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世纪小学数学论坛
探索、发现数学的乐趣
现在注册
已注册用户请  登录
主题样式选择
默认主题样式 ✅
知乎主题样式 
Joanne2021
Joanne2021

《课桌有多长》教学设计终稿

天津河西基地 李招

教材分析

《课桌有多长》是北师大数学二年级上册第六单元测量的第二课时内容,是学生认识长度单位的开始,也是学习长度单位和有关测量问题的基础。本课是在学生学习了 “比长短”,对长、短的概念有了初步认识,会直观比较一些物体长短,能运用非标准长度单位进行测量的基础上进行学习的,本课开始学习定量的方法,比较准确地描述一个物体究竟有多长。教材利用四个层层递进的问题串,提供丰富的测量活动,引导学生逐步认识长度单位厘米,不断增进理解。

学情分析

学生在此之前会用 “长、短、一样长、短一些、长得多” 等词语直观描述物体的长短,能够自选单位进行测量,并能对测量结果进行简单记录和交流,积累了简单的测量活动经验。通过课堂前测,发现任教班级大部分同学只是知道可以用尺子进行测量,部分同学听过厘米、米,但是对 1 厘米有多长以及如何用尺子进行准确测量还并不十分清楚。而且二年级学生的年龄较小,针对其认知规律,基于量感的培养,教学要在真实的问题情境中要创设更多观察、思考、操作、交流的空间,提供经历、体会、积累直接经验的机会。

学习目标

1. 再次经历用不同方式测量同一物体长度的过程,体会建立统一度量单位的重要性。

2. 认识厘米,体会 1 厘米的实际意义。

3. 初步学会用刻度尺测量物体或线的长度(限整厘米),能估计较小物体的长度,培养学生量感。

学习重点

认识厘米,知道 1 厘米有多长,会用尺子测量物体的长度。

学习难点

建立 1 厘米的长度表象,会用尺子测量物体的长度。

教学准备

1 厘米的小棒、铅笔若干根,米尺、希沃白板,希沃投屏,尺子。

教学过程

一、创境激趣,引入课题

创设学校要定制一批课桌,工人叔叔想知道教室里的课桌有多长的问题情境,让学生选择自己认为合适的工具先测量课桌一条短边的长。

预设:1. 我是用铅笔的长测量的,结果是两支半铅笔长。

2. 我是用拃测量的,结果是 3 拃长。

3. 我是用尺子测量的,结果是 2 把多。

师:工人叔叔要是看到同学们的测量结果,可就为难了,同样的课桌,为什么测量结果不一样呢?

预设学生会说工具不一样。

追问:怎样才能告诉工人叔叔一个统一的结果呢?

教师引导学生说出自己的想法。

小结:为了便于沟通和应用,必须要选一个让所有人都清楚的标准作为长度单位,于是人们决定在测量较短物品时用 1 厘米作为标准长度去测量。

(设计意图:创设学生身边真实的问题情境,让学生体会测量源于生活,又服务于生活,激发学生想要动手测量的兴趣,唤醒其学习内驱力。同学们自选工具测量课桌的长,再次经历用不同方式测量同一物体长度的过程,加强对物体长度这一量的感受,紧紧围绕如何告诉工人叔叔统一的准确结果这一问题进行交流思考,体会建立统一度量单位的重要性和必要性。)

二、合作交流、探究新知

1. 认识 1 厘米,建立 1 厘米长度表象

厘米是全世界通用的长度单位,可以用字母 cm 表示。1 厘米究竟有多长呢?这根小棒的长就是 1 厘米。

老师为同学们每人准备了 1 厘米长的小棒。

①看一看:请同学们捏住小棒,看看 1 厘米有多长。抽出 1 厘米的小棒,再看一看拇指和食指间这个 1 厘米的空隙有多长。

②想一想:请同学们闭上眼睛,想一想 1 厘米有多长。

③比一比:睁开眼睛,用手比一比 1 厘米有多长。同桌之间用小棒互相验证一下他比的是不是 1 厘米?(学生验证)如果不是赶紧调整一下。

④找一找:生活中很多物体的长度大约是 1 厘米,请大家对照 1 厘米小棒在身边、教室中找一找。

预设:

1. 数学书的厚度大约是 1 厘米。

2. 食指指甲盖的宽度大约是 1 厘米。

3. 学生校服裤线的宽度大约是 1 厘米。

4. 校服上衣的扣子

......

教师请学生用 1 厘米小棒比一比验证一下,看一看自己找的这 1 厘米比真正的 1 厘米多还是少?

(意图:顺应学生的思维,介绍统一的长度单位 1 厘米,巧用 1 厘米长小棒,通过看、想、比、找四个活动让学生多角度多感官参与、充分感知,加深了对 1 厘米的直观体验,建立单位量的概念。)

2. 摆小棒,感受单位量叠加

①摆小棒认识几厘米。

请同学们用手里的小棒分别摆出 2 厘米,5 厘米,10 厘米,说清楚自己是怎么摆的,几个 1 厘米就是几厘米。然后再用手比一比 2 厘米,5 厘米,10 厘米分别有多长。

②估一估、量一量

师:你能估一估课桌这条边有多少个 1 厘米吗?

预设:1.30 个

2.50 个

师:到底有多长呢,我们就用这样的 1 厘米来量一量吧!

活动要求:1. 小组讨论怎么测量;2. 分工明确:谁负责摆小棒,谁负责数数,谁负责汇报。3. 合作测量

学生活动

汇报交流:

1. 我们组从课桌这端开始把小棒沿直线一个紧挨着一个摆起来,摆到另一端摆了 40 根 ,就是 40 厘米。

师:谁听明白了,他们组是怎么测量的?

他们组是从一端开始沿一条直线,一个紧挨着一个摆小棒,到另一端共摆了 40 根小棒,是 40 个 1 厘米。

师:说得真好,你们都是这样摆的吗?(是)把小棒一根紧挨着一根累加起来,有几个 1 厘米就是几厘米。

他们组的测量结果是 40 厘米,同意的举手。不同意见的结果是多少?

2. 测量结果是 37 厘米。

(把他们摆的情况拍照上传)大家看一看,为什么会结果不一致呢?

学生观察发现:他们组摆的小棒与小棒之间有空隙。

师:摆得不够整齐,就会导致误差。为了告诉工人叔叔一个准确的结果,我们要尽量减小或者避免误差。

3. 在摆的过程中发现小棒很多,数数的时候总数错,总得重数。

同学们交流如何避免这个问题,会想到在小棒下面标上数字。

教师在板书中贴上标有数字的一串小棒,请大家看是不是有点熟悉啊?像什么?(尺子)在生活中,人们就是这样一步步创造了格尺,给我们的生活带来便捷。

视频展示老师在课前用刻度尺测量课桌这条边的长的过程,结果也是 40 厘米。

教师板书:把尺子与标上数字的一串小棒对应上,板书 40 厘米。

小结:尺子真的是 1 厘米一个紧挨着一个连接起来的,有几个 1 厘米就是几厘米,而且它很好地解决了小棒摆不齐的问题,用起来更方便一些。

(意图:通过摆小棒认识 2 厘米、5 厘米、10 厘米的活动,体会几厘米就是几个单位长度的累加,同时建立起 2 厘米、5 厘米、10 厘米的长度表象,为后面的估计做孕伏。用 1 厘米小棒测量课桌短边的长学生,再次体会单位量的叠加,感受到 1 厘米这个长度单位累加形成尺子的过程,在多次累加活动中提升量感。)

3. 认识尺子,合作测量

①认识尺子

请同学们拿出尺子观察上面有什么。

预设:有数字、竖线、字母 cm.

教师边展示边归纳:数字是从 0 开始的,它表示起点,从这里开始量。

②找一找、画一画

让学生试着从尺子上找到 1 厘米,可以用小棒去比一比,你发现了什么?

预设:刻度 0 到 1 之间的长度是 1 厘米。

刻度 1 到 2 之间的长度是 1 厘米。

刻度 2 到 3 之间的长度是 1 厘米。

学生发现:尺子上每两个数字之间的长度是 1 厘米。

师:你能找到 2 厘米吗?你还能找到几厘米?

引导学生说清是怎样找的,有几个厘米就是几厘米。

师:你能画一条线表示出你找到的几厘米吗?一位同学在屏幕上展示画一画。然后全班同学自由找几厘米并在纸上画下来。

请同学说清楚你画的这条线是几厘米,是怎么知道的?然后同桌交换用尺子验证一下,有错误的给时间改一下。

③先估一估铅笔有多长,再用刻度尺合作测量。

铅笔是我们最常用的文具,请一位同学从学具盒中拿出铅笔,大家估一估它有多长吗?

生:12 厘米

生:15 厘米

生:14 厘米

师:铅笔究竟有多长,用刻度尺来测量一下吧!

测量要求:1. 思考要怎样量;2. 分工明确;3. 合作测量

汇报交流:

1. 把小棒一端对准尺子上的 0 刻度,另一端指向刻度 14,就是 14 厘米。

请同学讲清楚为什么指向 14 就是 14 厘米呢

预设:从 0 刻度开始量,0 到 1 是 1 厘米,1 到 2 是 1 厘米,这样有 14 个 1 厘米就是 14 厘米。(让学生边说边指)

2. 把小棒一段对准刻度 1,另一端指向 15。

师:结果是几厘米呢?

预设:生 1:他测量结果也是 14 厘米,就是量的方法不一样,他是把小棒的一端对准刻度 1 ,另一端就对准刻度 15 了,里面有 14 个 1 厘米,结果还是 14 厘米。

生 2:我们数一数他有几个 1 厘米就知道了。

师生一起数,得出是 14 厘米。

3. 从尺子一端开始测量

同学互相交流,前面那一段没有刻度,不能从那开始量。所以这是错误的。

师:通过刚才的测量,你觉得在测量时应该注意什么?

生:将物体一端对准 0 刻度线测量更简单。

小结:通常,要把物体的一端对准尺子的 0 刻度线,另一端对着几,物体的长度就是几厘米。其实就是数有几个 1 厘米。

请同学们说说测量前谁估的最准,有什么好办法。

学生交流发现借助已经知道的长度去比较估计是个好方法。

(教学意图:采用启发式教学,关注学生测量的意识,在找一找、画一画的环节充分认识尺子,再次巩固有几个 1 厘米就是几厘米,在观察、发现的过程中体会测量方法。测量活动给予学生充分的时间和空间去操作、交流,体会如何用刻度尺去测量,形成长度的直观表象。估测活动,启发学生思考、想象,调动之前的经验,把单位观念作为标准尝试估计,进而发展量感,积累度量经验。)

三、巩固练习、拓展应用

出示课后第 3 题,快速说一说各是几厘米?

请学生快速写出答案,共同反馈。

师:如果测量更长的物体时,我们的刻度尺就(不够长了),得需要更长的尺子。生活中你还见过什么样的尺子?

生:卷尺、皮尺、米尺......(对应着出图片)

师:当测量较长的长度比如量操场的长时,要用到卷尺这种更长的尺子。当测量橡皮有多长时用我们常用的刻度尺就可以了。

你发现了吗?这些尺子上都有很多的 1 厘米。

老师为大家准备了米尺,请大家课下用它继续量一量课桌另外 3 条边长几厘米,这样就能告诉工人叔叔准确的数字了。

(意图:巩固测量方法的同时介绍一些常用的尺子类型,拓展学生知识面,给学生米尺要求测量课另几条边的长,首尾呼应,让学生一直处于真实的问题情境中,进一步体会单位累加,增进对厘米的理解,并能运用所学解决实际问题。)

四、回顾总结、归纳提升

通过 3 个思考题,同学们展示自己的收获。

问题 1:“直尺上为什么要画这么多的 1 厘米,如果直尺上只剩下一个 1 厘米,我们还能用它测量出一件物品的长度吗?”

问题 2:“如果我们把直尺上的数字全部擦掉,你现在还能知道这件物品长几厘米吗?”

问题 3:“我们把这里的刻度也全部擦掉,现在,你还能知道这件物品长几厘米吗?”

请大家课后了解下还有没有其它的统一的标准长度呢?

(教学意图:通过三个问题回顾本课,进行归纳提升,学生对 1 厘米这个长度概念和用其精准测量会有更深刻的感受,体会到度量的本质,总结、提升经验,内化新知,以更好地建立量感。同时也为后面更大的长度单位的学习做了铺垫。)

关于   ·   FAQ   ·   API   ·   我们的愿景   ·   广告投放   ·   感谢   ·   实用小工具   ·   200 人在线   最高记录 200   ·     选择语言  ·     选择编辑器
创意教育工作者们的社区
World is powered by education
VERSION: 2c477f2 · 10ms · UTC 18:24 · PVG 02:24 · LAX 11:24 · JFK 14:24
♥ Do have faith in what you're doin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