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世纪小学数学论坛
探索、发现数学的乐趣
现在注册
已注册用户请  登录
主题样式选择
默认主题样式 ✅
知乎主题样式 
gaojiagaojia123
gaojiagaojia123

本帖最后由 gaojiagaojia123 于 2020-7-23 19:39 编辑


预设问题答辩

老师们好,我们来自深圳南山基地二队。郑州惠济区辩友提出的问题我们归纳为:1. 本节课难点确立的依据是什么?2. 如何突破难点。感谢对方辩友认可我们确立的难点。

我是刘畅,接下来我先来谈难点确立的依据。教学难点是由两个方面决定的:内容和学生。 从内容来说面积和周长这两个概念比较抽象。其实把新旧教材进行对比不难发现,改版后的教材是周长相同的长方形和正方形比大小,基于对教材的理解,我们把 “区分面积和周长” 确立为教学难点。

我是上课教师高佳,我将从学生认知的角度来说 “周长” 对 “面积” 的认识有干扰作用。原因有三:

1. 学前调研:通过前测我们发现学生中出现 “长短” 与 “大小” 混用的现象。

2. 学后追踪:从以上错例可以看出面积和周长这两个概念比较抽象,高年级学生依旧出现混淆。

3. 课堂呈现:而本课通过 7 次试教,我发现 “面积和周长的区别” 在每次试教中学生都会遇到。

有的班级学生一开始比较镜面大小并摸一摸时就摸成了镜子的边框(周长),我就在这一环节讨论镜子的大小指的是什么?帮助学生理解大小与面积的内在联系,感受周长与面积的区别。

有的班级学生在比较数学书和语文书封面时得出 “周长相等所以面积也相等” 的结论,那么我就在比较长方形和正方形大小的环节引导学生发现周长相等的两个图形面积却可能不同,顺势解决难点。

其实教师在心中确立了教学难点,那么课堂上学生在哪里出现困惑,我就帮助他们在哪里解决问题。我相信尊重孩子的想法才能听到他们的声音。基于以上想法,我们把 “区分面积和周长” 确立为本课的教学难点。

我是方泽友,接下来,我们从以下三个层面阐述这节课是如何突破难点。通过摸面、比面、找面的活动让孩子从身边物体中抽象出面的本质特征,初步建立面积的概念。在比较两个不封闭图形的环节,学生充分展现了他们的智慧,我把学生的观点梳理为三个层次:

第一层(前 2 个学生)学生认识到这两个图形不是封闭图形,但对它们的大小比较还存在困惑。

第二层:(3/4 学生)学生认为边线长面积大,边线短则面积小。

第三层:(5/6 学生)学生清楚的表达出不封闭图形没有周长,所以不封闭图形无法比较面积。

这一环节学生通过讨论、辨析,不但对 “封闭图形” 有了深刻理解,还进一步认识到周长是指封闭图形边线的长度,面积是指封闭图形边线里面的大小。用学生的话说就是:“PPT 周长是轮廓,面积是里面的大小”“周长是外面,面积是里面”。

我是康红平,在比较这两个图形大小的活动中进一步加深对周长和面积概念的理解。

在活动中,为学生提供了小方块、铁丝、剪刀等学具,学生在小组合作中经历了选择合适度量工具进行度量的过程。

在小组汇报中,有小组借助小方块,用密铺的方法完成了两幅图形的大小的比较,小方块铺满的部分就是正方形和长方形的面积,铺满的这一过程,正是度量正方形和长方形面积的过程。

有一个小组借助铁丝还发现了正方形和长方形的周长相等,但是铺满两个图形的小方块的数量是不等的。学生在活动中主动总结出比较周长和面积要选择不同的度量工具,这更能体现学生理解了面积和周长的内涵和外延。

从摸、辩、铺三个层面的活动中体验、思考、理解面积的概念。让学生感悟以小测大,用面测面的测量方法,通过不同层次的度量活动,充分感受面积的 “有限可加性”。即单位面积个数的累加是度量面的大小的一般方法,是深化面积认识、形成空间观念的重要途径。

以上是我方回答,谢谢聆听!

关于   ·   FAQ   ·   API   ·   我们的愿景   ·   广告投放   ·   感谢   ·   实用小工具   ·   200 人在线   最高记录 200   ·     选择语言  ·     选择编辑器
创意教育工作者们的社区
World is powered by education
VERSION: 2c477f2 · 10ms · UTC 01:15 · PVG 09:15 · LAX 18:15 · JFK 21:15
♥ Do have faith in what you're doin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