终稿反思:
1. 本次教学设计与上一稿的改动在于精简了教学环节,再次回归教材,层次更清晰了,从符号的产生到认识到理解再到应用,符合学生认识新符号的思维过程。教学中注重了学生经历符号产生的过程,学生更能理解 “分数是一种数,是整数不够用的时候出现的一种新数”,惊喜的是学生出现多种形式的方法表示 “一半”,抓住了重要的三个要素:平均分,分成 2 份,取 1 份。再探究 1/3 的过程中,学生在对比中明白了文字和画图的局限性,深度体会了符号的简洁性和必要性。
2. 在本节课理解分数意义的时候,除了多元表征,我们还很关注学生能不能用语言表达具体分数的意义。学生的语言描述是操作经验的提升,在教师的引导下,学生从第一个问题串不太熟练的表达,到第二个问题串时能独立说清楚,到第三个问题串,学生的表达展示出了自信,能够有逻辑的结合图形说出自己表示的分数的意义。这个过程能体现孩子的符号意识在逐渐发展,随着数学语言表达精准度的提高,数学抽象思维能力也得到了进一步发展。
3. 折纸活动,让学生对分数的意义落到实处。上一次的磨课中,发现大部分学生只会表示分子是 1 的分数,这次更改了教学设计,把一张饼平均分成 7 份,1 人分到了这张饼 1/7,两人分到了这张饼的 2/7,3 人分到这张饼的 3/7……。在折纸的过程中就出现了各种不同的分数,说明学生的思维过程是渐进的,教师要寻找方法耐心引导。
4. 上一次磨课,思考数学史放到哪个环节更恰当,更自然。这次放在了学生用多种形式表征 “一半” 时,出现了两种数字符号,放在这里刚好解决了 1/2 和 2/1 到底选取哪个作为分数的正确表示形式,非常的恰当、自然。
5. 在本节课磨课之后,《义务教育数学课程标准(2022 版)》正式颁布,其中有这样的叙述:“ 符号意识主要是指能够感悟符号的数学功能。知道符号表达的现实意义;能够初步运用符号表示数量关系和一般规律;知道用符号表达的运算规律和推理结论具有一般性;初步体会符号的使用是数学表达和数学思考的重要形式。符号意识是形成抽象能力和推理能力的经验基础。” 结合这节课的研究过程,我们团队感觉每句话都说到我们的心里了。
这个版本的教学设计,我们通过后测数据看到了效果是很不错的,所以我们上课应该深入理解教材编写意图,深挖数学知识本源,利用前测精准了解学生学习起点,尊重学生的认知规律,把教材的编排序、数学知识发生发展的历史序和学生的认知序 “三序合一”,设计有文化魅力的数学课堂,让学生在学习知识技能的同时,还能够有更多思想方法和情感态度价值观的收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