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帖最后由 gdsgyym 于 2019-7-23 20:34 编辑
《角的度量(一)》教材解读
一. 横向分析
《角的度量(一)》是北师大版教材四年级上册第二单元《线与角》中的内容。属于 “空间与图形” 领域,是测量教学中难度较大的一个知识点。教材是如何安排的?我首先对北师版教材进行了梳理:
9080 9081 9082
从中我们可以看到各版本教材的相同之处是都关注了度量需求的体验,使用量角器是本课的重点,但在引入量角方法与量角工具的过程中,各版本的侧重点又不尽相同:
首先,从内容编排上看:人教版和苏教版教材在第一课时就出现了量角器,并在认识了量角器各部分结构后呈现了量角器的使用方法。而北师大版的第一课时并没有直接呈现量角器,而是让学生经历 1° 角的产生过程,并用 1° 角去估测其它角的度数。认识量角器及其使用方法安排在第二课时进行。我认为认识量角器及其使用方法本身就是一个知识难点,把这两个内容安排在第一课时会让学生学习起来有一定的难度,因此北师大版这样编排更符合学生的认知规律。
其次,从创设情境上看,人教版和苏教版都是采用直接给出角,并通过 “你能用三角尺上的角量出这个角有多大吗?” 这样一个问题情境来引入的;而北师大版则创设了学生熟悉的滑滑梯这一情境,并针对这个情境提出了三个问题串,通过三个层层递进的问题将本节课的教学重难点内容逐一呈现。我个人认为北师大版的教材更更富有童趣,具有趣味性,更容易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再次,从渗透统一度量单位思想的内容上看:人教版和苏教版教材都是在给出角后,用三角板上的角分别去度量,然后给出了 “为了准确地测量角的大小,要有统一的计量单位和度量工具,量角器就是度量角的工具”。而北师大版则是通过淘气折出的和∠1 一样大的角,然后用它作为度量单位去量∠2,再通过笑笑的提示 “如果折的角再小一点,会更准确”,使学生通过对这个问题的讨论,体会到度量的本质,感受极限思想,为产生 1° 角做准备。
最后,我认为让学生经历量角的历程和量角器的产生过程更为重要,它对度量体系的形成会承载更丰富的内涵,因此,培养学生的度量意识尤为重要。
二。纵向分析
度量的体系又是怎样的呢?我又对教材进行了纵向梳理。
9116
通过梳理教材我们可以发现,三个维度都把度量单位放在了首要位置。从体系表中可知角的度量是学生由一维到二维的再一次转折。单位具有普遍性,在数学中不管是 “数” 还是 “量” 的计算都得益于 “单位” 思想。因此,这节课的重点是要增强学生度量的意识,通过经历 1° 角的产生、发展过程,让他们体会到度量是相同单位的累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