设计说明:
1、《分册主编小语》中曾经我们提出这样一条建议:植入文化,渗透思想。所以,在设计这一环节时,我一直在思考:如何把文化元素和教育价值转化并融入自己的课堂教学中?小鸭子引出《三十六计》应该是一个很好的切入点,“读课外书还能记口诀!” 这也是一种数学文化吧,我又想到此时的评价语可以加上 “处处留心皆学问”,希望学生都能做生活中的有心人,有一双会发现的眼睛。在后面,加入开拓学生思维的减法运算,此时,如果学生做的好,我就评价一句:“青出于蓝而胜于蓝” 既是对学生的肯定与鼓励,也让学生感受中国语言的魅力。
2、数学活动中的画图和推理,归根结底都是计算。推理是抽象的计算,计算是具体的推理,图形是推理和计算直观的模型。所以在这个环节中,我利用点子图,让学生进行推导,感受口诀之间的联系,用理解帮助记记,用加法帮助乘法。在这里,实质上包含了变量和函数的思想,从六六三十六到六七四十二,6 变成了 7,对应的 36 就变成了 42。这里不是把 6 和 7 看成了孤单的两个数,而是看成一个变量先后取到的两个值,即 “几个 6”。想法虽然简单,学生却往往想不到,需要引导与指导。所以,我设计了小鸭子的 “抛砖引玉” 再利用课件,直观演示点子图的变化,把抽象的概念用图形直观演示出来,化解了难点。
3、在随后的巩固阶段,通过学生对 6×7=6×□+6×□;6×7=6×□+6×□的讲解,继续深化 “用加法帮助乘法”,随后又用一个减法,让学生更深层次地去理解,“减法也可以帮助乘法”,最后,离开了点子图这个直观模型,考查学生对这种方法的运用情况。总之,我的目的就是:挖掘口诀表里的规律,把枯燥的死记硬背变成有趣的思考,不仅是教给学生学习方法,也是在渗透变量和函数的数学思想。
4、在第三次试讲处理 6×7=6×□+6×□;6×7=6×□+6×□这两道题时,不是特别顺畅。虽然学生对乘法的意义理解比较到位,但在填结果时总是不容易,我在课后和学生进行了访谈,了解了一下原因:为什么一个不应是难点的地方,有了点子图这样好的媒介,直观又形象,学生反而不易填出答案?原来是我出现的方式有问题。我只注意到了,用课件可以直观、形象地显示出圈的过程,却不利于学生的数、课件离学生那么远,数一行有几个,一共有几行,都有一定的困难。所以出现了学生都站起回答问题了,还在努力地数是 4 行,还是 5 行的情况。这就显示出了我思考问题不够全面,是动画演示圈的过程重要,还是让学生看清圈的结果重要,如果能让孩子翻开书,每个人都清楚地看到那两幅图,效果会不会更好?因此在这一稿,我把这个环节改为让学生看自己课本上的两幅图,效果应该会好的多。
5、最后那个背口诀的环节,虽然花了一些时间,但是试讲时看到了孩子们一个个紧闭着双眼,有人用一只手挡着自己的眼睛,有人用两只手牢牢地捂住了自己的眼睛时,我觉得这个环节一定要要上。这是孩子们在经历了那么多的记忆方法,那么多技巧以后对自己的一次检查,自己考自己,学生那么认真的态度,那么负责任地盖住自己的眼睛,值得老师为他们喝彩,值得我花课堂的时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