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案二稿】
【教学目标】
1. 结合生活经验和实践活动感受时间的意义,感知时间客观存在,发展学生的时间量感。
2. 能运用本节课的知识独立制作时间表,掌握制作时间表的基本方法。
3. 在观察、交流、制作时间表的过程中,养成惜时守信的好习惯。
【教学重点】
掌握制作时间表的基本方法。
【教学难点】
能独立制作自己的时间表,掌握制作时间表的基本方法。
【教学准备】
多媒体课件、作息时间表、学习卡片、口算题卡、古诗卡片、故事卡片、小绳、彩笔等。
【教学过程】
一、 以切身感受唤醒对时间长短的感知。
师:刚刚铃声一响,老师就发现同学们快速回到了自己的位置,坐姿非常端正,同学们真有时间观念,知道现在是上课的时间了。
师:我们一起来聊一聊有关时间的事,你知道我们每天的第一节课是什么时候上课吗?我们一节课是多长时间?你觉得 40 分钟是长还是短?
师:你觉得 1 小时长吗?
师:我们和爸爸妈妈出去玩,去的时候和回来的时候,你觉得在路上的时间一样吗?
师:你觉得做什么事情的时候时间过得很快?什么时候又很慢呢?
师:你也有相同的感受吗?你和他有共鸣吗?
师:看来时间像个淘气包(一会跑得特别快一会走得十分慢,一会很漫长一会又很短暂短),当我们玩得开心时,觉得刷的很快过去,无聊枯燥时,觉得很慢很煎熬。这是因为我们在做不同的事情时自己的(主观)感受不同。
师:老师刚刚看了一眼自己的手表,现在刚好是 8 时 03 分。如果老师将我手表的发条调慢,或者将我们班级钟表的电池取出来,你觉得时间会停止吗?
生:不会。
设计意图 :通过时间话题的访谈,借助自身对时间的主观感受引发群体的情感共鸣,唤醒学生的时间概念,使学生对时间的客观性有所感知,初步发展学生的时间量感。
二、以生活经验建立时间量感的表象。
师:尽管时间不会停止,但我们可以将时间和所作的事情记录下来,周日我们就做了这件事,记录了自己的时间表,今天我们就一起来学习时间表的知识。(板书:时间表)
师:请同学们拿出记录单,老师特别好奇,你利用周日的时间都做了什么事?完成这件事情用了多长时间?
预设:吃早餐 20 分钟。
师:还有谁也记录了吃早饭?你用了多长时间?
师:观察同学们做的事情和所用的时间,你有什么发现吗?
预设:
(1)吃早餐大概需要 15-20 分。
(2)事件相同用时不同;
(3)用时相同事件不同。
设计意图 :通过自己真实可感的经历与记录,并结合同学的汇报,了解生活中做某一件事情大概需要多长时间,即将生活中的事件与时间建立联系,形成时间量感的表象,积累真实的时间量感。初步感受相同的事情所用时间可能不同,相同的时间可以做不同的事情。
三、以实践体验撬动量感发展的杠杆。
师:时间是公平的,相同的时间每个人做同样的事,完成的情况却不一定相同,相同的事情,可能需要的时间也不一样。接下来,李老师邀请同学们共同体验一下,在相同的时间里,究竟可以完成哪些事?请看一下我们的活动规则。
1. 活动名称:我的 5 分钟。
活动指南:
(1)想一想
自己打算利用这 5 分钟做哪件事情?
画画、做口算、读故事、背古诗、跳小绳…… 任选其一。
(2)估一估
估测一下自己在这 5 分钟内能完成的目标是多少。
(3)试一试
尝试完成体验。
(4)记一记
将自己实际完成的情况记录下来。
教师计时 5 分钟,学生个性化实践体验各种活动。
2. 教师组织全班同学交流完成情况和感受。
师:看到有的人汗流浃背,有的人心如止水,有的人似乎成就感十足,老师采访几位同学,看看你们预测的和实际完成的情况究竟如何?
师:经过刚刚这 5 分钟的体验,你有什么感受吗?
预设:
(1)口算完成数量特别多的学生。效率这么高并不是一蹴而就的,还在于平时的练习和积累。
(2)跳小绳的学生,觉得特别累,5 分钟比自己想象的要长。
(3)比平时背单词完成的数量多,集中注意力,完成效率高;
(4)古诗背下来 2 句,比自己想象的有效率,很有成就感。
设计意图 :同样的空间中,同样的时间里(5 分钟),完成日常生活中熟悉的事件,结合自身多种感官实践体验和外界信息对自身的刺激,形成具身经验,将抽象的时间转化为看得见、摸得着的外在表象和行为,即转化为能够感知的具体的 “量”,感悟过程与时间之间的关系,进一步发展学生的时间量感。并体会相同的时间,集中注意力可以提高做事效率,利用有效时间可以做更多的事情。
四、以经验迁移助推量感发展的进程。
1. 师:看来同学们刚刚体验后,都有了很深的触动,接下来你想不想参考这 5 分钟的感受和同学们的经验,来好好规划一下你下周日的时间呢?
活动指南:
(1)观察上周日的时间表,看看是否有需要调整的地方?是否有想加入的计划?
(2)合理制定下周日的时间表。
2. 学生根据调整方案为自己制定下周日的时间表。
3. 展示同学作品。请同学们说一说,与上周日的时间表相比,哪些事件的时间没有变化,你对新的时间表做出了哪些改变,为什么做出这样的改变?
预设:
(1)合理安排自己的时间,争取有效率地做更多事情。
(2)今后在假期提前制定好时间表,让自己的时间有规划。
4. 了解各类时间表。
师:通过刚刚的调整,同学们更合理的规划了自己一天的时间。
师:你想对时间表这位朋友说点什么吗?
师:是啊,时间表能让我们的生活张弛有度,把握好时间,会将时间规划的更合理、更科学、做事情也会更有效率。
师:时间表在我们的生活中随处可见,(课件出示各类时间表)比如寒暑假的作息计划、旅游出行计划表、我们每天都在遵循的学校的课程表、老师每学期制定教学计划等等,各种各样的时间表帮助我们更好的利用时间,合理规划我们的生活。
5. 总结制定时间表的方法。
师:时间表真是帮助我们规划生活的好朋友。你有没有学会如何制定时间表呢?师:现在请同学们和老师一起回顾一下。我们最先记录(板书:记录)了上周日的时间表,今天课上亲身体验了 5 分钟可以做哪些事(板书:实践体验),将这 5 分钟作为参考又重新制定了新的更合理的时间表(板书:合理制定),那今后我们在需要制定时间表的时候,也可以参考这个过程,在自己原有经验的基础上,试验一下看看集中注意力能不能提高效率,看看完成一件事情大概需要多长时间,然后再制定更合理的时间安排,自己做时间的主人,争取能更有效率的完成任务。
设计意图 :通过实践后的反思,学生对时间的感知更加清晰和牢固,在制定时间表的过程中将这种感知逐渐内化,进一步加深对时间的感悟。并通过前期的经历与记录,课堂的实践与反思,后期的调整与制定这一连串的数学活动,帮助学生经历制作时间表的过程,在培养时间量感的同时,掌握制定时间表的方法,并将数学化的知识应用于生活中时间的管理,让学生伴随着对时间的 “感觉” 有意识在未来有目的有计划地制定合理的安排,形成时间管理的观念。
五、以拓展延伸助力素养积淀的升级。
师:李老师认识一位小朋友,生活在我国的新疆,这是她制定的周日作息时间表,请你们看看,这份时间表,你有什么发现吗?
预设:
生:8 时起床,起床时间比我们晚了两个小时。
师:是啊,8 时我们已经开始上课了,在新疆才起床。这是为什么呢?由于我国幅员辽阔,我们吉林省位于东部,而新疆位于西部,当我们已经日出的时候,新疆还是满是星空的夜晚。日出时间比我们大约晚 2 小时,所以才会发生这样的现象,这就是我们常说的时差。
师:我们这边晚上 9:00 已经是晚上,准备睡觉了,那新疆地区在晚上 9:00 是什么情况?是不是还亮着呢?真想知道呀!有机会同学们可以亲自去看一看!
设计意图 :通过观察、分析和对比,感受两地作息时间有所不同,了解不同地区的时间差异,提升数学专业素养。
【板书设计】
时间表
记录→实践体验→合理制定
吃早饭 15 分 18 分 20 分
练口算 5 分 2 分 3 分
做运动 15 分 10 分 20 分
写作业 20 分 30 分 40 分
做游戏 1 时 30 分 15 分