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世纪小学数学论坛
探索、发现数学的乐趣
现在注册
已注册用户请  登录
主题样式选择
默认主题样式 ✅
知乎主题样式 
陕西高新五小
陕西高新五小

本帖最后由 陕西高新五小 于 2013-10-14 10:59 编辑


[李明伟发表于2013-10-1313:23](http://bbs.xsj21.com/forum.php?mod=redirect&goto=findpost&pid=17059&ptid=1937)

来晚了~抱歉!张老师表现很出色!佩服!

我比较关注张老师关于主题图处再处理。从教材的本身设计可以看出 ...

感谢李老师的指导。


学生心中的口诀只是一个结果,是一个点~从认知结构的角度理解,学生缺乏对口诀产生的过程的理解。

您的这句话说的得特别好。真的是这样。

因为第一次设计后的试讲,我就发现,学生在填表格时,有一部分学生是通过对直观教具的操作,数出来的,有相当一部分的学生,既没有数,也没有对点子图进行圈画,而是因为背过口诀,直接填出了结果,最后又对照着这个结果,编制出口诀。所以在课后访谈中,“因为六六三十六,所以 6 个 6 是 36” 的说法想当的普遍。我也是觉得,学生缺乏对口诀产生过程的理解。

所以,才费了心思,创设了现在的情境。

前五句口诀,有四句已经学习过,发现规律只是个引子,重点是为了体会乘法的意义,以及用哪句口诀可以算出哪个算式的问题;后面引导学生重点去理解、推导四句新口诀,通过对点子图的圈、画、数、加,去体悟口诀产生的过程。在这个过程中,用 “如果有人不知道这句口诀,你能告诉他为什么六六是三十六吗?” 逼着学生去思考,去用点子图验证自己的结果。

所以,李老师,我从没有认为 “圈一圈”“画一画” 是无效的,我是想办法想让学生经历这个过程。但可能经历的过程还不足,老师包办、代替的有些多。

前面网上的老师也提出过建议,所以我在第四稿中也修改了设计,更多地给了每一个学生动手的机会,期望可以使学生经历编制口诀的全过程。

谢谢您的指导,您站的高度比我们这些一线教师高得多,您能从全局和学生发展的角度去考虑一节课,这正是我最欠缺的。再次感谢。

关于   ·   FAQ   ·   API   ·   我们的愿景   ·   广告投放   ·   感谢   ·   实用小工具   ·   186 人在线   最高记录 186   ·     选择语言  ·     选择编辑器
创意教育工作者们的社区
World is powered by education
VERSION: 2c477f2 · 10ms · UTC 16:23 · PVG 00:23 · LAX 09:23 · JFK 12:23
♥ Do have faith in what you're doin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