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稿: 教学内容:北师大版三年级上册第 45 页 教材分析: 对周长的教学是在学生已经认识基本平面图形和基本度量单位的基础上进行的。本单元通过丰富的测量活动,积累测量的经验,掌握初步的测量技能,从而发展学生的度量意识。 《什么是周长》是学习平面图形周长的起始课,帮助学生建立正确的周长概念是本节课的重点,教材在编排上并没有对周长的概念下严格概念,而是从学生了解的实际事例和已有经验出发,引导学生在多种形式的活动中积累丰富的实际测量的经验,帮助学生逐步感悟周长概念的本质,理解周长的意义,为后续的学习奠定良好的基础。 学情分析: 通过前测发现有 67%左右的学生没有听说过周长,在听说过周长的 33%左右学生中,有部分学生对周长理解不是数学上的周长,有 17%左右的学生理解较为正确,但仍存在有局限性,主要是对一周这个词不理解。 通过对学过周长的四五年级学生调查中显示有 35%左右的学生对周长的定义理解,65%左右学生对周长的理解忽略 “长度” 的涵义。在询问到 “你认为一周和周长有区别吗” 由 83%左右的学生不清楚区别在哪里,甚至有部分学生认为没有区别。 调查可以看出学生的周长理解是有困难的,对 “一周” 和 “长度” 的认识不清晰。《什么是周长》是学生首次接触到周长的概念,所以我将能结合实例理解周长的含义,体会到周长概念中 “长度” 的涵义作为本节课的重难点。另一方面,三年级的认知特征仍以具体形象思维为主,在教学中我将通过结合具体事例和多样形式活动积累关于周长的直接经验,并在此基础上建立周长的概念。 教学目标: 1、结合具体实物和图形,通过观察、思考、操作等活动,认识物体表面和图形的周长。 2、学生经历测量的过程,在活动中探索测量周长的方法。 3、在操作、交流活动中,获得测量周长的活动经验,感受周长与实际生活的密切联系。 教学重难点: 重、难点:能结合实例理解周长的含义,体会到周长概念中 “长度” 的涵义。 一、情境引入,激活原有经验 1、在情境中引出 “一周” 师:快来看,小明的锻炼计划是什么样的?(出示图片动画)他天天跑一圈,天天跑,小明第一天跑了,和你心中想象的一样吗? 师:谁来说说怎么不对了? 预设:应该绕着操场跑边边。 师:在数学上,那个边叫做边线。 师:那看第二天,(播放动画)对吗?那你觉得跑到哪才叫跑了一圈? 预设:跑一圈再回到起点。 师:再来看看第三天的。(播放动画) 师:那谁来说一说,他怎么跑就对了? 生:沿着边线跑,然后从起点又跑回到起点。 师:同学们在生活中的一圈,在数学上叫一周。 2、指一指、描一描,理解 “一周” 的意义 师:现在你知道操场的一周,你能指出树叶的周在哪吗?(生指) 师:数学书封面,他的一周在哪?(生指) 师小结:不管从哪里开始,只要沿着边线,再回到起点,这就是图形的 “一周”。 【设计意图:本环节调动学生多种感官参与,让学生通过指一指、描一描、摸一摸,整体感知一周。】 二、丰富感知,建立周长概念 1、体验平面图形 “一周的长度” 师:现在老师这儿有两个平面图形,你能找出它们的一周在哪儿吗?(出示三角形、圆形。学生指一指)接下来我起一个有挑战性的问题,你觉得圆的一周跟三角形的一周比谁的更长一些呢,还是一样长? 预设:一样长;三角形的一周长一些;圆的一周长一些。 师:我们来比一比吧,老师把三角形的边线从一点断开把它取下来,这条线段的长度是三角形一周的长度。 师:把圆的边线也从一点断开,把它取下来拉直,这条线段的长度是圆一周的长度。 师:那现在将两条线段放在一起比较,三角形的一周长一点,对吗?那你觉得大约长多少呢?几厘米呢? …… 师:这是我们刚才估计,我们拿尺子量一量,就能量出一个比较准确的结果。 师生共同测量三角形、圆的周长。 师:三角形的周长比圆的周长长多少? 【设计意图:借助学生对距离的直观感知,引发学生思考,加以验证,在验证的过程中建立周长的表象,渗透周长概念。】 2、动手测量,理解周长 师:我们知道了三角形和圆形的周长,可是树叶和数学书封面的周长呢?你有办法量一量吗?给大家准备的学具有直尺、细绳、小皮尺,请小组合作完成。 ①明确要求。(课件出示) 活动提示: 1、选一选,用什么工具测量合适? 2、想一想,你打算怎样测量? 3、写一写,填好活动记录单。(测量时取整厘米数)。 ②交流反馈。 师:你们小组用什么工具测量了树叶一周的长度?怎样测量?(小组结合《活动记录单》展示汇报) 预设 1:卷尺。 预设 2:用线围树叶一周,再拉直后,用直尺测量。 教师小结:通过量一量我们知道这条线有多长,那这是树叶的周长 师:你们小组用什么工具测量了数学书封面一周的长度?怎样测量?(小组结合《活动记录单》展示汇报) 预设 1:直接四条边长相加。 预设 2:测量一条长一条宽,根据长方形对边相等算出周长。 预设 3:用线围课本封面一周,再测量线长。 师:我们在测量这两个图形时,他们的方法一样吗? …… 师小结:测量图形的周长时,我们要根据图形的特点,选择合适的测量工具。 师:那我们再来体会一下周长这两个含义,周长的周是什么意思?长是什么意思? …… 师:那什么是周长?(板书图形一周的长度是它的周长)现在老师要画一个图形(一个角),这个图形有周长吗? 预设:没有。 生 1:没有,我觉得这个没有一个完整的图形。 生 2:有,锐角也是线段组成的,它有它的长度。 生 1:没有,因为我觉得这个图形从起点开始,沿着边线回不到起点。 师:我们把这种没有封上图形称为不封闭图形;这些有周长的图形,可以称它们封闭图形。 师:(板书封闭图形一周的长度是它的周长)所以什么样的图形才有周长? 【设计意图:本环节是让学生在感知周长的基础上,通过实际测量感受周长是通过度量得到,加深对周长意义的理解。】 3. 动手操作,区分周长与面积 师:老师准备了一根长 150CM 的软尺,现在把它首尾相连,围成一个图形,这个图形有周长吗?是多少? 师:还长一根同样长的尺子,你能把它围成一个其它形状的图形吗?这的周长是多少? 师:这两个图形什么不同,什么相同? 师:周长应该关注的是图形一周的长度,与形状、大小无关。 【设计意图:本环节是让学生在深化周长的内涵,通过实际操作感受周长与面的大小的区别。】 四、巩固练习,内化概念 教材第 45 页 “数一数” 师:猜猜看,哪个图形的周长最长,哪个最短? …… 师:验证谁猜的准。你能把各个图形的边线描出来吗?(学生描) 师:你能用图上给的信息,数出各个图形的周长吗?(学生数一数,验证猜想) 师:看来,格子多的图形周长不一定长,格子少的图形周长也不定小。周长主要看图形的边线。 【设计意图:通过方格图中的图形,让学生感知度量单位的存在,并通过 “数一数” 的活动,来体会度量的本质;同时对 “周” 和 “周长” 的辨析来体会周长概念本质特征。】 五、全课总结,回顾反思 师:这节课学到了什么?是怎样学习的?周长在生活有什么用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