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案二稿:
《课桌有多长》教学设计
吉林长春农安基地 杨贺
教学内容:北师大版数学学科教材二年级上册第六单元第二课时(51~52 页)
教材分析:
《课桌有多长》是北师大版二年级上册第六单元《测量》第 2 课时的内容。本单元内容旨在为学生建立度量的意识,以他们的观察、操作、实践活动拉近数学与日常生活的距离,从有别于数的另一个角度,体会数学与生活的密切联系。而本节课则是学生在测量中首先从 “厘米” 引发的对测量的理解,包括对为什么测量,用什么测量,怎样测量和如何记录等都有一定的掌握,并在头脑中建立起最初的长度单位 ——“厘米” 的空间概念,使学生能够自己估计出一定的长度,经历由知到识 、不断明晰的过程 。
学情分析:
二年级的学生年龄虽然有些小,但对尺子并不陌生,已经知道尺子可以画直直的线,也有部分学生知道尺子可以测量长度。但对 1 厘米有多长学生还不是很清楚,还没形成表象,要通过大量的测量和实践活动,让学生充分体验 1 厘米有多长,建立厘米这个长度单位的表象,从而充分发展学生的量感。
学习目标:
1. 再次经历用不同方式测量同一物体长度的过程,体会建立统一度量单位的重要性。
2. 认识厘米,体会厘米的实际意义。
3. 初步学会用刻度尺测量物体和线的长度(限整厘米),能估计较小物体的长度。
教学重点:
认识厘米,知道 1 厘米有多长,会用尺子测量物体的长度。
教学难点:
建立 1 厘米的长度表象,会用尺子测量物体的长度。
教学准备:
多媒体课件、课桌、铅笔、橡皮、图钉、小棒、尺子等多种物品。
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境,揭示问题
同学们,从我们进入校园的那天起,课桌就一直陪伴着我们,那么你知道课桌有多长吗?今天我们就一起来测量一下吧!(板书:课桌有多长)
【设计意图:以学生熟悉的情境导入新课,提出数学问题,不仅可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也为接下来的数学学习作了良好的铺垫。】
二、探究发现,建立模型
活动一:测量课桌的长度
1. 小组活动:怎样测量你的课桌的长度?试着量一量。(活动要求:同学们可以选用拃、铅笔 、文具盒等测量工具分组进行测量)
学生选用测量工具分组测量。
2. 学生汇报。(6 拃长、4 支铅笔长、3 个文具盒长……)
3. 讨论:大家的桌子都是一样的,为什么测量后得出的数据却不同呢?要使量得的结果一样,怎么办?
预设:测量的标准不同,所得的结果也就不同。
4. 引出测量工具 —— 尺子。
统一测量的工具非常重要,那你知道在日常生活中,人们一般用什么工具测量物体的长短吗?
我们需要一种标准的、统一的测量工具 —— 尺子。
【设计意图:通过让学生动手测量课桌的长度不仅培养了学生的动手操作能力,同时让学生发现多种测量方法,从而使学生初步建立起 “量的表象”。】
活动二:认识尺子和厘米,建立 1 厘米的表象
1. 认识尺子。
(1)观察尺子,你有什么发现?
介绍刻度、刻度线、厘米。
(2)厘米是一种常用的长度单位,用它来测量物体的长度,今天我们就一起来认识厘米。在数学中,我们可以用 cm 来表示厘米。(板书:厘米:cm)
2. 认识 1 厘米。
你知道 1 厘米有多长吗?尺子上刻度 0 到刻度 1 的长度就是 1 厘米,同学们用手在尺子上比划一下 1 厘米。
【设计意图:学生认识了 1 厘米,从而清晰地建立了 1 厘米的表象,初步发展了学生的量感。】
活动三:动手操作,构建 1 厘米的长度量感
1. 感知 1 厘米。
(1)老师课前发给大家的图钉的长度就是 1 厘米,拿出来,用你的大拇指和食指轻轻夹住图钉,然后用另外一只手轻轻地把图钉抽出来,注意两个手指保持不动,看看中间的间隙有多长,这段间隙的长度就是 1 厘米,记住 1 厘米有多长。(学生操作)
(2)闭上眼睛,想一想 1 厘米有多长,想起来了吗?(生比划,师验证,同桌再互相验证。)
(3)找一找尺子上其他的 1 厘米,并说一说你的发现。
(4)总结:相邻的两个数字之间的长度就是 1 厘米。
【设计意图:“量感” 是建立在体验的基础上的,通过活动,帮助学生在头脑中建立 1 厘米的表象,发展学生的空间观念。】
2. 找生活中的 1 厘米。
想一想什么东西的长度或厚度大约是 1 厘米?(提示:比如说从我们身体的某些部位或者我们的学习用品中去找。)(学生找,汇报)
【设计意图:联系生活实际,让学生找生活中长 1 厘米的物体,不仅加深了学生对 1 厘米的认识,而且使学生感受到数学和生活的紧密联系。】
3. 在尺子上找其他的长度。
我们知道从 0 刻度到 1 刻度的长度是 1 厘米,那么从 0 刻度到刻度 2 的长度是多少?你能找到 3 厘米吗?能快速找到 4 厘米吗?你们发现了什么规律?
总结:方法 1:从 0 到第几大格就是几厘米。
方法 2:用后面的数减去前面的数,得几就是几厘米。
方法 3:是几厘米,这几厘米里就有几个 1 厘米。
【设计意图:通过在尺子上找到几厘米,进一步帮学生建立起几厘米的长度观念,培养学生解决简单实际问题的能力。】
活动四:量画结合,发展学生的量感
学习测量长度:尺子还有一个作用 —— 用来测量物体的长度,怎么测量呢?我们一起来试一试。
1. 请你拿出手中的小棒量一量它的长度是多少?再说一说你是怎么测量的。
2. 有四只小熊也迫不及待地想量铅笔了,想一想,它们这样量对吗?(课件出示图,学生观察)
图 1:铅笔一端没有和 0 刻度线对齐。
图 2:规范。
图 3:从刻度 1 开始量,最后到 6 应该是 5 厘米。
图 4:铅笔一端没有和 0 刻度线对齐,但从 1 到 6 一共有 5 个格,所以铅笔的长度是 5 厘米。
小结:通常,测量物体的长度时,要把一端对准尺子的 0 刻度。物体的另一端对着刻度几,物体的长度就是几厘米。
3. 师生一起测量小棒的长度。
4. 量一量,画一画。
(1)量一量这条线有多长,说一说测量时需要注意什么?
(2)学会了测量,你们会画线吗?请你画一条长 4 厘米的线,说一说画线时需要注意什么?
【设计意图:通过判断小熊的测量方法的对错,使学生掌握测量物体长度的方法和要领,进一步巩固对厘米的长度观念,从而发展学生的量感。】
三 、理解应用,强化体验
1. 课本第 52 页第 1 题,估一估,量一量。
2. 课本第 52 页第 2 题,画一条长 8 厘米的线。
3. 课本第 52 页第 5 题,想一想,怎样用下面的 “断尺子” 画出一条长 6 厘米的线?
【设计意图:第一题学生建立起对厘米的长度量感后,能对物体的长度进行估计,同时培养了学生的估测意识。第二题是对刻度尺使用方法的考察,检测学生对新知的掌握程度。第三题属于拓展题,通过用断尺画线既可以检测学生对本节课所学内容的掌握程度,又可以培养学生灵活运用所学知识解决问题的能力。并且三个练习题由易到难,层层递进,使学生逐步的把所学的知识灵活运用,拓展学生的思维。】
四、总结归纳,提升经验
本节课你学会了什么知识?有哪些收获?
五、板书设计
课桌有多长
长度单位:厘米 cm
通常,测量物体的长度时,要把一端对准尺子的 0 刻度。物体的另一端对着刻度几,物体的长度就是几厘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