罗素说过:“什么是数学?数学就是符号加逻错”。数学符号是具有简洁性和抽象性的规范语言,它准确、清晰,具有简约思维、提高效率、便于交流的作用。学习数学的目的之一是要使学生懂得符号的意义、会运用符号解决生活中的实际问题和数学本身的问题,发展学生的符号感。《数学课程标准》强调发展学生的符号感,并指出:“符号感主要表现在:能从具体情境中抽象出数量关系和变化规律,并用符号来表示;理解符号所表示的数量关系和变化规律;会进行符号间的转换;能选择适当的程序和方法解决用符号所表示的问题。如何按课程标准的要求,在教学中培养学生的符号感呢?学生符号感的建立并不是一朝一夕能完成的,而是在学习过程中逐步体验和建立起来的。需要教师引 “生活之水”,唤醒符号意识。挖掘学生已有经验中潜在的符号意识。我们生活在一个被 “符号化” 的世界,生活中处处体现着符号给我们带来的便利。事实上,学生在学习数学课程前,早已感知到生活中的符号,已经具有一定的符号意识、教师在教学中能够重视学生的生活经验和知识背景,结合具体情境,就能充分激活学生潜藏的 “符号意识”,这是发展学生 “符号感” 的重要基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