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二稿反思】
一、在操作中感悟,在感悟中学习数学知识。
《数学新课程标准》强调:让学生在生动具体的情景中理解和认识数学知识。动手操作容易激发学生的参与热情,既丰富了学生的感知,又为学生创造了一个生动活泼的情景,激起他们对所学内容的关心和强烈的求知欲望,由此获得成功感。在教学过程中教师调动多种感官,发展学生的量感,教师引导由看到摸,从摸到描,眼看、手摸、手描、脑想,整体感知具体图形的周长,给学生一个直观的感知过程。在整个教学过程中教师并没有把什么是周长直接告诉学生,而是提供给学生各种各样的交流感知,体验、感悟的时间和空间。
二、在操作中体验,在体验中掌握数学知识。
数学教学活动必须向学生提供充分从事数学活动的机会,并让学生亲历 “做数学” 的过程,帮助他们在自主学习和合作交流过程中真正理解、掌握基本的数学知识与技能,数学思维和方法,获得广泛的数学活动经验。如,让学生通过小组合作的形式,让学生自主选择不同的工具去测量树叶和数学书封面的周长。不但培养了学生的合作意识,也培养了学生在解决问题方法的多样化。
三、在操作中经历,在经历中应用数学知识。
学生自主测量树叶和数学书封面的周长的过程中,这些活动便于学生经历观察、测量、计算和交流。让学生获得测量周长的实际经验,有层次,循循渐进的调动学生多种感官参与,亲历周长的形成过程,从而发展量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