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节课,我创设了丰富的情境,让学生理解用字母表示数,会用字母表示数和数量关系。我设计了丰富的学习活动,让学生充分经历把简单实际问题用含有字母的式子表达成抽象内容的过程,注重发展学生数感和符号意识,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一、关联观察,感知数学符号
小学生对数学符号缺乏整体认识,对字母表示数的内涵本质理解不到位,尚未形成数学表达的自觉性认知。因此,在教学中,我创设了 “加法交换律” 的字母表示探索、“存钱” 等学生感兴趣的活动,让学生在学习活动中感知用字母表示数的必要性和简洁性,让知识自然生长。同时,我旨在把观察活动关联起来,让学生感知数学符号。在学习中,学生能认识到字母也是一种数学符号,可以表示不能确定的数量,并且比用数符号表示更具概括性,也更合理。
二、本质内化,理解数学符号
相较于感知数学符号,理解数学符号是学习中的难点。这是因为字母表示数具有 “双重性”—— 它既可以表示数量关系,又可以表示数量。学生具象化的思维根深蒂固,习惯用数来理解和解决问题,停留在算术的思维定式中,难以接受用一个含有字母的式子来表示数量。
教学中,我设计了递进式的活动将符号意识的本质外化,让学生逐步理解用符号来表示数量关系和数量,为后续方程、函数等代数学习奠定基础。例如:一个存钱罐里有 a 元,一个存钱罐里有 4 元,合起来就是(a+4)元,这既是一个运算,也是一个结果。其次,妈妈的年龄比我大 27 岁,如果用 X 表示我的年龄,妈妈的年龄可以用(X+27)来表示。这里的(X+27)既可以表示妈妈的年龄,也可以表示妈妈年龄和我的年龄之间的数量关系。
三、学以致用,应用数学符号
让学生找一找生活中用字母表示数的例子,加深对 “字母表示数” 的理解,同时让学生感受到数学来源于生活,也应用于生活,深刻感受到符号意识在数学学习中的重要价值。
同时让学生感受 “用字母表示数” 在生活中的应用价值,第一次试讲结束,学生整节课兴趣较浓,发现还存在以下问题:
一、情境创设不够合理
创设的微信红包的情境,可操作性不强,学生的参与性不高,导致这一环节没有达到预期的效果。
二、环节之间的衔接性需加强
环节之间缺乏合理过渡,每一个环节之间没有较大联系,导致整节课比较零散。
三、缺乏概括和总结
环节结束之后,应对本环节的重点进行概括和强调,概括的方式可以多样,可以生生总结,师生共同总结,也可由教师点拨。
四、课堂的趣味性不够
在课堂中,既要设计有趣的情境,更要在关键处设疑,让学生感觉到知识产生的必要性。
“字母表示数” 对学生来说,比较抽象,也较难理解,怎样让学习自然发生,怎样更好地培养和发展学生的符号意识,还需细细琢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