五.联系生活,拓展延伸。
1. 生活中在哪里见过平均数?(平均成绩、平均速度)
【设计意图:生活中处处有数学,数学和我们的生活有着密切的关系。这是一个充分调动学生已有认知经验的过程,鼓励学生留意生活中出现的平均数,将平均数的内容逐步内化。让学生真真切切感受到生活之中有数学。】
2. 逆向推导,再一次感受平均数的意义。
(1)李老师 5 次记数的平均数是 7 个,你能说一说她每次可能记了几个数吗?
预设:生:有可能每次都是 7 个。
……
【设计意图:学生在理解平均数的意义前提下,对平均数意义理解的再一次的深化。也是对概念的深化,为学生培养数感打下基础。学生会再一次经历平均数产生的过程和计算方法的意义。】
(2)拿出你的游戏记录表,计算自己的记数水平可以用几代表?
【设计意图:度量是数学的本质,并且度量数据要具有广泛性。就平均数的概念来说,就一组数据是没有代表性和说服力。所以在通过一组数据学生对平均数的概念达到共识后。紧接着利用学生自己收集的数据进行计算和分析,让数据更具有真实性和实效性以及说服力。】
2. 追问质疑,加深概念理解。
(1)为什么会出现小数呢?是算错了吗?还是你记了半个数?
【设计意图:平均数中,小数的出现对学生的视觉冲击比较大,要能理解平均数中小数的存在,必须是建立在对平均数意义的理解之上。所以在此环节,拉长学生对知识冲突的认识和讨论,目的是让学生对平均数意义的再一次理解和感知。】
小结:平均数代表是这一组数据平均水平,并不是具体某一次记的数。
3. 课堂小结。
这节课你通过什么方法?学到了什么数学知识?
【设计意图: 具体的提问方式,是想让学生通过学生方法和具体知识两条线,对本节课进行梳理和回顾。】
六.作业布置。
(1) 课本第 91 页练一练第 1、2 题。
(2) 收集报纸或新闻报道中的平均数,并给家长讲一讲这些平均数代表什么。
(课后分享相关平均数的资料,学生再次感受平均数在生活中的应用价值)
七.板书设计。
平 均 数
9 最多 代表一组数据的平均水平
4 最少 总数量 ÷ 总份数 = 平均数
5 次数最多偏小 (5+4+7+5+9)÷5
7 中间数 =30÷5
6 不大也不小 没有出现过 =6(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