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案二稿
教学过程:
一、 情境导入
师:同学们,看到它(出示两张长方形纸片),你想提出什么数学问题?
师:比较它们的大小实际是比较什么?你知道它的面在哪?那周长又在哪里?之前我们测量周长的时候用尺子去量一量,你觉得面积应该用什么测量呢?
师:用多大的面量?引导学生说出 1 平方厘米的正方形去量面积。
师:你觉得长方形的面积和什么有关?
生猜想。
【设计意图:开门见山,让学生提出有关面积大小的数学问题,明晰本节课要探究的就是长方形的面积。回顾周长和面积,即区别了两者在概念上的不同,又沟通了在测量方法上的联系。在比较两个长方形大小中,明白长方形的大小就是长方形的面积,为进一步认识面积,探究长方形面积公式做好铺垫。】
二、 探究新知
(一)自主比较
1. 估一估
师:那我们先借助 1 平方厘米的正方形来估一估这个长方形的面积?
生估计。
2. 想一想
师:怎样知道它到底有多大?引导学生用 1 平方厘米的小正方形进行测量。
(二)活动操作
1. 摆一摆,数一数。
学生自主操作。
2. 反馈交流
(1)铺满
一共摆 6 个小正方形,所以它的面积是 6 平方厘米。
(2)铺部分
一行摆 3 个,第二行摆 1 个,可以推想能摆 6 个。
3. 对比小结
师:摆满的和没有摆满的,都可以通过数面积单位,知道面积是 6 平方厘米。
4. 不规则摆放
观察以上两种摆法,还能拿走几个,保证能看出一行几个和行数。
预测:
5. 推理想象
(1)有标记
现在老师将面积单位都拿走,留下了标记。你能看出这个长方形的面积是多少吗?
每行摆 3 个,就是沿着长摆了 3 个边长是 1 厘米的正方形,摆了 2 行。引出长是 3 厘米,宽是 2 厘米,面积是 6 平方厘米。
6. 有标记数面积
你能数出下面图形的面积是多少吗?(逐个出示)
(1)交流汇报
你是怎么数出它们的面积的?
预设 1:看行数,算个数。
预设 2:算出来的。
(2)对比发现
通过对比,你发现了什么?
(3) 无标记想面积
师:怎么知道这个没有任何标记的长方形面积有多大呢?
引导学生测量出长和宽。
7. 归纳小结
(1) 公式归纳
根据对应关系,归纳出长方形的面积 = 长 × 宽,同时理解长和宽对应的含义。
长就是每行面积单位的个数,宽就是有这样的几行,长方形的面积其实就是面积单位的总个数。计算长方形的面积也就是计算面积单位的总个数。
(2)字母式
S=a×b
【设计意图:通过多种形式的操作,让学生明白长方形的面积是看长方形中有多少个面积单位,从铺满 -- 铺部分 -- 推理想象 -- 归纳公式,在逐步抽象中渗透长、宽和面积公式的符号化发展意识。】
8. 归纳推理
(1)猜想
怎么计算正方形的面积?
(2)说理
(3)归纳
正方形面积 = 边长 × 边长
【设计意图:学生在推理中体会到正方形是特殊长方形的同时,还能体会到用长 × 宽计算面积,这种符号化的表达具有一般性。学生迁移的学习能力在知识、技能等方面潜移默化中得到提升。】
三、巩固练习
1. 想象应用
我们今天已经会算面积了,那你觉得生活中哪些会用到面积?
2. 笔算面积
如果我要在花坛上铺上草皮,你能算出它们的面积吗?(单位:米)
【设计意图:让孩子想象面积的应用,不仅体会到数学与生活的联系,还能学以致用。这比直接让孩子计算面积要有意义。从公式的表达到公式的运用,进一步让孩子感受面积公式符号化表达的简洁性。】
四、拓展提升
1. 看数据,想图形
出示 5 平方分米,你能想到什么图形?
引导:面积相同的长方形,形状可能不一样。
2. 长方形变形记
(1)长方形 —— 正方形
回顾面积推导过程,积累面积探究经验。
(2)长方形 —— 平行四边形
面积探究经验的迁移。
(3)长方形 —— 其他图形
【设计意图:给学生知识,不如给学生知识结构,长方形的面积公式的正向利用,每个孩子都会。看数据想图形,不仅体现了公式的逆向推导,还渗透了数形结合的思想,让学生在应用公式的基础上又提升了学生思维。长方形面积公式是其他图形面积公式推导的根基,在图形变形记中,让长方形面积探究经验迁移到其他图形面积探究之中,从而凸现符号化意识的重要性。】
五、全课总结
通过学习,你有什么收获?
板书设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