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世纪小学数学论坛
探索、发现数学的乐趣
现在注册
已注册用户请  登录
主题样式选择
默认主题样式 ✅
知乎主题样式 
庞丽娜
庞丽娜

教案终稿:

《1 米有多长》教学设计

教学内容:

北师大版数学二年级上册第六单元《1 米有多长》第一课时。

学习目标:

1. 在观察和测量活动中认识米,体会米的实际意义,初步建立 1 米的量感,掌握 1 米 = 100 厘米。

2. 能估测物体长度,能选择恰当的单位表示物体的长度。

3. 在测量活动中体会测量长度在日常生活中的重要意义。

4. 通过估、测等活动,加深对 1 米的直观感知,逐步由生活经验转化为数学思考的经验。

教学重点:

初步建立 1 米的量感,掌握 1 米 = 100 厘米。

教学难点:

体会米的实际意义,能估测物体长度,并选择恰当的单位表示物体的长度。

学情分析:

通过上节课 “课桌有多长” 的学习, 学生已经认识了长度单位:厘米,多数学生能联系生活实际,合理运用长度单位厘米。 为本课的学习做了很好的铺垫,此时再进行 “1 米有多长” 的教学,学生的心理准备和知识基础都已具备。学生对 “米” 并不陌生,生活中经常接触到,但是在具体 理解上还是有一定的难度,需要通过各种活动,激发学生学习兴趣,让学生在实际操作中充分感知 “米” 这一长度单位到底有多长。

教学过程:

一、复习导入(2 分钟)

1.回顾上节课的学习内容:长度单位 —— 厘米。 想一想 1 厘米大约有多长?

2.过渡引导:还知道有哪些长度单位?

3.出示课题,学生凭借已有经验举例 1 米有多长。

【设计意图】

1. 通过复习 1 厘米的具体长度,引发对新的长度单位的探索,通过 1 厘米具体长度的回顾也为 1 米的认识奠定基础。

2. 初步了解学生对于 “1 米” 长度的已有经验,为正确认识 1 米有多长提供素材,并通过延迟评价给学生带来更多的学习与体验机会。

、初步感知(15 分)

1. 认识 1 米

(1)想一想:拿出 1 厘米学具,想象 100 个 1 厘米拼起来,也就是 1 米的长度。

(2)摆一摆:摆出 100 个 1 厘米,实际拼起来感受 1 米的长度。

①要求:小组合作,在给出的直线板上依次边数边拼,看看 2 分钟能摆出多少厘米。

②学生汇报:1 分钟摆了多长。

③学生发现每个组都没有摆出 1 米的长度,那么可以合作一起拼出 1 米长。

在黑板上,利用已经摆出的长度,小组合作拼接成 1 米。

预设:拼不够 1 米时,不断加深理解 100 个 1 厘米拼起来的长度才是 1 米

拼超过 1 米时,此时是多长?(初步了解超过 1 米,又不满整米时的表示方法,为下节课和后续练习做准备。)

④小结:100 个 1 厘米就是 1 米,所以 1 米 = 100 厘米,(板书:1 米 = 100 厘米),米也可以用字母 m 来表示。

(3)认一认:认识米尺

观察米尺,说说米尺上有什么?再次加深理解 1 米 = 100 厘米。

【设计意图】

对于 1 米的初步认识,分为三步:

第一步:想一想。由学生已有对 1 厘米的认识,想象 1 米长度,也就是 100 个 1 厘米,让学生初步感受 1 米(100 个 1 厘米)与 1 厘米(1 个 1 厘米)从量上的差距。

第二步:动手操作,直观感知。通过摆小棒的活动,由已经认识的单位 “厘米” 引出新的单位 “米”——1 根小棒长 1 厘米,100 根这样的小棒接起来就是 1 米,既认识了米,又揭示了米和厘米之间的关系。

第三步:借助米尺,加深认识。 通过米尺的认识,了解更多测量工具,更准确的认识 1 米的长度,并进一步了解米和厘米之间的关系。

2. 体会 1 米

(1)估一估:剪艺 PK 赛。

①要求: 小组合作,2 人扯住彩带的两端,其余同学商议剪出 1 米长的彩带。 比一比,哪一组剪的彩带长度最近接 1 米。

②黑板展示,通过测量得出最终获胜小组, 并由获胜小组交流自己的方法。

③小结:教师对获胜小组进行鼓励,表扬学生的目测能力。

④判断开课说的印象中的 1 米,哪些是不对的。

(2)找一找:几个是 1 米。

①学生手中拿出教师提前发好的相同的笔来思考:几支笔的长度大约是 1 米?

②学生根据手中的笔进行估计。

③学生用相同的笔实际在黑板上摆一摆,最终摆出 7 支铅笔的长度大约是 1 米,表扬估测准确的学生。

④小组合作:找一找身边的物品,想想几个这样的物品长大约是 1 米,再实际量一量。

(3)测一测:巧测身上的 1 米。

①要求:用手中的软米尺测量同桌身上从哪到哪的长度大约 1 米。

②学生汇报:

预设:

A.横着测量身上的 1 米。

B.竖着测量身上的 1 米。

1 米大约从脚到同学的什么地方,做标记。

思考:同样是 1 米,为什么不同同学标记的地方不一样呢?(学生通过观察、思考发现身高不同,1 米所处的位置也不一样。1 米无论在哪里,它的长度都是固定不变的。)

C.体验 1 米还可以测量身体围度大约是几圈,如胸围,头围,腰围等。

【设计意图】

通过三个活动,逐步让学生体会 1 米的实际意义,并在不断体验的基础上,积累学生的实践经验,从而建立 1 米的量感。

活动一,在认识 1 米长度的基础上,利用游戏 PK,激发学生的兴趣,并通过实际估一估、剪一剪、量一量,体会 1 米的实际意义,促进 1 米量感的形成。

活动二,在刚才活动的过程中,学生初步体会了 1 米的实际意义之后,找找身边的物品,想想几个物品长度大约是 1 米。学生在多种情境下,再一次体会 1 米的实际意义,从而加深对 1 米量感的体验。

活动三,通过巧测 1 米的活动,让学生体会横向 1 米的长度、纵向 1 米长度,还可以曲向 1 米的长度,通过各种的测量活动,逐步积累学生的实践经验,进而建立 1 米的量感。

三、探索应用(12 分)

1. 小游戏:长度碰碰碰。

(1)要求:7 人参加活动,每人手中各自拿着米尺,3 秒内自由组合成指定的长度。(2 米、4 米)

(2)找找教室里哪些物品长度大约是 2 米?(4 米?)

(3)组合 7 米时,正好是教室的长,回想《教室有多长》这节课,当时测量教室有多长?

(4)学生说出之前测量的不同结果。

(5)思考:

①教室长度不变,为什么数据不同?

②测量教室的长度用学过的哪个长度单位更合适?

2. 练一练,填上合适的单位。

(1)出示题目:想一想,填 “厘米” 还是 “米”

门高约 2( 一拃长约 15(

黄瓜长约 20( 橡皮长约 3(

李老师身高约 175( 树高 10(

(2)学生独立完成,再集体订正。订正时,说一说自己的想法。

【设计意图】

1. 在体会 1 米的实际意义后,利用小游戏,学生通过合作,体会几米的长度。在碰成 7 米时,正好是量得教室的长,与学生已有的认识进行对比,感受 “米” 这个长度单位产生的必要性,并了解测量较长的长度时,用 “米” 更合适, 加深理解 “厘米” 与 “米” 的区别。

2. 通过填空练习,学会选择恰当的单位表示物体的长度。进一步体会厘米和米的实际意义,同时也有助于学生对这两个长度单位所能表示的实际大小形成清晰的表象。

四、巩固练习(10 分)

1. 谁剪的绳子 1 米长?

出示题目:淘气、笑笑和奇思也参加了剪艺大 PK, 都剪一根 1 米长的绳子,各位小评委来看看究竟谁剪的绳子才是 1 米长?

【设计意图】

学生可以通过直观数格子的方法,了解 10 个 10 厘米是 100 厘米,也就是 1 米,加深米与厘米之间关系的理解,而且可以了解物体的长度与它的粗细、形状无关。

2. 修改日记

9 月 6 日 星期一

今天是星期一,早上我洗完脸后,用 60 米长的毛巾擦脸。

来到学校后,我们进行了升旗仪式,在全校同学的注目下,国旗升上了高约 8 厘米的旗杆。语文课上,我用长约 17 米的铅笔,在 80 厘米高的课桌上,工工整整写了一页生字。

【设计意图】

长度单位的使用错误把这篇日记变成了 “小笑话”,学生在幽默的氛围中,体会恰当选择单位名称的重要性,而且在改的过程中,再次体会 1 米与 1 厘米的实际意义。

五、回顾小结 (1 分)

学生交流回顾

【设计意图】

学生回顾学习的主要内容,通过交流再次体会测量长度在日常生活中的重要意义。

关于   ·   FAQ   ·   API   ·   我们的愿景   ·   广告投放   ·   感谢   ·   实用小工具   ·   180 人在线   最高记录 180   ·     选择语言  ·     选择编辑器
创意教育工作者们的社区
World is powered by education
VERSION: 2c477f2 · 17ms · UTC 04:24 · PVG 12:24 · LAX 21:24 · JFK 00:24
♥ Do have faith in what you're doin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