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帖最后由 张晓玲 于 2013-9-12 00:05 编辑
二、引导探究,获取新知
活动一:拿一拿
提出猜想:发的都是一盒铅笔的 1/2,得到的支数有的一样,有的却不一样多,猜猜看,可能是什么原因?(盒子里铅笔的支数不一样。这两个盒子里一定有 6 支铅笔,而这个盒子里只有 4 支铅笔。)
验证猜想:获奖同学打开盒子查看:盒子里铅笔的支数不一样。其中两个盒子里均有 6 支铅笔,另一个盒子里只有 4 支铅笔。(板书:4、6)
提出问题:为什么铅笔的总枝数不一样,每个人发的支数就会不一样呢?(引导学生充分发言)
演示讲解:把 4 枝铅笔当作一个整体,平均分成 2 份,取其中的一份就是 2 支。把 6 支铅笔当作一个整体,平均分成 2 份,取其中的一份就是 3 支。(板书:2 、3)。通常,我们将一个图形,一个物体或者是许多物体看成一个整体,用自然数 1 来表示,叫做整体 “1”。把整体 1 平均分成若干份,其中的 1 份或者几份叫做部分量。想一想,生活中,我们还可以把什么看成整体 “1”。(举三例,强调是总数)
质疑强化:刚才给他们发铅笔时,分别是把多少支铅笔看做整体 “1”。 所对应的部分量又是多少支呢?(把 4 支铅笔看做整体 1, 所对应的部分量是 2 支;把 6 支铅笔看做整体 1, 所对应的部分量是 3 支。如果把 50 支看做整体 1, 所对应的部分量是多少?如果 所对应的部分量是 50 支,整体 1 是多少呢?)
总结归纳:观察板书,有什么发现?师生交流后归纳:前面的每个整体 “1” 不同,把每个整体 1 平均分成两份、且都取出其中的一份,即取出各自的 部分量就不同。(板书:同一个分数所对应的部分量也不同。)
活动二:说一说
课件出示教材情境图(如图三),两本厚薄不一样的书,他们都看了 1/3,他们看的页数一样多吗?为什么?(提问:把什么看做整体 1)
师生借助实物(厚薄不同的两本书)交流后得出结论:同一个分数所对应的整体 1 大,所表示的部分量就大,反之,同一个分数所对应的整体 1 小,所表示的部分量就小。
活动三:画一画
课件出示教材情境图(如图四):一个图形的 1/4 是□,他们的画法对吗?还有其他画法吗?(学生画,教师巡视,找出有代表性的画法投影展示。)
通过刚才的活动,你有什么发现呢?(图形的形状不同,但只要大小一样,它们的 1/4 就一样,也就是说,只要整体一样,同一个分数所对应的部分量就一样。)
【设计意图】通过现场 “拿铅笔”,借助实物 “说一说”,亲自动手 “画一画” 活动,让学生形象感知 “整体”、“部分” 两个抽象而又具有相对性的概念,借助直观展开充分交流,既有利于加深学生对分数的理解,又有利于发展空间想象能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