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世纪小学数学论坛
探索、发现数学的乐趣
现在注册
已注册用户请  登录
主题样式选择
默认主题样式 ✅
知乎主题样式 
sunny1982
sunny1982

研修团队磨课记录一:

9 月 9 日,研修团队在前期线上磨课的基础上,走进课堂,通过观、评、研的活动,深入思考学习活动的设计。

杨丹:正如 “数(shù)感” 的培养源于数(shǔ),我认为 “量(liànɡ)感” 的培养也源于量(liáng)。今天孙老师这节课就为学生提供了多种测量工具和记录表格,让学生在量一量、想一想的过程中,积累量(liáng)的经验,体会标准不同会造成沟通的困惑,所以统一测量的标准是必要的。本节课,孙老师让孩子通过测量结果数有几个 1 厘米,做得很好。这是培养量感的重要环节,还可以在这方面下更大力气。

郑颖:美国教育家杜威认为,从做中学能够促进学生思考,从而学得知识。孙老师今天在课堂中始终贯穿让孩子在做中学,测量工具从曲别针、一元硬币、小花片等学具,到 1 厘米长的小棒,再到刻度尺,有层次地带领学生经历了从统一单位到尺子形成的过程。建议调整每个环节的用时,争取更加突出重点。

张婷婷:今天的课堂上,孙老师在带领学生认识厘米和尺子后,设计了丰富的情景,帮助学生积累对长度测量的感受。首先是用手比量、闭眼想象 1 厘米的长度,再是估计并测量 2 号、3 号小棒的长度,最后是估计并测量纸上线段的长度。由实物到纸面,教学非常有层次。建议最后让学生再用厘米尺展开实际测量,先估再测铅笔、文具盒、课桌等身边物体的长度,联系实际更能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孙圆圆:听了同仁们的建议,我收获颇多。一节课教学下来,我对学生的情况有了更清晰的了解。结合学生的反应,我对本课做一下反思。首先,孩子对标准和工具的区分不清,在第一位学生汇报时,我应该引导学生:用曲别针测量,明信片长度和 6 个曲别针的长度一样长。测量的标准是 1 个曲别针的长度。帮助学生更好区分工具、标准和结果。最后,遮盖比长短的题目,虽然引起全班同学的兴趣,但重点和本课不贴切,难点与前面有重复的地方,可以舍去。

关于   ·   FAQ   ·   API   ·   我们的愿景   ·   广告投放   ·   感谢   ·   实用小工具   ·   1 人在线   最高记录 89   ·     选择语言  ·     选择编辑器
创意教育工作者们的社区
World is powered by education
VERSION: 2dee05c · 14ms · UTC 04:00 · PVG 12:00 · LAX 21:00 · JFK 00:00
♥ Do have faith in what you're doin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