二稿反思:
根据上次试讲反馈出来的问题,我们团队调整了教学设计并再次开展尝试,这次的试讲基本解决了之前存在的问题也存在一些还可以再做优化的地方。
首先是优点:
一是, 在学生初次认识等量关系式的环节,增加了 “看看这个等量关系式,你能说说它和刚刚的这句话有什么区别与联系?” 这个问题。引导学生对等量关系式的形式、表示方法、意义进行思考,使得学生对等量关系式有了比较全面、深刻的认识,将用抽象的等量关系式来表达天平中的等量关系变得有法可循。学生在后面环节用等量关系式表达等量关系时就要规范得多了。学会了用怎样用更为抽象的运算符号来表示数量关系、用必要的文字来说清楚数量关系。培养了学生的符号意识。
二是, 紧扣天平模型帮助学生建立对 “等量关系” 意义的理解,引导学生利用语言、线段、等量关系式等符号多元理解、多元表达等量关系,丰富了对等量关系意义的理解。
存在的问题:
一是, 对 “等量” 的理解不够深刻,导致在 “运用符号表达关系” 这个环节,学生说不清楚为什么同样一个数量关系,用不同等量关系来表示这些不同的等量关系究竟是什么不同;对于没有直接数量关系的两种量也可以存在等量关系这一点,学生也说不清楚,其实其本质就是选择什么为 “等量” 来写等量关系式。
对策: 在理解 “等量” 概念的环节引导学生具体描述 “具体说说是什么相等了?” 通过这个活动帮助学生认识到此时是天平两端的重量相等了。也为后面理解等量关系式与天平模型的区别奠定基础,从而轻松将天平模型过渡到等量关系式模型,理解等量关系式就是数学里的 “天平”
二是, 超时、不够紧凑。这次试讲花了 50 分钟左右的时间,学生对于等量、等量关系式的理解清晰、深刻,导致在群学环节没有办法精准地抓住核心、语言描述拖沓。
对策: 一是引入环节直接了当,二是判断是否存在等量关系这个题目 6 个缩减为 4 个,三是通过对 “等量”“等量关系”“等量关系式” 概念的深刻刻画帮助学生准确认识同一个数量关系可以用不用的等量关系式来表达的本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