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案二稿:
【教学目标】
1. 结合生活实际再次经历用不同方式测量同一物体长度的过程,体会建立统一度量单位的重要性;认识厘米,体会厘米的实际意义;能估计较小物体的长度,会用刻度尺测量实物或图形(线)的长度(限整厘米)。
2. 通过观察、操作、估测、推理等活动,形成运用长度单位刻画物体长度的意识,体会度量的意义,培养初步的量感和空间观念。
3. 在实践操作、合作交流中,体会长度测量在日常生活中的重要意义,感受数学知识的价值。
【教学重、难点】
重点:认识 1 厘米,体会 1 厘米的实际意义,会用刻度尺测量物体或线的长度。
难点:能基于长度单位估测较小物体的长度,知道长度度量的意义和方法,发展量感。
【学具准备】 明信片、非标准测量工具、1 厘米 \5 厘米小棒、直尺、活动单
【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境,体会建立统一度量单位的必要性。
1.谈话引入,测量明信片的长 。
师:同学们,我们的家乡 -- 大连是一个美丽的海滨城市,前几天老师在书店看到一些大连景色的明信片,美吗,妙想也喜欢这些景色,她制作一张大小一样的明信片,该怎么办?这个明信片的长是多少呢?你能想办法量一量吗?
2. 学生独立测量。
自选工具测量明信片的长边有多长,记录测量结果。
3. 全班汇报交流。
师:谁愿意说一说,你用什么量的?有多长?学生汇报自己的测量。
预设情况:橡皮、回形针、小尺
引导交流:用橡皮测量,是以一块橡皮的长为测量标准...... 尺子的测量标准在哪?尺子测量是以 1 厘米长为长度标准。
师小结:同学们真棒,你们借助身边的物品,测量出了明信片的长。看到这些数据你有什么想说的?预设:同样的明信片,为什么测量出来的结果不一样 ?(选择的长度标准不同)
引导思考:我们用哪一个长度标准的测量结果来告诉妙想明信片的长是多少比较好?
二、认识 1 厘米, 揭示课题
我们就一起来认识厘米这个测量标准, 板书课题:认识厘米
1. 在尺子上找 1 厘米。
出示尺子,刚才同学说尺子上从 0 到 1 这一段的距离就是 1 厘米。你能在尺子上找到 1 厘米吗?找一找,比量一下,1 厘米在哪?
你还能找到从哪到哪的距离也是 1 厘米?学生找一找、同桌互相指一指说一说。
引导发现尺子上每相邻两个数字间的距离都是 1 厘米。
2. 感受 1 厘米的标准统一
同学们,你的尺子和同学的尺子一样吗?尺子不同,你们尺子上的 1 厘米是一样的吗?学生说想法。
(1) 同桌俩把尺子放到一起先比比看,你俩的尺子上的 1 厘米一样长吗?
(2) 你们手中尺子的 1 厘米和老师手中尺子的 1 厘米一样长吗?
(3) 大连的 1 厘米和北京的 1 厘米一样长吗?全世界的 1 厘米都一样长?
师:看来 1 厘米这个长度标准不论在哪都是一样的,这样才能保证测量标准的统一。( 统一的测量标准)
现在你知道刚才为什么推荐 1 厘米这个测量标准了吗? 我们无论 到哪都可以知道有多长。大家说 1 厘米这个标准重不重要?厘米是测量长度的单位,它还可以用字母 cm 来表示,1 厘米就可以写成 1cm, 学生读一读。
三、建立 1 厘米的空间表象,体会 1 厘米的实际意义。
1. 操作中建立 1 厘米表象
师:这么重要的 1 厘米到底有多长呢?课前老师给每个小朋友 3 根小棒,其中有一根就是 1 厘米的,你能找到是哪一根吗?快找找看。学生快速找到 1 厘米长的小棒。
看一看。 用大拇指和食指撑住这根小棒,仔细看看 1 厘米有多长?
大拇指和食指不动,轻轻的把 1 厘米的小棒抽出来,再看一看 1 厘米的空隙有多长。
想一想。 闭上眼睛,想一想 1 厘米有多长?
比一比。 睁开眼睛,用手比一比 1 厘米有多长?再拿出刚才的小棒验证一下空隙是不是 1 厘米?
2. 找生活中的 1 厘米
在身体上和周围找一找什么物体的长度大约是 1 厘米?展示一下看看,用 1 厘米的小棒比一比。
我们身边有很多物体长度接近 1 厘米,PPT 展示长度约 1 厘米的物体,丰富 1 厘米参照体系。
四、实际测量,体会长度度量的意义。
1. 依次摆 1 厘米的小棒,测量明信片的长度。
师:小朋友,刚才 我们不仅知道测量长度的标准单位:厘米,还知道了 1 厘米有多长。那么 我们是不是就可以用这 1 厘米小棒 来量一量明信片的长?该怎么量呢?
展示摆小棒的测量过程。一边摆一边数。说说是多少个 1 厘米?
这样摆 1 厘米小棒我们清楚地看到明信片的长里有多少个 1 厘米?15 个 1 厘米就是 15 厘米。
但是刚才摆小棒的过程有点麻烦,而且很容易就摆歪了,能不能让测量更简单一些呢?
(把小棒都连起来)
2. 尺子雏形度量,体会度量的意义。
师:把这些 1 厘米的小棒连起来测量好不好?(动画出示小棒连起来)数数看,有多少个 1 厘米?
明确:测量长度就看 有多少个 1 厘米就是几厘米 。
这次你感觉怎样?一厘米一厘米地数,要是这个东西更长呢?有多少厘米呢?感受数的麻烦。
你想到什么?用数一下子就知道是几厘米呢?可以标上数字。
3. 产生尺子,体会工具的便捷。
师:怎样标数?讨论从 0 开始还是从 1 开始?
师:把数标上后,你发现它就是什么?尺子。 尺子 是用来 测量长度的工具 ,看看尺子上都有什么?刻度线、刻度、0 刻度,cm.
师:尺子这个工具好在哪?尺子上不仅有标准的 长度单位 ,还让长度测量变得更加的便捷。
练习:看图快速说出彩石的长,出示图片学生快速回答。
五、在估测活动中体会测量的意义,培养量感。
1. 估一估、量一量,画一画 。。
(1)估一估线有几厘米?你是怎么估的?交流估的依据和方法。
(2)量一量,交流测量的方法。学生独立测一测,投影展示测量方法。
师:需要注意什么?
反例演示,判断可以吗?小结测量方法:测量时要把物体的一端 对准 0 刻度 ,尺子和线 对齐。
(3)你能用尺子画一条长 4 厘米的线吗?
展示交流画法。(4 个 1 厘米,从刻度 0 开始、非刻度 0 开始)
2. 估测身边物体的长度
(1)选择身边的物品,估一估它有多长?交流估测的方法。
用尺子测一测,展示测量结果。
(2)估一估课桌长?怎么估?(可以产生新的参照标准估测)
3. 解决问题,长度度量的应用
哪辆汽车能从桥下通过?思考:小车的高度必须比 16 厘米矮,体会长度的累加。
六、交流总结
同学们,这节课我们通过测量长度学习了非常重要的长度单位厘米,
你有哪些收获和感受?学生交流心得。
板书设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