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世纪小学数学论坛
探索、发现数学的乐趣
现在注册
已注册用户请  登录
主题样式选择
默认主题样式 ✅
知乎主题样式 
gdsgyym
gdsgyym

本帖最后由 gdsgyym 于 2019-9-21 14:38 编辑


终稿《角的度量(一)》教学设计


【课 题】《角的度量(一)》(认识角的度量单位)

【教学内容】 北师大版小学数学第七册第二单元《线与角》P2

9740

【课 型】 新授课

【教材简析】

教材创设了与地面形成三种不同角度(记为∠1,∠2,∠3)的滑梯为具体情境,这些不同的滑梯可能给玩过滑梯的学生带来不同的感受,针对这个情境提出了三个问题:第一个问题是说一说有哪些方法可以度量三个角的大小。启发学生从多角度探索量角的方法。学生的方法虽然可以量出哪个角最大,哪个角最小,但看不出它们之间的差距,从而引发思考:有没有专门量角的工具,引出度量需求;第二个问题是体验用∠1 为度量单位去度量∠2 的操作过程。度量因比较而存在,没有比较就没有度量。因而度量性概念的产生大都源于某种比较任务,在任务解决过程中感受建立度量标准的必要性;第三个问题是在第二个问题的基础上,向学生介绍通常用的角的度量单位 ——1° 的角有多大,<font face="宋体"> 了解 1° 角有多大,并让学生体会角的度量的本质就是单位角的叠加。</font><font face="宋体"> 并根据 1° 角与圆的关系的直观图,推算出 1 直角 = 90°,1 平角 = 180°,1 周角 = 360°,</font><font face="宋体"> 知道它们之间的大小关系。</font> 并利用 1° 角估测滑梯中三个角的度数。

【学情分析】

《角的度量(一)》是在学生学习了长度和面积的测量之后,图形与几何中的 “图形的测量” 的另一个内容。数学课程标准中有关 “图形的测量” 具体目标有很多,这些目标可以分为三个方面:一是建立测量的度量单位;二是掌握有关图形测量的计算方法;三是运用测量知识解决实际问题。但追其根本是建立测量的度量单位,所以,本节课的定位是在学习了长度和面积之后,让学生进一步体会如何度量角、建立角的度量单位,为后面学习表面积和体积的测量做好准备。学生在学习本课前,已经知道了长度、面积的度量单位和度量工具,但是没有把度量的相关内容建立起体系,因此,帮助学生感受度量角的意义和认识度量单位是本节课的重点;让学生经历 1° 角的产生、发展过程,以及形成量角器的雏形是本节课的一个难点。所以,教学本课要从学生已有的知识经验出发,通过一系列的直观操作活动,帮助学生建立角的度量单位,形成量角器雏形,从而培养学生的度量意识。

【学习目标】

  1. 引导学生用数学眼光观察滑梯图,感受三个滑梯与地面夹角的角度大小不同,帮助学生积累从现实情境(滑梯)中抽象出数学问题的经验。

  2. 引导学生辨析对比教科书上尺子量、用∠1 量∠2 等测量角大小方法,感受建立度量标准的必要性,知道用 1° 角做标准的价值,建立角度与角的联系。

  3. 感知 1 度角的大小,并通过 1° 角的叠加过程,让学生感知直角、平角、周角的大小,体会度量的本质,最后形成量角器的雏形。 培养学生的符号化意识和数感、量感,形成数学抽象和直观想象的数学素养。通过估测∠1、∠2、∠3 的大小,发展学生的估计意识和空间观念,培养学生的推理能力。

  4. 从 “测量” 维度建立角的表象,帮助学生进一步感受度量角的意义。并通过梳理长度、面积的测量过程,让学生从整体上初步感知、了解度量的特征,进一步培养学生的度量意识,为后面学习表面积和体积的测量奠定基础。

【学习重点】

 引导辨析对比教科书上尺子量、用∠1 量∠2 等比较角大小方法,感受建立度量标准的必要性,知道用 1° 角做标准的价值。

【学习难点】

 感受建立度量标准的必要性,知道用 1° 角做标准的价值。

【教学过程】

课前铺垫

环节目标:

  1. 通过课前谈话唤起学生对 “角” 知识以及测量经验的回忆,这些知识储备都对本节课的学习有着非常重要的铺垫作用。

  2. 活跃气氛,消除紧张感。

问题串设计:

  1. 今天这节课我们将要研究什么问题?

  2. 关于角,我们已经学习过哪些相关知识?

  3. 什么是 “度量”?度量也可以叫做测量,你知道哪些有关测量的知识呢?(微课播放长度、面积测量的过程)

环节小结:

今天我们将继续走进角的王国,研究有关 “角的度量” 的知识。

环节一

环节目标:

  1. 引导学生用数学眼光观察滑梯图,分析 “舒服”“喜欢”“刺激” 的原因,感受三个滑梯与地面夹角的角度大小不同。

  2. 引出 “这三个角谁大谁小?” 让学生明确:比较角的大小是比较张口的大小,不是比较边的长短。进而再提出本节课的核心问题:“如何度量这三个角的大小?”

  3. 帮助学生积累从现实情境(滑梯)中抽象出数学问题的经验。

问题串设计:

  1. 都是滑梯,为什么感受不一样呢?

  2. 滑梯陡或是平跟什么有关?(角度有关)

3.(从情境中抽象出角)你能比出这三个角的大小吗?

  1. 如何度量这三个角的大小呢?

环节小结:

 我们发现了滑梯与地面形成的这三个角的大小不同,所以三个滑梯带来的感受也不同,同学们真不错,能用数学眼光观察了。接下来,我们就来研究如何度量角的大小。

【设计意图】 情境选自学生熟悉的生活情境,能较好地吸引学生的学习兴趣。三个滑梯渗透着重要的函数思想:当滑梯角度变大时,下滑的速度越来越快,既一个变量随着另一个变量的变化而变化。此环节的设计既能围绕知识关键点展开,又彰显了情境设计直接为教学服务的目的,学生在变化中感受 “角的大小” 在现实生活中的应用,并从中将生活情境抽象成数学模型 —— 角。


环节二

环节目标:

  1. 引导辨析对比教科书上尺子量、用∠1 量∠2 等几种度量方法,感受这几种方法的相同点是 “建立标准比较”。

  2. 引出 1° 角,知道用 1° 角做标准的价值。建立角度与角的联系。

问题串设计:

  1. 以∠2 为例,说说你有什么办法可以度量∠2 的大小?(学生讨论)

预设一: 用尺子量张口。

9741

(明确:用直尺只能量出两点之间的距离,并不能量出角的大小,只能量出这点到这点的距离。)

预设二: 用∠1 量∠2。(把∠1、∠2 重叠在一起比较,明确:用∠1 作为标准可以比出∠2 比∠1 大了 1 个∠1)

  1. 用∠1 作标准也能量出∠3 的大小吗?(用∠1 去测量∠3,发现∠3 是 2 个∠1 多一些)

  2. 小组活动:用什么作标准测量∠3 合适呢?

  3. 引导学生观察、发现:如果要铺满这些角,标准小角越小越好。

  4. 追问:用来做标准的小角小到多少才合适呢?

环节小结:

无论是用尺子还是用小角做标准去量大角,在度量的过程中都要先建立一定的标准。我们在活动中发现:用∠1 做标准时可以量出∠2 的大小,但是却不能准确量出∠3 的大小,于是我们又寻找可以度量出∠3 大小的标准角,通过实验我们可以发现:测量角的标准角大小不同,测量的结果也不同,如果要量出这些角的大小,标准小角越小越好。

【设计意图】 通过动手探究,让学生验证角的测量也应该用较小的角作为标准,也应该有自己的测量单位,怎样的测量单位才算最合适的呢?标准小角越小,测量越准确。让学生深切感受到统一单位的必要性。度量角也应该有自己的测量单位,怎样的测量单位才算最合适的呢?标准小角越小,测量越准确。这一环节的设计可以使学生充分体会到度量的本质,感受极限思想, 为 1° 角的产生奠定基础。


请转至下 1 楼层,继续查看

图片:

图片1.png 图片2.png

关于   ·   FAQ   ·   API   ·   我们的愿景   ·   广告投放   ·   感谢   ·   实用小工具   ·   139 人在线   最高记录 139   ·     选择语言  ·     选择编辑器
创意教育工作者们的社区
World is powered by education
VERSION: 2c477f2 · 9ms · UTC 05:32 · PVG 13:32 · LAX 22:32 · JFK 01:32
♥ Do have faith in what you're doin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