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重复” 的奥妙》教学设计三稿
【教材分析】
《“重复” 的奥妙》一课是北师大版小学数学二年级下册数学好玩中的一节内容,属于综合与实践领域。本节内容主要是引导学生通过观察、思考、表达,体会简单的 “重复” 规律。这也是北师版这套教材第一次设置独立的课节引导学生探索规律。
教材为我们呈现的主情景图是一幅信息丰富的画面,图中蕴含了多个存在简单重复规律的信息,其丰富的规律有助于学生体会数学与生活的联系,感受规律存在的广泛性。同时学生通过对不同事物所具有的共同规律的思考和表达,使学生经历了从从形象直观事物向抽象符号的转换,培养了符号意识,初步发展概括能力和推理能力。
【学情分析】
尽管本节课是北师版这套教材第一次设置独立的课节引导学生探索规律。但二年级学生对 “重复” 现象或者说规律的学习也不是白纸一张,具有一定的生活经验,在一年级的练习中也接触过按规律填数或找规律画图的活动,有一定的观察、抽象、概括和简单的推理能力。同时这个阶段学生
符号意识的发展,正处于经验观察水平,能够借助具体事物,对数学符号进行直观性描述。最后这一阶段的学生形象思维活跃,注意力也不够持久,有意识地抵制学习的心理机制并不成熟,同样,完全自觉地投入学习的心理机制也不完善,因此在教学中教师尤其要把握好 “度”。
【学习目标】
1. 在发现、描述重复多次的现象或事物的过程中,初步体会简单的规律。
2. 通过对不同事物所具有的共同规律的思考和表达,初步发展概括能力,并能用合适的方法进行表达。
3. 在观察、思考、表达的过程中,感受规律与现实生活的联系,体会数学学习的乐趣。
【教学重点】
在发现、描述重复多次的现象或事物的过程中,使学生初步体会简单的规律。
【教学难点】
学生能用合适的方法对不同事物所具有的共同规律进行表达。
【教学准备】多媒体课件、学习单
【教学过程】
一、游戏激趣,引入课题。
1. 挑战 5 秒记忆。
课件依次出示两组数(一组数排列有规律,一组杂乱无章),5 秒后按顺序报数字。
男生和女生代表抽签 pk, 汇报。
发现:有规律的数列更好记。
2. 引出课题:“重复” 的奥妙
【设计意图】通过游戏调动学生参与课堂的积极性,同时通过设置不同的难度制造矛盾,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为引导学生发现重复的规律做好铺垫。
二、表示规律,启发思考。
1. 呈现主题图,说一说从图中你都看到了什么?
学生说出了图中的具体事物,教师在这里要注意引导学生有序观察,并用语言描述清楚。
2. 除此之外你还发现了什么?
如:灯笼是按照一大一小摆放的......
3. 我们发现了这么多事物都存在规律,你能用自己喜欢的方式表示一下 “灯笼” 的排列方式吗?
(1)独立思考,想清可以用什么样的方式来表示 “灯笼” 的规律。
(2)在纸上将你的表示方式清楚地写或画出来。
(3)展示交流,说清你是用什么代表什么来表示规律的。
4. 对比交流:这些方式都表示了灯笼的规律,对这些方法你有什么想要说的吗?
5. 请任选一种事物用自己喜欢的方式表示它的规律,表示完和同桌交流,说清你用的什么方法,表示了哪种事物的规律。
(1)独立思考、表达。
(2)同桌交流。
6. 交流分享,读懂规律。
(1)读懂学生的表示方法。
(2)读懂老师的表示方法。(呈现教材的表示方法)
7. 启发思考:用这些方式来表示规律有什么好处?
【设计意图】用自己喜欢的方式表示事物呈现的规律,引导学生由形象到抽象的过渡。特别是用符号和数字的表示方法是孩子理解的难点,是抽象的起点。在探究规律时展示出表示方法的多样性,丰富孩子对规律的理性认识。同时通过展示多种方法,让学生通过对比感受用画图、文字、符号、数字等方式表示规律的简洁性。
三、运用规律,加深认识。
1. 观察并思考这些规律有什么共同点。(它们都是几个一组重复出现的)揭示课题。
2. 独立思考,完成任务:你能按照这些规律继续说下去吗?
对于有困难的同学可看着自己表示的作品继续表示下去,理清思路后,将抽象的 “表示” 转换成实际事物。
【设计意图】通过学生多次表示规律后,让学生进行对比观察,进一步理解并揭示重复的含义。结合三个任务完成抽象 “表示” 与实际事物之间的转换,加强学生对规律的认识和发展想象力、推理能力。
四、走进生活,丰富认识。
1. 像这样的重复现象在我们的生活中有很多,比如:(播放课件)
2. 独立思考,找一找生活中的 “重复” 现象。
3. 交流分享。
【设计意图】通过课件展示生活中的重复现象,让学生感受规律与现实生活的密切联系,在此基础上让学生找一找、说一说,深刻体会数学来源于生活,又广泛应用于生活。同时更进一步丰富对 “重复” 规律的感受,体会重复的 “奥妙”,体会学习数学的乐趣,增加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
五、总结提升,加深体会。
谈一谈本节课的收获和感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