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世纪小学数学论坛
探索、发现数学的乐趣
现在注册
已注册用户请  登录
主题样式选择
默认主题样式 ✅
知乎主题样式 
敖在芳
敖在芳

本帖最后由 敖在芳 于 2019-8-5 16:52 编辑


团队认真研讨和碰撞之后有以下几点思考

反思 1: 还要再认真思考 “度量” 的本质是什么?尤其是本课中的 “度量”。

改进:除了要弄清楚 “度量” 的来历,度量的历史背景,还要搞清楚本课中的 “度量”,作为名词在本课中是什么意思,作为动词在本课中是什么意思。

反思 2: 本单元中前后知识联系,学期知识之间的联系,解读得还不是很清楚。

改进:在教材理解中不仅要体现本节知识与本单元前后知识的关系,还要体现和二三年级认识的角之间的关系,以及与后面五六年级角度进一步深入的联系。

反思 3: 教学环节明显不完整。

改进:要再多看一下教材,尊重教材,深入理解教材的设计意图。一稿中整个教学设计分为四个板块:比较大小(遇到困难)、想办法比较大小、认识角度(1°)、巩固应用。这四个环节,过于简单,而且感觉跑偏:本课不是比较角的大小而是角的度量(度量角的大小)。

反思 4: 知识点衔接还没有处理好。

改进:开篇就比较周角、平角、直角和锐角的大小,然后是比较两个大小相近的锐角。这里有点突兀,因为之前学生还不知道周角、平角,而且认识这几个特殊角本应是本课的一个教学目标。所以应该改为学生比较容易接受的,最好是和生活相关的。还有从比较两个角到认识 1 度角,以及以这个角或者说以这个 1 度的大小作为标准来度量,中间没有任何过渡,显得很生硬。所以后期要想办法克服这一点。

反思 5: 素材选择有待改进。

改进:原来一稿中素材选择的是两个大小相近的锐角,这样把知识容易带骗。还是改为书上的情景:滑梯。三个角,并提问:“如何度量三个角的大小呢?”

重组教学思路: 问题导航,激发探究;操作感知,逐步建构(首学:感知认识 “度量角大小” 的必要性;互学:小组合作,探究度量角大小;群学:全班交流,确定最优的度量方案;共学:认识 1 度(记 1°),度量角大小的标准);巩固应用,拓展延伸,回顾反思。

细节处理 :预设解决 “如何度量三个角的大小呢?” 时,考虑学生用角一测量角三、角二测量角三都有可能会出现,或者用直尺直接进行度量,或者还有其它方法。而书上的用小角度量大角,进一步用更小的角度量大角,作为一种备用方案,不一来就呈现,否则会局限学生思路。互学时的要求以及学生的记录单也要呈现,选用的测量工具是啥,结果是多少?有啥疑问和困惑,在互学环节要求记录下来,为后面群学和共学做好充分的准备。共学具体要求:1、小组展示。按 "我以_为标准度量,先…,再…,最后量得角是…" 的表达方式进行交流。2、评选最优方案。在学生充分交流的基础上,教师适时引导学生发现,度量角要先确定一个角作为标准,再以进行度量;随着选择的标准角越来越小,越方便度量。反复再看看,思考哪些地方再有待改进。

关于   ·   FAQ   ·   API   ·   我们的愿景   ·   广告投放   ·   感谢   ·   实用小工具   ·   200 人在线   最高记录 200   ·     选择语言  ·     选择编辑器
创意教育工作者们的社区
World is powered by education
VERSION: 2c477f2 · 8ms · UTC 06:59 · PVG 14:59 · LAX 23:59 · JFK 02:59
♥ Do have faith in what you're doin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