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帖最后由 敖在芳 于 2019-7-24 13:23 编辑
教学目标:1、通过分析解决问题的过程,培养孩子建立度量标准的意识。2、理解度量标准的意义,能熟练应用标准进行度量。
教学重点:建立 “度量角的标准” 意识
教学难点:找到并统一度量角的标准
学具准备:数学书附页图 1、剪刀
教学流程设计:四学模式
首学: 感知角及角的大小比较。(对应于图 1、图 2)学生在独立完成第一题时,感觉简单轻松,但在完成第二题时会出现不确定的情况。遇到这种,角的大小不好区分的时候该如何比较呢?激起学生深入思考和动脑动手去探究解决问题的兴趣,暗中培养孩子的标准意识和认识到找标准的必要性。
互学: 小组合作,探究比较大小相近的两个角的方法。(难点)
小组合作的具体要求:1、每个成员先独立思考(可以写出来);2、小组内交流各自的想法(说一说);3、小组达成共识(确定最优方案)
学生到底能否找到 “标准”,这和平常的经验积累,以及迁移能力和灵感有感。最终能想到多少种方法来进行度量,这在课前是没法预知的,只能课堂生成。不过老师相信学生的潜能是无限的。
群学: 全班交流,确定最优的比较方法。(重点)
具体安排:1、各小组展示方案;2、全班认真倾听;3、互评共议;4、确定最优方案
最终达成的共识:要比较两个角的大小,要先确定一个 “度量标准”,就像比较两根绳子的长短,我们要知道 1 厘米、1 分米、1 米等等。然后用这个标准去进行度量,最终量得多的角就大,量得少的角就小。
共学: 认识 1 度(记 1°),度量角大小的标准。(对应于图 3)
师生达成共识,这个 1° 角只是众多标准中的一个,是一个我们经常用的 “度量标准”。今天我们手上没有其它工具,只有附页中图 1 和一把剪刀,大家可以动手体验一下 1° 角。先剪下 1° 角看一看,摸一摸,比一比。 通过操作体验,发现 1° 角很小,在今天的活动中,如果用 1° 角来度量其它角,那操作很困难。所以今天我们可以选择 10° 角作为 “度量标准”,来比较角的大小。再一次强调:标准可以不同,但是在确定用哪一种之后,就要统一,不能一会儿用这个,一会儿用那个。
巩固: 用 10° 角作为 “度量标准”,进行角的度量,然后比较出角的大小和确定角的大小,如 30°、60°、90° 等等。(对应于图 4、图 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