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场作业 “风波” 引起的思考
上大附中实验学校 杨玲玲
一、作业 “风波” 产生的背景
这天我布置的数学课堂作业和回家作业还是有部分孩子乱做、少做、没做。未完成的原因五花八门,我也用过限时做、补做、甚至罚其多做等不同的方法来解决,可是学生那层出不穷的对策让你哭笑不得,其作业的质量就可想而知了。我一直期待改变现状却缺乏良策。当我看了尹建莉在《好妈妈胜过好老师》一书中,对于老师布置作业的方式及有效性提出的质疑引发了我的深省。于是产生了让学生拥有是否做作业的自主权的想法,我决定制造一场作业 “风波”。
二、作业 “风波” 发生的现场
我在班级里首先做了一个作业完成情况的调查,并开展了讨论。调查发现全班四十二人,其中有十人平时能上课专心听讲,一直坚持认真及时完成作业,成绩优异是必然的;有二十人偶尔缺作业,但大部分时间作业能及时完成,成绩中上;经常拖欠作业,但在老师和父母的督促下基本能补齐作业的有八人,但总体在中下;全班还有四人是最特殊的,经常不做作业,家长督促最薄弱,当然成绩也最差,老师花功夫最多收效却最少。讨论得出做作业的态度和质量跟学习成绩是密切相关的,为了巩固学习效果,需要做一点必要的作业。针对不少同学不愿做作业的情况,我告诉学生决定把是否做作业的权利交给他们自己。
“从今天开始,你们做不做作业自己说了算。但有两个原则:一是选择做,就希望你用最好的态度、最整洁的书写尽量做得最完美;二是选择不做,老师布置的作业你可以不记录,当然所有的作业材料也不发给你……” 我的话没有说完,教室里一片哗然,同学们看到我不像开玩笑,也不生气的态度,很意外。“你们不用担心,我不会因为你选择不做作业告诉你家长的。做不做作业是你的权利,我尊重你的选择。当然你如果先选择不做,后来想改变主意也行,但必须得把前面缺的作业补上。” 孩子们为这次改变好奇,也有一些怀疑。但我相信通过这场 “风波”,会引起孩子们以及家长关于是否做作业的新的体验和深度思考。
三、作业 “风波 ” 发生前的思考
尹建莉作为教育专家,曾经从教语文多年,深知孩子作业的各种情况,认为现在孩子们写了太多的无效作业。这些无效甚至负效作业对儿童学习兴趣的破坏,对儿童智力发育的阻碍已走到了学习的对立面,她称其为‘暴力作业’。” 她认为暴力作业就是 “教育事故”, 甚至为了反对暴力作业而替女儿写作业。
厌倦是学习中遇到的最凶恶可怕的敌人,暴力作业则是把这样的敌人运送到孩子心中最快捷的交通工具。令人痛心的教育事实是,太多的教师熟练地运用着这些厌学的 “交通工具”, 更有不少家长在旁边帮忙,强迫孩子接受这些暴力作业,加速着孩子对学习的厌倦。我在想,自己是不是这样一个 “教育事故” 的制造者呢?我布置的作业是否有效?这些成绩不好,不爱写作业的孩子除了父母和家庭的原因外,我们是否也扮演过他们 “厌学” 的推手?
魏书生说过,只有激发学生发自内心的求知欲望,才是教育他们最好的助手。我怎样才能让他们产生做作业的欲望,激发他们学习的兴趣呢?杜威说 “一切需要和欲望都含有缺乏” 。我认真琢磨这句话,或许孩子自己选择是否做作业,通过体验做与不做作业的感受,使孩子有所触动,最终内心产出做作业的渴望。因此就有了这场作业 “风波”。
四、作业 “风波” 发生后的效果
宣布完可以选择做作业的新规定后第一天,大部分同学能及时完成作业,但那四个孩子没有什么变化。他们所有跟数学作业有关的学习材料都没有得到,成为第一批没有数学作业及材料同学,他们有的很高兴,也有的似乎不快乐,估计担心家长查问。第二天作业质量高了一些,主动及时订正的人也更多了。我观察到那几个没有做任何作业的同学有一些悻悻然的表情,特别在做课堂作业时,实在无聊,只能去看别人的课本或者作业,但我假装没看见。第四天,有一个孩子来求我要改变主意,重新选择认真完成作业,并在周末补好了欠的所有作业。选择做作业的同学更是处处小心,担心因为态度马虎、作业质量不高而被批评。
这观察和等待过程中,我也经常找孩子们谈话,并跟家长交流,了解他们的感受。有个别家长不理解老师的用意,因没有作业材料无法帮助孩子,担心孩子因为不做作业而跟不上。我只能耐心地做工作,希望借此培养孩子的责任心,期待他们的配合,不要惩罚孩子,只需要询问孩子是否真正愿意选择做作业,并鼓励他积极调整就行了。过几天来要作业的人更多了 ,几乎都做出了很大的努力。这些变化让我激动,也让家长意外。在这次作业 “风波” 中,选择不做作业的同学感受到,当不需要做平时讨厌的作业时,其实并没有更快乐,而选择失而复得的作业权利却在孩子内心激起异样的喜悦。
五、作业 “风波” 发生后的思考
通过这次作业 “风波”,我感受到没有哪个孩子会拒绝对她们真正有帮助的事物。我以前确实忽略孩子的内心渴望,在做作业问题上总是用自己认为对的方式去做,很少考虑孩子内心的感受和需要,屡屡采取不合适的教育方法,使 “教育” 变成一种破坏性行为。究其原因:一是不信任孩子,二是太相信自己。即首先不相信儿童的本能是自爱和上进,担心不及时管教,孩子就会一路下滑;其次认为自己对孩子苦口婆心说的话都是金玉良言,是为了让孩子变得更好。
其实孩子天生不反感写作业,他们中的一部分人之所以后来变得不爱写作业,是因为在上学的过程中,体验写作业的痛苦太多,快乐太少。因此我们老师在教育孩子时,一定要小心,不要站到教育的对立面去。在任何具体教育细节上,我们一定要考虑目标与手段的统一问题。把作业当刑具使用,还是当奖品使用,这不是个小区别,它是分水岭,决定了你的教育结果是在走向目的,还是走向目的的反面。杜绝不同程度的暴力作业,才是最重要的减负行为。
谁在意孩子一生的学习兴趣和持久的学习能力和孩子当下的学习挂上钩呢?这是我们每一个教育工作者应该思考的问题。想让一个人喜欢和珍惜什么,就不要在这方面给得太多太满,更不能以此作为交换条件或惩罚手段,强行要求他接受,而是要适当地剥夺,让他通过危机感和不满足感,产生珍惜感,这也是我通过这次作业 “风波” 体验到的有效教育方法。
我们千万不能因为教育方式方法不当,永久地破坏了许多孩子对学习的热情和兴趣,说得重一些,它在蛀蚀和扭曲我们国家和民族的未来,因为托起明天和未来太阳的重担是我们的责任。我期待自己通过更多的学习和实践,成为儿童成长路上的助手,为有效教育做出毕生的努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