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稿教学设计】
教材分析: “量感” 是一种关于现实世 界中量的直觉,主要指对长度、 大小、重量、货币、时间等方面 的感性认识,它需要在生活体验 中建立,在动手操作中形成与发 展,在发现与解决问题中强化。 其中培养量感的关键性课程就是 长度单位教学。“量” 作为一条 学习主线贯穿新世纪小学数学教 材四大领域,教材在图形与几何 领域精心安排了相关知识(见右 图),通过培养学生的量感拓展 和锻炼学生的思维。 二年级上册 “测量” 板块的 量感培养着力于对测量经验、测 量方法、测量单位的思维训练, (见右图)充分发展学生在大脑 发展关键期对量感的体验和提升。 《课桌有多长》是北师大版教 材二年级上册第六单元 “测量” 的 第二课时,主要的学习内容是认识 厘米,体会厘米的实际意义。在这 之前,学生有两次与长度单位相关 的直接体验,第一次是一年级上学 期 “比长短”,第二次是本单元第 一课时《教室有多长》自选长度单位的测量。在这样的测量活动经验 积累中,学生对长度概念已有了初步体验和直观认识, 如会用 “长、短、一样长、长得多、有几个什么那么长” 来描述物体的长度特征, 体会了测量工具、测量方式的多样性。本节课是学生进行测量、认识长度单位的起始课,也是后继学习长度单位间进率、图形测量与计算的重要基础。也是学生开始学习用定量的方法,比较准确地描述一个物体有多长。
学情分析
基于儿童视角下的思维力发展学生量感的培养发展,主要经历了五个阶段(如下图),通过大量的体验活动,在观察中建立量量感,在比较中发展量感,在推理中提升量感。根据我们开学前的前侧,结合试讲时的学生情况,我们了解到学生知道 “CM” 就是厘米的缩写,也听说过刻度线,部分学生知道如何测量物体的长度。但是学生不知道估测,也不会估测,这说明学生对长度、测量的概念只是停留在表面,并没有建立起量感。
教学目标
1.再次经历用不同方式测量同一物体长度的过程,体会建立统一度量单位的重要性。
2.认识厘米,体会厘米的实际意义。
3.初步学会用刻度尺测测量物体和线的长度(限整厘米),能估计较小物体的长度。
教学重点
认识厘米,知道 1 厘米有多长,会用尺子测量物体的长度。
教学难点
建立 1 厘米的长度表象。
教法学法
自主探究,小组合作。
教学准备
尺子、橡皮、1 厘米长的小棒若干根、指定长度的纸条。
教学过程:
一、【激思】创设情境,唤醒经验,体会统一度量单位的重要性。
1. 新学期开始了,我校的麓湾宝贝他们在干什么?图片出示(麓麓湾湾测量课桌)
活动(一):学生运用不同物体测量课桌的长。
2. 提出问题:同样的 课桌 为什么测量出的结果却是不一样的?
他们用的工具(方法、标准)不一样,测量结果就不一样。
3. 怎么才能解决这个问题呢?
板书:统一标准。
小结:对,统一标准很重要。说到统一标准就让我想到了我们的千古一帝秦始皇,他统一六国,统一度量衡。(麓麓湾湾介绍度量衡)
〖设计意图〗 量感是一种关于现实世界中量的直觉,它需要在生活体验中建立,在动手操作中形成与发展,在发现与解决问题中强化。 学生上节课已经经历了用不同的工具测量物体的经验,本节课我采用了孩子们非常喜爱的动画入手,激发学生的探究欲望,让学生在动手操作中思考为什么 “同样的课桌测量出的结果却是不一样的”,激活学生原有的生活经验,在认知冲突中产生统一标准的需要,自然引出长度单位。发挥学生的主观能动性,突出学生的主导地位。
二、【启思】启智引思,从模糊到精确,丰富度量单位厘米的表象。
活动(二)尺子上的秘密
1. 认识尺子。(观察小组交流)
活动要求:
A. 仔细观察尺子
B. 把你们发现的秘密悄悄告诉你的同桌。
小结: 对,大家的发现真多呀,尺子上的秘密有这么多的秘密。像这样 “0.1.2.3........ 是刻度” 他们如大家所说这些数字还有很多规律。比如 0,就是起点。尺子上长长短短的线就叫做(刻度线),那 cm 表示什么?
〖设计意图〗知其然还要知其所以然,通过观察尺子的活动,让学生发现尺子的特点,全班探讨交流认识完整的尺子,然后结合已有经验发现 1 厘米, 学生心中才会真正植入一杆秤、一把尺,那份对量的感知才会真正茁壮生长。
活动(三):认识 1 厘米和几厘米。
认识 1 厘米。
1. (找一找)在尺子上找 1 厘米。
2. (比一比)用手对照尺子比一比一厘米有多长。
3. (画一画)把你找到的 1 厘米用弧线在尺子上画出来。
4. (说一说)你能在身边的事物中找到 1 厘米吗?
〖设计意图〗 通过多的感官参与,形成鲜活的表象,这是学生明确 “一厘米有多长” 的思维支撑,加深一厘米的直观体验,感知 1 厘米与实际生活的密切联系。 素材是学生进行感知的重要载体,多元的素材能为学生的感知找准支撑点,学生感知的素材越丰富,形成的表象越清晰持久。此环节我们让学生通过找一找、比一比、画一画、撕一撕、说一说的活动获取对 1 厘米长度的感性认识,在不断地尝试、比较、修正中,逐步建立起更清晰、更准确的 1 厘米长度表象。
认识几厘米
1. 在尺子上寻找更多的长度。(小组合作)
活动要求:
(1)先独立填写表格
(2)四人小组交流
(3)全班交流
总结: 你们可真厉害找到了这么多的 1 厘米。对,像这样刻度 0~ 刻度 1 这中间的长度就是 1 厘米。或刻度 1~ 刻度 2 等等都是 1 厘米。像这样的 1 大格就是 1 厘米(PPT 跟上),你感觉 1 厘米长吗?
『设计理念:量感的建立并非一朝一夕,而是一个逐渐积累和持续的过程。在对 1 厘米形成正确表象的基础上,让学生再次寻找几厘米。 循序渐进的活动,让学生再次经历了量积累,找准了量感的落脚点。感受量的叠加过程,加深了对度量本质的感知。并且,这样的数学思考,能让学生更深入地理解长度单位和度量,更容易触摸到数学的本质。更深层次地看,它让学生有机会真正去触摸度量的本质 —— 所谓度量,就是看被度量的对象里面包含了多少个度量单位 —— 而这一本质,在常规的直尺中学生反而难以体会。
三、【展思】实践操作,发散思维,探寻测量方法。
活动(四)探寻测量方法
1. 估一估、量一量
谁能估一估老师手里小棒的长度?
学生交流
2. 测量活动。
测量小棒的长度。(全班交流)
PPT 演示测量方法
智慧老人:通常,测量物体的长度时,要把物体的一端对准尺子的 0 刻度,物体的另一端对着尺上的刻度几,物体就是几厘米。
3. 辨一辨
小熊测量的方法对吗?
〖设计意图〗理解和运用 “量” 的过程中,估测能力起到至关重要的作用。学生在估与量的过程中不断调整自己的量感,为量感找到了生长点,促进了量感的生长,再结合自主学习空间,相互学习,体现以 “生” 为本的理念,让学生自主探究出测量的方法,在探究的过程中明确正确测量方法,实践应用,通过实测,学会应用,巩固测量方法。在通过辨一辨,再次让学生明确正确测量的重要性,感受数学的严谨。
四、【促思】展现思维,活学活用。估一估、量一量、画一画
< 一 & gt;:估一估、量一量、画一画 (演示课件图片)
1、
估一估、量一量。
2. 画一画
〖设计意图〗长度单位度量物体的长度,对学生而言自然不难。然而,我们全运会这样的图片情景,在激发孩子兴趣的同时引发数学思考。再次巩固测量的本质,让学生明确数学来源于生活,应用于生活。体现三秦文化和人文素养。
五、【延思】总结延伸,从平衡到不平衡,拓展认识的边界。
说说自己的收获。
板书设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