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帖最后由 mali 于 2019-9-14 20:17 编辑
三上《什么是周长》第二次教学研讨记录
黑龙江 隋源明师工作室马丽红
研讨主题:在 “iPad” 中调取 “剪纸社团的微视频”,认真观看后完成 “课前任务一” 中的内容 ------ 这一环节是否得当 (网络研讨)
参与成员:郑喜军、马丽红、王一、奚红丽、蔡金梅
研讨时间:2019/7/17
研讨内容:
郑喜军 : 本次活动的主题是 “核心素养发展导向的课堂教学 ——‘度量’”。看到这个主题后,大家已经对《小学数学课程标准》中对于 “图形测量的内容分析与教学” 部分的解读和《小学数学课程标准》中对 “度量” 的教学要求进行了认真地研读,并把大赛组委会推荐的课题也逐一进行了认真地分析。大家有什么想法吗?
马丽红: 我最后选择了三年级上册第五单元的《什么是周长》一课。之所以选择这节课,一是:课标中强调 “测量在日常生活和学习中起着非常重要的作用,它是图形与几何学习的重要部分。”
王一:“在周长、面积和体积这三个度量的量中,周长是学生最难感知的,也是最难理解的。” 而且有面积的地方肯定有周长,有周长的也有面积,它们之间存在着一定的联系,但也有着明显的区别。
奚红丽: 在我们多年执教的实践中我们发现学生总是把周长和面积混淆。这是因为过去的教材把关注点放在图形周长的计算上,而对周长概念的构建仅是一带而过,这样常常会给学生后面解决有关的实际问题带来困难和障碍。
蔡金梅: 而新版教科书在编排上重视借助学生已有的知识和经验,从不规则图形入手,通过看、描、量、数等系列操作学习活动。
马丽红:我同意蔡老师所说,让学生直观地去体验和感悟周长的实际意义,同时也避免学生产生只有规则图形才能求周长的思维定势。
郑喜军 :让学生从周长意义的角度探索出如何得到平面图形周长的一般方法,体现了知识的产生,形成与发展的过程,为后续学习奠定很好的基础。那我们就确定这个题目,大家分头准备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