金水胡斌:
没教过低年级,对低年级没有发言权,发表一下自己的见解,仅供参考。看了两稿设计,说实在的,针对分桃子环节,我不喜欢第二稿的。虽说不同的路径,形式,但都能达到同样的目的,但我们不能只关注目的,更要关注过程中学生的思维发展是自由的还是受约束的,第二次试讲分桃子,很显然达到了杨老师对比突出平均分的合理性的目的,但教学顺利的同时使学生又失去了什么?而第一次分桃子,学生的表现没有达到老师预料的结果,从而使老师有所困惑,所以有点一味的想怎样才能让学生出现自己的预料情况,才出现了第二种设计。其实我倒觉得第一次分桃子设计给学生的思想空间更大,更利于学生思维的发展,可能杨老师第一次试讲课前对备学生准备的还不够充分吧。
金水胡斌:
补充一下,很多老师提出了前测,我也觉得 这非常的有必要,如果不是常教低年级,对低年级孩子的思想、思维方式、学习方法等不一定会考虑全面,课堂上出现的 “意外” 就会增加。所以,对教学中每个环节在理清重难点后,对学生做好前测是很有必要的。另外,在看到第一次分桃子没有出现不平均分的方法时,我顺便问了问同样上二年级的儿子,他还没学到这一课,我问:“四个桃子分给两个猴子,你会怎么分?” 他说:“要平分(平均分)吗?”“平分怎么分?还有别的分法吗?” 结果,书上的几种分法都说出来了。我想,这说明二年级孩子还是有多种分法的意识的,但是更倾向于公平合理的分法,可能和平时生活习惯及学校教育有关。这点也仅供参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