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帖最后由 天津郑怡 于 2019-9-5 19:45 编辑
对 “度量” 及 “角的度量” 的理解与认识
关于 “度量” 的理解与认识,首先,我们翻阅了词典文献,对于 “度量” 一词是这样解释的:度量,指用以计量物品的一些物理属性。
其次,我们深入学习了《课程标准(2011 年版)》。《课标》对于 “角的度量” 这一知识一共提及了两次。
在 “学段目标” 第二学段中提出:“探索一些图形的形状、大小和位置关系,了解一些几何体和平面图形的基本特征”;“掌握测量、识图和画图的基本方法”。
在 “课程内容” 第二学段中提出:1.知道平角与周角,了解周角、平角、钝角、直角、锐角之间的大小关系。2.能用量角器量指定角的度数,能画指定度数的角,会用三角尺画 30 度、45 度、60 度、90 度角。
接下来,我们认真研读北师大版四年级上册第二单元教材。发现关于 “角的度量” 的这一教学内容,北师大版教材安排的《角的度量(一)》与《角的度量(二)》两个课节。教材的编排与设计灵动优雅、底蕴十足。
在第一个课节《角的度量(一)》中,教材并没有直接让学生认识角的度量单位,而是通过 “如何度量这三个角的大小呢?” 这样一个问题激疑入境,引导学生开展测量活动,在实际操作中,激发学生产生对度量工具的思考,到底什么样的工具更适合测量角的大小呢?让学生在探究中理解用同类量测量同类量的道理,明确应该用小角来测量角的大小。继而,引导学生用手中的工具表示角的大小,通过 “比 2 个角多一点,比 3 个角少一点” 引导学生思考并理解 “如果折的再小一点会更准确” 这样的结论,体会统一度量单位的重要性,进而引出 “1°” 的概念,再此基础上认识周角、平角、直角。
第二个课节《角的度量(二)》是在学生学习第一课节的基础上,由对整圆量角器雏形的初步感知过渡到认识半圆形的量角器,并进一步探究量角与画角的策略与方法。
通过学习,我们认识到:度量意识的形成价值远远大于度量技能的形成。度量单位是度量的核心,而度量的实际操作就是测量。测量的要素有:测量的属性(测什么)、用什么测(单位和工具)、怎么测(方法)。
在教学设计中,我们应抓住几何知识的特点,突出学习的过程性,注重学生空间观念的培养。让学生在充分的猜想、操作、交流等活动中,帮助学生建立 “度量” 的结构体系,渗透度量的方法,经历度量工具形成的过程。学生在充分经历探究角的度量单位的产生过程基础上,再学习测量角的方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