示的部分数量也不同,让学生明白分数所表示的部分和整体是一一对应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