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帖最后由 胡俊芳 于 2013-10-14 22:40 编辑
活动综述
读懂学生的点滴感想
奥苏泊尔曾说过 “:如果我不得不把全部教育心理学还原为一条原理的话,我将会说,影响学习唯一的、最重要的因素,是学生已经知道了什么。” 现代教学论认为,学生的数学学习过程是一个学生已有的知识和经验为基础主动建构的过程,只有学生主动参与到学习中来,才是有效的教学。读懂学生,就要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让学生有足够的时间和空间经历观察、实验、猜测、计算、推理、验证等活动。
一、读懂学生的基础
认识前后、上下、左右等内容是 “图形与位置” 的启蒙知识,也是学生在生活中辨认方向的起点。学生在生活中已经初步具有了左右的生活经验,但由于人体是左右对称的,所以学生识别时容易混淆,这是学生的学习基础,也是本节课教学的基础。因此在教学中我让学生利用自己身上的器官来认识左右,但在设计处理上有所欠缺。赵素萍老师指出很多孩子左右不分,如果课上仍然这样 “忽左忽右” 的练习,应该不会有多大的改进,在这节课上可否先只强化一个方面,如:只突出右,强化学生对右的认识,在大多数学生已经对右有所强化之后再设计这样的游戏。赵老师的建议让我茅塞顿开,在第二稿的教学设计中我先强化学生对右边的认识,再强化对左边的认识,进而再进行混合练习,让学生经历一个由易到难,逐步深化的过程,。
二、读懂学生的特点
《标准》中强调,“义务教育阶段数学课程的设计,应充分考虑本阶段学生数学学习的特点,符合学生的认知规律和心理特征,有利于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调动学生学习积极性。” 对于第一学段的学生,可以采用图片、游戏、卡通、故事、文字等多种方式,直观形象、图文并茂、生动有趣的呈现素材。因此,在设计教学活动时我注重让学生去操作、实践,在游戏、情境中学习感悟。在导入部分我从直接提问变为创设学生喜闻乐见的情境,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达到激趣与铺垫的目的,并且尽量用这一情境把后面的一些活动串联起来。在教学活动中通过学生游戏、猜一猜、站一站、摆一摆等多种方式激发学生学习兴趣,变教师教为学生主动学。
另外,根据学生的年龄特征与知识积累,在呈现教学内容时要逐级递进,在设计每一个教学活动和习题的选择编排上一定要突出层次性,这是我在第一稿的设计中所欠缺的,李瑞江老师也就这一点提出了建议。经过和老师们在论坛上的研讨交流,在二、三稿的设计中对 “游戏练习”“摆一摆,说一说” 以及巩固练习都尽量做到由易到难、螺旋上升,逐步深化学生对左右的认知。
有的老师建议在同桌握手体会左右的相对性之前,可否先设计一个铺垫,让学生从简单到复杂,有一个过渡,并详细说明了过程,对此我有一些自己不同的看法。数学教学活动要让学生经历观察、猜测、验证等活动过程,所以,我认为这里不需要让学生亦步亦趋的跟着老师的演示去思考,我们应该为学生提供思考的空间,引发学生的数学思考,通过探究体验获得成功的乐趣。
三、 读懂学生的错误
在教学 “一共有几辆车” 这一题时我想当然的以为题中强调从右数,大客车是第五辆,学生就应该知道大客车的右边还有四辆车。正因为自己没有真正读懂学生的认知困难,从而在教学中过多的考虑了自己应该教而忽略了学生应该怎样学。在课堂教学过程中,学生的错误有时就是一种优质的教学资源,其中包含了大量的关于学生的信息和已有的经验。教师应积极读懂学生的错误,对于一些不合理的成分,教师要发挥教学机智,对学生及时引导、点化,充分调动学生的探究意识,让学生从错误的认识中去巩固知识、提高能力。
以上是自己参加 “教学设计与课堂展示” 网络教研活动以来的一些所思所想,还望各位专家、各位同仁批评指正。一路走来我得到了各位专家与同行的关心与无私的帮助,在此请大家接受我最诚挚的谢意,谢谢大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