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稿反思
开学第二周,第一次试讲在团队伙伴的共同参与中如期进行。带着期待、尝试、探索的心情走进课堂,我在孩子们的言语、情绪和创造中寻找答案。
一节课后,学生的创造精神和符号意识让我们印象深刻 。 在开课,“关于分数你想知道什么?”“请想办法表示出一半”,孩子们的回答和创作可圈可点。就整节课的效果,自己感觉有些吃力。孩子们对二分之一和几分之几能够创造,却不会清晰表达。整节课上,孩子似乎总是在被牵引,而不能沉浸其中。于是,我对整节课进行了细细的推敲。
1. 导入,不能一石激起千层浪。
可能是受前测的影响,孩子在第一个问题 “你在哪里见过分数”,学生都说的是平均分物的情境。在创作几分之几展示中,学生也不能认真倾听别人的的发言。而在课末观看分数发展史的视频时,学生没有一双眼睛游走在其它地方,都在安静的欣赏。相比之下,那由两个问题开课确实是吸引不了孩子们的眼球,不能激起内心的求知欲。
2. 互动,不能做到以学定教。
课堂中节奏过慢,教学语言不精炼,说得太多。不管是二分之一的理解,还是几分之几的创造,孩子们心里面好像都明白,但是在表述上语言不精确,不敢说,教师一直是一问一答的模式,因此在这两个环节耗时较多,导致课堂延时。
究其原因,我觉得还是课堂上没有给学生留下充足的思考空间。二分之一的表示方法是培养学生符号意识的重点,这个环节的教学特意放慢速度,忽视了学生现有的知识基础和理解能力,反复强调,过多帮扶,导致学生对分数的表述零散、不系统。
3. 活动,不足以 “显山露水”。
课堂上,孩子们在我的引导下,分 —— 议 —— 做 —— 涂,每个环节都走了一遍,从创造表示 “一半” 的符号,到 1 里面有几个二分之一,分数的个数是无限的。该涉及到的点都涉及到了,但好像又都没有提升。课后,佳霖老师问了一句:“本节课中学生的符号意识培养点到底在哪里?” 让我们再次聚焦本课的教学重点:亲身经历创造符号的过程,深切理解符号所表达的意义。
基于上述思考,我们尝试更换另外一种引发学生思考的导入情境。在探索环节,不仅让学生动手做,更让学生用眼看,用心悟,充分的体会分数这一特殊符号所蕴含的意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