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帖最后由 陕西高新五小 于 2013-9-25 19:57 编辑
教学设计第三稿
6 的乘法口诀(一)
教学内容:
北师大版二年级上册第 78~79 页 有多少张贴画
学习 目标:
1、经历独立探究、编制 6 的乘法口诀的过程,在探索规律的基础上理解口诀的意义。
2. 能用 6 的乘法口诀进行计算,并能解决简单的实际问题。
3. 借助点子图,建立新旧知识之间的联系,初步学会用类推的方法学习新知识,体验从已有的知识出发探索新知识的思想方法。
4. 感悟数学就在身边,在运用口诀的过程中,发现数学的简洁美,体会学习数学的乐趣。
教学重点:经历独立探究、编制 6 的乘法口诀的过程,体验从已有知识出发探索新知识的思想方法。
教学难点:借助点子图使学生进一步理解口诀之间的关系,知道根据两句简单句口诀可以推出一句较难的口诀。
教具准备:课件,
学具准备:点子图、彩笔……
教学过程:
一、 创设情境,引入新课:
大森林里的小动物听说我们班的同学可会学习了,它们也想来和你们一起学习,大家欢迎它们吗?
设计说明 :
1、今天读了赵素萍老师的《教学设计从研读数学教材起步》一文,有幸读到了这样的文字:原版的教学目标更多的是从教师的角度来说,更注重的是教什么,这也是课程改革以来 “三维目标” 中,教师普遍能够较好的在课堂上落实知识与技能目标的原因之一;新版的学习目标是从学生的角度来说,更注重的是学什么、怎么样学,尤其是对一些学习好习惯的细化以及在具体活动中让学生体会的情感态度,这样就使得一直困扰教师的过程与方法目标和情感、态度价值观目标变得 “有形有影” 了,势必会更有利于教师在数学教学活动中落实这两个重要目标。从 “教学目标” 到 “学习目标”,这一改变不仅仅是 “教学” 与 “学习” 这两个词语在字面上的差别,更是把《数学课程标准》中:人人都能获得良好地数学教育,这一数学课程基本理念更好的落实到了数学教学活动之中。 真的非常有幸读到了赵老师的这篇文章。每天匆匆地备课、上课,看到了 “学习目标”,但这四个字好像从没有真正地进入到我的心理,我想当然地就把它与 “教学目标” 划上了等号,今天,看到了赵老师的分析,我猛然警醒了,原来,当老师当久了,就只会站在老师的角度看问题了,这是多么的可怕!感谢您,这个当头棒喝真好,“站在谁的立场上去想” 是我今后要多考虑的问题。所以我郑重地把自己教学设计中的 “教学目标” 改成了 “学习目标”,我心里明白,这才是第一步,什么时候,这个观念能从我心底改掉了,离成功就会近一些。
2、在新课标对行为动词的解释中,经历和体验都是描述过程目标的行为动词,经历是指在特定的数学活动中,获得一些感性的认识,而体验是指参与特定的数学活动,主动认识或验证对象的特征,获得一些经验。基于对这些词的再次理解,我把 “经历独立探究、编制 6 的乘法口诀的过程;体验从已有知识出发探索新知识的思想方法。” 设定为本课的重要的目标,也作为本课的教学重点。
3、在学具的选择上,凸显了点子图的作用。因为借助几何直观可以把复杂的问题变得简明、形象,有助于探索解决问题的,预测结果。几何直观可以帮助学生直观地理解数学,在学生的整个学习过程中都发挥着很重要的作用。所以,在本课,我为学生提供了 “点子图” 这种直观模型,要让它充分发挥作用,在课堂上 “数形结合,化难为易”。
4、在本课导入时,我充分考虑到了二年级学生的年龄特点,用表扬激励的话语引发他们学习的自信心,再引出将要出现的情境图。这样简单的 “开场白”,对学生是一种鼓励与暗示,也为下一步了学习奠定了较好的心理基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