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世纪小学数学论坛
探索、发现数学的乐趣
现在注册
已注册用户请  登录
主题样式选择
默认主题样式 ✅
知乎主题样式 
sunny1982
sunny1982

教案终稿:

“课桌有多长(厘米的认识)” 教学设计

【教学内容】

北师大版小学数学二年级上册第六单元 “课桌有多长”

【教材分析】

量感指的是学生通过视觉、触觉等感官对现实事物的大小、多少、长短、轻重、厚薄等量态的感性认识。在小学阶段,量感是针对长度、面积、体积、时间、重量、货币、温度等的感性认识。量是人造出来的,是人认识、理解、表达现实世界的工具。量感对学生而言,不仅是书本知识,更在帮助学生感受世界的过程中发挥重要的作用。量感的培养离不开计量单位的教学,在小学数学中,计量单位的内容是十分丰富的。有长度单位、面积单位、体积单位、质量单位、时间单位、角的单位、货币单位等等,基本贯穿了小学数学学习的始终。学生要知道度量的意义,能够理解统一度量单位的必要性; 会对真实的情境选择合适的度量单位进行度量,会在同一度量方法下进行不同单位的换算;初步感受度量工具和方法引起的误差,能合理得到或估计度量的结果。建立量感有助于养成用定量的方法认识和解决问题的习惯,是形成抽象能力和数学的应用意识的经验基础。

“认识厘米” 这节课是小学数学 图形与几何 领域 “ 图形的测量 ” 部分的内容,是整个计量单位体系的起始课,是学生认识的第一个计量长度的单位。对后续米、分米、毫米等长度单位的学习起引领作用,掌握了用厘米度量后,再学习用分米度量就更简单。这节课的学习目标中除了知识与技能目标以外,更重要的是帮助学生发展 “定量刻画” 的能力,也就是 “量感” 的培养,激发学生正迁移的能力。教材呈现四个问题串,引领学生在想一想、认一认、量一量、画一画的活动中展开学习。

问题串 1:让学生经历用自选单位测量物体的长度的过程,通过对比测量结果引发学生思考,体会建立统一度量单位的必要性。

问题串 2:借助尺子认识长度单位 “厘米”,建立 1 厘米的长度表象,形成量感。

问题串 3:通过辨析活动,掌握用尺子正确测量物体长度的操作要领和方法,引导学生在操作活动中提升量感。

问题串 4:通过量一量、画一画的活动认识几厘米,在建立空间知觉中提升量感。

在学习过程中,学生要经历实际测量的过程,经历统一度量单位的过程,感受统一度量单位的意义,建立 1 厘米长的表象,基于度量单位理解图形长度,感悟数学度量的方法,即单位累加的过程,逐步形成量感和空间观念,积累观察和思考的经验,培养应用意识。

【学情分析】

学情前测设计

关于测量物体的长度,在小学第一学段学生可以经历四种方式:“直接比较 “、间接比较”、“个别单位比较” 和 “标准化单位比较”。在生活中,学生对长度都有一些直观的认识,比如测量身高的体验、比较长短高矮的体验等。在一年级上册 “比长短” 学习中,学生经历了用直接比较的方式测量物体长度,会用 “长、短、一样长、短一些、长的多” 来描述两个物体的长度;前测中,学生都能采用了将铅笔一端对齐直接比较铅笔长度。其中 2%的学生采用 “用手来比一比”、“用绳子来比”、“把铅笔放到格子中” 等间接比较的方法,有 1%的学生有意识选用了个别单位测量,如用橡皮摆一摆,表示出两支铅笔分别有几块橡皮那么长。在本单元第一课时 “教室有多长” 的学习中,学生将会对自选个别单位来对长度进行测量有深入体验,并学会用 “有几个什么那么长” 来刻画物体的长度。有 83%的学生表达出可以用尺子量的方式比较铅笔的长短,但学生使用尺子测量方法不规范,不能准确读出测量结果。

对于测量工具尺子,学生是熟悉的,约 28%的学生表达出尺子上的数字代表厘米,但只有 16%的学生表达出两个数字之间(一个大格)长度是 1 厘米的意思,学生对尺子构造以及标识的意义不清楚,提出了很多有待解决的问题。如为什么尺子上 0 后面有个 “cm”? 为什么小尺上要画很多竖线?尺子为什么可以量长短?每两个数字之间为什么是 9 条竖线? 1 个小格是什么意思等。这些问题涵盖了度量的意义、度量单位的大小、度量单位的累加等,有待于学生在认识厘米,体验利用长度单位进行度量中逐步理解。

并且在前测中,学生记录身高的结果呈现不同形式:22%的学生能准确完整使用厘米记录身高,可见学生对于标准长度单位米和厘米的意义并不清楚,对使用合适的长度单位表达结果的意识不高,没有形成单位长度的量感。根据学生的年龄特点,知识学习应以直观感知为主,在教学活动中,要利用学生的已有经验,选用学生身边熟悉的素材,鼓励学生在操作、感知中思考,形成长度单位的表象,发展量感。

【教学内容】

北师大版小学数学二年级上册第六单元 “课桌有多长(“厘米” 的认识)”

【教学目标】

1. 结合生活实际再次经历用不同方式测量同一物体长度的过程,体会建立统一度量单位的重要性;认识厘米,体会厘米的实际意义;能估计较小物体的长度,会用刻度尺测量实物或图形(线)的长度(限整厘米)。

2. 通过观察、操作、估测、推理等活动,形成运用长度单位刻画物体长度的意识,培养初步的量感和空间观念。

3. 在实践操作、合作交流中,体会长度测量在日常生活中的重要意义,感受数学知识的价值。

【教学重、难点】

重点:建立 1 厘米的长度表象,体会 1 厘米的实际意义,用刻度尺测量物体或线的长度。

难点:能基于长度单位估测较小物体的长度,知道长度测量的本质和方法,发展量感。

【学具准备】 明信片、非标准测量工具、1 厘米 \2 厘米 \5 厘米 \10 厘米小棒、直尺

【教学过程设计】

一、创设情境,体会建立统一度量单位的必要性。

1.谈话引入,测量明信片的长

师:同学们,我们的家乡 -- 大连是一座美丽的海滨城市,前几天老师在书店看到一些大连景色的明信片,给每位同学带了一张,快拿出来看看,美不美?我们的好朋友妙想也喜欢这样的明信片,她 制作一张大小一样的明信片,该怎么办?这个明信片有多长呢?你能想办法量一量吗?

2. 学生使用非统一标准单位测量。

同学们选择身边的物品量一量明信片有多长?并说说你是怎么量的?

3. 汇报交流,体会统一标准的重要。

(1)学生汇报自己的测量方法和测量结果,在汇报中引导明确是以 “--- 的长度” 为标准测量的,测量结果是几个这样的标准,初步体会长度度量的意义。

预设情况:橡皮、回形针、尺子、硬币

引导交流:用橡皮测量,是以一块橡皮的长为测量标准...... 尺子的测量标准在哪?尺子测量是 1 厘米 长为长度标准。

(2)学生讨论:同样的明信片,为什么测量的结果不一样?工具不同 -- 测量标准不同。

(3)引导思考:我们用哪个标准的测量结果告诉妙想明信片有多长?

学生讨 论想法, 教师引导发现为了便于交流,我们在测量中首先要统一测量标准。

4. 认识统一的长度标准:

思考:1 厘米这个长度标准是统一的吗?

(1) 学生找一找尺子上的 1 厘米,初步感受 1 厘米.

(2) 比一比 1 厘米一样长吗? 学生在不同的尺子上比较 1 厘米的长度,发现是一样的。

(3)揭示厘米是全世界通用的 长度单位 ,它还可以用字母 cm 来表示,1 厘米 就可以写成 1cm,

二、建立 1 厘米的空间表象,体会 1 厘米的实际意义。

1. 建立 1 厘米表象

师:1 厘米到底有多长呢?

(1)把尺子上的 1 厘米画下来,感受 1 厘米的长。

(2) 借助 1 厘米小棒感受 1 厘米的长。

课前老师给每个小朋友 3 根小棒,其中有一根就是 1 厘米的,你能找到是哪一根吗?快找找看。

学生找到 1 厘米长的小棒。

验一验. 和尺子上的 1 厘米长度比一比。

看一看。 用大拇指和食指撑住这根小棒,仔细看看 1 厘米有多长?大拇指和食指不动,轻轻的把 1 厘米的小棒抽出来,再看一看 1 厘米的空隙有多长。

想一想。 闭上眼睛,想一想 1 厘米的空隙有多长?

比一比。 睁开眼睛,用手比一比 1 厘米有多长?再拿出刚才的小棒验证一下空隙是不是 1 厘米?

2. 找生活中的 1 厘米

(1)寻找身边长 1 厘米的物体,交流展示,用 1 厘米的小棒比一比。

(2)教师出示 1 厘米长的物体,丰富 1 厘米参照体系。

(3)用 1 厘米估一估小棒的长。

三、实际测量,体会长度度量的意义。

1. 用 1 厘米测量明信片的长边。

师:小朋友,刚才 我们不仅知道测量长度的标准单位:厘米,还知道了 1 厘米有多长。

(1)用 1 厘米这个长度单位 来量一量明信片的长.

(2)展示长度测量 1 厘米累加的过程。一边摆一边数。说说是多少个 1 厘米?

(3)思考怎样能一眼看出是几厘米?边数边标上数字。

引导学生 发现人们为了测量方便就是这样发明了尺子, 尺子 是用来 测量长度的工具 它是把长度单位累加在一起,可以让我们快速看出被测量物体有几个这样的 1 厘米。

(4)进一步认识尺子的结构?理解刻度 0 表示开始的含义。

小结:用尺子测量好在哪?尺子上不仅有标准的长度单位,还让长度测量变得更加的便捷。

2.用尺子测量明信片的短边。

(1)学生独立测量。

(2)汇报交流,总结测量中的注意要点:一端对准 0 刻度,尺子和边线对齐。

(3)交流非 0 刻度线开始测量的方法,说说自己的想法。

3. 回顾学习内容,梳理学习路径。

刚才通过帮助妙想测量明信片长边和短边的学习活动,我们学到了什么?是怎么学的?

师借助板书引导学生回顾学习过程:刚才我们通过用不同的工具测量,发现因为测量的标准不同所以结果不同,大家想到要统一标准,在选择一个标准的过程中,我们发现用 1cm 这个长度作为标准最好,在认识 1cm 有多长的基础上,我们尝试测量,感受用单位数出结果的过程,在数的过程中认识了长度测量工具尺子产生的道理。这个完整的学习过程就是测量的学习顺序。

四、在估测活动中体会测量的意义,培养量感。

1. 用尺子画一条长 4 厘米的线。

(1)学生独立画,展示交流画法。

(2)交流没有 0 刻度的尺子怎样画,进一步体会长度单位的累加。

2. 说说蜡笔的长,体会度量的意义。

出示蜡笔测量图,说蜡笔的长。

a.0 刻度开始测量

b. 非 0 刻度测量

c. 刻度模糊测量。

3. 解决问题,体会几个长度单位的累加

小老鼠搭积木,他有这样几种积木(出示),他搭了一座桥,还有小汽车,请你判断一下哪辆小汽车能从桥下通过?

学生讨论交流在比较高度的过程中体会长度的累加和高度比较,联系加法解决问题。

4. 估测身边物体的长度,发展量感。

师:我们身边很多物体都有长度,比如打印机的长、课桌的高,门窗的宽等等,都有测量长度的需要。请同学们选择身边的一件物品,估一估长多少厘米?再用尺子测一测,看看它长多少厘米?

学生独立活动,交流估测的方法,展示测量结果。

师:提出问题,引发思考,还记得上节课我们测量教室的长吗?你觉得用厘米这个长度单位去测量教室的长是否合适?

生:不合适,因为厘米太小了,教室太大了。

生:我觉得测量教室的长需要一个大的单位。

师小结::看来生活中因为物体长度不同,就会产生新的测量需要,产生新的长度单位,这也是我们以后在测量学习中要研究的内容。

五、交流总结

同学们,这节课我们通过测量长度学习了非常重要的长度单位厘米,你有哪些收获和感受?

学生交流心得。

板书设计:

关于   ·   FAQ   ·   API   ·   我们的愿景   ·   广告投放   ·   感谢   ·   实用小工具   ·   178 人在线   最高记录 178   ·     选择语言  ·     选择编辑器
创意教育工作者们的社区
World is powered by education
VERSION: 2c477f2 · 9ms · UTC 00:00 · PVG 08:00 · LAX 17:00 · JFK 20:00
♥ Do have faith in what you're doin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