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次试讲后发现的主要问题及思考:
3、 缺乏对六的口诀的推导过程。在本课设计之初,我是想通过创设 “有多少苹果” 的情境,让学生通过对实物学具、苹果图、点子图的 “数、加、圈” 等方法去主动探索 6 的口诀。在教学中,我发现学生做的特别好,口诀推导的特别快,我转了一圈,没有发现哪个同学有写错的口诀。但是当请学生代表自己小组上台用实物投影展示自己的推导过程时,却出现了 “因为六六三十六,所以六乘六等于三十六,口诀就是六六三十六。” 我问他,你怎么就知道了六六等于三十六,不是还没有学过吗?结果,学生说:“我妈在暑假都让我背过了”,下面立刻有人附和:“老师,我连 9 的口诀都会背了!” 当时,我的确觉得有些尴尬,是呵,人家都会了,你还要人家又摆又数又圈的,难道真的是在 “做” 数学?
4、 思考:这也是我设计前就想到的,教材设计的背景真的和学生的现实不太符。这些能把口诀背的朗朗上口的孩子真的明白六个六为什么就是三十六吗?真的能体会这个乘法的含义吗?大多数人就只是一种机械的记忆而已。更何况,还有些 “东郭先生” 人云亦云地跟着他们喊,可能连硬背也没有背过呢?怎么修改一下,怎么把乘法的意义凸显出来?怎么从旧知识 “五六三十” 过渡到 “六六三十六”?设计什么样的问题,让他们真的去思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